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说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最喜爱的花是什么?
  经常有女孩这样问我。也许她们希望听到“芙蕖,风露清愁令人嗟咨惋叹”,或是“玫瑰,法兰西百年来不老的传奇”,抑或是“郁金香,它艳丽得叫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这样的回答。但其实,我热爱草木胜于花朵。如果一定要说,那该是牡丹:容色无双,不需要文人无病呻吟地为它增添矫饰的词句,单是那骄傲绝丽的姿容,就能轻易征服一切目光,使之驻留。
  所以我是不喜欢芍药的,我以为它是在拙劣地模仿着牡丹的绝艳。从诗词里发现它妖娆无格,缺少一份大家风范;从图片上发现它姿色泛泛,缺少一种直指人心的力度。古往今来,又少有文人骚客为它粉饰,它不像那被传诵成“傲霜斗寒”的菊花,不像那被歌颂为“不染纤尘”的芙蕖。然而不喜欢并不意味着我不该尊重它,因为它终究是特别的。
  一个星期前,我们去城市的远郊观看芍药花开。今年气候异常,因而有不少芍药还只是含苞待放,我听见旁边一个女孩语气微有不满地说道:“只是因为天气寒冷便不肯开放,真是扫兴得很。”我听了这话,觉得有趣,回头看她们几人,个个都点头称是。于是那个女孩微露傲气地继续说道:“这就是芍药与菊花的不同了。菊花可以在严寒的环境中盛开,而芍药只能寄希望于天公作美。这是菊花的傲骨。却体现了芍药的软弱。”其他人纷纷表示同意,话题便转入“做人要做菊花而不能做芍药”这种升华性的命题了。
  我看见她们如此兴高采烈地讨论着,不禁也有些心动,于是走至第一个说话的女孩面前,对她说:“这位同学,你的言论真是‘发人深省’。只不过你刚才说,百花盛开似乎只是为了供人们观赏。那么这份折了腰的傲气,果真算是傲气吗?”
  她一愣,沉默了很久,欲反驳又没有反驳。我笑笑。挥手和她们道别。走出几步后,我听见一个女孩大声说:“同学有何高见?我们愿闻其详!”
  高见?我自然是有点想法的。不过算不上什么高见。
  就依照她们的话说吧。芍药从不会在严寒的时节里盛开,实在是没有菊花梅花般具有人格魅力。
  然而,这世界上,需要有花在严寒的时节站出来,成为百花的精神领袖,也需要有许多花,经过漫长的蛰伏后,完完整整、倾尽所有去盛开属于自己的烂漫,为太平盛世增添亮色。
  不开则已,若开,便要开得倾尽天下,惊泣鬼神。即使单独的个体不能姿容绝世,也要和千千万万个同伴一起创造这盛世繁华。
  你说前者是勇士,后者何尝不是?
  我们毕竟还年轻,需要有一份冲杀闯练的勇气与血性。个人英雄主义有时的确能让人眼前一亮,为之神往,可那不长久,它太单薄,不能支撑起整个盛世的美好,更多时候,我们需要千千万万的芍药,将这个盛世撑起——芍药才是这个盛世真正的守护者。
  天气转暖,我收到了朋友发来的远郊芍药盛开的照片,照片上芍药齐开,姹紫嫣红。一瞬间,再华美的词句都不能说尽那样宏大的盛况。我只能说,在那一刹那,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
其他文献
请缨封闭日,已至不惑时。  提笔记文墨,与妻五字词。  话说赴战场,牵挂何能免。  同是防控责,异于前后方。  举旗接重任,离家踏征程。  接棒尽值守,细谋又深耕。  天天绷紧弦,时时不可闲。  处处有身影,事事不平凡。  三周守阵地,不惧惫与疲。  三军听号令,协力又心齐。  七日复七日,乃至无限期。  接令续战斗,阻击志不移。  疫情何时了,局势孰能料?  决心亦不改,构筑墙头堡。  坚守尽好
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激扬文学社  “激扬”文学社,这个响亮的名称取自毛泽东的诗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寓指文学社如一只轻快的小舟,载着一群爱好文学的少年,在文学的河流中,高扬桅帆,激流勇进。  激扬文学社以“思想自由、个性独特、风格多元”为追求,出版社刊,举办征文,开展社内外联谊,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文学社创办六年来,有多名社员在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有百余篇优秀习作在《少年文艺》《扬子晚报》等
一  《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The Man Awakened from Dreams:one man’s life in a north China village)一书,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全球首发,2013年中译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是关于近代华北乡村研究的一部创新之作。该书面世后立即在中西方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作者沈艾娣先生,曾任教于哈佛大学,现
要了解东南亚文学概貌,要了解东南亚散文发展近况,要想知道东南亚作家的浮沉,光读《海外华文文学史》及其教材,是远远不够的。由朱文斌、曾心主编的分别为《新世纪东南亚华文文化散文精选》、《新世纪东南亚华文生态散文精选》、《新世纪东南亚华文幽默散文精选》组成的“东南亚华文文学系列丛书”,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它除了有东南亚华文作家代表作外,还有作家小传和每篇文章后面的评点,这作家小传比过去出版的同类书有许多
高邮市赞化学校文学社取名“少游”,一是表达对家乡先贤秦观(字少游)的仰慕;二是希望同学们在文学的花园中“少年同游”。  少游文学社不定期地举办文学讲座、校外采风、交流笔会、读书节、诗歌创作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培养和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社团成立以来,已有多位同学的作品在各级各类刊物登载。    校长寄语  文学犹如一扇窗户,可引来新鲜的空气;文学犹如一个阶梯,见证你前进的脚印;文学犹如一位朋
“相约读书林”曾是本刊的品牌栏目之一。新学年,她又回来啦!希望这里的篇章能让你感受到文学的无限魅力,从这一刻起,爱上阅读;我们更希望这些文字能触动你的心灵,为你的学习和成长添加动力!  我们还将不定期留出一定版面,刊载大家阅读往期内容后的观感和评点:你可以聊聊喜欢的文章;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更可以向我们大胆“开炮”,说说不喜欢的篇目及理由。请将读后感发送至czssjzw2009@126.com,并
甘利英请我为她的新著《我爱这土地》写序,由于我原先和她并不熟识,只是因为帮她看一篇关于采写郁秀的文章才交往了起来,加上老伴住院我得天天陪护,所以我婉拒了她。但是她很执着,多次打电话陈述恳请,盛情难却,只得请她将书稿寄来。拿到稿,读完全书四辑,我喜不自胜,在内心深处不断产生感动和震撼。  首先,时代的浩然正气扑面而来。  改革开放,无论在中国现代史还是在中国整个历史长河中,都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思路话语/明星人物
一个人不该口出狂言,但是,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
刘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青年才俊,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文脉都有着十分深刻的把握。十几年前,他搞了一个系列“作家访谈”,当时崛起的文坛新锐,几乎都被他访谈过,好像南京的《青春》雜志还特意为他开辟了一个专门的栏目,把他的访谈文字源源不断地发表,在当时颇有影响。我的那一期访谈,他居然写了近两万字,成为我文学生涯最重要、最珍贵的一个历史文献,经常被后来的研究者引用。  这些访谈对象,现在大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