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麂子死了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_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之所以跟一个“麂”字如此较劲,是因为前两天,我亲眼看到一只麂子死了。
  立春以后,小雨不断,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正四处蔓延,湖南平江作为防控新型肺炎的前沿阵地,一级一级都在严防死守,包括我们龚家峒村。人是好说,动物就不好说了,尤其是狗子。
  一只狗子趁主人没拴缚牢,夺门而逃,在村中的路上撒腿狂奔,一直跑到北面的山脚下才停下来。在一丛枯草旁,狗子围着枯草转了两圈,用后腿在地上无缘无故刨了几下,然后翘起右后腿在路旁撒尿。尿撒到一半,向前走几步停下来,再翘起左后腿接着撒尿。狗子撒完了尿,摇了摇头和尾巴,又四脚趴开抖了抖身子,一蓬细密的水珠随即向左右散开。狗子抖落利索了,撒腿向前跑了几步,好像前方是万丈深渊,又猛的一个急刹停了下来。狗子抬起头,瞪着一双眼睛一眨不眨望着对面的半山腰,又侧着身子竖着耳朵听了一阵,再扬起鼻子向着虚空“嗤、嗤”死命地嗅了嗅,“吭”地叫了一声,接着又掉转头向着来路“吭、吭”叫了无数声。真是一只狗日的,一下子从村子的东家或西家引来好几只同类,团团围着交头接耳像是商量着什么。片刻,由那只狗子领着,不由分说地一路狂吠着,箭一般地向对面的半山腰上扑去。
  一只黄麂子拖着一条断腿来到了这个山头上,它已经奄奄一息。黄麂子原本住在大山深处一座高高的山岗上,打从出世起,麂子就没有见过父亲,麂子在母亲的身边长大,麂子毕竟是山林中的一只动物,麂子甚至无从想起父亲是什么样子,麂子不会问,母亲也不会说。就像我们人类自己养育的孩子一样,麂子一直是母亲的心肝宝贝。然而那个上午,几个猎人领着一群狗子,恶狠狠地向着它家所在的山岗扑了过来。狗子龇牙咧嘴,吐着猩红的舌头;猎人面目狰狞,一人举着一根烧火棍似的鸟铳,好像是前世跟它们有什么深仇大恨,又像是上世纪人类中的那些“挨户团”进攻村里“农会”组织一样,歹毒、凶残,没有丝毫人性。慌乱中,猎人手中的鸟铳喷出恶毒的火焰,母亲中弹了。母亲倒下的那一刻,麂子看到母亲的鲜血从伤口溅开如一丛盛开的杜鹃。狗子和猎人扑了上来。麂子伤心地对视着母亲临终前无限牵挂的眼神,趁着狗子和猎人扑向母亲的一刹那,机警地躲过那帮恶人的视线,继续沿着一条熟悉的羊肠小道,朝大山深处夺命狂奔。麂子跳跃着向前奔跑,一路翻山越岭、跳溪越涧,荆棘撕裂了它缎子似的皮毛,利刺划伤了它的眼睛,麂子全然不顾地奔跑着,并最终远远地把那帮恶人甩在身后。
  就在麂子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庆幸逃脱狗子的毒口和猎人魔掌的时候,意外发生了。麂子一脚踏空,只听“噗”的一声,麂子向前一栽,它的前腿被一只铁夹子夹住了,一股剧烈的疼痛像是被万根灼热的钢针刺向麂子全身。麂子踩中了猎人埋下的陷阱。猎人熟悉大多数野生动物的习性,尤其是麂子。麂子会经年累月走一条相对固定的路线,于是猎人在它们往来的路上设下种种埋伏,有的陷阱是麂子中招的这种铁夹子,有的陷阱是能把动物们高高吊起来的机关,等等。猎人们安装那些陷阱时,都进行了十分隐蔽的伪装,令动物们防不胜防。
