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vedw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羊脂球》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在逃亡的过程中,所有人的真实面目也暴露无疑,因此它被视作“用一辆马车装下了整个社会各阶层人物”。本文通过格雷马斯符号矩阵来分析莫泊桑这篇成名短篇小说的故事逻辑,以此来寻求《羊脂球》中救赎母题中的深层文化意义。
  关键词:符号矩阵 救赎 《羊脂球》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莫泊桑在《羊脂球》的故事中,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一行十人通过名为羊脂球的妓女的自我牺牲而逃亡出境的故事。就其行动母题而言,这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
   救赎,并且是通过女人来救赎的母题,早在古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中就曾出现过:迈锡尼王阿伽门农在决定攻打特洛伊之前,因猎到一头公鹿大肆吹嘘而惹恼了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致使舰船踟蹰不前。于是,阿伽门农决定用自己的女儿伊菲革涅亚来献祭赎罪。伊菲革涅亚起初悲痛于“别让我这么年纪轻轻就死去!”转而果敢决绝,“我已经下了决心,准备去领受死亡。……希腊人都把目光盯着我,战船的出发,特洛伊的攻陷都取决于我,希腊女人的荣誉都系在我一个人身上。……我是一名凡人,女神阿耳忒弥斯要我为祖国献身,我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可以看出,这两个故事是有相似之处的,即必须通过女人的某种牺牲才能化解事件的冲突。在伊菲革涅亚的故事中,救赎的动机很明显,那就是要赢得特洛伊战争。可羊脂球要救赎的是什么呢?
   在对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内蕴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时,使用格雷马斯符号矩阵有时会收到不错的效果。本文即拟借符号矩阵来寻求莫泊桑的成名短篇小说《羊脂球》中救赎母题中的深层文化意义。
   关于格雷马斯符号矩阵,其实就是用二元对立的方式来研究故事的逻辑,这对于发现故事的深层结构中蕴涵的意义是有一定效果的。在其基本的结构中,通常包含“A”、“反A”、“非A”与“非反A”四个行动元,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各有不同。
   我们知道,在这个符号矩阵中,“A”与“反A”是最基本的对立关系,即“肯定主语与反主语”。《羊脂球》作为短篇小说,涉猎的人物并不多,情节也不复杂,所以要找到这对最基本的矛盾并不困难:羊脂球作为故事中的核心人物,所有的情节均是围绕着她来铺陈的,因此将“A”赋值为羊脂球这个行动元应是没有疑问的。而她的对立面“反A”也不难找到,即那个要羊脂球陪他过夜的普鲁士军官。由于这对基本矛盾的出现而造成的冲突,使故事得以展开。下面,我们继续寻找与“A”形成否定关系的“非A”——故事中马车上的那一班人,除却羊脂球外非富即贵,都是社会中名副其实的“上层人物”,他们在骨子里绝对是耻于与妓女为伍的,因此把这些“上层人物”赋值给“非A”也不会费太多的周章,毕竟对于一个短篇小说而言,涉猎的人物是有限的。现在这个矩阵中,有三个行动元已经赋值,但“非反A”尚无着落。
   从“非反A”属性上分析,它首先应是对普鲁士军官的否定,同时又与羊脂球属于涵盖关系,因此,它与羊脂球是不产生逻辑矛盾的,抑或说,它应有帮助羊脂球解决行动上的冲突的可能。当三个行动元的确定没有太大疑问的时候,“非反A”到底是谁便成为对故事进行准确叙事分析的关钥。
