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索拉:用音乐写出《迷恋.咒》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i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索拉和洪晃挽着手,说说笑笑、晃晃悠悠走进会场的时候,就好像是两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谁又能想到她们已经在人生的道路上传奇般的走了50年呢?1月10日,是刘索拉新长篇小说《迷恋·咒》的首发式,洪晃和戴锦华作为刘索拉的好朋友出任嘉宾角色。
  上世纪80年代,刘索拉以一部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杀人文坛,被称为“现代派”作家。多年来她写作上一直保持着先锋之势,主要作品有《寻找歌王》、《混沌加哩格楞》和《女贞汤》等等。刘索拉不是一个非常高产的作者,因为她的本行是音乐作曲和表演,所以她认为大家叫她“现代派”,觉得她的小说不一样,主要就来源于此。在说到《迷恋·咒》时,刘索拉说“我写书是凭着我是学音乐的,书里的结构都是用音乐的方法来写的文字,这样的话别人就觉得很奇怪,怎么这样来组织句子,怎么这样去想故事。我凭着音乐的理解想到文字的理解,其实是占了一个便宜,这种节奏、文字的转换是因为我用了另外的技术。”
  
  为什么是“迷恋·咒”?
  
  刘索拉称这部小说是受到英文单词“fascination”的启发而写成的。这个词的意思是:对某事某人不可遏制不可掩饰的兴趣,古代拉丁语的意思是被施巫术了,被念了咒语一样。所以“迷恋·咒”连起来再合适不过地解释了这重意思。
  这部小说就是围绕着“迷恋”的情结写成的。故事发生在美国曼哈顿,作者采用“黑色幽默”的笔法,勾勒出荒诞现实中的荒诞人物与荒诞事件,同时讲述了主人公们对生命的迷恋、对死亡的迷恋、对音乐的迷恋及对情爱的迷恋。小说中,人物对话占据了大量篇幅,简短明了,引人哲思,作家唐晓渡将其称为“极简主义风格”。其中有一些短句充满了哲学的思考,像“迷恋使我们活下去,感觉使我们飘飘然,情欲使我们上天堂”,“生命由互相没有关系的和声组成,智慧是最不协和的音程”这样的句子屡见不鲜。
  既然小说是以“迷恋”为主题,刘索拉、洪晃和戴锦华也谈到了自己最迷恋的事物。刘索拉说自己最迷恋的是音乐,曾为音乐吃了很多苦,但这种迷恋让自己好了疤忘了疼;洪晃称自己最迷恋自己所从事的传媒事业,所以忍不住想曝刘索拉的料,也为记者问题问不到点儿上着急,甚至想代问;戴锦华笑言自己迷恋好朋友刘索拉,一直迷恋的东西是文字,并且害怕有一天老了,没有东西可迷恋了。
  
  爱情不是一种简单的关系
  
  《迷恋·咒》的主人公是一群生活在纽约的艺术家,每个人都非常有主见,也可以说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对待生活、事业、爱情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但都被刘索拉赋予了存在的理由。谈到爱情观,刘索拉坦言“为年轻女孩担心”,她觉得女孩子对待爱情的态度应该更多样、更灵活一些。“现在中国的社会,大家可能很多人把人和人的关系想的比较具体,女孩儿谈恋爱,谈完之后马上让这个男人买房子、买车、买钻戒,才算两个人好了,局限在非常狭隘的关系当中,其实这不是爱情。如果把人的关系都固定在这种简单实用的物质上,是个挺耽误自己一辈子的事情,其实生活中还有好些别的有趣的事情值得关心。”
  小说还谈到了女人与女人之间介于欣赏与爱慕的暖昧关系。刘索拉认为女人有一个女朋友是很重要的,女人不能局限于仅仅被男人爱,或只爱男人,对自己同性的欣赏是更重要的。这种欣赏可以让一个女人的世界宽广起来,人生体验丰富起来。
  
  “晃和我是不谐和的音乐”
  
