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政治课教学节奏的调控策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ko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妙动听的乐曲之所以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是因为音乐家赋予了它美的节奏与旋律。“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增强感染力,提高效率,不能不注重教学的节奏。恰如其分的政治课教学节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那么,在政治課教学中,教师如何使教学节奏具有艺术魅力呢?
  一、抑扬顿挫,大方得体——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语言节拍的强度
  教学语言是教学节奏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和调控工具。教师的语言节拍强弱,力度大小,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等交替变化,就恰似一首和谐的旋律,令学生兴奋不已,久听不厌。而课堂教学语言的平铺直叙,往往给人一种枯燥无味的感觉。总是平淡低沉的声调,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往往起到催眠曲的作用。总是高亢震耳的声调,会影响学生思考,使学生容易疲倦。所以,教师的语言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情感的变化而定,做到抑扬顿挫,大方得体。一般来说,在讲解教学重点难点,或需要强调突出某个问题时,教师可以提高声调,放慢语速,循循善诱;在一般性陈述或过渡性陈述时,教师可以用中低声调交替讲解,言简意赅,加快语速;当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时,教师或妙语连珠,或慷慨激昂,使其重新兴奋起来。此外,在教学中伺机的语言停顿,也是课堂教学节奏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场面正是教师调控好课堂教学节奏的表现之一。
  例如,在讲授“环境保护”时,笔者首先播放了江南春天日出如诗如画的美景,接着用满怀激情的语调朗诵了学生十分熟悉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如此声情并茂、铿锵有力的朗诵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了春江、红日、绿水的恬静而明媚的意境之中。接着投影画面一转:江南被污染的某条河流。笔者一边指着画面,一边讲解: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我国不少江河受到了严重污染,这是江南被污染的某条河流。黄茫茫、浑浊浊的水面上漂浮着五颜六色的生活垃圾和死鱼,一名中年男子戴着口罩站在一艘木船上吃力地打捞水面上的生活垃圾(语气沉稳,语速缓慢)。昔日的绿水呢?(声调陡然高升)黄与绿的色彩反差太大了!(语气沉稳)当学生目瞪口呆之时,笔者戛然而止,然后在黑板上一字千钧地写下“保护环境”四个字。教师的语速、声调、语气随着不同的内容讲述交替变换,学生的思绪也随着教师生动的讲授,经历了由美好、抒情到遗憾、痛惜,最后上升到对美的追求。如此这般,尽现碰撞思维的火花,彰显熠熠生辉的真理。
  二、速度适宜、快慢有变——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进程的速度
  教学进程的速度太慢,往往导致学生“吃不饱”,思维松散,阻碍学生认知的发展。教学进程的速度太快,往往导致学生“消化不良”,思维跟不上教学的进程,情绪过于紧张,精神易于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结果欲速则不达。因此,教学进程的速度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调控,做到速度适宜、快慢有变。一般来说,在讲解教学重点难点时,或需要强调突出某个问题时,教师应精雕细刻,重敲慢打,不能“秋风扫落叶”;在一般性陈述、过渡性陈述或讲解学生易懂的地方时,教师应“蜻蜓点水”,一扫而过,不能拖泥带水。导入新课,教师应采用“短、平、快”的教学节奏,抓住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快速复习旧知识,引出新课题;讲授新课,教师应放慢教学速度,突出重点,分解难点,逐步渗透;课堂小结,教师应简明扼要、快速完成。教师提问后应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相应的讲解应放慢速度,让学生来得及消化。总之,使用快节奏时,应保证学生的思维能跟上进度,学困生不掉队;使用慢节奏时,仍然保持适度紧张的学习活动,保证学生不出现注意力涣散的情况。
  例如在讲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时,笔者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合理取舍,详略得当,快慢结合,在快与慢的节奏变化中吸引学生。
  “快步”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充分肯定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成就和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营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集中表现在经济效益不高。那么,什么是企业经济效益?为什么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如此“快步”的以旧导新,不仅诱发学生的期待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讲授新课,突破重点难点赢得了时间。
