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幼儿园环境创设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幼儿园在创设环境时却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不能把环境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等。生态学视域下的教育研究强调教育的真实场景,力求能解决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幼儿园教学经验,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学;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6-0093-02
引 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在教育中,环境是一项重要资源。教师应善于对环境进行创设、利用,推动幼儿更好地发展。本文立足生态学,对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进行了分析,解读其具体实践情况,以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根本目标为前提,思考具体的创设方式,希望能为幼儿园在良好的环境中实施教育、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生态学视域下的儿童发展
对于生态学的定义,我国有部分学者提出,其是基于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通过二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规律和机理,并对它们展开分析的科学。从生态学的视角入手,儿童发展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儿童在系统、结构化的多重关系中发展。在生态学视域下,儿童的发展是在一个多层次结构中进行的,且结构中含有多重关系。因此,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多元化方向去对儿童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
第二,儿童在环境中发展。在生态学视域下,儿童的发展开始于外部,它主张环境与儿童之间密切关联。再加上环境以实体的方式存在,因此在描述上要把儿童的主体因素整合进去。
第三,儿童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发展。在生态学视域下,环境被包含到研究中,关注到学生在发展时所处环境的变化性和多样性,并借此对儿童发展的不稳定性进行考察,对儿童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给予更多关注[1]。
二、生态学视域下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环境创设在形式上缺乏创新性、变化性
关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我们从生态学视角切入,可以发现其并没有进行整体规划,缺乏生态性、长远性和多样性;在创设过程中,缺乏目的性,同时过分重视表面美观,忽视幼儿在环境中的适应性。实际上,幼儿园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已有所察觉,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调整。当前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和之前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注重材料形式的多样化。尽管如此,在环境创设中还是出现了误区,即环境创设的目的只是单纯地吸引幼儿。
(二)环境创设在内容上缺乏系统性、教育性
在幼儿园中,一个成功的环境创设,其教育性、整体性和连贯性是必备的。但是,我们立足生态学视域,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内容进行了解得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在内容上依然缺乏系统性和教育性。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将重点放在了院内绿化、园舍建筑、室内外装饰和家具陈设上,而没有关注到幼儿园的指导思想、园风园貌、人际关系、工作作风和情感氛围等方面,导致其环境创设在教育性方面有所缺失。
(三)环境创设主体单一,缺乏幼儿的全面参与
关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我们从生态学视角切入,可以发现其缺乏幼儿发展性的体现,对幼儿的关注度不足,环境创设主体单一,缺乏幼儿的全面参与。
第一,因为教师是成人,他们更多以成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对环境创设的完美追求也是按照自身的主观想法,缺乏幼兒的参与。这是幼儿园在创设园所环境时面临的最大挑战。
第二,部分教师在思想上把作品展示和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画上了等号。他们一意孤行地认为,环境创设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把幼儿的手工作品和绘画作品贴到墙上,这样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而且不需要大费周章。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方式基本没有太大价值。
第三,创设环境没有从幼儿的需求出发,过于讲求创新。幼儿教师对标新立异的过分追求,使其忽略了环境的教育作用;同时,幼儿的兴趣、爱好也无法得到激发,导致幼儿在环境创设中参与率低。
第四,幼儿园中的环境布置大部分禁止幼儿去触碰。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全园开放。在大部分时间,环境都是以摆设的形式存在,无法实现环境创设的最终目标。
三、生态学视域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建议
(一)注重环境创设形式的变化性、多样性,努力创新
幼儿园在创设环境时,要解决当前形势缺乏创新性和变化性的问题,提高环境的开放性。实质上,在开放的环境中,幼儿所能获得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及玩具材料都是开放的。对于所用到的工具和材料,幼儿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实现自由取放和选择;对于活动场地的布置,幼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随机变化;活动时间也比较有弹性;活动材料和空间可以共享。幼儿园应以安全、资源充分利用及实用为原则,使环境的创设和规划更具科学性。
