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断想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countst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娃 农村娃
  1972年冬天,我九岁,上小学三年级,从陕西的一个贫穷的乡村来到这个到处都是冰雪的城市,这个城市,叫作乌鲁木齐。
  那时间,我弄不清新疆和乌鲁木齐的关系,觉着新疆就是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就是新疆。就像现在的某些人依然把北京就当作中国那样,我觉着它们两个本身就是一回事儿,更何况一个人都有可能有两个名字,别说是这么大的一个地方。
  我跟在父母身后,手里牵着弟弟,从火车上下来的时候,首先见到的是冰雪与寒冷,还有骆驼,再就是一些和我的长相不一样的人,也就是一些维吾尔族人或哈萨克族人,准确地说,我对他们有种除神秘之外的恐惧。只是后来通过游戏或者打架结识了不少少数民族朋友,这种所谓的神秘恐惧都不在了。
  这里不象我婆(奶奶)说的那么冷,在村口,她抹着泪说:“娃呀,到新疆以后,可不敢在外头尿尿,听人家说了:‘那会把人给冻住。人一尿尿那尿就给冻成一根棍了,那还不把‘鸡鸡’给冻坏咧!’可不敢在外头尿尿,记住了?”“那尿尿咋办呢?总不能尿到炕上,再说人家新疆就没炕。”“没炕睡啥哩,你尿到炕边就行了。别的你不管。”其实这里根本就不冻,下了火车我就知道了。
  城市娃看上去要比我漂亮也比我高贵,更多的时候比我聪明。
  我看见汽车轮子上缠着粗重的铁链子;很多与我同年的人,脚上套着一双木板在雪地上滑行着,也有人在汽车后头扒着,虽然常常听到谁家谁家的孩子钻进了汽车轱辘的下面,但我没看见一个扒汽车的人被轧死,后来我知道这叫“冰爬子”。木板下面有两根铁丝;还有人用皮鞭在抽打旋转着的铁疙瘩,据说那叫“牛”,有一种“牛”叫“毛电杆”,是汽车上的一种螺丝,只是我不知道为啥要叫“毛电杆”这个名字。还有称做“髀矢”的羊骨头以及带花纹的碎磁片和砸平的酒瓶盖子……
  这些新鲜玩意,让我觉着,城市真是太好了,不仅让我看见了许多新鲜玩意,还让我感到自己也要成为一个城里娃了。
  
  我和城市
  我一直觉得我与这个城市中间隔着个什么,至于到底是什么,我一直就没弄清楚。虽然我来到这里已经三十个年头了,这么多年并没有使我和这个城市亲近起来,倒使我常常感到自己是个外乡人或者游客。这种陌生感有时候让我感到有点恐谎,虽说我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呼吸着这个城市的空气,饮用着它的河水,消耗着它的食粮,并接受了它的诸如写字与算术之类的教育。但可惜地是,我用30年的时光也没长成这个城市里的人。
  我从陕西的一个小乡村里来到乌鲁木齐这个城市,那时候起我自认为我已经是新疆或者说这个城市里的人了。虽然我来到这里不久,便被同学或者同伴们封之为“陕西娃”,当然,与我同等享受这种被岐视待遇的还有“贼河南”、“洋芋蛋”、“阿拉子”等等的带有地域色彩的辱称。
  “老家”这个词在这里比任何一个地方都富有意义,这里的很多人都有老家,但当你回到老家,那里的人已经把你当作新疆人,而在新疆,你可能又是“口里”人。你的心里始终会有种浮萍的感觉。而就是这种浮萍一样的人,不知为什么却有种排外情绪。  这个城市看上去和“口里”的一些城市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却潜藏着一种极其复杂的东西,那就是这个城市是一个混血与杂交的城市,这当然不仅仅是说人们的行为意识,更多地是指不同文化的融合。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等,以及各民族的语言、方言、思维习惯搅拌在一起,像个大杂烩。这个城市懒散、知足、傲慢、真诚、无知、豪放、不设防。这个城市更像一个浓缩后的中国,集国人的优良品质或恶劣习惯于一身,并使这两种极其相反的品格推向极致。
  但到底有多少人了解这个城市?总之我不了解,我和这个城市中间到底隔着什么?是一张纸还是一堵墙?我不清楚。
  
  新疆人
  几年前,去南方某地出差,遇一看上去有“文化”的人,在他知我是新疆人后,目光中透出一丝莫名的惊讶,问我:“你真是新疆人吗?”我说:“是。”“你父母在哪儿?”“乌鲁木齐。”“你的汉语怎么说得这么好。”这时间,我真有点傻了,我凝固了,半天回不过神来。
  其实有不少“口里”人直到今天还是这样看待新疆和新疆人的,以为新疆人如果不是有很多小辨子的维吾尔小姑娘,就是有着两撇胡子的阿凡提大叔们,人们根本想不起来新疆以及新疆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谁培育了人们的误解与无知。  新疆到底是个什么?  你可能在电视电影以及种种的媒体的传播中,认识的新疆人——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只会唱歌跳舞的人。你能想象一个人这样生活吗?一个人连起码的痛苦、忧伤、苦恼、迷惘都没有,你能相信吗?我想那只是一株植物,甚至连动物不是,就更不要说是人了。
  这种被摆布的、为迎合而作的新疆人,流进很多人的脑子里,成为一种无法根除的污染源。
  当虚假被重复千遍以后,它比真实还真实!新疆人在很多“口里”人的意识里,是野蛮、无知、异类的只知道傻乐的一群人。
  帐篷、羊群、戈壁、沙漠、被尘土覆没的所谓“丝绸之路”以及一些只会唱歌跳舞的人,成为新疆以及新疆人的标签。这种装在某个特定瓶子里的意象,组装出的新疆也只能是这个样子。
  我不知道有没有另一个或另几个新疆人,和我一样感到悲哀,感到被冤枉与误解的悲哀!
