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中函数应用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ing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新课程中函数应用教学的几点思考
  李万金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在甘肃实施了一年。作为必修和选修课程基础的数学1,我感觉到教学难点集中在函数的应用上。在这里,我从具体的几个方面来探讨函数应用的难点及其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函数应用;信息技术;对策
  一、关于背景知识的思考
  一谈到应用,不可避免的就是其中涉及的背景知识,如函数概念引例中的恩格尔系数、指数函数概念“碳14衰减”引例中的半衰期、对数函数例题中溶液的pH等等。在教学中,背景知识与数学主题关系处理上困难颇多。究其原因,大致有这样几点:首先,新课标教科书中应用问题的数量与以往相比翻番,这种量的增长带动着背景知识“面”的扩大。事实上,这些背景知识单从知识层面上而言对数学教师就是一个挑战。其次,应用问题的角色,教科书不同位置编排的应用问题,其作用和意图并不相同,有的是引例,有的是例题,有的是习题等等,那么其中涉及的背景知识如何介绍,介绍到什么程度也不尽相同。再次,学生相关知识储备不足。高一学生掌握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有关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知识还没有学习到。恩格尔系数等专业名词可能也没有听说过等等。
  那么如何来处理这些背景知识呢?我认为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详略得当,多种手段”。比如说,“碳14衰减”就需要详细地介绍,当然这不仅是因为它在教科书中出现了三次,更重要的是因为其衰减期蕴涵了指数函数关系。只有将这个规律解释清楚了,学生才能明白其中指数函数的由来,充分认识碳14含量与死亡年份之间的关系式。但是,像函数概念引例中的恩格尔系数,虽然学生可能没有听过,但并不需要作详细介绍,因为这里的关注点是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就前两个例子归纳其中对应的特点,所以,只要粗略地针对恩格尔系数的公式说明一下恩格尔系数越小,居民生活质量越高就可以了。对于一些有关专业名词的背景知识,要求学生预习时查找一些资料,或教师事先或事后提供一些阅读材料等等,如此既可以避免在有限的课堂上占用过多的时间,也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关于阅读量的思考
  应用问题多是社会生活实际问题通过一定加工、省略了一些干扰因素而编写出来的,一般文字繁多、叙述冗长,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相互交织。这就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一方面可能由于生活阅历的积累不够而对问题的背景感到陌生;另一方面,可能由于并不习惯文字量大的数学题目而产生抵触情绪。对于教师,有些也喜欢简约的题目,一看文字多的问题就反感,认为学生读不懂。正因为这样才应该抓住机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在阅读的同时要明确目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变量有哪些以及已知的条件有哪些等等,这是一个思维条理化的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需要将其准确地翻译成数学语言。这是一个锻炼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提高数学语言水平的过程。虽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抓住机会,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多读读、多思考、多做做,相信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交流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逐渐提高的。
  一、关于应用层次的思考
  在数学1中,函数应用体现在两个方面:散落在全书中的各种实例,包括引例、例题和习题;集中于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包括函数与方程、不同函数模型的增长差异、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对于函数应用整个一章,看上去似乎三块内容并无关联,而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中又是几个例子的罗列,但实际上,这一章函数的应用是有层次的。首先,函数与方程是函数在数学内部的一种应用,反映了不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性;其次,在运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时,有很多时候需要选择函数模型,而此时函数模型的增长特点往往是选择函数模型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函数模型的增长差异比较可以看作是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基础;最后,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中安排的几个例子,它们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所以,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领会到教材的这种编写意图,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通过教参深入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特别是对于本次课程标准中的变化点和教学中一些难点,教参编写时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就像以上所提及的应用层次问题,教科书“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安排的4个例子,虽然都是教学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教参对每个例子的分析,用“问题的回顾与总结”对此进行了提示:“例4给出了函数模型,要求带人数据确定系数”,这就是第一个层次“给定函数模型,解决问题”;“例3、例5是一类变量间具有确定关系的问题,根据这个关系就可以建立函数模型解决问题”,这就是第二个层次“建立‘确定性’函数模型,解决问题”;“例6需要学生自己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函数模型”,这就是第三个层次“根据数据拟合函数,解决问题”。所以,如果深入了解了这种编写意图,就会对这四个例子通盘考虑,充分发挥教参的作用,那么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可能就会少很多。
  四、关于信息技术的思考
  信息技术的问题在函数应用中尤为突出,应用问题中数据比较多,而且并不规整,使用计算器进行数据计算是非常自然的。如果涉及不同函数模型增长的比较、函数图形、建立函数模型等方面,那计算机在很多时候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突破很多函数应用的教学难点。例如,“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中例1和例2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不同函数模型的增长差异,但是,例子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数据处理上的繁琐性构成了教学难点之一。此时,如果使用信息技术处理数据、绘制图形,就可避免困难,从而让学习的重点放在“体会函数模型增长差异”上。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及其结构适当地融入信息技术,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A版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A版
  [3]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配套练习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使得课程权力进一步下放.然而在此过程中,存在着教师课程权力无法实际运用等诸多问题.本文给出教师课程权力相关概念的界定,展现了实践中的缺失、放弃、落空和异化
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修饰是一种动态可逆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SUMO蛋白可以共价结合到靶蛋白上。目前,在哺乳动物中,已经鉴定出4种
摘要:知识具有情境性,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情境中再运用的可能性,因此应该重视个人与情境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让学生在真实的与应用的环境背景中,通过目标定向的活动,学习知识与技能。在化学教学中,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用来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建构,以及知识,技能
非煤产业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个结论不仅源于从事煤炭生产的人员多、效率低,而且也源于煤炭资源的有限性。济三煤矿在即将投产之时,就把发展非煤产业摆在了与煤炭生产
目前高三物理复习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被内容知识的复习而劳累,学生被考试成绩的低下而困惑.高考物理考查的知识点多,重点难点也多,学生往往难以把握,甚至有些教师也手足无措.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们有效的引导,往往能够很好的提升实验教学效率.本文将结合实例谈谈精心设计,
摘要:思维能力是学好物理所必须的重要能力,本文从激发学习欲望、克服思维定势、强调自学、激发想象力四方面探究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力求达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物理;思维;培养
利用粳稻品种间的杂种F_1代,对北方粳稻花培育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接种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差异是显著的。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粉具有最大形成愈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一般认为就是把重难点知识挑出来再“纵向”强化一遍,这往往导致复习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横向”构建知识体系的有效策略.同时,在具体操作中,高三二轮复
随着新课程改革发展得如火如荼,高中化学也随之发生了变革.而实验课作为化学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需要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深入的优化与创新,本文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