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已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理念。展示"优生"风采,是教师水平的反映。而转化每一个"学困生"才是一名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的真正体现。随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的出现,每一位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警惕,必须时刻把转化"学困生"放在首位,精心研究,倾注关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才能不辱数学教师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关注学困生爱心追求
学困生是是指在学习中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在各年级都有存在,并且还有一定的人数。如何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是我们数学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学困生不是我们教师抛弃的对象,他们和所有的学生一样,享有平等接受数学教育的权力。我们对于数学学困生不但不能鄙视、嘲讽、弃之不管,而且应积极寻找对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抬头走路。"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也应该有能力帮助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看到一部分"优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脱颖而出,他们的数学能力大大提高。使我们倍感欣慰。但很多"学困生"的出现,值得我们数学教师反思。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摆在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任务,就此我想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倾注爱心、和谐课堂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老师要理解他们。由于学困生经常得不到表扬奖励,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功,他们的内心深处缺少自信,相当一部分学困生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他们更需要温暖,更需要关爱。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将爱更多地向学困生倾斜,是教师的天职,也是转化学困生的基本前提。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心的表扬、一个温柔的抚摸……都能体现老师对他们的爱心。学困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在师爱的沐浴下健康地成长。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有激情的课堂。如果学生没有激情,也会导致教师没有激情。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没有求知的欲望;教师不能放下架子,深入到学生中去,师生之间没有感情的互动,这样的课堂是一潭死水,给人一种窒息之感。作为教师首先要想办法树立起学困生的信心,要用心对待他们,而不能用漠然的态度,更不可打击挫伤他们。要像慈母一样倾注爱心,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产生,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和力,倍感信任,出现感恩。进而对老师所教课程产生浓厚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转变学习态度。心理上,学习变成了一种需求;行动上,学习就积极主动,不由自主地想学、爱学,那么思维的火花就容点燃,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此教学,就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把握梯度,分散难点
现在的班级授课,班额一般都较大,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研究学生,设计出内容既要让优生吃得饱,又要让学困生吃的了。绝不能顾此失彼,否则就是失败的教学。也不符合"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教材进度要适中,教学起点要降低,应避免任意拔高知识难度。难点内容要分散。
在布置作业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到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要把作业量尽量限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布置作业时尽量做到少、精、有层次、有梯度,不与优生一刀切。每次作业都要经过精心筛选,精心组织,精心设计,尽量体现教学重点,使作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趣味性,巩固新知,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 不让学困生整日在作业堆里疲于奔命,既不浪费精力又不影响身心健康。同时有利于学困生保持兴趣,乐于学习,这样学困生不会因作业过多而丧失学习兴趣,同时对自己能完成独立作业甚感欣慰和自豪。
三、多种教法,相得益彰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好的方法,但要注意二者的顺序。自主探究,其主要就是独立思考,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合作交流。合作交流要照顾到大部分学生,要鼓励中等生,特别是学困生,激励他们在交流中多发言,要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设计的探究问题要有层次化,要使每个层面学生都有知识锻炼和口才锻炼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教师要把握好尺度,不然就成了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交流。看似课堂热闹非凡,实际是学困生越学越困,面向全体学生就成了一句空话。
自主探究要更多体现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所发现知识的过程的都给于评价,因此学生获得的知识有时就是支离破碎的,个别时候还会是错误的。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都是较少的,如果一味的让他们探究,他们是不会获得提高和发展的。因此教师适时适当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讲解,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使学困生豁然开朗,更上一层楼。学困生就会减少许多。
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生获得知识,如不及时复习就会遗忘。特别是学困生,他们中有的人记忆力比较差,必要的适时复习,尤显重要。新授课过后,老师要把教学延伸到课外,要多给学困生关照与帮助。可采用交谈的方式,了解他们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进步及时表扬。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引导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把了解到的学困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为复习课备课的重要参考依据,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提高不同层次学生接收知识的效率。
总之,学困生的成因是复杂的,数学学困生转化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艰巨任务。数学教师要付出足够的爱心和耐心,重视转化策略与技巧。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要对每个学生负责,要认识到转化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重要。使新课改落到实处,使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提高,使学生都能快乐地成长。我们要关注学困生,我们的眼中不要只盯着优生,要抛弃"私心",辩证的认识"优"与"困"。著名数学家熊庆来说过:"学习的目的不在结果,而在过程"。我们今天对学困生倾注了爱心,用满腔的热情去培养他们,明天他们就是社会的精英,或者至少就会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人,这样才不会有辱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关注学困生爱心追求
