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三明三康”视域下高校的学风建设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e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风问题受到学术界的一致关注。现阶段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数量骤增,与之相随的就是高校的学风问题,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紧抓学习,学风建设的优劣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水平产生重要影响。提出“三明三康”育人体系,为落实“三明三康”理念,展开了丰富的实践活动。立足“三明三康”视域,对高校的学风建设进行研究。
  [关    键   词]  “三明三康”;学风建设;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201-03
   学风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学风的好与坏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优良的学风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良好的学风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好的学风会形成好的示范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明确学习目的,进而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
   (一)学习动机方面
   1.功利化现象显著
   动机的作用是让个体活动维持并且促使活动向着某个目标前行。很多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不过还是有部分学生并非如此,而是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功利化現象。高校课程不同于中小学,教学内容在理论基础上还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有部分学生认为基础理论课在解决未来的工作问题上发挥的作用不大,只有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才是最具有实用价值的,因此实用技术通常会是学生学习内容的第一选择。另外,新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学生在专业课中投入的精力较少,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考取专业资格证书上。这种现象在高校中是较为常见的,特别是部分冷门专业的学生,更喜欢参加资格证的考试。虽然从现实角度来说,这种做法不能说是错误的,不过将此作为首选的学习出发点,还是缺乏科学性的。长此下去,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偏颇,学习动机更加现实或功利。
   2.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动力对大学生的学习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应该由学习动力来驱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上有所松懈,缺乏清晰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很多学生学习呈现被动化,学习动机不明。加之目前社会的一些负面思想影响,大学生就变得安于现状,忽略了学习,学习的目的性自然也就有所缺失。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是由于上学更多是听从了父母的意见,或者父母已经为他们安排好了工作,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到毕业证,满足未来的工作要求。所以,部分学生就陷入了茫然之境,失去了学习方向,对未来更是没有清晰的规划。另外,还有部分学生把学习视为获利的方式,不脚踏实地,急功近利,对学习的内涵与价值没有完全参透,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解决学生学习动力问题也是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一环。
   (二)学习态度方面
   1.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态度指的是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心理倾向。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是形成良好学风的驱动力。在高校中,很多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不端正,将拿到毕业证书作为目标,所以在学习中出现慵懒的现象,没有学习目的。甚至个别学生认为学习是在浪费时间,对自己不严加管束,后期就开始不好好上课,逃课、通宵上网,在虚拟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学生在大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不过很多学生却没有对其进行重视,学习态度不端正,消极怠工,求知欲匮乏。学习目标方面缺乏科学的学习规划或职业规划,不良习惯逐渐养成,将学业当做了副业,这是不可取的。
   2.学习主动性不高
   学习态度反映出学生对学习抱有的想法。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已经呈逐渐弱化的态势。进入高校之初,学生对大学生活具有极高的热情,不过在时间的推移下,就算是感兴趣的学科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从小在长辈的溺爱下成长,自我管理的能力相对偏弱。即便是进入高校学习,也离不了父母与教师的监督管理,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学习的主动性有待提高。高校相较于中小学,学生有了更多自由的空间,学校管理制度也更加宽松。在高校中,有部分学生在父母、教师监管力度不足的情况下,自我松懈,如上网成瘾、经常旷课等,这反映了学生自控能力在不断下降。每所高校会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安排相关的专题讲座,让学生参加,有很多学生对此并不理会,学习主动性严重弱化。
   (三)学习兴趣方面
   学习兴趣更多指的是一个人对某种知识想要认识和探究的心理特点,对人们获取更多知识起到促进作用。学生一旦对某门课程产生兴趣,就会有坚持下去的信心,努力钻研,进而提高学习效果。部分学生处于人生的迷茫期,在选择专业时也是一知半解,并不清楚专业学习与就业情况,缺乏个人主见,造成对课程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积极性不高。还有部分学生所报院校与所学专业是家长选择的,因为专业课的实用性较强,不易理解。学生想要学好这门课程,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钻研,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丧失。
   (四)学习纪律方面
   学习需要愉快的氛围,维持课堂纪律是学好课程的基础。基于当前高校中的学分制考核制度,过去规范的科学管理模式有所转变,学生对学习纪律不再重视,学习纪律较为松散。高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让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造成学生自我约束性差,出现课堂上开小差的情况,甚至部分学生在不良影响下,完全荒废了学业,学习始终停留于原地或倒退。    (五)学习方法方面
   1.学习步骤不科学
   学习是学生阶段的重要任务,为完成学习任务,制定科学的学习规划极为重要。个别学生将中学时期的学习方法沿用至今,认为将教师的课件与板书内容做好记录即可,对教师的板书投入了过多的注意力。但是对部分知识点,因为学习思路落后,没有及时抓住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导致成绩不理想。由此可见,学生单纯采用记笔记的方式是无法完全梳理清楚学习脉络的。学习步骤安排不科学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能很好地提升,学习成绩不理想。
   2.理论与实践脱离
   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与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分不开的。现在高校针对不同专业设有相关的实践课程,对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了解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是否有所提升。但是个别学生因为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度不够,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或是因为理论知识较为死板,实践操作性差,造成二者结合性差。与此同时,这与师生之间的密切沟通也有关系,教师因为实践相对较少,思维方式停留在理论层面,造成理论实践脱节;学生则是因为学习方式不够灵活,学习方法不当,理论知识无法转化到实际应用中,过于依赖教师的板书,知识面有限。
   3.学习时间有限
   大学生进入青年期,对新鲜事物乐于追求,因此社会活动较为频繁,人际交往比较活跃,很多时间是用于追求外界的新鲜事物,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极为有限。大学时期面临感情问题,与其他学校组织联谊活动,成为大学热衷的讨论。通过对三明学院的学风观察,发现部分学生喜欢去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娱乐活动应接不暇,大学校园风气与学习有了一定的悖离。学生因为娱乐活动耽误学习的情况时有发生,学习和娱乐活动的分配不够科学合理,学习方法更是如此,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意识有所弱化。
   二、“三明三康”视域下高校学风建设策略
   “三明三康”是我校基于党的十九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而贯彻落实的教育指南。“三明”指的是三明学院明德、明理、明志的校训精神;“三康”指的是让学生树立生命健康、心灵健康和思想健康的意识。鉴于我校学风建设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一些个人建议,望能够加快我校的校风建设。