   最简单的思考是,普鲁士军官作为侵略军的代表,他的绝对对立面应当就是法军或具有代替法军抵御侵略功能的抵抗者,但小说在一开头便不厌笔墨地描述了法国的各色丢盔弃甲的部队,他们既没有对敌军形成威胁,更与羊脂球无半点瓜葛,所以首先应予排除。那么,旅店老板弗朗维呢?他在故事中没有任何立场,是个十足的墙头草,因此只算个串场的角色。当然,还有一种考虑,就是在找不到矩阵中的某一元时,有时也会把作者放上去,但在这里又有些牵强。
   那么,让我们回头寻找小说中促使羊脂球最终改变主意、同意与普鲁士军官过夜的动因吧。羊脂球对普鲁士军官的要求坚拒不从,当那些夫人们拐弯抹角地诱劝她顺从的时候,老修女成为了打破僵局的关键,“她没有被决疑论的探索所干扰,她的教义坚定不移,她的信仰从不动摇,她的良心始终坦然。她认为亚伯拉罕(《圣经》故事中犹太人的始祖,曾想杀子祭天,被天使所阻。)的祭献十分简单,因为只要上天一声吩咐,她可以立刻杀死父母。在她看来,只要目的可嘉,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使天主生气。”——老修女在道德的高地上对顺从于普鲁士军官的行为予以了不容置疑的肯定。现在我们可以初步推断,那两个修女已具备了作为“非反A”的可能性。
   我们继续求证我们推断的可信性:
   首先,“非A”作为“A”的否定者,那些诸如伯爵、议员、商贾的上层人物们自认出羊脂球后,总是能持续地充溢着那种优越、尊贵的感觉,本能地与她拉开差距,“有了这个‘姑娘’在场,他们突然变成了几乎是非常亲密的朋友。”即便在饥饿难耐、羊脂球邀请其共同进餐时,也是要矜持一番的。对于普鲁士军官的无理要求,全然不会有任何同情,因为他们从未把羊脂球当作自己的同类。但修女的态度倒是一直不那么决绝,当“羊脂球用一道谦卑而甜美的声音邀请两个修女来分尝她的便餐时,她俩立即接受了。”在极尽想象之能事来让羊脂球确信,“妇女们在人间的惟一任务,就是一种个人的永久牺牲,一种对于强横的武人的暴戾脾气不断委身的义务”时,修女们一直是置身事外的——“两个修女只有吃饭时才露面,她们低着头一声不吭。”可以说,在马车内的这些人当中,修女一直处于一种介乎中立的立场,神职的身份使她们超然于另外八个人之外。因此,至少在羊脂球答应普鲁士军官之前,修女并未表现出否定羊脂球的姿态,我们现在有理由把她们从“非A”中剥离出来,并据此重新修正对“非A”的赋值。
   其次,我们还可以在小说中发现羊脂球骨子里仍是有虔诚向善的一面——“洗礼的钟声响了。胖姑娘有一个孩子,寄养在伊弗托的农民家里。一年也见不上一次,平时倒也从不想着要去看他。可是想到这个就要受洗的孩子,她心里对自己的孩子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温情,使她一定要去参加洗礼的仪式。”羊脂球母性的温存因洗礼的钟声油然而起,于是执意去作礼拜,回来时“还在激动不已,什么都讲,那里有哪些人,是什么姿态,甚至连教堂的样子都讲了。她还加了一句:‘有时做做祈祷真不错。’”——在困厄的日子里,人们总会寻求精神上的慰藉,羊脂球自不会例外。何况在这个时点上听修女对自己经历的娓娓道来,不由令人肃然而生敬意——“亲爱的修女圣尼塞福尔,她们奉命到勒阿弗尔的医院里去,照顾几百个染上了天花的士兵。……她们似乎生来就是为了追随兵营,在战火的硝烟中救起伤员,而且只用一句话,就能比长官更有效地驯服那些不守纪律的高大粗野的军人。”连军人都言听计从,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她们的话呢?因此,小说写到这里时,与那些道貌岸然的上层人物相比,修女当然是羊脂球可以信赖的。
