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课程改革目标包含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学美术课程注重训练有序思维,养成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培养科学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方式,将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融入当代文化意识之中,适应文化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创造的过程、创造性的设计形态产生于创造性的思维构建。研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中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全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任。美术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具优势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学生创造力的提高首先应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处于最佳发展阶段,因此在初中阶段应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
由于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保守思想的束缚,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被视为“副课”。在期末考试来临时,甚至连最后的“阵地”也丢失了,被语、数等考试性科目“占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大纲已被新的课程标准所代替。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艺术贵在创新,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性才能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新课程改革将美术教育中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成为美术教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力与人的才能的发展有直接关系。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不善于观察。可见观察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观察,是训练眼睛、培养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创造的基础。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起于观察,要让学生端正观察的态度,不能满足于既得的知识,要有占有第一手资料的精神。
马蒂斯曾说:“创造始于观看,而看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努力。”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如:我教七年级《校园风景》一课讲授“成角透视”知识时,让学生写生学校里的教学大楼。学生对每天进进出出的教学大楼再熟悉不过,一听要画教学大楼,兴趣大增,全班同学跃跃欲试。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出现在作业本上,成功感激励着大家,大家心情格外激动,原来画画这么简单。如我上九年级的《情景交融的山水画》讲授树叶的写生技法时:可以用点;可以用圆圈;可以用三角来代替,并告诉他们不能完全写实照搬,注意取舍和提炼,组成好看的画面。这样,引导学生在自然中发现美、提炼美,敢于取舍环境中的不美的东西或根据主观感受表现物体,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激发。结果,全班几十人的作业,各不一样,共性中有学生独有的个性,引人遐想。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当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甚至可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它、追求它。学生对某一方面的浓厚兴趣会促使他们更自觉、更努力地学习相关学科,而有关知识的积累又不断强化他们的认识兴趣,形成良性循环。对于学习动机弱的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艺术家,问题在于他长大后,如何始终保持为艺术家。”在艺术鉴赏课和美术课外兴趣小组训练的学习中,多关注学生对事物本身的自我感受,允许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引导并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合理化,适时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兴趣为向导,引导学生独辟蹊径,从常人的思维中思考、分析,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七年级14册第一单元《图画中的故事》中第一课《漫画·卡通画》,我先讲如何画人物“面部表情”。为了创设情境,我首先将学生分成四组,然后请每组选出一位善于表演的学生上来分别表演喜、怒、哀、愁。大家被他们的脸部表情逗得开怀大笑。这时,我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作画思维入手,很快在黑板上画一个哈哈大笑的卡通头像,学生兴趣盎然。于是,我请每组再选出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试画不同表情的卡通头像,其余学生在纸上画,最后评比哪组学生画得最好。学生们兴趣勃发,很快投入作画。在学生的作业中,人物形象神态各异、表情有趣,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欢乐的场所。以上教学实例充分说明,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总是心驰神往,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学生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产生“痴迷”效应,达到美术教育投入的最佳境界。
3.激发学生想象
想象是艺术创作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活动,是对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思考就会产生困难。想象力是创造的基础,是创造的向导。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发明都起源于想象,培养想象力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发展创新能力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想象,从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构思。
初中学生作画开始时都是凭印象来画,常常是别人怎么画,他也照着怎么画,缺乏独立性。新课改要求教师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出用“填鸭”的方式教学生的教学误区。要改变这种教学方法,美术教师就要创设特殊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挥。具体地说,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朝着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以教材内容为主线,搜寻与教材相关的美术资料,如结合舞蹈、戏剧、诗歌、散文或音乐中的美妙音律等,架起美术与各学科之间的桥梁,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艺术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做到在绘画创作中“有感而发”。如上16册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点线面中的第一课《点与线的魅力》时,我请学生朗诵几首风格各异的诗歌,并配上与之有关的背景音乐,这样诗配画、乐配画,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共同作用,这相就会给美术学习带来一种新感觉,使学生增强创造力。当今,现代多媒体发展很快,在教学中可运用录像、投影、电视等进行相关动感画面的播放展示,以引发学生的联想,诱导学生的创造力。
4.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就要打破以往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探索,在学生提出众多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展开讨论。要善于利用思维的独特性,以新奇、异常、罕见、首创的思维去探索问题,筛选出最佳方案。为此,教师要做到每一次美术创造活动都给学生留出一块个性发挥的余地。
我国的教育历来重视“双基”,但忽略了对学生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诚然,技能训练是必要的,它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石,而我们反对的是重技能而轻创造,反对单纯以“像”或“不像”来评判学生作品。我们认为,现代素质教育的美术课应该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兼顾技能的训练,使二者协调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力。如让学生临摹时,可以改变传统的“临摹—写生—创作”模式,而把它颠倒过来,由自由创作和命题创作入手,用写生进行观察与表现能力的训练。
对美术学科及其教学论进行一个整体的观察和认识是我们今天推动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面对今天教育深入改革和深入发展的全新情景,假如我们还不致力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我们思想的观念问题,美术教育肯定是很难有所发展的,因此,动脑筋,多学习,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美术学科从体系、制度、课程到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改革和创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美术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在课堂教学和美术活动课中重视创造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另外,美术教师还要设计好课程,无论是从理论认识方面还是教学方法上都要精心筹划。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学美术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周岩.未来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及其观念更新.中国美术教育.原国教委委托南京师范大学主办,1995,(5),1995.10.5.