   (一)“明德”理念下的学风建设
   “明德”是指要致力于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崇德修身、锤炼品格、积极进取、臻善臻美。品德从实质上来说,可以说是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内化的产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有利于高校优秀学风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日后的人际交往。
   高校优秀教风的形成,需要从多角度进行优化。新时期国家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优秀人才可以说是高校的荣誉担当,更是学校的门面。学校开始主抓教学,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那么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得到提高。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未得到展现,自身创造力也得不到培养。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其思维能力也受到了限制,对学习质量的提升并无好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教师角色正在不断发生转变,不只是简单的传递知识,而是开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努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其动手能力能够得到锻炼,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不仅仅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升,也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高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积累,最终能够达到质的飞跃。
   1.用良好的校风和教风引领学风
   (1)学风和校风相结合
   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具有导向作用,可以规范人的行为。校园是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从最根本上影响到学生的一言一行,校风的好与坏给学生优良学风的养成带来直接影响,从侧面展现出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文化水平。所以说,学风与校风不能割裂开来,从大的环境去感染小的环境,要想学风发展好,必须从校風抓起,改善学校文化环境,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使校园环境更加和谐有序,积极向上。
   (2)校风和教风相结合
   一方面,从学校的制度抓起,包括学校对师生员工的管理制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制度、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制度,不断加强各方面的制度建设,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使学生遵守校规校纪,遵守考风考纪。另一方面,从校园文化建设抓起,校园文化是学生的成长的外部环境,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道德素养,让学生在愉悦的校园文化和浓厚的文化气息中得到熏陶。
   2.创建良好校园氛围
   高校可以对优秀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参加各种大型比赛的学生通过学校广播、报纸等媒介大力宣传,定期举办优秀学生光荣事迹表彰以此激励学生为获得荣誉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学生典范,用优秀事迹感染每一位学生,促进优秀学风的养成。典范树立之后,学校再采取宣传手段进行宣传,使学生每时每刻都受到正能量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正确思考,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以此来引发在校学生向优秀典范看齐。通过树立典范,开展教育活动等形式,为学生的校园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能够形成良好的优秀学风,三明学院以主题月的形式集中开展以“三明三康”教育为主题的校风提升月活动,致力于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风气。
   (二)“明理”理念下的学风建设
   为贯彻“明理”理念,让学生明察事理、明了道理、躬行实践、学以致用。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对身边事已经能够有基本的判断。学生对很多道理的客观评价都需要学生的身心处于健康状态,能够以正确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查阅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很多大学生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出现不自信、焦虑等不良症状。这就需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学生身心健康的情况下,用更加积极的视角对事情进行客观评价。若学生的心理或思想意识存在偏颇,对事物的看法也无法做到客观公正,那么所谓“明理”就无异于空中楼阁,无法实现。    怎样才能培养健康的心理?首先,要培养积极人生态度,不卑、不负,正确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点,三人行必有我师,要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相信风雨过后有彩虹,心存希望更能有所作为。其次,提高道德修养,做一个拥有高尚道德的人,道德修养能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经常助人为乐,必会赢得众人的尊重,这种好的道德修养会让人身心愉悦。总体来说,高校学生建设中“明理”理念的贯彻落实,需要与“三康”进行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先进理念融于教学的方方面面,形成良好的校风。
   (三)“明志”理念下的学风建设
   此“明志”即“明志致远”,要求志存高远、敢于创新、勇于担当、有所作为。高校学风建设考核体系与就业质量有着密切的相关性,高校教育需要学生尽早科学地制定出人生规划,以此为奋斗目标,实现既定任务,这与我校提出的“明志”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学生在积极的环境下可以更容易受到感染,激发潜在的刻苦学习与拼搏上进的决心,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升。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积极因素,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让学生能够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科学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主动性。与此同时,学校管理中也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能。采取竞争的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潜力。学生在大学生期间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心志坚定的学生不易受到蛊惑,也能够避免误入歧途,但是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面对诱惑很容易动摇,一旦疏忽大意,就会落入他人圈套,威胁财产甚至是生命安全。21世纪的网络较为发达,无论是新闻或是自媒体等,都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高校校园中也充斥着很多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积极弘扬正能量,让这些正能量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例如,可以让学生查阅《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了解他们的故事,懂得他们是如何对待身边的人或事。学生在了解过程中,可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近两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开播吸引了众多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目光。优雅的主持人、博学的导师以及新颖的比赛形式,还有其中所渗透的中华传统文化,赢得了大家的喜爱。高校可以将此传递正能量的活动或节目举薦给学生,引导学生观看,用这些充满正能量的节目引导学生学习,将积极的舆论传递给大学生,发挥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
   学风问题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足以体现出高校的办学水平。重视学风问题是促进高校优良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高校改革发展的主要内容,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高校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势所趋。高校应该对学校的学风教育进行强化,时常更新教育理念,始终与时代接轨,动员的一切力量,为学生创建优秀的高校校风,为未来社会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丁建洋.日本大学创新能力的历史建构研究:诺贝尔奖井喷现象为切入点[D].南京大学,2013.