   我们进而通过“修女”与“普鲁士军官”、“羊脂球”的逻辑关系做进一步验证。先看她们与“普鲁士军官”之间的关系:“非反A”是对“非A”的否定,“她是一个在战鼓声中成长起来的、真正的好修女,她的有无数疤点的麻脸,似乎是一幅表现战争蹂躏的画像。” “修女”作为最高正义的代表当然是否定侵略的。再看她们与“羊脂球”的关系:“非反A”与“A”是涵盖关系,“羊脂球”虽身处社会底层,出身卑贱,但大节不亏,“我见到了这些普鲁士人,就无法控制自己了!他们使我火冒三丈,我感到耻辱,为此哭了一整天。哎,我要是个男人就好了!……后来有人要住到我家来,我扑上去掐住了第一个人的脖子。掐死他们并不比掐死别的人更难!如果不是有人拉住我的头发,我就把那个家伙结果了。”这种节气作为最高正义的具体化也是当之无愧的。
   至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那两个修女就是完成符号矩阵的那最后一块拼图——“非反A”。
   当我们完成了符号矩阵的拼图时,整个故事的行动也就被抽象为纯粹的逻辑关系,同时也可以对这个故事的救赎母题有个相对清晰的认识:羊脂球以出卖色相为职业,尽管她有可能一直憎恨这个社会,但当国难当头时,她内心最底处的正义感被激活,而神圣的感化,召唤她要像那些上层人物讲述的犹滴、卢克莱丝、克娄巴特拉那些女人们一样,“以悲壮的爱抚打败丑恶的或可恨的家伙,为了复仇和忠诚而牺牲自己的贞操。”如果说她以前出卖色相是为了谋生,但现在与普鲁士军官陪睡陡然间被赋予了无上的正义——就如同伊菲革涅亚的以身献祭一样——要救赎那另外九个人于兵燹之厄。而这舍身取义的同时,又何尝不是一次以此寻回那久已丢落的尊严的自赎呢,她去教堂做洗礼,是否正是为自己以往的行为做忏悔呢。
   在此基础上,我们仍可以进一步抽象符号矩阵的四元,从而使故事行动的本质特征更明晰:羊脂球的不屈于军官的行为可以抽象为关乎大节与正义的“尊严”;普鲁士军官作为侵略者即对应为“反尊严”,上层人物只为自己活命枉顾国家荣辱,则对应为“非尊严”;而修女则因代表了神权,可视为超越尊严,即对尊严的否定之否定——“非反尊严”。羊脂球与普鲁士军官的矛盾冲突其实就是想守住那仅存的尊严——即便皮肉交易也是要两厢情愿的。
   这次救赎,对于除却羊脂球的那九个人来说,无疑是成功的,他们实现了既定的逃亡,之后一路高歌。而羊脂球的际遇则令人扼腕,她虽救赎了一车行人的逃亡,但并没能实现自赎——她非但未换得任何尊严,反更为他们所不齿。尽管羊脂球本人也随马车一同逃离,但她的救赎的目标终究没能实现。正如在传说中被祭献的最后关头,女神动了恻隐之心,以小鹿换出了的伊菲革涅亚一样,虽免于成为祭品,但她们的身份与小鹿并无二致,仍是不折不扣的“牺牲”。伊菲革涅亚最后的死亡与否,并没影响阿伽门农在特洛伊战争中的胜出,而羊脂球坚守的大节与正义,亦不会因她的献祭而独存。
   而溯本追源,修女作为羊脂球决定采取救赎行动的最后推手,是难辞其咎的。作为娼妓,羊脂球可以轻松识破其余人的嘴脸的,但她对修女是不设防的。当马车驶出关卡继续上路时,只有羊脂球因匆忙没有准备食物,但马车上的那些人无人理会羊脂球,他们各自填饱肚子,那两个曾经可以信赖的修女则“把剩下的香肠用一张纸卷好了以后,又开始来祷告了。”就其本质而言,修女其实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非反A”,因为她们反而是普鲁士军官的变相肯定,羊脂球被道貌岸然的“无上正义”出卖了。
   有人称《羊脂球》是“用一辆马车装下了整个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确,当我们把矩阵中的“羊脂球”、“军官”、“修女”、“上层人物”依次置换为“饱受蹂躏的国家尊严”、“普鲁士王国”、“国家的最高代言人——国防政府”、“统治阶层”,再将这抽象的逻辑关系还原为具体的故事行动时,会发现它与作者所痛心的悲怆现实竟会如此的相似,亦会感叹“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当真名不虚传:
   普鲁士军队大兵压境,法国统治阶层为求自保遑论国家利益,而国防政府在“永不投降”、“决不让出法国堡垒上的一块石头”的声言中,签下了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赔款50亿法朗的条约——谁来救赎法国?
