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西皇姑庵出土的青铜器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epair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州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南隅,物产丰饶,向有“金胶州”之誉,历史悠久,文化发展源远流长。远在4000多年前,先民就已创造了具有滨海特点的大汶口、龙山文化。夏商属莱夷之域,到西周始有“莒”“计”“介”等建置的记载,秦在介地置黔陬县,西汉又有计斤,郏、祓等县和候国,到东汉皆并入黔陬县。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529年)始置胶州。古老的“金胶州”给后代留下了无数瑰宝。
  胶州市博物馆收藏了几件珍贵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均出土于西皇姑庵遗址。该遗址位于胶州市西南四十多公里的铺集镇西皇姑庵村西南,遗址距村约100米,东南濒胶河,为一肥沃高台地。遗址现存面积东西最长约50米,南北约130米,灰层厚约2-3米,为商末周初奴隶主贵族墓地。1976年昌潍文物管理组组织发掘了完整的车马坑一个和两座墓葬,车马坑内殉葬一车四马和一奴隶,车前有四马,即两骖两服,随同出土的兵器有戟、戈、箭、镞、铜制胸甲等,是一辆战车,这是奴隶主阶级实行暴力统治的体现。墓葬内有成组青铜礼器出土。
  
  青铜卣
  
  青铜卣是商周时期主要的盛酒器之一,在青铜礼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鬯是一种用郁金香和黑黍酿成的祭祀降神用的高级香酒,卣应是专门用以盛柜鬯的。甲骨文中有“鬯一卣”的记载,在《左传》中也有“鬯一卣”的记载。
  这件青铜卣高23.6厘米,底径14.9厘米,重3.6公斤,时代为商晚期。椭圆形身,腹下垂,足外撇,显得稳健实用。腹上部饰一周饕餮纹,纹带中间前后对称地各饰一浮雕小兽首,给人以神秘之感。盖上有圈足状捉手,并饰有一圈饕餮纹。提梁两端铸有均衡的羊首,活泼有趣。提梁上面饰有一组夔凤纹。椭圆形圈足外饰一周云雷纹,梁盖腹均以云雷纹衬底。
  饕餮纹是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纹饰,多施加在器物的主要装饰部位,以柔韧的阴线刻出,或作阳线凸起。构图丰满,主纹两侧以富于变化的云雷纹填充,具有阴阳互补之美。饕餮纹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此卣以饕餮纹为主,以云雷纹为地纹,体现出商代后期装饰的艺术特征。
  青铜器大都为分铸,此卣的提梁是与器身连接的,但又能活动,因此一次浇铸不能完成。先将提梁铸成,然后将提梁嵌放在卣的主体范上定住,与待铸卣体的衔接部位套嵌在一起,中间用范料隔开。这样,先铸的提粱和卣体就能套铸在一起,这是古代铸工们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的发明创造。
  
  方彝
  
  彝,即“彝器”,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通称,是古代贵族在进行祭祀、丧葬、朝聘、征伐和宴享、婚冠等礼仪活动所使用的器皿,是贵族阶级权力和等级的象征。
  这件方彝是为青铜质,通高22.8厘米,口径14.9厘米,重2.6公斤。长方形,下收上扩,棱形盖,盖顶有棱状柱纽。三角形四足于器身连接处微收进,至底又稍外侈。整个造型呈建筑物状。器身没有繁缛的纹饰,只在盖与腹各饰两道弦纹,棱角清晰,使人感到朴素无华,庄重大方。从方彝的造型、纹饰及器内铭文分析,时代应是商代晚期。
  在这件方彝内底铸有一组复台铭文,后一字是“女”,为做器者名,前者十分奇特有趣,“下似一大人双手举子,上作床几之型。”1930年,郭沫若在《殷彝中图形文字之一解》一文中,释此图为族徽,谓“乃古代国族之名号,盖所谓‘图腾’之孑遗或转变。”此后,研究此族徽的学者很多,但究竟应释为何字,何族族徽,争论很大,意见很不一致。目前已知带有此族徽的青铜器很多,据统计约有200余个,多分布在陕西省、河南省、北京市、山东省和甘肃省等地。已知山东省有长青、费县、胶州市三处。
  
