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下数学课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q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每个人的思想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需求,希望自己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成为一名探索者、创造者。而在中学生(尤其是刚刚步入初中的初一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则更加强烈。
  在一节数学课开始时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并发展其心理品质,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内涵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问题是學习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认识矛盾,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随之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设法创设质疑问难的问题情境,并依托于情境,在情境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应用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中所安排的知识去恰当、及时地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的效率呢?
  下面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课改实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问题情境”应尽可能生活化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生活经历、家庭环境以及智力发展等方面都有差异,即便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也会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完全相反。老师的讲解及提出的问题,如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时会适得其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被扼杀,学习的潜能也会受到抑制,更谈不上乐于学习。因此,应让学生确实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离不开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也就是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感悟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还可以把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通俗易懂,在教师的教学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数轴”一节时,可通过学生熟知的“温度计”或“秤杆”等类比认识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了解相反数的概念。这样,学生会感到亲切有趣,轻轻松松地理解了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又如,教学“三角形”一章时,可通过测量距离、容器内径,检验机器零件是否合格,检验墙壁上的装饰物是否水平等问题情境引入。再如,在学习弧长公式时,可通过运动场上400米比赛的赛道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节教学时,可通过学生在篮球场上的投篮,球出手到篮筐之间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这样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想尽快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带着问题来探索这些问题,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问题情境”应有多变性
  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作为学生学习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老师,能否把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要靠平时的培养。教师要细致地钻研教材、整合教材,挖掘教材的优势。在方式上,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去亲自感悟,还可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去体会和验证;在内容上,不能局限在本学科或临近学科,而应该认真挖掘各学科中的“问题”,这样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总之,学生的潜能很大,如果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条件及线索,教师必须充分使用发挥。
  三、“问题情境”应有开拓性
  当一节课结束后,大部分学生一般都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高高兴兴地获得知识,无可非议。课堂教学解决了既定的问题,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不一定是一节理想的教学。对于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来讲,这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给学生的思维留下足够的空间。也就是说,课堂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有延展性、开拓性。因此,在每一节或一段知识结束时,应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下余味,可以为以后的学习蒙上一层面纱,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些可需素材,给学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不管课前、课中还是课后,要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探索去括号法则并加以练习之后,接着让学生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思考a-3(a-2b+1)中的括号如何去掉,然后小组交流,取长补短,并说明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再如,当学生解决了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问题之后,接着提出如何测量物体高度等相关问题,这样使学生主动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之乐于自主学习、探索。
  四、“问题情境”应有挑战性
  当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一定挑战性时,可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并想尽快知道其结果,于是,学生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想法去解决。一旦学生解决了它,既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又使其思维得到了开拓。如在学生掌握乘方运算的意义后给出“问题”:将一张厚度为0.1mm的纸对折20次后,厚度可达到多少米?先让学生猜猜,再实际进行计算。这时,学生猜的情况和计算的结果差距可能很大,甚至不可思议。这样,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在底数大于1的条件下,幂的增长速度很快,进而加深对乘方意义的理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问题情境”创设得好与坏,课堂教学中是否恰当,取决于教师对教材内容钻研、分析、把握的程度,也关系着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问题情境”的创设源于老师,源于学生,而且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多变、不拘一格。
其他文献
曾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孩子好比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一条小船,老师和家长好比是小船上的两只浆:如果两只浆向着同一个方向共同用力,小船将会轻松地到达理想的彼岸;如果一只浆在用力,而另一只浆不用力甚至向反方向用力,小船的行走就会显得吃力,甚至会半途而废。的确,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的高度配合与协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目前学生中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对于学校来说,教育不好一个孩子或许只是千分之一的损
期刊
育黎初中语文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协作、爱学习、肯钻研、勇于改革、年轻、朝气蓬勃的集体,它拥有一批素质全面、基本功扎实、教科研水平高的语文教师队伍。全校有10个语文老师,都是本科学历。  近年来,语文教研组以“学生素质发展”为目标,以师资建设为根本,以教育科研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建立了学习化的管理体制,使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着每一位教师。多年来,我们形成了“奋发向上有活力,团结和谐有凝聚力,敢干
期刊
随着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现代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更是多重而复杂的,造成了教师心理矛盾的不断加剧。因此,农村初中学校教师面临种种心理健康问题,其表现如下:  一、社会发展变化所带来的心理问题:迷惘、困惑。  知识经济时代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竞争上岗,竞争择业,整个社会始终处在竞争中,无数的新问题、新情况像潮水般涌现在人们面前,使人目不暇接,也迫使人们作出新的思
期刊
当我用爱拨响孩子心中的琴弦,我看到的是我的学生抬起头,挺起胸,迈开坚定的步子,用心去看世界,用心去爱生活,用心去创造奇迹!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一个爱的眼神,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我拥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爱的眼神。
期刊
摘 要:学困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出现了。作为教师需要多途径了解学困生,平等、宽容地对待学困生,关心学困生,关爱和帮助学困生,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学困生 理解 关爱 帮助  学困生在每所学校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而教师对学困生的转化各持己见。我认为,转化学困生,关键在摸准情况,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多关心他们的心理,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用心与他们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全面发展的有责任感的公民成为新的教育目标,因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也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当前,在人们普遍对地理学科认识较片面的情况下,中学地理教学要完成它的使命,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是基础,而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则是重要途径。  多媒体教学是将幻灯、投影、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的试听工具应用到教学中去的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具有试听结合、声像并茂的特点。而地理教学所涉及的内
期刊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只有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密切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社会的理解、关心、配合和支持,构建起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目的。为了将办学满意度工作落到实处,乳山市教育局创新了四大机制,加强家校沟通,办百姓满意的教育。  一、创新服务机制,以服务促满意  “三满意”活动开展以来,乳山市教育局始终把增强责任意识、办群众满意教学校作为学校头等大事儿来抓,进一步抓好电话调查
期刊
计算机与因特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突破了人们在信息交流方面的时空障碍,带来了网络世界全新的人际互动模式,由此导致了一种新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产生。本文对建设网络心理教育的优势、弊端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网络建设的有益探索。  一、全面解析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探究网络心育的优势与弊端  1.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优势  网络环境下的心理教育至少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
期刊
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新教法,多媒体教学手段日益成为新时期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所谓多媒体教学,就是运用多媒体把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等综合起来进行课堂教学。如今,多媒体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中常见的手段,利用多媒体集图像、文本、声音、动画于一体的功能,展示生动的画面,播放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下是笔者在高中政治
期刊
一段时期以来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感觉到学生对音乐学习目的带有太多功利性,而忽视了音乐学习的本质。而课改热潮中的音乐教改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理念偏差,导致音乐课表面看似热闹,却缺乏深层思考。  其实课改中的音乐教育亟待解决的,仍是两个老问题——为什么教和怎么教,只是应该用更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两个老问题。 为什么教?我们教师在上岗前,通过各级各类培训,都或多或少地有了一些感知,但是都忽略了最重要的自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