  “慢步”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总的要求是“慢步”,但也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做到慢中有快,快中有慢,快慢结合。笔者把这节课的新课讲授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是什么(什么是企业经济效益);为什么(为什么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怎么办(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其对应的快慢情况依次为:较快;较慢;特慢。由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含义课文已经讲得很清楚,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教师没有必要展开来说明,此处可以作“较快”处理。但讲到“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利润的关系”时,教师应举例说明,适当放慢速度,此举为“快中有慢”。至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虽然课文已作了简要的归纳,但由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而且学生只有理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才能认真去研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因此,此处作“较慢”处理。关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既是本框题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学的落脚点。这个知识点理论性较强,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理解难度较大,特别是“粗放型”“集约型”“企业破产”“企业兼并”等概念,教师有必要展开来说明。因此,此处必须作“特慢”处理。
  “快速”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有了初步了解。但是,措施再好,最终也要由人去落实,这个人是谁?就是我们下节课要讲的“企业的经营者”。如此快速、收束有力的小结,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虽结束了,问题却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为下节课铺路架桥。
  总之,这节课整体上是快起慢展快收。上得快时,学生思维活跃,表情轻松;上得慢时,学生神情专注,深入细致地讨论材料,尽力挖掘教学信息的深度。   三、深浅兼容,疏密有间——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信息传递的密度
  疏是指间隔大、频率低、速度慢,给人以徐缓和轻松的感觉;密是指间隔小、频率高、速度快,给人以急促和紧张的感觉。中国画十分讲究疏密相间,强调:“疏可走马,则疏处不是空虚,一无长物,还得有景;密不通风,还得有立锥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課堂教学节奏也应该像中国画一样,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做到深浅兼容,疏密有间。密而不疏,教师一味盲目加大单位时间的教学量,“马不停蹄”地跑,学生“上气不接下气”地追赶,造成学生精神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疏而不密,教师慢条斯理,一步一踱,一节课能解决的问题用两节课来完成,造成学生情绪过于松弛,注意力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一般来说,导入新课,应如同戏剧的开场锣鼓、说书人的开场白、小说的序幕,教师尽量在一两分钟内完成,做到方法新颖,语言精练,先声夺人。此过程宜疏不宜密。课堂教学的结尾,应像赛跑时的冲刺,教师不仅要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总结本课的内容,使之深深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之中,还要用艺术性技巧,或使学生对课堂内容“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或激起学生“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强烈求知欲。此过程也宜疏不宜密。讲授新课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到疏密相间。非重点的内容,或学生自己可以掌握的内容,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教师可以轻描淡写,或放手让学生自学,或以读代讲;重点内容,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内容,则是教学上的“工笔画”,教师应该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例如,在讲授“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时,笔者给学生提供了源于书本但又多于书本的语言材料,加大了知识传授的密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笔者用生动的语言,富有情感地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必需的全部资源、资金和技术,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如生产一辆彭蒂亚克莱曼牌汽车,是众多国家通力协作的结果。设计由德国完成,车身薄板由日本提供,变速器是由加拿大和美国生产的,无线电设备和发动机分别由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制造,轮胎、电气设备和组装是由韩国提供和完成的。开放的世界使世界各国原有的“一国经济”正在走向“世界经济”,从而形成了“全球相互依赖”的经济格局。世界经济一体化形势迫使我们的党中央做出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搞了几十年闭关自守,一旦要打开国门,对外开放,国人心里总不踏实。1979年首先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将国门“开”了一点点,作为对外开放的初步尝试,如果成功,就继续开放,如果不成功,就“关”门。经过五年的试点,特区的经济飞速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于是1984年,党中央决定加大开放力度,开放了东部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国门再次“开”大。又经过四年的实践,开放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城市,1988年党中央再次将海南全省对外开放,紧接着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辐射,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国门终于“敞开”了。教师浓墨重彩的描述,使学生加深了对我国对外开放必要性的认识: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接着教师顺势设问: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学生的激情被点燃,议论纷纷。学生短暂的议论之后,教师顺势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中,指定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在课本上将“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画出来。课本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已经进行了精辟的归纳,学生自己可以看得懂,教师对这部分内容轻描淡写即可。如此大密之后,导之以小疏,让每一个学生有回味的空间,从而使政治课魅力四射,美感顿生。