学困生是是指在学习中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在各年级都有存在,并且还有一定的人数。如何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是我们数学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学困生不是我们教师抛弃的对象,他们和所有的学生一样,享有平等接受数学教育的权力。我们对于数学学困生不但不能鄙视、嘲讽、弃之不管,而且应积极寻找对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抬头走路。"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也应该有能力帮助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看到一部分"优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脱颖而出,他们的数学能力大大提高。使我们倍感欣慰。但很多"学困生"的出现,值得我们数学教师反思。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摆在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任务,就此我想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倾注爱心、和谐课堂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老师要理解他们。由于学困生经常得不到表扬奖励,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功,他们的内心深处缺少自信,相当一部分学困生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他们更需要温暖,更需要关爱。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将爱更多地向学困生倾斜,是教师的天职,也是转化学困生的基本前提。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心的表扬、一个温柔的抚摸……都能体现老师对他们的爱心。学困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在师爱的沐浴下健康地成长。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有激情的课堂。如果学生没有激情,也会导致教师没有激情。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没有求知的欲望;教师不能放下架子,深入到学生中去,师生之间没有感情的互动,这样的课堂是一潭死水,给人一种窒息之感。作为教师首先要想办法树立起学困生的信心,要用心对待他们,而不能用漠然的态度,更不可打击挫伤他们。要像慈母一样倾注爱心,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产生,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和力,倍感信任,出现感恩。进而对老师所教课程产生浓厚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转变学习态度。心理上,学习变成了一种需求;行动上,学习就积极主动,不由自主地想学、爱学,那么思维的火花就容点燃,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此教学,就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把握梯度,分散难点
现在的班级授课,班额一般都较大,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研究学生,设计出内容既要让优生吃得饱,又要让学困生吃的了。绝不能顾此失彼,否则就是失败的教学。也不符合"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教材进度要适中,教学起点要降低,应避免任意拔高知识难度。难点内容要分散。
在布置作业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到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要把作业量尽量限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布置作业时尽量做到少、精、有层次、有梯度,不与优生一刀切。每次作业都要经过精心筛选,精心组织,精心设计,尽量体现教学重点,使作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趣味性,巩固新知,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 不让学困生整日在作业堆里疲于奔命,既不浪费精力又不影响身心健康。同时有利于学困生保持兴趣,乐于学习,这样学困生不会因作业过多而丧失学习兴趣,同时对自己能完成独立作业甚感欣慰和自豪。
三、多种教法,相得益彰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好的方法,但要注意二者的顺序。自主探究,其主要就是独立思考,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合作交流。合作交流要照顾到大部分学生,要鼓励中等生,特别是学困生,激励他们在交流中多发言,要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设计的探究问题要有层次化,要使每个层面学生都有知识锻炼和口才锻炼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教师要把握好尺度,不然就成了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交流。看似课堂热闹非凡,实际是学困生越学越困,面向全体学生就成了一句空话。
自主探究要更多体现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所发现知识的过程的都给于评价,因此学生获得的知识有时就是支离破碎的,个别时候还会是错误的。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都是较少的,如果一味的让他们探究,他们是不会获得提高和发展的。因此教师适时适当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讲解,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使学困生豁然开朗,更上一层楼。学困生就会减少许多。
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生获得知识,如不及时复习就会遗忘。特别是学困生,他们中有的人记忆力比较差,必要的适时复习,尤显重要。新授课过后,老师要把教学延伸到课外,要多给学困生关照与帮助。可采用交谈的方式,了解他们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进步及时表扬。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引导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把了解到的学困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为复习课备课的重要参考依据,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提高不同层次学生接收知识的效率。
总之,学困生的成因是复杂的,数学学困生转化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艰巨任务。数学教师要付出足够的爱心和耐心,重视转化策略与技巧。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要对每个学生负责,要认识到转化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重要。使新课改落到实处,使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提高,使学生都能快乐地成长。我们要关注学困生,我们的眼中不要只盯着优生,要抛弃"私心",辩证的认识"优"与"困"。著名数学家熊庆来说过:"学习的目的不在结果,而在过程"。我们今天对学困生倾注了爱心,用满腔的热情去培养他们,明天他们就是社会的精英,或者至少就会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人,这样才不会有辱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