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四个方面说明了引起桥头跳车的几种原因,并提出桥头跳车病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橋头跳车;原因;防治措施
1桥头跳车的危害
桥头跳车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影响行车安全、降低行车速度、影响车辆运营费用和加速桥梁及路面的病害,对道路桥梁的运行影响极大。
2桥头跳车的原因
引起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有不均匀沉降、刚度突变和车速与车辆本身的抗振性能等。就城市道路路况而言,主要是柔性道路与刚性结构物之间的连接处发生不均匀沉降,产生错台所致。桥梁与路基、路面的组成材料、刚度、强度、胀缩性等存在差异,且桥头连接处受力时易形成集中应力。在车辆荷载、结构自重、自然因素作用下,桥梁与道路同时发生沉降,形成错台,导致行车时发生桥头跳车。
2.1 桥台与路堤间的沉降差
桥台基础一般都作了加固处理(如采用扩大基础、桩基础等),沉降量很小。建成后的桥台沉降可视为零。而路堤填土因基固有的压缩徐变性质,即使充分压实也难以避免因土基固结等因素造成的沉降,需待通车一段较长时间后才能趋于稳定。后台路堤的沉降量主要由天然地基沉降和填土沉降两部分组成。在路堤自重和车辆垂直荷载及冲击震动荷载作用下,路基填料逐渐被压缩,孔隙率降低,密实度逐渐增大,从而在一定期限内产生路堤填土沉降。
2.2排水不畅及填土流失
在桥涵与路堤的连接部位,由于存在缝隙,雨水会沿缝隙渗透,下渗水对桥台一般不产生破坏作用,但对土类填料易产生侵蚀和软化,特别对填方体压实不够,易产生侵蚀和软化,降低强度,导致填方体变形。在外部车辆荷载冲击作用下,必须造成桥头路基沉陷。
2.3设计考虑不周宜采取的措施不当
设计方案的选择对桥头跳车有较大的影响,如设计路基穿越软土地基或采用高路堤方案,势必存在较大工后沉降;桥涵构筑物选用桩基或扩大基础等不同形式,其工后沉降差异很大;对软土地基路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路堤填筑速率和填筑材料的控制不同,其效果也大不一样;在考虑桥台结构时往往忽略桥台与路堤的恰当衔接,在连接部位有的设计接缝,有的设计连续铺装,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存在,在使用过程中必然形成裂缝。虽然有的设计考虑设置搭板调节连接部位的不均匀沉降,但对承受搭板一端的路堤部位未进行处理,让搭板一端直接置于土基上,从而在那里形成凹陷,以致搭板滑落。再则,设计对桥台与路堤相邻的沉降差考虑较多,而对桥头竣工后沉降引起的纵坡变化注意不够,造成桥头段纵坡不顺,在突变点往往形成台降,导致跳车。
2.4施工质量控制不严
施工工序不符合要求,若台背填筑速度过快,沉降也较快,对台背挡土墙等构筑物的挤压相对较大。如果台前护坡或挡墙砌筑不及时,则可能引起土体滑移,影响压实机械作业效果,严重时还会危害桥基。台背填土时,施工面窄而工期要求又较紧,靠近桥面部分的填土平面形状不规则,如果缺乏适当的压实机具,采用人工夯实,则密实度难达要求;即使有压实机械,由于受地形、便道作业面及机械的限制,桥头填土压实密度亦很难达到要求,特别是台墙后侧及翼墙内侧填土,达到压实密度要求更有一定的难度。没有严格按”三分法”(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检测)施工,没有严把填料质量关等也会引起桥头跳车。
3桥头跳车病害的防治措施
3.1合理设置桥涵构造物
设置桥涵构造物应充分考虑台背填方路基的地质情况、填方高度、路堤长度、填料来源及路堤沉降等问题,选择恰当的桥涵位置、跨径及桥台后部防护工程,尽量避免大河面小跨径桥涵。
3.2加固处理台背填筑前的地基
处理好台背软弱地基是控制桥头跳车的重要措施。对软基处理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处理方法,如排水固结法、换土法、震动碎石桩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以改善地基性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缩小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避免错台。
3.3严格控制填料质量
桥台后宜填筑内摩擦角较大的透水性材料,便于控制压实质量,减小路基压缩沉降;同时,选用内摩擦角较大的填料也有利于台背缝隙中渗入的雨水沿盲沟或泄水管顺利排到路基外。
3.4桥头路面作特殊结构处理
考虑桥台与台背路面的结构、材料、刚柔、胀缩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为了在其纵、横向都能平顺逐渐过渡,可采取设置枕梁和搭板和设置变厚式埋板的措施。
