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绮丽”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oo00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代诗学理论中的一部极为重要的诗学专著,全书以简练而形象的语言概括了二十四种诗歌风貌,其中的相关理论主张对宋代以后的文学思潮、文学创作和文学流派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诗论;阐发;比较
  《二十四诗品》即为二十四篇诗论,“品”即品评、区分之意。司空图肯定了诗歌创作中的不同风格,并且对各种风格的特点进行了区别与品评,细致的解释了诗歌创作中的相关问题,是对传统诗歌的创作经验的总结。
  一、“绮丽”概念的阐释
  《说文解字》中解“绮,文缯也,从糸奇声”[1],“文缯”指绣花或织成图案的绢帛。“糸”字偏旁也表明,“绮”字的与丝帛有关。“丽”字则被解释为“旅行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2],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旅行也,此麗之本意。”可见,“丽”的本意是像鹿找寻食物一样旅行。从这两个字的基本含义中可以看到,“绮丽”二字在诗论中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找寻华丽的语言组织诗歌,而作为一种文学风格来看,它指的是那些用华丽的文辞来表现精巧内容的作品。创作中追求“绮丽”本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无可非议,然却有的研究者却对此提出了异议,对华丽的诗风进行批评,这种看法完全抹杀了“绮丽”这一诗风的价值,是有失偏颇的。
  司空图用了以下十二句诗对“绮丽”这一风格进行了简要的概括“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雾馀水畔,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樽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3],从这段议论中可以看出,司空图论绮丽,更多的着重在作品的内容方面。起始两句强调的是诗歌的内容,这里运用了比喻性说理的方法,意思是精神豐富的人才能不珍贵黄金;情志饱满充盈的作品,才会不贪求华丽的文辞。因而,真正的“绮丽”并非是语言的华丽,而是讲究来自文章内部的典雅华美的神韻气质。随后的两句说的是创造绮丽境界的艺术方法,作者强调“淡”而反对“浓”,文辞的浓和淡都要以作品的思想内容为基础。缺乏内容,辞藻虽浓而无益;内容饱满,描绘虽淡而常深。“雾馀水畔”这六句,是作者对何为绮丽诗境的具体展示,勾勒出了一幅富贵而又美丽高雅的景色图画。“取之自足,良殚美襟”是说写诗要选取优质的创作内容,以抒写美好的胸怀和诗情。这两句形象的刻画出了绮丽风格应实现的目标,概括来说就是,思想情趣必需要真切雅致。这里着重阐明的其实仍然是真实的思想情感对创造绮丽诗风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在对本篇“浓尽必枯,淡者屡深”这一核心思想的解释和阐发。总体来看,司空图把“绮丽”描绘成为一种风格,即在华美的艺术形式之中糅合着充实的艺术神韵。
  二、“绮丽”风格的发展流变
  绮丽作为一种诗歌风格,在很早以前便在相关作品中开始有所体现。汉代的很多篇章都呈现出了绮丽的风格。如《陌上桑》《羽林郎》《怨歌行》等篇,在描绘人物形貌和神态上极其真切,虽然用词铺张扬厉却没有给人以滞涩之感。在《古诗十九首》中也有这类质朴而绮丽的作品,比如其中的《青青河畔草》《凛凛岁云暮》以及《冉冉孤生竹》等,在抒情遣词上都比较缠绵清丽。及至汉末,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明确提出了“诗赋欲丽”的诗学创作主张,这为追求“丽”的诗文创作风尚定下了基调。时至两晋,陆机在《文赋》中进一步发展了曹丕的观点,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诗学创作主张,他的这一观点为历代学者所重视,这里的“绮靡”并非仅仅是指辞藻的华丽,而是说诗歌应该给人以美丽动人之感。在陆机的倡导下,太康时期的文学创作着重追求辞藻的华美,对偶的工整,从而走向了追求形式绮丽道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又继承了陆机的观点,对“丽”这一诗歌创作风格做了进一步阐释,比如他在《文心雕龙·征圣》篇中就以《诗经·七月》为例指出了诗歌创作应当“繁文以该情”,又在《情采》一篇中说,“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4],此外还有“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5]的论述,刘勰所贬斥的都是没有真实情感的浮艳之诗,而对有情感的绮丽之作都予以肯定。关于“绮丽”这一方面的论述在《情采》、《辨骚》、《明诗》、《丽辞》等篇中俯拾皆是。钟嵘在《诗品序》中评价太康时期的作家时说太康时期的作品“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6],他又认为刘桢的诗“气过其文,雕润恨少”[7];左思的诗“浅于陆机”,其实刘桢和左思的作品中朴素的风格是他们的优点,并不是没有文采。及至唐代,虽然李白与陈子昂等人提出了反对“绮靡”诗风的观点,但实际上“绮丽”诗风仍在形式上的精致和境界上的雅致对他们的诗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晚唐时期,以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人为代表的诗人群体,继承了“绮靡”的诗风,形成以情质兼备、精巧绮丽为主要特点的“绮丽诗派”,使晚唐诗歌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