  麂子不顾一切地死命挣扎,它上蹿下跳,它的疼痛已经麻木。麂子知道如果不挣脱脚上的铁夹子,等待它的是死路一条。卡在这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荒山野岭,没有食物和水,不饿死也得渴死,或者被狗子、猎人发现,结局都是死。麂子死死地将铁夹子别在一棵树的根部,拼尽全身的力气,将夹着的那条腿骨硬生生地别断,再在地上反复地生拉硬拽,最终将脚筋和皮肉从铁夹上分离。麂子的断腿血肉模糊,近处的地上沾满了麂子身上的毛和血,还有骨肉碎屑。麂子已筋疲力尽,不知自己能撑到什么时候,一种求生的本能驱使它拖着一条断腿,一步一摇地漫无目的地走着。
  那只好管闲事的狗子,首先是闻到了空气中的血腥味,还有异类身上的臊味。就在它瞪着一双狗眼睛望向对面山上的时候,麂子也远远地看到了凶恶的狗子。麂子心里一慌,加上断腿的疼痛,脚下一滑滚下了一个坡坎。麂子发出的响声更坚定了狗子的判断,狗子发现了麂子,狗子唤来了同类,几只狗子恶狠狠地向着麂子扑去。狗子有的咬着麂子的脖子,有的咬着麂子的腿,你抢我夺,互不相让,就像上演着一场没有编排剧情的死亡游戏。麂子被几只恶狗拖下山来,几个人围了过去,试图驱散那几只恶狗。狗子们瞪着一双血红的眼睛,嘴里“吭、吭”叫着,不让人靠近。
  我对那几只狗子剥夺麂子的生命本来就怒火中烧,我捡起脚下的一块土坷垃,狠狠地向带头的那只狗子砸去,狗子痛得“嗷、嗷”连声,其他狗子也慌乱起来,一只一只夹着尾巴逃走了。大家看着倒在地上伤痕累累的麂子,想起眼下的新冠病毒有可能是野生动物身上带来的,有的喉结动了动,有的贪婪的目光一闪,不过很快,便暗淡下去。一个外号“卵师公”的家伙,大老远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边跑边捋袖子,听到众口一词说“不能贪食野生动物”,只好垂头丧气地挤出人群,悻悻作罢。
  大伙居家隔离好几天了,闲得慌,人人身上憋着一鼓子劲,于是找来锄头,你一锄来我一锨,挖了一個深坑,将黄麂子埋了。
  责任编辑:蒋建伟
其他文献
在廉江市政协的院子里,生长着一株老榕树。  我首次见到这棵老榕树,是在1972年5月下旬,那时到廉江中学参加升大学前的考试,晚饭后与同学出来散步,见到了这株挺拔精壮的小叶榕,它独木成林,傲然屹立,树荫遮盖了半个院子。  1993年6月,我因当上政协委员,再次来到政协院子,又一次认真地观看此老榕树。与21年前相比,老榕树粗壮些,也长高了不少,但它并没有老态龙钟的感觉,它仍是枝叶繁茂,欣欣向荣。此后,
期刊
“平国,吃早饭了。”妻柔声地唤我。  来到餐桌前,一盘色泽金黄的蒿子粑粑,咬一口,软糯香甜。“好吃!”我抬头望向妻,妻娇嗔地瞪了我一眼:“好吃就多吃点儿!”此时,我心里美滋滋、甜丝丝的。妻已不再年轻,额头的青丝已夹杂些许白发,细纹悄悄爬上了她的眼角。  1985年孟冬,一个黄道吉日,一辆贴着红“喜”字的婚车在结冰的路面上缓缓驶进了湘北游港河畔的石下柳家。在一阵欢天喜地的锣鼓声和“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期刊
当年大学毕业,我分配到一所农村中学,离家约三十里地。头两个月,赶上暑假,只报到,没开学,工资就存了下来。家里又贴补几个钱,买成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那年月,自行车是大物件。有了它,解决了我上下班的大问题。  半年后,一个草长莺飞的时节。  清晨,早早起床,我来到一家国有林场的槐树林,扎稳自行车,独自伫立在小路的这头,幻想着,有一个红衣少女如期而至。其实,并非没有一点儿凭据,隐约从她口中得知,她是一
期刊