  新疆是个多民族的聚居地,文化的混血与杂交,使之成为一个越积越厚的文化矿藏。而这个矿藏又有多少人知道?
其他文献
这个世间,美好的东西多得实在数不清让尽可能多的东西能为自己所拥有。  我们总是希望能得到更多,但是人生犹如白驹过隙那般短暂,生命就在拥有与失去之间,不经意地悄悄流失了。  如果你失去了太阳,你还有漫天的繁星,失去了金钱,你还有真诚的友情,当生命也离你而去的时候,你却拥有了大地的呵护。  拥有时,应倍加珍惜;失去了,便权当是获取人生真知的经验,权当是为坎坷人生奋斗必要的付出。  拥有了诚实,便会舍弃
期刊
在上海,所谓“中产阶层”是指有能力买房买车,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旅游、教育等现代消赞,有金融资产的人群,他们拥有稳定的收入,年收入水平在10万元以上。包括了金领、各类企业主、海归派、专业人士等多类群体。  有学者认为,中产阶层目前在中国还是个“泡沫概念”,但上海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的经济基础是中产阶层进入迅速发展期的一个标志。  4月底,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等主办的上海中产阶层生活方式研讨会,试图
期刊
在美国生活多年,我很有兴趣观察中美文化观念的差异,尤其自己身为家长,又从事少儿工作,更有机会搜集有关子女教育的众多故事。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华人家庭有两个儿子。老大从小本分老成,但天资平平,学习成绩一般,家长投资培养其才艺也不见大起色,使爹妈失望。而小儿子却聪明过人,灵气十足,不仅在校成绩一贯优秀,才艺方面也颇具天赋,音乐、下棋、美术等等,学什么就会什么。  可想而知,这小儿子为父母争了
期刊
冠军情结  记者:现在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继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队夺得4枚金牌之后,在即将到来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队会不会有更大的突破,也就是包揽五枚金牌。  李永波:包揽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羽毛球作为奥运会的项目,全世界都很重视,大家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争夺一定会很激烈。我们一直把自我超越作为目标,上一届我们拿了四块,所以五块金牌一直是我们的目标。但这只是一个目标,要想实现它很难,目前来看
期刊
人生不能被保证,是我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一瞬间的感悟。  记得上初二那年,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让我到黑板去做一道题,尽管那道题十分简单,但我却做错了,老师十分气愤,他让我站到教室外面,对全班同学说:“我敢保证像这样笨的学生一辈子也不可能有什么出息!”虽然以后的日子里老师渐渐淡忘了他的话,可是那一刻老师的话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永远不会忘记。  难道人生真的能够被保证吗?我默默地问自己。  以后
期刊
有一次,一位记者采访著名学者张中行。记者说道:“您曾经有个朋友生活比较困难,每年年节的时候,您都邮钱给他,他这一辈子都没有对您说过一个‘谢’字,但您仍把他当成生平最好的朋友。”张中行先生说:“能交到两个永远不说谢的朋友很不容易,人生能够交这样几个朋友最好,你得到人家的关照不说谢,人家得到你的关照也不说谢,心里边想就应该是这样子……”  读过这段文字,我为张先生宽容、平常的心态而感动,同时对朋友的含
期刊
为什么世上这么多人没有成仙,大抵是没有悟通老子的道,要不只有铁拐李、吕洞宾等八人成仙,可见得道是多么不易。  虽然成仙势比登天,悟道很难,但是世人如过江之鲫,绝不后退。时至今日,人们依然乐此不疲。  现代社会的人们,就是比古代的人们聪明,借鉴几千年来前人的成果,认识到前人的路子:清新寡欲、不染世事、乐善好施、替天行道的修行路子偏了,必须予以纠正,否则不可能得道。  很快现代的人们另僻蹊径,有多人
期刊
记得当初看到关于《最后的武士》的制作消息时,我的心里还在猜想,一部发生在日本的古装片,怎么可以把汤姆·克鲁斯这个角色放进去,而且还得是个武土?同时也在猜想,恐十自是李安的《卧虎藏龙》真的是有影响力,搞得美国人想再次利用他们眼中神秘的东方,大赚一把。  第一个猜想在看完影片以后就释然了。好莱坞的故事,永远不能跟它在细节上较真,它的细节永远是为了影片视觉和听觉的效果在服务的,而且好莱坞也一直是艺术来源
期刊
武警新疆总队后勤基地修理所座落在妖魔山脚下,距乌鲁木齐市10公里。这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刚到修理所时,住的是破平房,喝的是苦井水,修理设备更是简陋,除了几台五十年代的破机床,剩下的就是一堆“半自动”机具,面对这种情况,刘万新同志没有后退,一头扎进这个山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史。20多年来,官兵们换了一茬又一茬,走了一批又一批,但刘万新始终没有离开轰鸣的车
期刊
深圳“灰领”紧俏薪酬一路走高  “深圳一家企业开出6000元的月薪仍未如愿找到高级钳工,更多企业为求得模具设计、加工中心、高级数控机床等操作人员,开出10万元年薪依然有价无市。2004年深圳需求高级技术工人2000人以上,但供给却只有500人。”日前,深圳市劳动局职业培训处处长罗兴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上述几个令人惊讶的数字,说明目前深圳“灰领”人才的短缺现状。“灰领”人才走向职场  据市劳动部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