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相应的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其科学探究意识,让其拥有自主进行简单科学探究的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愿为广大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9192(2021)16-0060-02
引 言
小学科学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并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为其日后学习理、化、生等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科学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改变以往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采用更加新颖有效、能够调动学生的科学探究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来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如探究式教学法。
一、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探究式教学法在各门学科中的应用都非常广泛,特别是一些理工学科,将其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科学教学水平提升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他们乐于通过各种探究方式去了解一些新鲜、有趣的事物。因此,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相符,对科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益。其次,探究式教学能引导学生以科学探究为基础进行思考、验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仅变得活跃,还变得更加严谨而富有创造性,这对其个人发展是非常有益的。最后,科学探究通常以合作的方式进行,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也将获得有效的发展,这与素质教育的初衷相符[1]。
二、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科学教学中目前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小学科学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索精神,以致学生在课堂上的科学探究成效相对较低。部分教师甚至为了赶超进度,将教材中的一些探究实验进行了压缩,只是以简单演示的方式进行,或者直接省略实验过程,告诉学生实验结果。这种方式是无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其次,小学科学教学氛围沉闷、方法死板,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发展不利,而这些都会限制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最后,教师过于注重小学科学中的理论知识讲解,很少为学生创造科学实践的机会,而这种类似于“闭门造车”的教学模式,只会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极为不利[2]。
三、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利用问题引导探究
为了提升科学探究效果,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探究方向、明确探究目标,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为其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提供助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探究内容,为学生设置恰当的问题。
以“溶解的快与慢”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教师可以准备好食盐、玻璃棒、烧杯、水等实验材料和器具,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在不同条件下,食盐溶解的快慢会出现变化吗?”并且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对其科学探究进行引导:“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思考一下,食盐溶解的快慢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搅拌?温度?颗粒大小?怎样才能验证这些因素是否对食盐溶解快慢造成影响呢?”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会自行设计出相应的探究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最终的结果。
(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只有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科学探究的效果才能不断提升。因此,教师应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自由、开放的科学探究环境,减少课堂规则对学生的思维、行动等的束缚,让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发挥自己身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进行科学探究,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并促进科学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以“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摩擦力大小都受到什么因素影响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先引导学生对物体运动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使其对摩擦力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然后可以让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可能对摩擦力大小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验证这些因素是否对摩擦力大小有影响?最后,小组成员共同设计相关的验证实验,利用这些实验来探究上述问题,寻找到最终的答案。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相关知识的建构,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实践活动激发探究欲望
小学科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师如果只是将科学教学限制在课堂上,就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也难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这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和兴趣都不利。因此,科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同时对其科学探究、实践操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实践活动是提升探究式教学法应用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也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相符,而且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能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 以“各种各样的花”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油菜花的基本结构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本节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户外收集各种各样的花,然后带着这些花回到教室,对其构造进行观察,看看这些花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它们与油菜花的基本结构是否相同,并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据此对这些花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究,找出更多花的“秘密”。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开放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对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提升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也能更好地促进科学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四)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
要想让探究式教学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科学探究通常是以发现和提出问题为基础的,因此,科学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营造适合其进行发现、探究的环境,同时也要做好课堂教学的调控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拥有良好的科学探究环境,探究式教学的效果也会更好。除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提出一个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问题,借此促使学生在课后主动进行科学探究。这既能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又能培养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进行科学探究,让探究式教学从课内向課外延伸,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以“做一个生态瓶”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态瓶的设计,然后在课堂教学将要结束时,让学生共同探索生态瓶的具体制作方法,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生态瓶,并且每天对生态瓶中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结 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科学教学效果的提升都非常有益。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利用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此外,还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这些都为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开展,以及科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冯树丰.探究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0):65.
刁凤仙,刘俊华.探究式教学在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76+15.
作者简介:张阿育(1978.4-),男,福建晋江人, 小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9192(2021)16-0060-02
引 言
小学科学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并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为其日后学习理、化、生等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科学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改变以往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采用更加新颖有效、能够调动学生的科学探究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来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如探究式教学法。
一、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探究式教学法在各门学科中的应用都非常广泛,特别是一些理工学科,将其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科学教学水平提升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他们乐于通过各种探究方式去了解一些新鲜、有趣的事物。因此,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相符,对科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益。其次,探究式教学能引导学生以科学探究为基础进行思考、验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仅变得活跃,还变得更加严谨而富有创造性,这对其个人发展是非常有益的。最后,科学探究通常以合作的方式进行,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也将获得有效的发展,这与素质教育的初衷相符[1]。
二、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科学教学中目前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小学科学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索精神,以致学生在课堂上的科学探究成效相对较低。部分教师甚至为了赶超进度,将教材中的一些探究实验进行了压缩,只是以简单演示的方式进行,或者直接省略实验过程,告诉学生实验结果。这种方式是无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其次,小学科学教学氛围沉闷、方法死板,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发展不利,而这些都会限制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最后,教师过于注重小学科学中的理论知识讲解,很少为学生创造科学实践的机会,而这种类似于“闭门造车”的教学模式,只会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极为不利[2]。
三、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利用问题引导探究
为了提升科学探究效果,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探究方向、明确探究目标,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为其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提供助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探究内容,为学生设置恰当的问题。
以“溶解的快与慢”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教师可以准备好食盐、玻璃棒、烧杯、水等实验材料和器具,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在不同条件下,食盐溶解的快慢会出现变化吗?”并且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对其科学探究进行引导:“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思考一下,食盐溶解的快慢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搅拌?温度?颗粒大小?怎样才能验证这些因素是否对食盐溶解快慢造成影响呢?”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会自行设计出相应的探究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最终的结果。
(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只有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科学探究的效果才能不断提升。因此,教师应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自由、开放的科学探究环境,减少课堂规则对学生的思维、行动等的束缚,让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发挥自己身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进行科学探究,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并促进科学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以“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摩擦力大小都受到什么因素影响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先引导学生对物体运动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使其对摩擦力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然后可以让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可能对摩擦力大小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验证这些因素是否对摩擦力大小有影响?最后,小组成员共同设计相关的验证实验,利用这些实验来探究上述问题,寻找到最终的答案。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相关知识的建构,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实践活动激发探究欲望
小学科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师如果只是将科学教学限制在课堂上,就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也难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这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和兴趣都不利。因此,科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同时对其科学探究、实践操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实践活动是提升探究式教学法应用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也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相符,而且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能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 以“各种各样的花”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油菜花的基本结构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本节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户外收集各种各样的花,然后带着这些花回到教室,对其构造进行观察,看看这些花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它们与油菜花的基本结构是否相同,并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据此对这些花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究,找出更多花的“秘密”。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开放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对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提升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也能更好地促进科学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四)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
要想让探究式教学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科学探究通常是以发现和提出问题为基础的,因此,科学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营造适合其进行发现、探究的环境,同时也要做好课堂教学的调控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拥有良好的科学探究环境,探究式教学的效果也会更好。除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提出一个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问题,借此促使学生在课后主动进行科学探究。这既能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又能培养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进行科学探究,让探究式教学从课内向課外延伸,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以“做一个生态瓶”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态瓶的设计,然后在课堂教学将要结束时,让学生共同探索生态瓶的具体制作方法,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生态瓶,并且每天对生态瓶中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结 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科学教学效果的提升都非常有益。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利用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此外,还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这些都为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开展,以及科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冯树丰.探究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0):65.
刁凤仙,刘俊华.探究式教学在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76+15.
作者简介:张阿育(1978.4-),男,福建晋江人, 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