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yo7908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是在加强学科教学同时,从实际出发,落实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计划,为每一位学生形成和发展其特长创造条件,不是那种认为蹦蹦跳跳、画画唱唱就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简单的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教学,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能否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就看课堂的教育质量与效益如何,重点看是否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学校实际,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个重心——德育为本
  
  德育为首的教学中心及重心决不能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要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学校的一切活动,都要在育人的前提下进行。
  学科教学中,各类目标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如政治课是德育的专业课,德育目标是显性的;而理科的德育目标就是隐性的。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思想道德教育,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润物细无声”。德育与其他各育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德育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熏陶,使自己的道德得以升华;另一方面,德育能为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供长久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个方法——强化心理素质教育
  
  现在学生大多数出身于独身子女家庭,物质条件大为优越,他们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炼,往往成为温室中的花朵。长期以来,这种状况令人担忧。试想,这样的接班人能否用柔弱的双肩担当起新世纪建设与发展的重任?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过去那种“一切用分数说话”、“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分数低就是差学生”的旧观念,要求教师必须一视同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发挥他们的特长,对成绩好的学生,多压担子,多挖天赋;对成绩差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以积极的鼓励,热情的帮助,耐心扶持的态度,使他们增强自信心、自尊心,使其更好地成长。
  
  找准突破口——提倡质疑
  
  好奇、质疑是学生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人才的摇篮。学生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中常有“为什么”相伴,恰恰是产生学习兴趣的直接动力,是使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阶梯。但由于好奇、质疑是自发的,如引导不力这种欲望便会减弱或者消失,学习兴趣也会表现为不稳定,因此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理,注意保护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学生心中的问号,以此推动他们不断发现新问题。
  教师应以学生质疑为突破口,捕捉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及时给予肯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语言和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以此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有针对性的鼓励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解决疑问。
  总之,只要把准素质教育的重心,运用正确的方法,找准突破口,就能创设美好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意识,塑造其创造精神,发展其创造能力,使其真正成为新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其他文献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训练逐步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如何自觉地运用语言规律,从实践上合理论上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语感训练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的语感训练,则是目前广大语文教师和教研人员所面临的一个热点课题。基于此,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
期刊
古诗歌鉴赏在高考中是必不可少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难度较大的一类题目。在高考试卷和平时练习中唐诗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如何鉴赏唐诗,在考试中才能取得理想的分数?经过几年的高三教学和对高考试题的思考研究,我认为诗歌鉴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才能有效地提高鉴赏能力,也更准确地理解作者及出题者的意图。  一、审标题,观作者,想背景,看注释  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时,往往忽略标题意义,扫一眼没有明白意思就匆忙
期刊
治玉大师要按照玉石的内在纹理雕琢,理财大师要按照市场规律经营,学习知识的人不也要按照其内在逻辑进行梳理要点吗?如果积累是埋头拉车,那么梳理就是抬头看路。在梳理中温故知新,就是要形成一棵主干清晰、枝繁叶茂的“知识树”。梳理知识按照学习进程可分为日常梳理和考前梳理两类。日常梳理重在点滴积累,我在这方面所得甚浅,虽有几个方法但不很完善,想借大家的智慧给补充补充。顺便提几个疑问,期待大家的高见。  一、每
期刊
早在三十年代,就有过“作家是不是课堂里教出来”的争论,许多大家也都认为作家不是课堂上能培养出来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写作课是没必要上的。  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弘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我们却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写作,把学生的练笔限制在一定的章法之中。这显然是有违新课标精神的。最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无论高校还是社会对于中学生作文水平之低都惊呼不已。  我
期刊
所谓“空白”,就是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和需要提供给学生巩固、消解、完善知能结构的时间和空间。事实证明,恰当地利用“空白”将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让学生的智慧之花在教学“空白”中绽放。  一、默读——此时无声胜有声  (一)默读是丰腴心灵的牧场  默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读书而不念出声来”。它是用眼看、用心想,是语文教学
期刊
我们鼓励考生要灵活运用文笔,多写关注社会现实和身边生活,叙写真我体验认识和抒发真我思想感情的作文,让写作真正成为抒写自己真实体验、感悟、心灵的一种方式。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不管将来作文阅卷标准怎么变化,都会万无一失。  实际上,高考前考生已经积累了许多的生活素材,但如何妙用这些鲜活的生活材料,让自己的文章充实感人呢?在此以今年高考满分作文为例,提出两种妙用的方法,供读者参考。  一、引进原生态生活
期刊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的要素,有效教学必然要从教师这一要素抓起。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一名“有效教师”,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采取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师要研究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想点子、做文章。每课的教学目标应不求全而求精,集中一点打攻坚战。对不同文体应依据其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授课程序。对篇幅长短不一的文章,可运用长文短教、
期刊
新课改的实施无疑给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我们在“除旧立新”时,一些传统的优秀的语文教育理念和行之有效方法不应背弃,还要一以贯之地强化。其中,高度重视语感培养,就是不可摒弃且应该发扬光大的传统。  语感,是语文教学之本,读,是语感培养之本。  阅读文学作品需要什么?需要语感。语感是什么?做个类比。读文章需要语感就像唱歌需要乐感一样:乐感强的人,一首歌曲听一两遍,他就能把曲子哼个八九不离十;语感强的
期刊
静夜,江山。  宋兵已经攻到城下了,我不想做无谓的抵抗,我知道敌不过他们。在位十几年来,我觉得自己太没用,我无颜去见自己的父亲,只能这样苟且的活着。  故园,凭栏。  我登上了金陵最高的塔楼,想再看一眼我的故乡。明天我就要离开了,我被封为“违命侯”。因为他们要把我软禁起来,成为那赵氏小儿炫耀的旗帜。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小楼,春水。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在降宋后过的第三个
期刊
几乎每一个语文老师都知道也相信,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非常重要,可是说到如何具体开展课外阅读,可能很多老师较茫然。其中原因很多:学生学业课业繁重,没有太多时间投入课外阅读,这是源的问题;由于课外读物内容包罗万象,学生自觉性又较差,进行课外阅读时经常有违规现象发生,使其他科任教师对学生读课外书有本能的反感情绪,严重的甚至持敌视的态度;学生人数多,阅读面大,思想认识和阅读能力层次又差参不齐,指导起来感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