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ar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上网冲浪已经成为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业余生活,网络文化的多元性正在以极大的吸引力满足着大学生的各种需求,同时也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提供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如何开展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满足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的需求,最终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就是着重探讨了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网络文化 高校德育 教育 创新
  
  互联网和电脑的普及使当今的大学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很多的学生都热衷于QQ、微博、新闻、娱乐、购物等等,有的甚至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之所以网络有这样的吸引力,究其原因就是多元性的网络文化发挥着作用。而在这种多元性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对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如何利用网络文化中积极的因素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领,教育他们摒弃消极的因素,能够正确区分网络中的良莠,并且把有用的资源恰当的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研究中去,正是广大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所应注重的问题。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网络与德育工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打破常规的德育教育模式,并且一定要有所创新,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1 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是一个纷繁的信息世界。在这个信息世界中,信息以各种载体被大学生所利用,其中有很多积极向上的、能提高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优良信息,但同时也有很多例如色情、暴力、迷信、西方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等不健康的信息。所以网络文化呈现出黄色文化、金钱文化、封建迷信以及西方社会政治、哲学和文学艺术等各种文化流派的异彩纷呈,具有较强的文化趋同趋势,而且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也强烈的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所以多元性的网络文化给高校德育教育的理念带了新的挑战。再者多元性的网络文化对传统的高校德育教育手段也是个有力的冲击。互联网的教育较之德育教师的课堂教育和课下辅导具有方便、快捷、时时都在产生教育效果的优势,所以在教育手段上也为高校德育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改进课题。
  2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的创新
  2.1树立网络时代德育教育的新理念
  在网络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每分每秒都有大量的信息发布到网络上,同时海量的网络信息也在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以及合作精神等等品质,而这些品质都是高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标。按照教育规律,任何教育都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特别是思想教育更是如此,正如俗语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生的这些素质都是需要不断的吸收、内化、升华,最后经过实践才能形成达到相对的稳定。可是由于经常接触网络,受到多元性网络文化持续不断的影响,所以要不断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这种状况就需要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要树立对学生进行终身德育教育的观念。也就是通过德育教师的教育使大学生明白良好的素质的养成不仅要吸纳广博的知识,还要坚持不懈的纠正自己道路上的偏差。德育教育要贯穿大学生的整个人生,即使走向社会,也要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2.2培养新型德育教育师资人才
  基于网络文化的特点以及大学生广泛接触网络的现状,高校要想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就要对德育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理念上有所突破。这就要求高校的德育教师不仅要具有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善于与大学生沟通,有洞悉学生思想倾向的能力,还要学习、掌握网络知识,懂得如何运用网络,懂得如何把德育教育和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积极的网络文化,以达到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高校德育教育需既精通政治思想工作,又精通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教师才能满足新世纪大学生的需求,解决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2.3 利用课堂教学加强大学生的自律教育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的平台,加强对大学生的自律教育。因为网络文化已经逐渐地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逐渐对大学生的价值理念发生深层次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引发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转变。所以高校德育教师一定要抓住课堂教学的有力契机,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与时俱进,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让学生能够区分网络信息的良莠,懂得依法使用网络,不能认为网络的虚拟就可以无所顾忌,教育他们要做一个文明的网民等。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让大学生产生自律意识,自觉的抵制不良的信息,健康的使用网络资源。
  2.4 利用校园网站,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高校始终要坚持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在校园网站上建立一个类似于北大在线、清华红色网站、北大新青年这样的网络宣传平台。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又能体现出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时代精神。还可以在校园网站上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专栏,在校园网站上进行正面的宣传,为学生提供马列主义思想信息及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参与自我教育。还可以开通与大学生交流的平台,例如论坛、在线QQ、BBS、博客、E-MAIL、MSN等方式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高校要设有专门的德育教师或者心理咨询教师为学生答疑解难,指导学生获取正确的信息,调节情绪,解决学生在网络上遇到的以及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减少他们为缓解压力在网络上大肆宣泄的机率,从而也起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群体的思想动向,为学校制定整体的德育教育方针提供第一手资料,进而增强高校德育教育的生动性与感染力。
  2.5 拓宽德育教育渠道,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高校德育教育的渠道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课下辅导和网络教育,还要积极拓宽教育渠道,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大学生感到除了互联网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渡过空闲时间。学校可以举办各种门类的知识竞赛、就业规划大赛、就业指导培训、各种专业知识的讲座以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社团。这样就可以减少大学生上网的时间,大大减少网络中消极文化的负面 (转上页) (接下页)影响,变相的起到了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
  21世纪是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网络文化以其多元性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同时也给高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要对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进行研究。在这个背景下,笔者论述了高校德育教育必须正视网络文化,认识到网络文化多元化的特性,然后更新德育教育的观念,培养新型德育教育师资人才,教育大学生进行自律教育,利用校园网站,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及拓宽德育教育渠道,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只有这样的创新,才能使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凯君,浅析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4
  [2]佟瑛,网络环境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3
  [3]尹田生,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机遇_挑战及应对措施[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4]黄南学,网络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思考[J],华章,2010.21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分别选取2018年1~12月和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各200例,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
XJ公司是一家集生产,加工及出口贸易为一体的专业从事五金手工具生产的大型集团企业,公司工具产品出口经历了过去十几年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最近几年市场竞争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严峻。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下,XJ公司需要发明设计具有新颖的外形及更多功能的产品以提得高市场竞争力,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研究公司核心产品的市场销售特征和市场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实际运用价值。钳类产品是XJ公司手工具
许多班主任为了克服班级管理中所产生的控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味压缩学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等弊端,采用了值日班长的自主管理,但是因为在运用中只注重管理形式,忽视管理思想,轻视管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缓解城市化压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曾经规划的“21世纪开发地下交通资源”的发展蓝图已绝非纸上空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城市公共交通市场中可持续性地发展
期刊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及盈余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上市公司获得了更多选择和自主权,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的空间逐渐增大。相应地,影响财务报告差异,发生会计舞弊的因素及其经济后果
创新是当今社会中最核心、最能够创造价值的活动。员工创新行为是产生新颖的、有价值的想法的过程,也是将新想法应用于组织生产活动的行为,它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发
在全球化经济中,企业集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集团的存在与发展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利益,还直接关系到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实力。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集团化趋势成为企
沉积物柱芯采样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研究的科研装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研制了一套携带方便、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取样效果好的湖泊沉积物茬芯采样装置.通过
在人体中结构最为复杂、最大的关节是膝关节,对于运动功能的需求较为偏高,因此出现损伤的机会也随之增多.想要改善出现膝关节障碍患者则需要根据患者症状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