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使常规作文教学更高效

来源 :语数外学习·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lp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怕写作文,常常不知道从何下笔。我在作文教学中花了不少心思,可收效甚微。在一次次的失望后我开始反思,结果发现我的指导方法不大适合学生。如何从现有理论和方法中突破,走出一条更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努力探寻的问题。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四步教学法”。
   一、让学生产生写作兴趣
   常听学生说:“我就怕作文,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这说明学生没有写作兴趣,所以就敷衍了事。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尽量提起学生的兴趣。写一些身边的人,写一些熟悉的事,并且先带学生去感受再写,写后让学生自己修改,并把优秀习作张贴在优秀作文栏中。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兴致,就有话可写,久而久之就会喜欢写作了。
   二、让学生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的这些总结,正好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要想积累就必须靠平时下功夫。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
   1.要建立“语汇库”。建立“语汇库”的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第二是留心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它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写起作文来就能妙笔生花了。
   2.要加强材料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学生可以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用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有血有肉。
   三、让学生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提出的“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观察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局限于“用眼看”。要将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细腻、深刻。
   2.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流,许多有价值的内容也会被白白浪费掉。
   3.要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生活的每一天,这样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四、让学生学会写作技巧
   写作的关键是运用技巧,要指导学生学会确定中心、采撷材料,学会构思和驾驭语言。
   文章的中心是画龙点睛之笔。那么如何才能确立好的中心呢?一般来说,离不开这样两点:立意正确、新颖,主旨明确、深刻。
   只有明确的中心还是不够的,好文章还需要用鲜活的材料来表现。好材料应真实、典型、新颖。真实,即写真人真事,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典型,即材料能充分阐述作者的观点或突出文章的中心,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新颖,指材料独特,能使人耳目一新,或运用材料的角度很独到。
   有了明确的中心和典型的材料,还需要有一个巧妙的构思把它们串联起来。而一个巧妙的构思离不开完整的结构、清晰的线索和富有层次的文段。完整的结构,指文章有完整的开头、正文、结尾,而且过渡、铺垫、照应灵活得体。清晰的线索,指文章能巧妙地把某事物或某种情感设计成线索,并贯穿全文。而富有层次的文段则指按事情的发展、情节的变化、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人物的增减、情感的变化等将文章划分段落,段落之间层次要分明,语意要连贯,逻辑关系要正确,从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巧妙的构思能使看似平淡的材料平中见奇,能使中心更加突出,更能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另外,写作还应当学会驾驭语言,做到语言流畅、通顺、无语病,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妙趣横生。
   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语文教师们要不断探索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从而快乐地写作文。
其他文献
TOPMODEL(TOPography based hydrological Model)是一个以地形为基础的半分布式水文模型,在Beven和Kirkby于1979年提出的二十多年后,此模型已经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接受。随着
城市增长联盟尚是一种新生与不断运动的事物,它本质上是城市合作的高级形式。由于城市个体“有限理性”的局限,单个城市不可能完全处理好城市间的竞合关系,而合理的制度安排就可
自2000年塔里木河生态输水工程实施以来,下游地区“绿色走廊”不断恢复和重建。本文以输水后塔里木河下游地区胡杨为研究对象,运用Greenspan茎流仪,于2005、2006年对胡杨茎干液
城市空间蔓延,生态空间破碎,生态思维向城市和空间化转移,传统的二元对立的红(建成环境)与绿(自然环境)空间交织在一起且密不可分,共同组成大地嵌块体(Landmosaics)。生态思维走
期刊
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打破了原来均质的社会空间属性,现阶段的中国城市正处于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时期。在多样化的收入、分配方式下,社会群体逐渐被分化
2016年11月19—21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了第一届米兰国际家具(上海)展览会,展出了56个意大利品牌的顶级家具和设计产品,同时还有一系列时尚、汽车、食品品牌,展会充分展现了
传统电视媒体一直强调内容传播的本土化定位,例如采用本土观众的语言播出,与本土相关的讯息安排在显要的位置播出,播出内容尽量顾及本土观众的感受,等等。但是,新媒体却不那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延边朝鲜族青壮年大量迁移到韩国及其在华企业就职,聚居变成散居,民族人口从1995年起负增长,聚居地萎缩明显,空巢化严重,朝鲜族村落面临消失的危险,在中国万人以
野生东北虎在中国境内濒临灭绝,与将饲养老虎放归野外相比,对现有的东北虎分布区的保护与研究更为重要。对东北虎威胁最大的是生境的破碎化,基于此我们对吉林省珲春地区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