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用教材教学生学乐学的数学,而不是教教材上的数学。在对教材的处理方法上,教师要善于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开发和创造。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教材。应当看到,教材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它是根据课程标准写的,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依据,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现根据我在数学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挖掘,使教材的内涵更有广度和深度。
尊重教材,意味着尊重教材的编排意图。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要做到“深如浅出”,没有对教材的“深入”,也就不会有课堂的“浅出”。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从而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创意。
(1)对教材的灵活运用
主要指的是教师结合本班或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比如,更换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单元。整合教学内容等。例如,“倍的认识”教材中的例题是从有“几个几”来认识倍,学生理解起来较难,个数和倍数常被学生弄混。在网上学习了宋英华老师以“淡化个数,强化份数”来认识倍的理念后,在教学时我就没有用教材上的例题,而是用两条长短不同的蓝,红纸条贴在黑板上(红纸条已分好份数),让学生观察红纸条有几个蓝纸条那么长?红纸条是蓝纸条的几倍?来引入倍,理解倍。接下来再贴出数量不同的两行圆,并用“圈一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为什么?这样处处以“强化份数”来帮助学生理解倍。
(2)对教材知识的补充
叶圣陶老先生有过精辟的论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形象地说明教材仅仅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材料和工具,是师生间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文本和材料。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个性化实施教的方法,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摒弃和添加某些内容,真正地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充分利用教材优势,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不仅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事例,同时还创设了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课始以“龟兔赛跑”的故事导入,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研究钟面上的“龟兔赛跑”来学习关于钟表的知识;再如通过数脉搏、做眼保健操、跳绳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时与1分的时间,使学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观念。在揭示“l时=60分”时,我先演示拨钟面,然后放手让学生小组间相互讨论,鼓励大胆猜测,各自发表见解。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究发现规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始终沉浸在探索的乐趣中,思维的翅膀永远张开,参与意识得到了培养,智慧得到了增长。
二、变换改编,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更灵活。
新课程的新理念还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呈现数学知识时,应力求改变抽象、静态、无味的呈现方式,在抓住教材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对教材进行适当地换、删、改。
(1)变静为动,以动促思。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总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我们努力使数学教学成为活动的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同时也经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例如,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有关计算的类型,我将素材进行了改进,不是直接看情境图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体会找回多少钱时用付的钱去掉物品的钱。需要付多少钱时,把物品的所需的钱合起来。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是使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有关人民币的计算。
(2)深入创造教材,促进积极思考。
如在讲找规律时,出了这样一道题:______ ______ ______ 81 ______ 生有这样的回答:①78、79、80、81、82、②75、77、79、81、83 ③84、83、82、81、80 ④51、61、71、81、91当这些学生说完后,很多学生都要说,这不仅打破了教材中唯一的规律类型,而且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可见,教师使用教材是一种极富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从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成功经历体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
三、注重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经验更丰富。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可以说它是新教材一个亮点与特色。它不作为独立的一块教学内容安排,而是与其最接近的知识内容相结合,以“学习乐园、数学活动、综合应用”等多种形式分散地编排于各种形式进行教学。即体现实践与综合应用知识领域的密切联系,又突出了其综合性。同时,也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用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有效载体。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时,教材出示的是“荤素食谱”,是通过荤素搭配,培养学生有序、不遗漏的搭配理念。这节课我紧紧围绕“配菜”这一主题,通过让学生配菜,了解到配菜的方法和策略,掌握了搭配的学问和方法。在配菜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招聘服务员、聘配菜部经理的活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小组讨论、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
又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月球旅行》时,我先播放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的纪录片片段,再播放飞船进入月球轨道,在月球上着陆的片段,再播放飞行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飞船,在月球上工作2时31分40秒后,飞船返航的片段,最后播放飞船在太空中驶向地球,进入大气层落入大海的片段。通过观看录像,同学们对月球旅行充满了好奇,这时,我说:“今天我们就和淘气、笑笑还有智慧老人,做一次模拟的月球旅行,看看会遇到哪些问题,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好吗?”然后带领同学们来到地球上的飞船发射场、月球村交通地图、月亮城堡、游乐园等四个景点。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找到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且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参与数学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少老师则认为这部分内容不必费时费力单独教,再说与数学知识也没有多大关系。这些内容于考试关系不大,不值得那样劳神费力地“折腾”,但并非如此,实践与综合应用
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方法上,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感受数学,发现数学,对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已不能像以往那样就课本教课本,依样画葫芦。而应立足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多侧面、全方面地分析教材,认真按教材的编写意图,大胆处理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材“唯我所用”又“不唯教材”所束缚,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也只有这样,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新突破,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充满创造,才能让学生学“想学”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教材。应当看到,教材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它是根据课程标准写的,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依据,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现根据我在数学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挖掘,使教材的内涵更有广度和深度。
