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三十年代,就有过“作家是不是课堂里教出来”的争论,许多大家也都认为作家不是课堂上能培养出来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写作课是没必要上的。
  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弘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我们却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写作,把学生的练笔限制在一定的章法之中。这显然是有违新课标精神的。最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无论高校还是社会对于中学生作文水平之低都惊呼不已。
  我觉得初学写作的中学生,确实需要学习基本的写作理论和技巧,但是因为技巧而忽视了思想和情感就是舍本求末了。所以作文的教学需要老师的智慧。写作其实就是运用文字来满足交流的需要。所以,作文本质上就是自己与自己的交流、自己与他人的交流。而要交流,首先得有内容,有想法,而且还必须想得清楚,有逻辑性;其次,还该有相应的表达形式。内容与形式两相结合,一篇好的文章也就出来了。对此,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一、让学生学会思考
  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身边的人或者事,让学生感受到思考的快乐。例如,高一冬至时,我让学生分析“数九寒天”内涵;媒体报道的世博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在学生中发起讨论;教授《琵琶行》时,让学生以白居易或者琵琶女的口吻谈谈“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个话题。总之,老师可以经常在课堂上随意抛出几个话题要求学生思考,努力使学生意识到思考原来如此富有趣味。
  二、降低标准,规范作文
  梁启超说过:现在教作文的最大毛病便是不言规矩而专言巧。“巧”的文章,需要才气,似乎不是可以教得出来的。而如何写成一篇规矩的文章,写一篇文体特征鲜明的文章,是可以教可以学的。因此,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应该降低标准,以基本要求作为作文教学目标,面向大多数学生,先普及再提高。比如卷面整洁、标点规范、书写无误、框架清晰、表达通顺。总之,目的是让众多思维混乱的学生学会思考、让众多语句不通的学生具备基本的表达能力、让所有的学生首先能够写出中规中矩的文章。
  三、先训练后指导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首先得有丰富的写作体验,然后相关的技术指导对学生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写作教学必须首先让学生达到一定程度的阅读量和写作量,然后再进行扎实的训练,最后做一些技术性的指导。概言之,我们的写作教学以写作实践为主,以写作技术为辅。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基本的技术指导。而非本末倒置,让学生依赖老师的指导。
  总之,当写作不再单纯是为写而写时,当我们蹲下身子,将写作教学落到实处时,写作的春天就来到了。
  附:学生以“同是天涯沦落人”为题的片段
  片段一
  在一个萧瑟的夜中,听过一曲琵琶。清冽缠绵,如山风拂过百合。再时却声息寂灭,不见迹,亦无来处,空留那时光沁人肌肤。当春天再来的时候,遗忘了的野百合,仍然会在同一个山谷里生长。在羊齿的浓荫处,仍然会有昔日的馨香。可是,没有人,没有人会记得我们,和我们曾有过的欢乐和悲伤,而时光越去越远,终于只剩下几缕思量和一抹淡淡的斜阳,这半生的坎坷啊,在暮色中竟化为甜蜜的热泪。
  片段二
  浔阳江东同朋饮,举酒难觅丝竹音。江月茫茫惨将别,忽闻琵琶至水榭。琵琶女奏并水凉,霓裳六幺曲悠扬。我且问女何人氏,自曰本在京城地。妆妒秋娘碎钿银,缠头多自琵琶音。本应欢笑复昨年,长安变乱美难念。亲戚挚友流离散,只剩独抚琵琶弹。我辈闻之皆涕下,司马泣最湿青衫。且闻琵琶共此语,声声句句似我旅。我本东宫善大夫,闲职奉侍太子书。贼人猖狂宰相死,然吾难问金銮事。恨吾心火怒难平,上书缉凶越职名。朝为大夫夕司马,浔阳路上离念家。而今卧病于谪地,尚思为圣除弊事。想我坎坷为管路,落个寂寞浔阳渡。早见杜鹃晚见猿,啼血哀鸣弄人怜。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还指出:“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就给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全心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为他们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从一线教学来看,我们可以从平时的语文教学入手,寻找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
期刊