  四、松紧结合,张弛有道——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程度
  张是指课堂教学活动处于相对紧张、急促的状态,它往往以“密”“浓”“急”“强”“扬”等为标志。比如,内容广度的开拓、知识深度的挖掘、教学进度的超前、讲述速度的加快、面红耳赤的争辩、追根溯源的提问、限定时间的作业、临时指名的上台发言、奋笔疾书的摘抄要点等。这些都是张的体现,其特点是思维高度集中,无闲暇之空隙。弛是指课堂教学活动处于相对轻松、舒缓的状态,它常常以“疏”“淡”“缓”“弱”“抑”等为标志。诸如,基础知识的温故知新、课文内容的简单复述、逗人哄笑的插科打诨、无拘无束的自由发问、茶馆方式的前后讨论、不假思索的单项训练等。这些都是弛的体现,其特点是似一池春水吹皱,有从容之余地。课堂教学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感的实际情况做到松紧结合,张弛有道。课堂教学一味地“张”,往往造成学生心理过度紧张,影响其学习效果;一味地“弛”,往往造成学生精神涣散,影响其听课效率。因此,一堂课应该既有心平气和的轻松气氛,又有紧张激动的高潮,做到张中有弛,弛中有张,张弛相济,张弛有度,才能扣人心弦,使学生处于最佳状态。
  例如,笔者在讲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时,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显得有张有弛,张弛相济,引人入胜。上课伊始,笔者单刀直入,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播放了自己精心剪辑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曲和舞蹈。欢快流畅的音乐和优美的舞姿感染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慢慢安静下来,在一种良好、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投入学习。当讲到“民族平等”这一原则时,笔者首先抛出辩论题:民族平等就是民族之间无差别吗?紧接着笔者将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同意此观点,另一组反对此观点,双方各派出五位代表进行紧张、激烈的辩论,课堂气氛由缓和趋向紧张。火候一到,教师指点迷津,纠偏矫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引出民族平等的含义和表现。课堂气氛由紧张趋向缓和。课堂结束前,笔者又徐徐地引领课堂回归主题:“中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又有自己的短处,各民族只有团结起来,取长补短,才能建设强大的国家。”接着,笔者在黑板上写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两行大字,师生共同高声朗诵,激起了学生强烈的“中华一家亲,民族团结情”的情感共鸣。最后全班学生合唱歌曲《爱我中华》,在轻松、愉快的歌声中结束了这一节课。如此一张一弛,张弛相济,跌宕起伏,错落有致,令人流连忘返,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五、动静相生,穿插得体——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程度
  动与静是教学氛围跌宕起伏的表象特征。课堂上教师热情洋溢、抑扬顿挫地讲述,学生大声朗讀课文、踊跃发言和激烈讨论等,此为动。学生聚精会神地聆听,发人深省地反思,此为静。课堂上时而师生双边活动活跃,对答热烈,情绪高涨,时而课堂平静凝重,师生一起细细地思索品味,此为动静结合。课堂上只有动静相生,穿插得体,才能相映成趣。一味地“动”,往往使学生兴奋过度而导致疲劳,容易造成课堂无度无序的失控。由于兴奋点的不断转移,容易出现走马观花的现象,加上缺少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难以条理化地掌握知识。因此,我们追求的“动”,不是热热闹闹、乱争一气,而是动中有静,动中含有让学生深思熟虑、冷静思考的因素。一味地“静”,往往导致学生情绪上的低落,学生听课时无精打采,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追求的“静”,不是松松垮垮、无精打采,而是静中有动,让学生在静谧的情况下积极动脑。高明的导演,总是在闹场之后又会安排一个静场,以调节观众的情绪。优秀教师的教学也应该重视动静的合理搭配与巧妙转换,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我们追求的是有动有静,动静交替,静而不呆,动而不乱的教学艺术境界。
  例如,在讲授“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时,笔者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教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上课伊始,笔者先声夺人,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我们人类所生活的世界是怎样产生的呢?短暂的寂静之后,笔者先给出两种说法。基督教的《圣经》叙述了上帝在六天之内创造世界的神话:上帝先创造光、空气、地、海、植物、日月星辰、鱼鸟、牲畜、昆虫和野兽,最后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第七天,万物齐备,上帝休息。上帝创造万物之日,就是世界开创之时。这就是基督教宣扬的上帝创世说。1796年,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发表了《宇宙体系论》一书,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团旋转着的气体星云演化而来的。后来,他将此书献给拿破仑,拿破仑对他说:“拉普拉斯先生,有人告诉我,你写了这个讨论宇宙体系的大著作,但从不提到它的创造者。”拉普拉斯干脆利落地说:“陛下,我不需要这个假设。”“拿破仑与拉普拉斯都不是哲学家,争论的却是一个哲学问题。谁能告诉我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笔者富有诱导性的话语,使学生的激情瞬间点燃起来。学生的思维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动”起来,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知识背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也不乏偏激观点,课堂沸腾起来……火候一到,笔者适时打住,随即投影归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这一问题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跃然银幕之上,学生此时又安静下来,一边安静聆听笔者讲解,一边仔细思索。在面红耳赤的争论中,在动静结合的讨论中,在静静的品味中,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如此动静结合,始终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动静相宜中理清思维,了解基本理论,体验哲学思维,领悟哲学思想。由此,事半功倍,效果不凡。
