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浮云遮望眼

来源 :高中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iju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关注的永远是黑夜里的那弯月牙,欣赏的永远是夜空中的繁星点点,却无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抬头欣赏太阳。他们忽略了一点:月亮和星星的光芒是太阳给的!人们关注的永远是天鹅的美丽,欣赏的永远是它展翅飞翔的恣态,却无人惦记那只无助的丑小鸭。他们忽略了一点:天鹅是丑小鸭变的! People are alway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rescent Moon in the dark night, and appreciate the starry sky in the night sky. No one looks up at the sun on a sunny day. They ignored one point: the moon and the stars shine in the sun! People always pay attention to the beauty of the swan. The appreciation is always the embarrassment of flying, but nobody cares about the helpless ugly duckling. They ignored one point: The swan is a ugly duckling!
其他文献
<正> 在对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反思过程中,儒家学说的局限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史概括为经学史的观点早已过时,儒学在中国哲学发展中居于主流地位的观点也正被“儒道互补”和“多元互补”的观点所补充或取代。继之,一些学者又提出了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居于“主干地位”的观点(参见周玉燕、吴德勤:《试论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干地位》;陈鼓应:《论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主干地
<正>千百年来,时空问题始终是哲学家努力确证的重要哲学范畴.从牛顿的实体框架,到康德的先验逻辑构件,再到今天作为物质运动客观形式的统一连续奇点,人们对时空的认知是朝着科学行进的.我们这里拟提出意识空间范畴,倒不是上述课题的直接延续,即不是试图说明物质的空间广延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映射,而是在一个转喻的意义上研究意识活动的某种似空间性质.我认为,意识空间并非完全是新奇的理论规定,在各类学科对意识活动的描述中,已出现了大量有关意识空间或活动域的子概念,如几何空间、扑拓空间、知觉空间、问题空间,以及观
要想绘制思想领域内以崎岖坎坷并富于变化著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地貌图并非一件易事。的确,关于它的界说和显著特征一直是争论的热点。多数评论家都采纳梅洛-庞蒂的观点,他
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德国美学开始涌入中国。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之前,进入中国语境的德国美学家主要有康德、歌德、叔本华、尼采等人。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
在我国学术界,黑格尔辩证法研究大概是除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历时最长、也最为深入的一种西方哲学。这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研究已到山穷水尽、难以创新的地步;特别是当国
<正> 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及某些论著,对社会意识中的一些问题还没有说清楚,或说得不正确.本文就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一、关于社会意识和意识的关系关于社会意识,我们的哲学教科书都作了这样的规定:“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个规定从原则上说并没有错.但细究起来,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说清楚.第一,“意识”前面和“社会”两字是什么意思?是说意识具有社会属性因而叫社会意识,还是意识反映的对象是社会存在因而叫社会意识?第二,是否意识就是社会意识?“意识”前面加不加“社会”两字在内涵上有没有区别?按照传统的
<正> 主体问题应是人的问题之发展,不应是人的问题之重复。正如关于人作为人在哲学史上有过许多定义一样,关于人作为主体在当代哲学论坛上也有了不少规定。然而,还没有一个规定足以统一其它合理规定而成为“唯一者”即最高概括的。多年来,我试图通过哲学史的回
尼采,这位给西方哲学带来颤粟的思想家,他的许多惊世骇俗的思想、观点如同惊雷在人类历史的长廊里 Nietzsche, a thinker who brought trembling to Western philosophy, h
针对当代社会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状,审美文化产生有其必然性,作为一个广涉文化学、美学、文艺学等多学科移植过来的命题,“日常生活审美化”在国内学术界引起激烈的讨论。我
一、对“辩证发展”论的批判巴赫金对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批判并不是系统的,而是散见于他的著作之中。但是,综观其思想整体,他对德国古典美学有着深刻的理解与反思。在其建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