  
   参考文献:
   [1] 莫泊桑,汪阳译:《羊脂球——经典译林》,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
   [2] 格雷马斯,徐伟民译:《符号学与社会科学》,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3] 格雷马斯,吴泓缈等译:《论意义》,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4] 吴泓缈:《结构语义学的启示》,《法国研究》,1991年第1期。
   [5]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 孙大卫:《从莫泊桑成名以后说开去》,《文艺评论》,1986年第5期。
   [8] 曹让庭:《对照艺术的杰作——谈〈羊脂球〉人物塑造的主要手段》,《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4期。
  
   作者简介:
   岳进,女,1976—,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空军航空大学。
   王萍慧,女,1983—,甘肃金昌人,吉林大学2010级在读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工作单位:空军航空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 谭恩美的小说展示出几代华裔、尤其是华裔女性在美国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人生。她的故事里往往会出现在父权当道、种族歧视的环境里生活过的母亲和持有美国价值观的女儿。本文聚焦的是谭恩美2001年作品《接骨师的女儿》中的两代女性主体性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谭恩美 华裔女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一系列中国文化背景的小说在美国获得巨大成功,与美籍华裔生
期刊
摘要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经典名著。女主人公黛西一直被认为是自私、空虚、拜金的世俗佳人。这种观点有些偏颇。黛西的蜕变与其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女性需要意识到自身是与男性平等的“人”,并且要以有效的努力去实现与证明自身价值,才能改变社会对自身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爵士时代 金钱社会 女性 蜕变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本文结合美国地域女作家玛·金·罗琳斯本人在佛罗里达中北部荒野地区十几年的生活经历,对其短篇小说《敌人》做主题探析,指出对于生活在荒野中的人们来说,生存是他们的最大敌人,而爱是抵御这个敌人的坚固堡垒。  关键词:玛·金·罗琳斯 《敌人》 主题 生存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玛·金·罗琳斯(1896-1953)由于创建了佛罗里达边远林区的地方文
期刊
摘要 在东北作家群中,萧红与其故乡呼兰小城的关系最为耐人寻味,她长期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身体与故乡渐行渐远。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却凝结着深厚的乡土情结,她对故乡的书写越来越多,其笔触走进历史深处,渗透了对故乡生命原始状态出自本能的爱,展现了生命最为真实也最为残酷的挣扎,给中国现代文学增添了一抹凄迷的色彩。  关键词:萧红 故乡情结 生命原始状态 历史深处  中图分类号:I206.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康拉德的两部小说《吉姆爷》和《黑暗的心脏》的分析,对评论界的两种流行观点进行了反驳,认为康拉德虽然在反对暴力的基础上反对殖民主义,但他潜意识中的种族优越性,又使他不由自主地支持以西方先进文明拯救落后民族的文化殖民。  关键词:殖民主义 文化殖民 种族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康拉德小说中的殖民主义问题,评论界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
期刊
摘要 《苏珊女士》是简·奥斯丁的第一部小说,也是她唯一的书信体小说。虽然小说没有在她生前正式出版,但是却深受她的喜爱。这部在她创作生涯中有重要影响的处女之作几经周折,最终和读者见了面,并向世人展示了这位天才作家早年的文学风貌。  关键词:《苏珊女士》 书信体小说 性格刻画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关于简·奥斯丁   简·奥斯丁一生惜墨如金,
期刊
摘要 贾平凹与张承志用独特的视角将黄土高原的地域环境、淳厚的传统文化、高原民众顽强坚韧的生存精神展示给读者,尤其是对赤子情怀的真实流露、审美意象的苦心营构、诗韵与率性的彰显,更显现出两位作家思想的锋芒和写作才能。  关键词:贾平凹 张承志 散文 创作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在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中,贾平凹和张承志是经历了小说创作的成熟期后,将笔
期刊
摘要 本文结合伊瑟尔的读者反应理论和朱立元的多层次语言系统,通过对《呼啸山庄》体现在各层面召唤性的由浅入深的剖析,挖掘其相关构架上的精心设计和艺术审美,为学界研究该小说提供新的素材和视角。  关键词:《呼啸山庄》 召唤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如何在读者的阅读活动中起作用以及起什么作用,是接受美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期刊
摘要 19世纪末英国新浪漫主义代表人物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除创作了大量长篇小说外,还著有极多精妙的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诗人维隆的一夜》讲述了在巴黎一个风雪肆虐的夜晚,诗人维隆如何度过漫长寒夜的故事。作者一改其寻宝冒险小说中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用另一种方式生动地诠释了人间的美丑善恶。斯蒂文森用维隆的一夜经历向我们解读了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文学的价值究竟在何方。  关键词:罗伯
期刊
摘要 美国著名诗人史蒂文斯的作品《对一只乌鸫的十三种看法》是一首复杂精致的现代主义代表作。本文试通过揭示诗歌的联想和情感意义,来达到对此诗歌的理解。为此,本文把对诗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本人对于诗歌的观点的探讨同对诗歌详细的分析、尤其是其所含意象的分析结合起来,向读者展示了诗歌所传达的联想和情感意义。  关键词:赏析 现代主义诗歌 联想意义 情感意义  中图分类号:I106.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