尊重教材,意味着尊重教材的编排意图。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要做到“深如浅出”,没有对教材的“深入”,也就不会有课堂的“浅出”。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从而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创意。
(1)对教材的灵活运用
主要指的是教师结合本班或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比如,更换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单元。整合教学内容等。例如,“倍的认识”教材中的例题是从有“几个几”来认识倍,学生理解起来较难,个数和倍数常被学生弄混。在网上学习了宋英华老师以“淡化个数,强化份数”来认识倍的理念后,在教学时我就没有用教材上的例题,而是用两条长短不同的蓝,红纸条贴在黑板上(红纸条已分好份数),让学生观察红纸条有几个蓝纸条那么长?红纸条是蓝纸条的几倍?来引入倍,理解倍。接下来再贴出数量不同的两行圆,并用“圈一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为什么?这样处处以“强化份数”来帮助学生理解倍。
(2)对教材知识的补充
叶圣陶老先生有过精辟的论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形象地说明教材仅仅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材料和工具,是师生间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文本和材料。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个性化实施教的方法,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摒弃和添加某些内容,真正地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充分利用教材优势,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不仅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事例,同时还创设了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课始以“龟兔赛跑”的故事导入,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研究钟面上的“龟兔赛跑”来学习关于钟表的知识;再如通过数脉搏、做眼保健操、跳绳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时与1分的时间,使学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观念。在揭示“l时=60分”时,我先演示拨钟面,然后放手让学生小组间相互讨论,鼓励大胆猜测,各自发表见解。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究发现规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始终沉浸在探索的乐趣中,思维的翅膀永远张开,参与意识得到了培养,智慧得到了增长。
二、变换改编,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更灵活。
新课程的新理念还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呈现数学知识时,应力求改变抽象、静态、无味的呈现方式,在抓住教材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对教材进行适当地换、删、改。
(1)变静为动,以动促思。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总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我们努力使数学教学成为活动的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同时也经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例如,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有关计算的类型,我将素材进行了改进,不是直接看情境图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体会找回多少钱时用付的钱去掉物品的钱。需要付多少钱时,把物品的所需的钱合起来。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是使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有关人民币的计算。
(2)深入创造教材,促进积极思考。
如在讲找规律时,出了这样一道题:______ ______ ______ 81 ______ 生有这样的回答:①78、79、80、81、82、②75、77、79、81、83 ③84、83、82、81、80 ④51、61、71、81、91当这些学生说完后,很多学生都要说,这不仅打破了教材中唯一的规律类型,而且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可见,教师使用教材是一种极富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从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成功经历体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
三、注重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经验更丰富。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可以说它是新教材一个亮点与特色。它不作为独立的一块教学内容安排,而是与其最接近的知识内容相结合,以“学习乐园、数学活动、综合应用”等多种形式分散地编排于各种形式进行教学。即体现实践与综合应用知识领域的密切联系,又突出了其综合性。同时,也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用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有效载体。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时,教材出示的是“荤素食谱”,是通过荤素搭配,培养学生有序、不遗漏的搭配理念。这节课我紧紧围绕“配菜”这一主题,通过让学生配菜,了解到配菜的方法和策略,掌握了搭配的学问和方法。在配菜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招聘服务员、聘配菜部经理的活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小组讨论、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
又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月球旅行》时,我先播放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的纪录片片段,再播放飞船进入月球轨道,在月球上着陆的片段,再播放飞行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飞船,在月球上工作2时31分40秒后,飞船返航的片段,最后播放飞船在太空中驶向地球,进入大气层落入大海的片段。通过观看录像,同学们对月球旅行充满了好奇,这时,我说:“今天我们就和淘气、笑笑还有智慧老人,做一次模拟的月球旅行,看看会遇到哪些问题,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好吗?”然后带领同学们来到地球上的飞船发射场、月球村交通地图、月亮城堡、游乐园等四个景点。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找到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且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参与数学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少老师则认为这部分内容不必费时费力单独教,再说与数学知识也没有多大关系。这些内容于考试关系不大,不值得那样劳神费力地“折腾”,但并非如此,实践与综合应用
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方法上,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感受数学,发现数学,对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已不能像以往那样就课本教课本,依样画葫芦。而应立足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多侧面、全方面地分析教材,认真按教材的编写意图,大胆处理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材“唯我所用”又“不唯教材”所束缚,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也只有这样,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新突破,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充满创造,才能让学生学“想学”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