[3]汤姆.凯利等著.李煌萍等译.创新的艺术.中信出版社,2004.
[4]梅树宝.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全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任。美术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具优势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学生创造力的提高首先应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处于最佳发展阶段,因此在初中阶段应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
由于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保守思想的束缚,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被视为“副课”。在期末考试来临时,甚至连最后的“阵地”也丢失了,被语、数等考试性科目“占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大纲已被新的课程标准所代替。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艺术贵在创新,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性才能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新课程改革将美术教育中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成为美术教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力与人的才能的发展有直接关系。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不善于观察。可见观察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观察,是训练眼睛、培养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创造的基础。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起于观察,要让学生端正观察的态度,不能满足于既得的知识,要有占有第一手资料的精神。
马蒂斯曾说:“创造始于观看,而看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努力。”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如:我教七年级《校园风景》一课讲授“成角透视”知识时,让学生写生学校里的教学大楼。学生对每天进进出出的教学大楼再熟悉不过,一听要画教学大楼,兴趣大增,全班同学跃跃欲试。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出现在作业本上,成功感激励着大家,大家心情格外激动,原来画画这么简单。如我上九年级的《情景交融的山水画》讲授树叶的写生技法时:可以用点;可以用圆圈;可以用三角来代替,并告诉他们不能完全写实照搬,注意取舍和提炼,组成好看的画面。这样,引导学生在自然中发现美、提炼美,敢于取舍环境中的不美的东西或根据主观感受表现物体,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激发。结果,全班几十人的作业,各不一样,共性中有学生独有的个性,引人遐想。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当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甚至可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它、追求它。学生对某一方面的浓厚兴趣会促使他们更自觉、更努力地学习相关学科,而有关知识的积累又不断强化他们的认识兴趣,形成良性循环。对于学习动机弱的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艺术家,问题在于他长大后,如何始终保持为艺术家。”在艺术鉴赏课和美术课外兴趣小组训练的学习中,多关注学生对事物本身的自我感受,允许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引导并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合理化,适时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兴趣为向导,引导学生独辟蹊径,从常人的思维中思考、分析,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七年级14册第一单元《图画中的故事》中第一课《漫画·卡通画》,我先讲如何画人物“面部表情”。为了创设情境,我首先将学生分成四组,然后请每组选出一位善于表演的学生上来分别表演喜、怒、哀、愁。大家被他们的脸部表情逗得开怀大笑。这时,我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作画思维入手,很快在黑板上画一个哈哈大笑的卡通头像,学生兴趣盎然。于是,我请每组再选出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试画不同表情的卡通头像,其余学生在纸上画,最后评比哪组学生画得最好。学生们兴趣勃发,很快投入作画。在学生的作业中,人物形象神态各异、表情有趣,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欢乐的场所。以上教学实例充分说明,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总是心驰神往,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学生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产生“痴迷”效应,达到美术教育投入的最佳境界。
3.激发学生想象
想象是艺术创作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活动,是对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思考就会产生困难。想象力是创造的基础,是创造的向导。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发明都起源于想象,培养想象力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发展创新能力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想象,从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构思。
初中学生作画开始时都是凭印象来画,常常是别人怎么画,他也照着怎么画,缺乏独立性。新课改要求教师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出用“填鸭”的方式教学生的教学误区。要改变这种教学方法,美术教师就要创设特殊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挥。具体地说,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朝着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以教材内容为主线,搜寻与教材相关的美术资料,如结合舞蹈、戏剧、诗歌、散文或音乐中的美妙音律等,架起美术与各学科之间的桥梁,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艺术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做到在绘画创作中“有感而发”。如上16册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点线面中的第一课《点与线的魅力》时,我请学生朗诵几首风格各异的诗歌,并配上与之有关的背景音乐,这样诗配画、乐配画,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共同作用,这相就会给美术学习带来一种新感觉,使学生增强创造力。当今,现代多媒体发展很快,在教学中可运用录像、投影、电视等进行相关动感画面的播放展示,以引发学生的联想,诱导学生的创造力。
4.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就要打破以往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探索,在学生提出众多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展开讨论。要善于利用思维的独特性,以新奇、异常、罕见、首创的思维去探索问题,筛选出最佳方案。为此,教师要做到每一次美术创造活动都给学生留出一块个性发挥的余地。
我国的教育历来重视“双基”,但忽略了对学生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诚然,技能训练是必要的,它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石,而我们反对的是重技能而轻创造,反对单纯以“像”或“不像”来评判学生作品。我们认为,现代素质教育的美术课应该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兼顾技能的训练,使二者协调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力。如让学生临摹时,可以改变传统的“临摹—写生—创作”模式,而把它颠倒过来,由自由创作和命题创作入手,用写生进行观察与表现能力的训练。
对美术学科及其教学论进行一个整体的观察和认识是我们今天推动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面对今天教育深入改革和深入发展的全新情景,假如我们还不致力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我们思想的观念问题,美术教育肯定是很难有所发展的,因此,动脑筋,多学习,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美术学科从体系、制度、课程到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改革和创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美术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在课堂教学和美术活动课中重视创造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另外,美术教师还要设计好课程,无论是从理论认识方面还是教学方法上都要精心筹划。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学美术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周岩.未来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及其观念更新.中国美术教育.原国教委委托南京师范大学主办,1995,(5),1995.10.5.
[3]汤姆.凯利等著.李煌萍等译.创新的艺术.中信出版社,2004.
[4]梅树宝.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