  三、“绮丽”与“自然”“纤秾”二品之比较
  司空图在他的《二十四诗品》里把“自然”描述为一种发自天然的,没有雕饰的艺术境界。从文学和生活的关系来看,自然所强调的就是文学的真实性问题,任何优秀的作品在反映社会生活上都必须要自然真切。“自然”这一品似乎是与“绮丽”这一风格有所违背。实际上,“自然”这种风格正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般,并非毫无雕琢一味地强调质朴,如果对诗文不加雕琢,只能如同玄言诗一般“理过其辞,淡乎寡味”。所以,自然所强调的不是毫无润色,而是要真切自然,不露斧凿痕迹,就如同元好问在评价陶渊明的诗歌时所说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的诗歌以质朴自然著称,然而这并非意味着他的诗歌毫无雕琢,只是这种雕琢显得自然而然不露斧凿痕迹。绮丽与自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绮丽一品强调作品内容在雕琢修饰上不能过分雕琢,也不可毫无修饰,必须要“神存富贵”。在诗歌创作中假如只关注形式上的刻画,让诗歌表现出一种华艳并非绮丽品所提倡的,以自然为根基的绮丽才是真的绮丽,《皋兰课业本原解》中品论绮丽时说,“此言富贵华美,出于天然,不是以堆金积玉为工”,可见,追求绮丽的时候不能离开本来的自然风貌,要讲求适度原则,不能一味的崇尚艳丽华美。
  再来看“纤秾”。从司空图的描述中来看,“纤秾”一品的前八句全是形象画面的描摹,刻画的是一幅繁盛的春日图景,突出了浓艳之美,在单纯的描摹中示人何为“纤秾”;后面四句则叙说与纤秾相关的艺术问题。“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二句,郭绍虞先生在《诗品集解》中解为“终古常见,却又不是陈陈相因”,纤秾与绮丽有一定的相似性,纤秾中的“秾”字,本指花木繁盛,后泛指美盛,如“秾艳”即指的浓丽美艳。这与绮丽一品所侧重的讲究华美的艺术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纤秾品中所展现的“碧桃满树,风日水滨”与绮丽品所呈现的“雾馀水畔,红杏在林”也相类似,两者都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示出了一幅华美的图景。这两品的差别还在于纤秾二字强调的重点不同,纤秾中的纤字意为纤细和微小,又指古代的一种细丝绸缎。在《纤秾》品里,纤也指艺术境界相对细小或小巧。所以《纤秾》品展现的境界也的确是比较纤细小巧。纤秾是以构建一个非常细小的境界为基础,在文字上着力于从各个方面刻画出一种浓艳美丽的画面。要之,绮丽与纤秾这两种艺术风格有着相同之处,同时两者的侧重点有各不相同,在不同的方面展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综上所述,《二十四诗品》中的“绮丽”一品,讲求在诗歌创作时,设色上要精美华丽,内容上也要质朴有味,既注重形式,又讲求内容,文质结合,方可成为佳作。
  参考文献:
  [1][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 杜黎均:二十四诗品译注评析[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
  [4][5]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6][7]曹旭: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刘一辰,男,汉族,1993—,山东烟台,青岛大学,2016级古代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诗歌与诗学。
其他文献
【摘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二战题材电影出现了新的创作倾向,在有叙事方式、艺术风格有所突破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评价苏联时期的困境,其实质体现了当代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关键词】:二战;电影;倾向;困境;  2013年的电影《斯大林格勒》是俄罗斯导演费多尔·邦达尔丘克的最新作品。作为大导演谢尔盖·邦达尔丘克的儿子,费多尔同样最为偏爱历史题材。例如其作品《第九军》反映阿富汗战争,《白卫军
期刊