   [2]陆一.21世纪日本通识教育再出发:东京大学与京都大学两种模式的比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
   [3]邵宝健,张虎,苏亚彬.学风建设视角下的高校示范班级评建工作:以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3):70-74.
  编辑 赵瑞峰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我国传统国际贸易企业面临很大的生存挑战,越来越多的对外贸易企业开始使用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实施营销。跨境电子商务行业近几年发展迅猛,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有巨大的需求,但是我国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实际需要。从跨境电商的大环境出发,探讨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并基于校、行、企合作视角提供可行思路及建议。  [关 键 词
期刊
[摘 要] 新时期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及实践模式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战。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以及“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因此,基于SWOT分析法的视角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新提供新思路,为今后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关 键 词]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SWOT理论  [中图分类号] G641
期刊
[摘 要] 介绍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历史及发展现状,以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为例,结合赛题评阅要点,分析学生竞赛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 键 词] 数学建模;独立学院;竞赛指导  [中图分类号] O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054-02   一、引言  
期刊
[摘 要] 综合运用协同演化理论、自组织理论和计量分析方法,对“一校一品”与学校体育社团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剖析。结合河北省“一校一品”与学校体育社團发展的现实情况,就河北省“一校一品”与学校体育社团协同发展现状展开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一校一品”与学校体育社团协同发展对两者都十分有利,但在区域上表现为显著性差异。最后从加强规划引导、强化协同发展观念、构建利益驱动机制、鼓励创新协同
期刊
[摘 要] 消费情态主要包含消费者的消费环境、消费行为、消费动机、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目的、消费心理、消费观念、消费文化等方面。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消费行为集中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同时当今的大学生也是未来社会消费的主力军与引导者,大学生的消费情态将可能深远地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引领中国消费的变革趋势,同时大学生消费观的塑造和培养也将直接影响其世界观和
期刊
[摘 要] 蜀地本土音乐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为四川省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何充分发掘本土音乐文化,使其与学校艺术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本土课程体系、营造校园文化、打造办学特色,既是四川省基础艺术教育的迫切需求,也是难点。成都温江区实验学校将羌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艺术教育深度融合,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通过对其思路、方法、成功的经验进行梳理、分析,对本土艺术教育有一定的借鉴和推
期刊
[摘 要] 以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AE为牵引,以竞赛为目的转化为以竞赛为手段,通过思考培养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对高校创建的创新实践体系与培养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能力的关系进行分析。结合长春大学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以及长春大学校级项目“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实施,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四贯通,五融合”的教育模式,对以创新实践为引领,带动专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有一
期刊
[摘 要]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为满足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及循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在2010年设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涉及环境科学、经济、管理等诸多学科交叉与融合。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今后专业发展中尤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积极性,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要。  [关 键 词]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习积极
期刊
[摘 要] 本科生学术诚信意识的自我提升路径有三:本科生应准确界定与理解其毕业论文写作视阈内学术诚信的科学内涵,以提高其学术诚信认知;本科生在写作毕业论文时,应具有崇尚学术创新性和学术真实性的情感能力与情感智慧,以陶冶其学术诚信情感;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时,本科生应有追求学术创新和学术真实的决心、信心与恒心,以坚定其学术诚信意志。  [关 键 词] 本科生;学术诚信意识;路径;毕业论文
期刊
[摘 要] 提升會计学专业蒙汉双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少数民族人才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蒙汉双语教学模式经过优化改革,可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人文素养以及良好科学观念的养成,从而更好地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探究如何提升会计学蒙汉双语课堂的教学魅力,以期能够为蒙汉双语会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必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