(二)对教育内容的系统性进行强化,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以生态学为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应朝着生态性方向前进。以托班为例,对环境进行创设时,教师应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增强幼儿的认同感,使其对幼儿园产生归属感,给予幼儿一个宽松的探索、发现和学习的空间,提升其自主能动性。所以,教师可以参照家庭环境去布置托班,缓解幼儿因为和家庭分离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在室内装饰上,幼儿园应选择一些舒适、柔软、安全的布制品;同时,对于区角的环境设计,在内容上应丰富起来,使其更具情境性;整合区角环境空间,把三维空间充分利用起来,把立体、平面和上下里外交错排列。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称得上是一门隐性课程。因此,环境创设应是多彩、立体、具有吸引力的,其对幼儿的智慧和情感发展上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另外,教师应将更多生态型资源运用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让园外、园内环境在生态性上和谐、统一。
(三)充分激发幼儿的主观意识,与教师共同创设环境
幼儿园所开展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幼儿教育服务的。因此,在创设环境时,幼儿园要积极听取和吸纳幼儿的建议,鼓励幼儿参与创设,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利用材料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充分激发幼儿的主观意识,让幼儿可以在其中充分展示自我、随性创作。
幼儿园应结合幼儿的需求和身心特征,创设室内空间环境,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良好的环境对幼儿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环境创设内容的选择,教师应组织幼儿共同参与。
例如,从幼儿自身出发,室内空间环境的创设实际上也是幼儿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实现对幼儿的审美教育,把其创造性和主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教师组织幼儿制作装饰前,可以先为他们讲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之后,让其自主设计内容,充分调动幼儿布置环境的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幼儿不仅是空间环境的创设者,还是空间环境的守护者。幼儿会更加爱护空间内的各种物件。教师不用担忧幼儿会破坏创设好的室内环境,因为他们也在努力把它变得更具有创造力和美感。
结 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门偏向系统化的艺术。立足生态学视域,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必须把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和实际发展水平作为前提条件,在幼儿和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逐渐生成幼儿园课程;引导幼儿运用自身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环境进行互动,促进幼儿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下变得更有活力、灵气,继而培养出未来积极向上、身心健康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李林烛,刘一春.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理性回归[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9,31(01):105-110.
作者简介:张小萍(1979.8-),女,甘肃合水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
关键词:生态学;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6-0093-02
引 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在教育中,环境是一项重要资源。教师应善于对环境进行创设、利用,推动幼儿更好地发展。本文立足生态学,对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进行了分析,解读其具体实践情况,以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根本目标为前提,思考具体的创设方式,希望能为幼儿园在良好的环境中实施教育、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生态学视域下的儿童发展
对于生态学的定义,我国有部分学者提出,其是基于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通过二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规律和机理,并对它们展开分析的科学。从生态学的视角入手,儿童发展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儿童在系统、结构化的多重关系中发展。在生态学视域下,儿童的发展是在一个多层次结构中进行的,且结构中含有多重关系。因此,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多元化方向去对儿童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
第二,儿童在环境中发展。在生态学视域下,儿童的发展开始于外部,它主张环境与儿童之间密切关联。再加上环境以实体的方式存在,因此在描述上要把儿童的主体因素整合进去。
第三,儿童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发展。在生态学视域下,环境被包含到研究中,关注到学生在发展时所处环境的变化性和多样性,并借此对儿童发展的不稳定性进行考察,对儿童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给予更多关注[1]。
二、生态学视域下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环境创设在形式上缺乏创新性、变化性
关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我们从生态学视角切入,可以发现其并没有进行整体规划,缺乏生态性、长远性和多样性;在创设过程中,缺乏目的性,同时过分重视表面美观,忽视幼儿在环境中的适应性。实际上,幼儿园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已有所察觉,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调整。当前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和之前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注重材料形式的多样化。尽管如此,在环境创设中还是出现了误区,即环境创设的目的只是单纯地吸引幼儿。
(二)环境创设在内容上缺乏系统性、教育性
