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咋教育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am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新闻里说,一个在8楼屋内看动画片的10岁男孩,因嫌楼外施工的电钻声太吵,就用小刀将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绳割断,致使其悬在半空动弹不得。这样的“熊孩子”让人气愤又无奈,我儿子就属此类,不懂事,没规矩,经常闯祸,有时我真想揍他。
  刘辉
  答:孩子之所以“熊”,是有原因的,家长应与孩子沟通,先弄清事情的原因,再对症下药,而不是一味打骂。
  1.提高孩子认知的全面性
  孩子的认知正在不断形成,看问题比较片面,而动画片里的一些情节也会促进孩子的片面认知,如从高处摔下不会死、被炸后没事等。因此,家长一方面要主动给孩子灌输科学知识,另一方面要纠正孩子的错误认知,在看到动画片里的一些错误画面及知识时,要及时纠正,让孩子知道动画片里的内容并不真实。
  2.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指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若要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知道怎样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怎样的感受。与人交往时,家长应适时地将孩子的关注点从自己身上转移到他人身上。此外,当孩子因为一些事情有了情绪反应后,家长应先安抚孩子,待孩子冷静下来后,再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感受去体谅他人的感受。
  3.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首先,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负责自控的脑区还不能有效地控制行为。其次,一些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较差,不能为了长远的利益而抑制暂时的冲动。对此,家长应给予理解,对孩子更加耐心。当孩子有了欲望时,不要立即满足他,可以适当提一些条件,如果孩子做到了,再满足他不迟。此外,养成定时作息、做事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
  4.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
  孩子的道德水平受家长道德水平的极大影响,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此外,一些家长溺爱孩子,孩子做错事后不教育,时间长了会让孩子养成不听管教、妄自行事的习惯。对此,家长一方面应对孩子做错事略有惩戒,让孩子知道“怕”;另一方面也应告诉孩子错在哪里,从中吸取教训,以后避免类似错误。
  实际上,“熊孩子”也有很多优点,如胆大、勇敢、创造力强等,父母如果能给予“熊孩子”多一些的关心和正确引导,他将来可能会成为更加优秀和成功的人。
其他文献
国外的青少年法制建设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世界性难题,各国政府既要用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又要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预防青少年犯罪,还要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立体式的普法教育,确立法律尊严,的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青少年法制建设近年来卓有成效,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  ——编者  日本虞犯少年矫正制度  在日本法律中,“虞犯少年”是指根据该少年的性格或所处环
他几乎和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发生过冲突,看哪个同学不顺眼,抬手就打。有些学生见风使舵,投靠他,称他为“老大”。为保护“小弟”,他更有打架的理由了。他曾寻求过成年人的帮助,但非常遗憾,成年人没有准确接收到孩子的求助信息。孩子的内心缺乏起码的安全感,所以用暴力来回应这个“冷漠无情”的世界。然而,有谁能理解他貌似强悍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被深深伤害的心?  “乖宝宝”成了“激愤哥”  第一次见到李虹,我就明显感
好强母亲斥骂儿子成家常便饭  李洁是石家庄市一家食品企业的中层干部。1995年5月,她与铁路货车押运员张昌民结婚。次年,他们的儿子张翔出生。  李洁出生于干部家庭,哥哥、姐姐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现在已经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唯有李洁当年高考发挥不理想,仅上了一所专科院校。大专毕业后,耿直的父亲没有找关系为她铺路,李洁便自己找了工作。兄妹三人中,李洁的家庭条件较差。天性不愿服输的她,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联词: 健康,转念一想,下载,冲动,理智,可是,尴尬,房间  偷玩游戏  上海市浦东区  洋泾南校初一(2班)  叶孜睿  今天爸妈不在家,我悄悄下载了一个同学们都在玩的游戏“植物大战僵尸”,我要玩个痛快!可是我以前没玩过,僵尸老是打不死。我越来越生气,最后都有点失去理智了。忽然,我发现爸妈站在我身后!我玩游戏太专心了,他们什么时候回家,什么时候进了我的房间我都没有察觉。这太让人尴尬了!爸爸有点冲
[摘 要] 教学中,从学生犯错的地方出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伴着学生的思想前行,做学生道德的呼唤者、引导者、促进者和提升者,也许,不经意间我们会发现更美丽的风景。  [关键词] 偏离兴趣;道德;生命成长;矫正;转移;升格  在教学《钱学森》(苏教版第十一册第19课)时,我出示了一幅幻灯片,其中左边为钱学森的半身照,右边为一段关于他的简介。此时,本是鸦雀无声的课堂突然响起一个不和谐的声音:“钱学森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到来,考生们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有人把高考比喻成十年寒窗的终点和未来人生的起点,可见高考对万千学子是何等的重要,可想而知他们有多么紧张。同时,考生家长的神经也绷紧了,唯恐孩子高考怯场,发挥失常,使十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将锦绣前程毁于一旦。家长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历年高考都有发挥失常者,有的考生复读了两三年,平时考试成绩优异,偏偏一到高考就“掉链子”……专家解释说,这叫“克拉克现象
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看清了差生是怎么产生的。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他就变成了差生,而没有任何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注定是差生的。所以,让一个差生变好真的很简单。  刚参加工作时,我不敢说这句话,但是我现在敢说,因为我多年的教育经历证明,让差生变好真的很简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差生是在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才成为差生的,那么让差生反复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他就一定会慢慢地变好。  
日常生活中,宝宝的一些行为往往被父母视为“异常”,甚至要被强行纠正,其中,追求完美、破坏东西、反复要求听同一个故事和黏父母最为常见。事实上,宝宝的这些行为都是正常的,父母只要知晓宝宝的真正动机,就不会大惊小怪了。下面一一分解。  追求完美不是傻  【场景】爸爸在陪4岁的童童玩积木,爸爸负责搭城堡,童童负责搭通往城堡的小桥。爸爸很快完工了,童童遇到了麻烦,因为他不能把桥板稳稳地搭到桥墩上,试了几次都
仅23.5%的父母希望子承父业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受访者看来,当下社会声望最高的5个职业依次是:科研人员、大学教授、工程师、医生、律师。78.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职业的社会声望一般或较低,41.3%的受访者不愿意子女从事自己现在的职业。  调查显示,在受访者心中,当下社会声望排名前三的职业是:科研人员、大学教授、工程师。医生、
家长都希望给孩子幸福的童年,但是,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真的幸福吗?看看我们的身边吧,小小年龄就郁闷、焦虑、抑郁,甚至轻生者大有人在。人们习惯把孩子不幸福的原因归结到应试教育上,其实,家长们应该扪心自问:是否给孩子提供了太多的保护,是否回避了现实世界的许多负面的东西,以至于孩子面对挫折,没有一点抵抗力?  在教育发达国家,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或许,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