  总之,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既是一门教学艺术,也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政治课的教学节奏要达到“时而像山间瀑布,飞流直下,时而像河边溪水,涓涓而流”的效果,教师应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善于在快慢有变、疏密有间、张弛有道、动静相生和抑扬顿挫中找到合适的节奏,努力将课堂打造成和谐优美的乐章。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地位,生物学科作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主要负责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以及身边环境的点点滴滴。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要善于将生活实际和课本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亲切和熟悉的生活气息中感受到生物学科中所蕴含的美。同时,结合初中生物学科的具体知识,生物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各式各样的课堂形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从而让学生在品味知识和合作探究中体验生命的精彩,提升
从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来看,主要存在封闭和僵化的问题,这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故此,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笔者结合大量实践探索,创立了“两三三”作文新教法。以下就谈谈此教学新模式的有效运用。  一、做好“两步准备”,夯实作文基础  (一)确定作文方向  在每次作文课快下课的几分钟,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围绕下次的作文训练任务,充分发表意见和想法,积极讨论,最后确定
以往的优质课通常是一堂作秀的展示课,也是区域内的一次磨课展.但如今的优质课是一堂有准备的常态课,不再是单纯地作秀,而是基于平时的优质思考,将积累的数学经验加以诠释,变成一节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推广,课堂上的板书似乎变得可有可无,随意书写多了,精心策划少了。本人认为,美观实用的板书可以让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教师在追求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如果能更多地关注板书并精心设计,使之与先进的科学技术互补有无,就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那么,如何设计出恰到好处的板书呢?下面以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材为例,谈谈本人在英语教学中对板书设计的一些感悟。 
选取国资委下属上市公司2011—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寻租环境、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率三者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而恶劣的寻租环境
如何让教师和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教师轻松教学,学生愉快学习,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地达到高效呢?下面我就此谈谈一些浅见.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要看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了课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要从过去的
思想品德课的本质特点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三方面的教学目标。案例可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它们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与生动有趣的情节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探究问题的好习惯,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和用处,并能很好地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式、启发式的现代教学模式,其最大特点就是教师已不再是教学内
精彩的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应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色及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在情境创设时应做到素材
新课程实施以来,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究式学习。探究教学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是新课程背景下提出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那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探究教学法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探究途径  通常情况下,在教室里空间位置较近或者是性
晚明社会流传传教士擅长“点金术”的谣言,这与中国炼丹传统与晚明求仙社会风气密切相关。针对谣言和资金来源不明的传闻,传教士和教徒们纷纷著述驳斥,同时表达对当时社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