在幼儿园中,一个成功的环境创设,其教育性、整体性和连贯性是必备的。但是,我们立足生态学视域,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内容进行了解得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在内容上依然缺乏系统性和教育性。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将重点放在了院内绿化、园舍建筑、室内外装饰和家具陈设上,而没有关注到幼儿园的指导思想、园风园貌、人际关系、工作作风和情感氛围等方面,导致其环境创设在教育性方面有所缺失。
(三)环境创设主体单一,缺乏幼儿的全面参与
关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我们从生态学视角切入,可以发现其缺乏幼儿发展性的体现,对幼儿的关注度不足,环境创设主体单一,缺乏幼儿的全面参与。
第一,因为教师是成人,他们更多以成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对环境创设的完美追求也是按照自身的主观想法,缺乏幼兒的参与。这是幼儿园在创设园所环境时面临的最大挑战。
第二,部分教师在思想上把作品展示和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画上了等号。他们一意孤行地认为,环境创设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把幼儿的手工作品和绘画作品贴到墙上,这样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而且不需要大费周章。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方式基本没有太大价值。
第三,创设环境没有从幼儿的需求出发,过于讲求创新。幼儿教师对标新立异的过分追求,使其忽略了环境的教育作用;同时,幼儿的兴趣、爱好也无法得到激发,导致幼儿在环境创设中参与率低。
第四,幼儿园中的环境布置大部分禁止幼儿去触碰。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全园开放。在大部分时间,环境都是以摆设的形式存在,无法实现环境创设的最终目标。
三、生态学视域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建议
(一)注重环境创设形式的变化性、多样性,努力创新
幼儿园在创设环境时,要解决当前形势缺乏创新性和变化性的问题,提高环境的开放性。实质上,在开放的环境中,幼儿所能获得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及玩具材料都是开放的。对于所用到的工具和材料,幼儿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实现自由取放和选择;对于活动场地的布置,幼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随机变化;活动时间也比较有弹性;活动材料和空间可以共享。幼儿园应以安全、资源充分利用及实用为原则,使环境的创设和规划更具科学性。
(二)对教育内容的系统性进行强化,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以生态学为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应朝着生态性方向前进。以托班为例,对环境进行创设时,教师应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增强幼儿的认同感,使其对幼儿园产生归属感,给予幼儿一个宽松的探索、发现和学习的空间,提升其自主能动性。所以,教师可以参照家庭环境去布置托班,缓解幼儿因为和家庭分离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在室内装饰上,幼儿园应选择一些舒适、柔软、安全的布制品;同时,对于区角的环境设计,在内容上应丰富起来,使其更具情境性;整合区角环境空间,把三维空间充分利用起来,把立体、平面和上下里外交错排列。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称得上是一门隐性课程。因此,环境创设应是多彩、立体、具有吸引力的,其对幼儿的智慧和情感发展上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另外,教师应将更多生态型资源运用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让园外、园内环境在生态性上和谐、统一。
(三)充分激发幼儿的主观意识,与教师共同创设环境
幼儿园所开展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幼儿教育服务的。因此,在创设环境时,幼儿园要积极听取和吸纳幼儿的建议,鼓励幼儿参与创设,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利用材料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充分激发幼儿的主观意识,让幼儿可以在其中充分展示自我、随性创作。
幼儿园应结合幼儿的需求和身心特征,创设室内空间环境,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良好的环境对幼儿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环境创设内容的选择,教师应组织幼儿共同参与。
例如,从幼儿自身出发,室内空间环境的创设实际上也是幼儿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实现对幼儿的审美教育,把其创造性和主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教师组织幼儿制作装饰前,可以先为他们讲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之后,让其自主设计内容,充分调动幼儿布置环境的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幼儿不仅是空间环境的创设者,还是空间环境的守护者。幼儿会更加爱护空间内的各种物件。教师不用担忧幼儿会破坏创设好的室内环境,因为他们也在努力把它变得更具有创造力和美感。
结 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门偏向系统化的艺术。立足生态学视域,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必须把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和实际发展水平作为前提条件,在幼儿和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逐渐生成幼儿园课程;引导幼儿运用自身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环境进行互动,促进幼儿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下变得更有活力、灵气,继而培养出未来积极向上、身心健康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李林烛,刘一春.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理性回归[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9,31(01):105-110.
作者简介:张小萍(1979.8-),女,甘肃合水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