母亲是一个极其温和的人,漂亮大方,喜欢养些花草,记忆里,似乎永远也不急不躁的样子。  而这样的一位仁师慈母,在婉约优雅的骨骼里,又向自己的身体中千万亿个神经细胞里延伸出一种叫作剛强的东西。一直以来,家庭的重担几乎全压在她的肩膀上,子女尚小,一个作为母亲的责任将她原本柔弱的肩膀打磨成铁。诗和远方那是年少时的狂梦,等到你肩负责任了,梦或许还有,只是再也无法自由自在地狂奔了。母亲说,我们仨就是她余生的梦
期刊
伊来单位收拾东西,临行前交给我一个信封,未封口,我随口问一声,我能看吗?伊说,这是专门给你的,但你得等我走了再看。收了信封后忙着处理乱麻一样的工作,在电话与琐碎中被催促,疲于应付。  好不容易闲下几分钟,想着这妞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居然当面不能说话,要以写信这种方式来与我交流。一时在心里平添了好几分古风古意,手下生风,绿意丛丛,暖从身来。  信封里有个小本子,里面记载着她往来的账目。我正纳闷她为何要
期刊
烟苗,是母亲最娇贵的一个“孩子”。  田野里,山坡上,处处都是大人带着孩子们忙着栽烟的景象。有雨水落下还好些,就了老天爷的赏赐,省去了肩头挑水的重活路。没有雨水也不能影响栽烟的节令,背水或是挑水,一遍遍地往返于地里和水源点。村子里的水源点是在一个山洞里,要打着电筒或是点着火把下一百八十级台阶,才能到达水边。我最害怕老天不下雨,那样我们的肩膀要蜕层皮。母亲说,才是浇点定根水,要不了多少的,别一个二个
期刊
热衷读萧红的作品,是近来的事儿。竟是有了爱不释卷之感,晨读,夜读,坐着想,走着想,想这个31岁就英年早逝的女子,她动荡的一生和卓越的才华,像月光的轻冷,留下余晖照着万里河山。没了萧红的文坛,依然热闹非凡。一些怀念她的文字,终究也逃不过与她纠纠葛葛的几个渣男同台的戏。一声叹息,几滴清泪,匆匆而过,如她走得急急忙忙的一生。  进入萧红的呼兰河,是在一个冰冷的天气。那个小城的人戴着五耳帽,穿着笨棉袄,哈
期刊
她是他的同班同学。初一教室角落里,那个爱笑的女孩儿,一下子牵住了他的视线,她亮亮的眸,洁白的齿,春风一样的笑,满月一般好看而散发柔光的面庞,像山野的一枝花,摇曳在窗破桌乱的教室里,鹤立鸡群。她的成绩和她的长相一样出类拔萃,它们共同构造了一片沼泽地,让他沉陷其中无法自拔。  上课时,千方百计扭头去瞄她,课间,用目光在杂乱的人群中搜索她,放学后,在黑压压的人头中辨认她,上学时,处心积虑地与她不期而遇…
期刊
戈壁边陲的小城,坐上火车,窗外一眼望不尽的荒原,停靠的小站也在寂静与荒凉中打着盹儿。  曾经酒泉前往省城兰州,只有一条并不平坦的公路,七百多公里路不是很好走,没有长途班车,只有一趟从玉门东开往省城兰州的直达慢车,它开过来叫501,开回去叫502。那些直达北京、上海的都是特快,虽然也经过兰州,可是票很难买到,所以,小城人前往兰州只坐这趟慢悠悠的绿皮车。它总是特别的拥挤。一张车票二十来块钱,学生票半价
期刊
窃以为世间的疼,概莫分为两种,肉体的疼和精神的疼。凡是能以流血流汗的方式产生的疼,都来自肉体,在止血止汗后,疼痛渐轻。凡是能触碰心灵的隐秘,让精神产生震颤,继而要让后事之师发生深刻变迁的疼,是精神的疼。前者好了伤疤就忘了疼,后者以镌刻人生的姿态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可是近来,我像是恍然觉得世界上有第三种疼。我莫名地在深夜里醒来时,倏忽心疼,一溜儿的肉往下掉落,掉得周身四凉。我能清楚地感知,这种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