  父已尊
  
  尊是用于盛酒备酌的器皿,常和勺,斗合用。商周是青铜器十分盛行的时代,伴随着青铜器的盛行,青铜尊也成了当时祭祀盛酒的主要用品和拥有者身份的象征。古代青铜器铭文中把“尊彝”作为青铜器的通称,就说明了尊在当时的礼器中其地位仅次于鼎。
  这件尊高24.4厘米,口径19.4厘米,重1.65公斤,商代晚期。腹部饕餮纹,以云雷纹衬底,其下饰两道弦纹。侈口,鼓腹,圈足外撇。内底铸有铭文“父已”二字。
  尊腹部的饕餮纹的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是对称的龙纹,之下是两角向内卷,角下有双目,再往两侧有所有展开的体躯,上有曲张的爪,主体部分似一牛面。尊的装饰手法,除主纹和地纹外,还在较粗的花纹或主体纹饰上,再勾刻出细线,形成三层花纹,增加了层次感。
  尊内底“父已”二字是铸成的,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父已”是表明做器者为祭祀亡父已而做。
  
  妇簋
  
  此簋高13厘米,口径20厘米,腹深11.9厘米,商代晚期。侈口,圈足外饰一周饕餮纹,腹外侧铸有对称的双耳,耳上部饰牺首,下部带珥形饰,口沿下饰一圈饕餮纹,间有浮雕兽首二个,簋内底有铭文“妇”字,是做簋者的名字。
  簋是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皿。商周时期,簋是重要的礼器,特别是西周时期,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时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台使用。据记载,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如果超越上面的规定,就是“僭越”行为。青铜簋出现在商代早期,盛行于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它的使用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战国以后就很少见到了。
  
