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酶改变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体内血清酶变化特点及血清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4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观察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酶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磷酶激酶(CPK)、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分别为(12±3)U/L、(681±54)U/L、(81±15)U/L、(119±6)U/L、(52±11)U/L,对照组分别为(21±11)U/L、(79±26)U/L、(79±14)U/L、(108±4)U/L、(16±8)U/L。观察组ALT、CPK、AS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DH、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T、CPK、ALT三项血清酶指标可作为甲状腺功能检查及诊断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血清酶; 变化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为较为常见的一类甲状腺病变症,人体患甲减后,体内血清酶多项指标水平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1]。本次研究对比了40例甲减患者与4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酶各项指标水平情况,以为甲减临床诊断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别对4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观察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酶水平进行检测分析。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6~66岁,平均(41.8±2.5)岁,均依照甲状腺功能减退诊断标准得到确诊,尚未接受治疗。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7~65岁,平均(42.7±2.1)岁;经全身X线检查及心电图、B超检查均未见异常,所有患者内分泌情况均正常。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规范抽取空腹条件下静脉血液3~5 ml,使用北京九强生物试剂盒及德国利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患者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磷酶激酶(CPK)、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测定[2]。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ALT、CPK、HBDH、LDH、AST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2±3)U/L、(681±54)U/L、(81±15)U/L、(119±6)U/L、(52±11)U/L,对照组分别为(21±11)U/L、(79±26)U/L、(79±14)U/L、(108±4)U/L、(16±8)U/L。观察组血清ALT、CPK、AST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BDH、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由多种因素引发,患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内分泌失调、甲状腺激素合成异常及生物效应异常等系列代谢异常表现[3]。从当前的临床研究结果看来,甲减发生后,人体表面皮肤及表皮组织处会有黏多糖堆积现象,部分患者皮肤表面会有黏液性水肿现象。另外,女性甲减患病率略高于男性[4]。
  3.1 甲减病因 甲状腺日常代谢与环境、机体等各类环境密切相关,机体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常会引起甲状腺激素作用异常,一旦出现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或激素作用障碍,就会导致机体出现系列水盐代谢异常、甲状腺及周围组织代谢异常等系列综合症状表现[5]。甲减的产生与地域因素、遗传环境、饮食因素等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其中的饮食因素主要是日常饮食摄入的碘量。多数甲减为原发性疾病,此种病变主要由甲状腺组织及细胞病变而引发,尤其是长期或错误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接受放射性碘疗、患甲亢、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患者更易发生上述病变[6]。少数甲减患者为继发性甲减,当机体发生垂体病变时,体内TSH分泌量就会明显降低,最终引发甲减。
  3.2 甲减症状 甲减发病初期一般不会有明显的临床表现,随着疾病的加重,患者首先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代谢功能减弱等表现,体内甲状腺激素缺乏逐渐明显时,机体各系统就会随之出现代谢及功能异常,进而出现全身疾病表现,临床检查可发现患者甲状腺肿大、萎缩,严重的可见垂体增大[7]。另外,患者皮肤含水量降低、有黏多糖浸润现象;味觉不灵敏、消化功能减退、呼吸存在障碍、生殖系统有不同程度病变。
  3.3 甲减与血清酶关联 发生甲减后,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组织受损,此种情况下的血清CPK水平就会上升,尤其是甲减进展过程中,患者多会有肝、脑、肾、肺功能障碍,骨骼肌功能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而血清CPK正是主要在上述部位分布,因而血清CPK含量的上升可从某种角度提示因甲状腺功能异常而出现上述部位功能障碍。血清ALT主要分布在人体肝脏及心肌处,在骨骼肌部位分布量也较多,若ALT水平出现异常,同样提示因甲状腺功能异常而引发骨骼肌、心肌、肝脏功能异常[8]。
  总之,本次研究中,甲减患者血清ALT、CPK、AST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群体(P<0.05),AST、CPK、ALT三项血清酶指标可作为甲状腺功能检查及诊断的主要依据,甲减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可重点对上述三项血清酶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以为疾病诊治提供更为确切、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周静,李宁,方佩华,等.1085例各种甲状腺疾病患者及正常人的血清促甲状腺受体抗体含量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11):959-962.
  [2] 杨光忠,王树岩,陈瑾,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胸闷气短20天伴血清酶学异常及心包积液的病例讨论[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8,36(1):71-72.
  [3] 郭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酶改变的临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2,41(11):1168-1169.