关键词:橋头跳车;原因;防治措施
1桥头跳车的危害
桥头跳车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影响行车安全、降低行车速度、影响车辆运营费用和加速桥梁及路面的病害,对道路桥梁的运行影响极大。
2桥头跳车的原因
引起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有不均匀沉降、刚度突变和车速与车辆本身的抗振性能等。就城市道路路况而言,主要是柔性道路与刚性结构物之间的连接处发生不均匀沉降,产生错台所致。桥梁与路基、路面的组成材料、刚度、强度、胀缩性等存在差异,且桥头连接处受力时易形成集中应力。在车辆荷载、结构自重、自然因素作用下,桥梁与道路同时发生沉降,形成错台,导致行车时发生桥头跳车。
2.1 桥台与路堤间的沉降差
桥台基础一般都作了加固处理(如采用扩大基础、桩基础等),沉降量很小。建成后的桥台沉降可视为零。而路堤填土因基固有的压缩徐变性质,即使充分压实也难以避免因土基固结等因素造成的沉降,需待通车一段较长时间后才能趋于稳定。后台路堤的沉降量主要由天然地基沉降和填土沉降两部分组成。在路堤自重和车辆垂直荷载及冲击震动荷载作用下,路基填料逐渐被压缩,孔隙率降低,密实度逐渐增大,从而在一定期限内产生路堤填土沉降。
2.2排水不畅及填土流失
在桥涵与路堤的连接部位,由于存在缝隙,雨水会沿缝隙渗透,下渗水对桥台一般不产生破坏作用,但对土类填料易产生侵蚀和软化,特别对填方体压实不够,易产生侵蚀和软化,降低强度,导致填方体变形。在外部车辆荷载冲击作用下,必须造成桥头路基沉陷。
2.3设计考虑不周宜采取的措施不当
设计方案的选择对桥头跳车有较大的影响,如设计路基穿越软土地基或采用高路堤方案,势必存在较大工后沉降;桥涵构筑物选用桩基或扩大基础等不同形式,其工后沉降差异很大;对软土地基路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路堤填筑速率和填筑材料的控制不同,其效果也大不一样;在考虑桥台结构时往往忽略桥台与路堤的恰当衔接,在连接部位有的设计接缝,有的设计连续铺装,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存在,在使用过程中必然形成裂缝。虽然有的设计考虑设置搭板调节连接部位的不均匀沉降,但对承受搭板一端的路堤部位未进行处理,让搭板一端直接置于土基上,从而在那里形成凹陷,以致搭板滑落。再则,设计对桥台与路堤相邻的沉降差考虑较多,而对桥头竣工后沉降引起的纵坡变化注意不够,造成桥头段纵坡不顺,在突变点往往形成台降,导致跳车。
2.4施工质量控制不严
施工工序不符合要求,若台背填筑速度过快,沉降也较快,对台背挡土墙等构筑物的挤压相对较大。如果台前护坡或挡墙砌筑不及时,则可能引起土体滑移,影响压实机械作业效果,严重时还会危害桥基。台背填土时,施工面窄而工期要求又较紧,靠近桥面部分的填土平面形状不规则,如果缺乏适当的压实机具,采用人工夯实,则密实度难达要求;即使有压实机械,由于受地形、便道作业面及机械的限制,桥头填土压实密度亦很难达到要求,特别是台墙后侧及翼墙内侧填土,达到压实密度要求更有一定的难度。没有严格按”三分法”(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检测)施工,没有严把填料质量关等也会引起桥头跳车。
3桥头跳车病害的防治措施
3.1合理设置桥涵构造物
设置桥涵构造物应充分考虑台背填方路基的地质情况、填方高度、路堤长度、填料来源及路堤沉降等问题,选择恰当的桥涵位置、跨径及桥台后部防护工程,尽量避免大河面小跨径桥涵。
3.2加固处理台背填筑前的地基
处理好台背软弱地基是控制桥头跳车的重要措施。对软基处理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处理方法,如排水固结法、换土法、震动碎石桩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以改善地基性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缩小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避免错台。
3.3严格控制填料质量
桥台后宜填筑内摩擦角较大的透水性材料,便于控制压实质量,减小路基压缩沉降;同时,选用内摩擦角较大的填料也有利于台背缝隙中渗入的雨水沿盲沟或泄水管顺利排到路基外。
3.4桥头路面作特殊结构处理
考虑桥台与台背路面的结构、材料、刚柔、胀缩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为了在其纵、横向都能平顺逐渐过渡,可采取设置枕梁和搭板和设置变厚式埋板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