  《迷恋·咒》的封面上有句话很有意思,或者说有点触目惊心——“有一种杀人的方法大家还没发现:貌似谐和的声音。”这是作为音乐家的刘索拉,对声音独有的敏感,也是她对声音的一种思考。这种思考从声音一路反省到人性上:“我们老说噪音,噪音是不好的……但是和谐的声音往往是掩盖的面具,当一个人好听的话都说尽了,满嘴都是真诚、善良、美德,所有的所作所为都用一句好听的话总结了,往往这个时候我们要当心,这也是我多年来对人的一个认识。”
  那么用声音来定义一切的刘索拉又是如何看待与好朋友洪晃的关系呢?说到这个,刘索拉略带戏谑——“晃和我是不谐和的音乐”。她认为这种不谐和是最好的,因为好朋友有分歧就可以直说,可以争吵,然后马上就说开了,就像不谐和音一样,在乐章里总要把想办法解决它,所以这种关系是动态的,也是健康的。引申到所有人身上都一样,“人要动,人要经常让自己不谐和,不可能老是这样的,你要呆着呆着就歪一点儿,然后再去正,这就是人和音乐的关系”。
  另外,读者还会发现书里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女主人公音音是搞音乐的,住在国外,是不是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刘索拉说自己是个特别不爱曝隐私的人,塑造音音时会借鉴到自己的经历,但故事是虚构的,甚至涉外婚恋关系,只不过是想找外国人当个中介,本质上说的还是中国的故事,中国人的婚姻、情感、观念等,是一本完全写给中国人看的小说。
其他文献
《当我们聊起日本时》是一本关于日本生活和文化的杂文书。日本一直是个敏感国度,却又秉承着一衣带水的牵连,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避免不容忽视的存在。从视死如归的武士精神到影响数代人童年的日本动漫;从庄严的富士山到烂漫的樱花;从大和名族的女人性格到在世界文坛上举足轻重的日本文学。当我们聊起日本时我们又该聊些什么呢?看了这本书,或许你该得到些答案。    当我再次踏上日本的土地后其实也没多大感觉,毕竟大家
《博弈美国本科》   陈镛方万力乜琳著   东方出版中心 2009.5  定价:30.00元     当前,中国高中生到美国读本科,已经成为留学的主流。然而,很多学生和家长,甚至包括老师、留学中介人员,对美国的本科教育制度却知之甚少。本书通过在美国文理学院就读的三个中国高中毕业生的亲身经历,以纪实手法从不同侧面向我们真实生动地描述了美国综合大学、文理学院的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主要特色。    
西方藏书票是微型版画的一种,通常贴于藏书家的爱书的首页或扉页,票面标有拉丁文“Ex-libris”,意为“属于某人的书”,并有票主的姓氏。本书收录近300张书票图片和100余篇藏书票背后的故事文章,为读者掀开那层隔离欣赏者与作者、票主之间的薄薄面纱。    汉学家眼中的中国  德国人葛禄博(也称顾路柏或顾威廉)(Grube Wilheim,1855—1908),德国著名汉学家之一,是第一个把女真文
“做官须看曾国藩,经商必读胡雪岩”,这句俗语一直在人们口头流传。胡雪岩被称为“红顶商人”,其一生的是非功过褒贬不一,可他仍然是我们喜爱的一个历史人物。最近,读到著名历史小说家高阳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带我们进入胡雪岩尘封了一百多年的内心世界,直击政商关系的权与谋。  乱世出英雄。高阳笔下的胡雪岩,是特定的晚清时代中,涌现出的一个乱世英豪。他幼时家贫,以替人放牛
9月3日,以“民族出版与合作交流”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亚欧出版博览会论坛在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期间举办。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提出席论坛并致辞。邬书林强调,中国愿与亚欧各国一起提振信心,深化区域合作和产业合作,加快中国和亚欧各国的出版交流合作,促进本地区的稳定繁荣。  邬书林说,新疆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在出版对外交流合作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相信新
“没有比建造使馆更重大的政治活动,同时,也没有比使馆更为复杂的建筑”,如果能站在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感悟那些象征国家形象和主权的外交建筑,如神秘的大使馆、领事馆等,你也一样会和《新闻周刊》首席政治记者霍华德·法恩曼顿生同感:历史已不在时光的河道里随意流淌,而是被结实的水泥凝固在了可以被视觉触摸、被心灵感知的实体中,这是一个从抽象到具象,饶有趣味的衍变。  《外交与建筑——美国海外使领馆建造实录》就是
《从安多福到哈佛》  夏晓红著  东方出版社 2009.1  定价:33.80元     美国一流的中学和大学是什么样子?他们培养学生的教育理念和精髓在哪里,又是怎样鉴别和招收学生的?美国一流的私立中学能为品学兼优的中国中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吗,该如何去申请?作者和儿子两人,用多年的时间,摸索出一条通往美国一流中学和大学的通道,他们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告诉中国广大的读者,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从中受
玛丽·恩迪亚耶的小说《三个女强人》感人肺腑,备受赞赏。这部小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女主人公诺拉是一位在巴黎工作的女律师,时年三十岁。在她探望远在塞内加尔首都的父亲时,她发现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想不起来自己是否在这附近租过房子。诺拉的父亲已经上了年纪,是一位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同时也是一个骄傲又残酷的老人。诺拉的弟弟索尼是老人最疼爱的孩子,前段时间被指控谋杀,由于证据不足,现在仍在监狱里,这也是这
《亚财政》  洪振快 著  新星出版社 2008.10  定价:28.00元  这部名为《亚财政:非正式财政与中国历史弈局》的新著,以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为基础,搭建了一个中国历史解释框架,其大框架叫“李悝模型”,核心则是“亚财政”。作者洪振快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从“亚财政”这个角度来说透官场“潜规则”。  所谓“亚财政”,指的是非正式财政。“规则”说到底是为了利益。“潜规则”存在的目的,无非是
魏革军: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金融出版社总编辑,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近年来重点研究金融改革、金融政策和金融风险等金融热点问题。已出版专著:《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金融现象解析》。    金融危机影响在加深    记者: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已蔓延到全世界,中国也不能置身于外 ,我们周围一些人已经受到了它的影响,请您谈谈这场危机的波及面为何如此之广?  魏革军:这可能是几十年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