  父甲爵
  
  商代奴隶主流行饮酒,并往往举行隆重的仪式,因此,酒器特别多,在商代后期,几乎具备了各种酒器的造型,有爵、斝、觯、觥、壶、卣、晷、觚、盉、尊等等,而青铜爵则是中国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酒礼器,尤其是在商代,它是最典型、最常见和最基本的酒礼器,是当时等级、身份标志的青铜礼器组台中的核心器。
  这件青铜父甲爵通高22厘米。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腹部饰有以云雷纹衬底的饕餮纹,腹侧有一錾,便于提取,上饰有一牺首。下有三足作三角刃形。流与杯口之际有两柱,柱顶作帽形。在鋬内的腹壁上有铭文“父甲”二字,是做器者为祭祀其父甲而做。此爵纹饰庄严而富于变化,并根据形体部位的不同用途,或厚或薄,或张或收,既实用又美观,尤其是外撇的三足,给人以高度的安全感,充分体现了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高度水平。
  西皇姑庵遗址出土的文物比较丰富,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如出土的战车与铜制胸甲,对研究战车的形制、车战以及兵战防御,均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是研究古栈文字不可多得的实物,同时也为研究古胶州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实物资料。
其他文献
2009年11月23日,“范季融·胡盈莹捐赠文物交接仪式”在国子监彝伦堂隆重举行。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代表国家文物局,正式接收了美籍华人范季融先生向国家捐献的秦公墓、晋侯墓出土的9件青铜器。鉴于范季融先生化私为公、热心祖国珍贵文化遗产保护,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文化部决定授予范季融先生“文化交流贡献奖”。全国政协林文漪副主席、文化部蔡武部长分别向范季融先生颁发了“文化交流贡献奖”的
期刊
编者按:2009年11月26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第五讲在环境优雅的张一元博元舫茶楼举行,主题是陶瓷投资和辨伪。主讲人杨静荣先生,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曾在邯郸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颜料和传统色釉的研究实验工作,1979年调到故宫博物院研究陶瓷至今,是著名的古陶瓷专家。    购自拍场的几件成功升值的器物    2002年在香港佳士得曾拍卖过一件嘉靖五彩盖罐。全世界的同类器只有4
期刊
近年来,随着艺术市场的升温,名家书画天价的迭创,许多不法投机者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蠢蠢欲动,全国各地造假大军风起云涌。他们不再以个人或小作坊的方式单打独斗,而是多以拉帮结伙的方式,分工有序,形成了“制假贩假一条龙”。造假者一方面用科学的手段改造了传统的摹、临、仿、造、变款、拆配、揭裱、做旧等作伪方式,使之更具欺骗性;另一方面,又花样百出地把赝品推向市场,以假充真,牟取暴利。一时间,书画市场上赝品横行
期刊
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历史。传说中有神农氏发明床,少吴始作箦床,吕望作榻等等。这些只是我们从书籍中得到的资料,看不到器物的原型。但是,我们从出土的家具中,还是可以看到一些艺术高超、精美绝伦的家具精品。然而,由于每一时期出土家具的品种较为单一,或者在制作的材料上多为柴木,不能像明清时期有品种众多的硬木家具精品,所以说一直到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才达到了顶峰。这是大多数古典家具研
期刊
红山文化玉器的玉质特征    目前,研究红山文化玉器的学者大多认同红山文化玉器的玉料来自岫岩玉矿,而岫岩出产透闪石玉和蛇纹石玉两种玉材,前者产于偏岭乡细玉沟玉矿,后者产于哈达碑乡瓦沟玉矿。透闪石玉料又称真玉或岫岩老玉,从肉眼观察,其特点是透明度较弱,而密度和硬度较高;蛇纹石玉料则是透明度较高,而密度和硬度较低。红山文化玉器所采用的玉料以透闪石为主,其次为蛇纹石质玉,另外还有一些与岫岩玉不太相似的玉
期刊
一部古书,都会印上数次,十数次乃至数十次。因此,最初印的本子就被称作“初印本”而为人们看重。之所以为人们看重,得从中国古书的刻印方法说起。  古代刻书的方法是,用梨木或枣木为原料,根据书的大小和尺寸锯成板片,打磨光后备用。然后等人写稿,稿写在薄而透明的纸上。刻工拿到原稿后,用糨糊之类的东西把它贴在木板上。稿纸正面与木板相接,字便成为反体。以后再把这张纸揭去,但墨书的字迹以反体的形式仍留在板上。刻工
期刊
德化陶瓷装饰丰富多彩,技艺精湛,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装饰的发展过程是由简到繁,由划,印、贴、刻到雕剔描绘,由单一色调到绚丽多彩,由比较早期的印花、刻花、贴花和堆花,进而发展到料彩。五彩、釉下青花和釉下窑彩(釉下五彩),釉上的画、印、喷、贴、腐蚀旬金等十几种的装饰方法,形成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  印花装饰是德化陶瓷上最早发现的一种装饰艺术。从美湖后山和城郊云尾山、牛尾寨、四埔山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
期刊
谈及古典家具的拍卖,藏家必提到数场私人收藏专拍,如1995年10月中国嘉德的“清水山房”藏明清家具专拍、1996年9月纽约佳士得的“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藏品专拍、1997年9月纽约佳士得的“皮考士Mr.and Mrs.Robert P.Piccus收藏家具”专拍、2002年9月纽约佳士得的“叶承耀医师收藏明式黄花梨家具”专拍,2003年9月纽约佳士得的“甘哥夫·盖斯Gangolf Geis珍藏中国
期刊
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开拓者、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谈到中国美学史上两种不同美的理想:错采镂金的美和芙蓉出水的美。鲍照比较谢灵运的诗和颜延之的诗,谓谢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颜诗则是“铺锦列绣,亦雕绩满眼”。《诗品》:“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采镂金’。”楚国的图案、楚辞、汉赋、元朝骈文、颜延之诗、明清的瓷器,一直存在到今天的刺绣和京剧的舞台服装,这是一种美,“错采镂金,雕绩满跟”
期刊
家具,顾名思义,为居家必备之器。由于它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古人又称为“家生”,《清稗类钞·物品类》载:“家生为日用器具之总称,江、浙问有此语。(梦梁录)云:‘家生动事,有桌凳、凉床、交椅、杌子之类。’”随着物质生活和文化品味的提升,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家具成为人们垂青的对象。如果在装饰一新的居室内摆上一套曲线流畅、朴素大方的明式家具,或一堂厚重凝华、富丽堂皇的清式家具,确实能使雅斋增辉!那黄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