【摘要】: 《美丽的南方》是反映广西人民土改历程的优秀长篇小说,由于它是在政治意识形态的规范指导下完成的,小说并没有脱离“阶级斗争”的叙事模式,但小说表层叙事中还隐藏着另一条复线叙事,融入了美丽的南国风光,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本文试从南国风情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温情书写这三个方面来阐释《美丽的南方》的独特魅力。  【關键词】: 复线叙事;南国风情;人物形象;温情书写  《美丽的南方》
期刊
【摘要】:20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加之人为因素的影响,冰川相应地出现消融退缩,尤其是在我国西北部这种现象持续加重。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近几十年来整体处于消融退缩状态,面积持续减少,该冰川的退缩对河源区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为减缓1号冰川退缩保证河源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人地关系和谐发展。  关键词 :气候变化;冰川退缩;河源区;生态环境  一、乌鲁木齐河源1
期刊
一、左翼文学传统  左翼文学是五四文学和当代文学的精神续接,因此,左翼文学传统在现代文学研究中仍然是一个难以绕开的话题。但是一直以来左翼文学概念的模糊化,成为讨论左翼文学传统的障碍。那么,什么是左翼文学?王富仁对左翼文学有过具体分析,他认为左翼文学主要包含四个层面:  第一,鲁迅是作为个体的人所存在的。他不带有政治性,作为一个左翼知识分子坚持对社会思想进行改造。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他坚持着对社
期刊
【摘要】:一个批评家应该是一个科学的分析者,公正的分析者,要独具只眼,在承认一切人性存在的同时,也要学会接受一切灵性活动的可能,作者在评《边城》时认为,《边城》艺术是谐和,光与影的适度配置,每一个厚道简单的灵魂,都是真淳生活的体现。  【关键词】:边城;自然;和谐  文学评论家李健吾先生在评沈从文的《边城》时写到:“批评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文学评论,才是一个批评家的使命。大多数文学
期刊
【摘要】:本文利用对孟姜女故事的民间文学解读,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秦皇岛地域特点,通过对典型孟姜女哭长城儿童读本解析,探讨适合儿童的孟姜女故事的翻译传播策略。  【关键词】:孟姜女故事;儿童;翻译策略  一、孟姜女为代表的民间故事现状  民间文学是中国劳动人民口头创造,人民群众中广外流传的一种文学作品。民间文学反应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人民的审美观念,又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但是,《人民日报
期刊
【摘要】:残雪是“先锋派”代表作家,不断的向人们诉说着关于灵魂的故事,其创作方式深受西方现代派作家的影响,其叙述方式极具个人色彩。孤独是一种主观色彩相当浓厚的体验,任何人无法逃避,它是每个人都必须正视的生命的本然状态,而这种体验呈现在残雪的小说中则表现出多样的意蕴。  【关键词】:残雪小说;孤独意蕴;生命意识  残雪认为自己创作小说的方式可以称为“自动写作”,这种写作方式近似于巫术,属于新实验文学
期刊
【摘要】:《墨子》是先秦时期墨家的经典着作,墨家学派作为当时社会上的显学,提出的许多思想对当时的主流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墨家思想体系中的“节用”和“节葬”思想中就包含了很多生态理念,对后来有很深的影响,我们应正确看待。  【关键词】:墨子;节葬;生态思想  《说文解字》曰:“节,竹约也。”有节省、节制的意思。《礼记·檀弓》曰:“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
期刊
【摘要】:《东坡志林》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所作的杂说史论,内容丰富驳杂,皆属信笔而作,多方面反应了苏轼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是苏轼内在性情的自然流露。《修身历》、《名容安亭》虽是《东坡志林》中较为短小的两篇笔记文,但却是苏轼人生主导思想的集中体现,即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集中表达。《修身历》主要体现了苏轼的儒、道思想,《名容安亭》主要体现了苏轼的佛禅思想,二者共构成了苏轼“出入儒道,濡染佛禅”的
期刊
穿梭的人群...嘈杂的工地...吆喝声....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这个有着无数高楼大厦,摩登广场,有着灰色的天,心灰意冷。有许多事物我们并不关心“今天股票又跌了,啊?”“哎真是,这个标又没中”“我们什么时候去新开的商场?”。走在街上我们被这些声音所包裹,这些声音包裹着的我们却往往忽略了那远处微薄的求助声.....尘肺。  尘肺-患上这样的病的人,严重的会完全丧失劳动力,甚至有的时候连睡觉都不能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