  [4] 张延斌,杨煜,徐晤,等.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患者激素替代治疗前后血清酶的变化[J].江苏医药,2008,34(2):131-132.
  [5] 于慧敏.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酶改变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0):595-596.
  [6] 刘书田,李会芝,牛松涛,等.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前后血清酶和FT3、FT4的变化与临床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41-42.
  [7] 孙春沿.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肌酶谱的临床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06,35(11):1030-1031.
  [8] 张铁梅,徐秀英.以胸闷、心肌酶升高为表现的甲状腺机能减退临床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4,26(9):534-535.
  [9] 吴培东,李洪娟,王肃,等.甲亢、甲减患者血清Cystatin C、β2-MG检测的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08,48(10):50-51.
  [10] 吴涛.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7):103-104.
  [11] 胡长军,张红,陆卫平,等.甲减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2938-2940.
  (收稿日期:2013-05-09) (本文编辑:陈丹云)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精液体外处理方法及技巧。方法:2010年取卵周期数为1402例实施部分上游法及部分密度梯度离心法;2011年取卵周期数为1667例实施大部分梯度密度离心法+上游法及少部分上游法;2012年取卵周期数为1321例实施全部梯度密度离心+上游法。观察并记录各年份患者受精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本院自2010年-2012年,临床妊娠成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结果比较差异具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短疗程体外反搏与长疗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287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n=95)、短疗程体外反搏治疗组(Ⅱ组n=97)、长疗程体外反搏治疗组(Ⅲ组n=95),随访时间为三个月,比较三组治疗后的心绞痛缓解率、心绞痛分级、SF-36评分。结果:随访结束时,心绞痛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Ⅰ组80.00%、Ⅱ组91.75%、Ⅲ组94.74%;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与发生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分析的研究方法,以2009年10月1日-2012年2月1日期间就诊的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87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暴露组,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随访在抗结核治疗中的药物性肝炎发生的情况。对照组的选择采用内对照,随机1:1配对的原则。结果:合并慢性乙肝的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发病率为30.8%,高于对照组的
期刊
【摘要】 目的:评价奥卡西平合用喹硫平治疗老年期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期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奥卡西平组和丙戊酸钠组各30例,分别给予奥卡西平0.6~1.2 g/d合并喹硫平0.2~0.6 g/d和丙戊酸钠0.6~1.2 g/d合并喹硫平0.2~0.6 g/d治疗4周。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临床总体疗效评定量表(CGI)以及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5例胸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断要点、外伤分类、分型、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115例中治愈109例(94.8%),好转3例(2.61%),死亡3例(2.67%)。结论:胸部外伤患者多呈急危重症,病情发展变化较快,迅速、正确、完善的检查及诊断处理是胸部外伤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及时有效的治疗措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妊高征先兆子痫与子痫患者剖腹产手术的麻醉处理与急救措施。方法:对拟行剖腹产术患者40例,ASA级III~IV,按高血压、水肿、贫血、蛋白尿、视力障碍及抽搐、昏迷、凝血功能障碍、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等并发症,分为A、B、C、D、E五组样本进行试验,初始根据病情选择椎管内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丙泊酚静脉麻醉加硬膜外麻醉、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加硬膜外麻醉,观察其在5、10、15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量子共振检测仪(QRS)检测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效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52例长期口服某种抗HBV药物的乙肝患者,口服药物包括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LAM和ADV,恩替卡韦(ETV)。将其分为HBV DNA阳性和HBV DNA阴性两组,健康对照组10例。用QRS以“+”的模式分别检测各组药物效价值。结果:健康对照组与HBV DNA阴性组量子药物效价值
期刊
【摘要】 分别从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免疫调节、强心、抗病毒等方面对黄芪被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和总结。提示:黄芪作用显著,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黄芪; 病毒性心肌炎; 综述  据文献统计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为2.3%~5%[1]。其发病率较前十年有明显增高。现代医学表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理包括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免疫病理损伤作用和多种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介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联合喉内窥镜及支撑喉镜两者治疗喉部良性肿物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喉部良性肿物患者1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70例采用支撑喉镜治疗;试验组90例采用支撑喉镜联合喉内窥镜治疗。结果:对照组治愈率57.1%(40/70),好转率25.7%(18/70),无效率17.1%(12/70),总有效率为82.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以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常规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曲美他嗪,观察组联合使用麝香保心丸和曲美他嗪,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