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重症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疗效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angs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MLDT)的疗效。

方法

于2011年9月至2016年2月收集12例重症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给予rhTNFR:Fc 25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首剂加倍,疗程6周。以治疗中不同时间的皮疹严重程度指数(DASI)评分、DASI改善50%(DASI50)、75%(DASI75)、90%(DASI90)患者例数、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不良反应等情况为观察指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非参Friedman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

DASI评分从治疗前的56.33±7.02降至4周时的0.50±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ASI50、DASI75、DASI90例数至4周时均增加到12例,血清TNF-α浓度从治疗前的(43.74±41.62)pg/ml降至4周时的(3.03±0.4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不良反应。

结论

rhTNFR:Fc可能是控制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一个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并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在肺灌洗拔管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98例肺灌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观察组在停麻醉药时将患者通气模式调整为SIMV+PSV,对照组在停麻醉药时继续使用容量控制模式,两组患者肌力恢复4级意识清醒,拔出双腔支气管导管。观察组、对照组分别设停麻醉药之前、拔管之前、拔管后、拔管后10 min 4个时间点测量收缩压
期刊
目的调查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评价,探讨其适用性,为开展下一步标准修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开展2轮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调查和重点调查。用Excel 2010和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录入,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法测定正常人群尿中2,5-己二酮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通过规范正常人群尿样的采集、处理,控制2,5-己二酮的标准溶液和质控样品的制备,监控气相色谱-质谱系统的性能维护,对测定结果进行定性、定量方法的性能指标评价和质量控制图的绘制、使用,实现离子阱质谱法测定正常人群尿中2,5-己二酮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结果该方法2,5-己二酮的保留时间(tR)保持在(5.50±0.11
目的探讨煤焦油沥青职业接触对遗传损伤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7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某地煤焦油沥青生产和使用企业接触煤焦油沥青工人691人为接触组,企业管理和后勤人员201人为对照组。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尾部DNA百分含量和尾距,评价DNA损伤程度。结果接触组尾部DNA百分含量为14.44%,Olive尾矩为2.85 μm,明显高于对照组(尾部DNA百分含量:11.17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某炭素企业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存在情况和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情况,为该行业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法及检测检验法对2013至2015年间某炭素企业职业病危害存在情况及程度进行研究,采用职业健康监护法对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炭素企业粉尘、煤焦油沥青挥发物、噪声超标较为严重,其中煤焦油沥青挥发物超标率为76.6
目的评价定量分级法(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和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在煤尘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方法以4座煤矿作为风险评估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检测,运用两种风险评估方法对20个煤尘作业岗位进行风险评估。结果煤矿中煤尘作业岗位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危害风险水平,危害风险水平较高的岗位主要集中在煤矿井下,尤其是采煤和掘进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