一、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内涵  从教学内容来看,新教材一改过去单纯说教,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内容,使得教材更加接近生活,接近教学,接近学生,增强了语文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根据个人志向、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修习选修课程,适应了社会变化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教学方
期刊
一  近年来高考写作“等级评分标准”有过调整,但“符合题意”一直是一类卷的基本要素。无论“命题型”“话题型”,还是“材料型”都离不开对写作要求的分析甄别判定,严格意义上说“审题”是该过程的起点。  “符合题意”暗寓着命题者对写作题旨有相对明确的基本判定,这一判断往往在阅卷时被阅卷者认同作为阅卷赋分的标准。  “符合题意”主要体现在符合命题要求,文章内容在话题范围内,所提论点切合所供材料。  二  
期刊
古人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也适用教师这个职业。尤其是班主任,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的爱心是一种责任和感召力,其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和真诚的关爱中,没有爱的教育,便如同无源之水,漏水之舟。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始终发挥着奇特的教育功效,教师的爱心构成了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班主任教育管理班集体的支点。缺乏爱心的教育管理方式如同一潭
期刊
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不合格的班主任。   一、抓住教育契机,明确行为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换了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时,总有给人留下好印象的想法和愿望,希望在新的环境中扬长避短重塑自我形象,学生亦如此。新学年初,学生面对新的课程、新的老师与同学,好奇心与要重新有一个良好开端的想法交织在
期刊
老师在台上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的表演,学生在台下聚精会神、默不教学慢慢改变了老师是舞台上的演员,学生是舞台下的观众,作声的观听,学生上完一节课好像看完一场电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现在要打破这种格局,建立老师是舞台后的导演,学生是舞台上的演员,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掌握知识这样一种教学形式。要完成这一格局的改变就要营造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  一、创造课堂学习氛围,提
期刊
读过孔庆东的《遥远的高三八》的人,一定对作者与肖麟,这对儿酸腐秀才,在预习练习等“基本工作”完成之后的说笑话,猜谜语,对对子的经典场景:  “比如我出个‘白面书生吃白面’,肖麟对‘花脸武士扮花脸’;他出个‘春江花月夜’,我对个‘秋水艳阳天’;我出个‘自古小人先得势’,肖麟对‘向来大气晚逢时’;他出个‘庆东操场盗香瓜——可耻’,我对个‘肖麟教室偷剩饭——该杀’。其他棍僧也有时参与进来。张欣有一天吃雪
期刊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训练逐步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如何自觉地运用语言规律,从实践上合理论上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语感训练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的语感训练,则是目前广大语文教师和教研人员所面临的一个热点课题。基于此,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
期刊
古诗歌鉴赏在高考中是必不可少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难度较大的一类题目。在高考试卷和平时练习中唐诗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如何鉴赏唐诗,在考试中才能取得理想的分数?经过几年的高三教学和对高考试题的思考研究,我认为诗歌鉴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才能有效地提高鉴赏能力,也更准确地理解作者及出题者的意图。  一、审标题,观作者,想背景,看注释  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时,往往忽略标题意义,扫一眼没有明白意思就匆忙
期刊
治玉大师要按照玉石的内在纹理雕琢,理财大师要按照市场规律经营,学习知识的人不也要按照其内在逻辑进行梳理要点吗?如果积累是埋头拉车,那么梳理就是抬头看路。在梳理中温故知新,就是要形成一棵主干清晰、枝繁叶茂的“知识树”。梳理知识按照学习进程可分为日常梳理和考前梳理两类。日常梳理重在点滴积累,我在这方面所得甚浅,虽有几个方法但不很完善,想借大家的智慧给补充补充。顺便提几个疑问,期待大家的高见。  一、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