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门艺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an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兴趣是个体对某种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它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启发人们认识积极性的重要心理成分,也是激励人们去进行艰苦探索、创造的一种力量源泉。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那么他就会持续地专心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激趣 荡趣 寻趣 得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启发智慧的目的,这是教学中一门很重要的艺术。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个体对某种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它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启发人们认识积极性的重要心理成分,也是激励人们去进行艰苦探索、创造的一种力量源泉。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那么他就会持续地专心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无怪美国的教育家布鲁纳这样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那么,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被兴趣激发突破课本约束,焕发出智慧的光芒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作一些尝试。
  一、设悬念以激趣
  悬念,就是给人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和挂念。对学生而言,我们作为教师的就是要善于巧设悬念,给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期待的情境,使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笔者在教学《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时,有意识地将第八段的“吃蟹和取蟹和尚”的描写编成故事,绘声绘色的告诉学生,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法海和尚会在蟹壳里呢?这时学生们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急于想知道原因,于是我就趁势引导他们去看课文。结合教学目的,指导学生步步深入下去,取得良好效果。
  象以上例子,只要能结合课文内容的情节,精心设计问题来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悬念,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一种诱惑力,就能吸引学生很好地钻研课文。
  二、创情境以荡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语文教师若是能够把课上得感情充沛、趣味盎然,那么学生就会情绪高昂、印象深刻,这样我们的语文课才会获得很大的成功。
  那么,怎样创设情境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趣呢?我们可以从教材的潜在内容去寻求教学的情趣,也可利用教师本身的内在因素去寻求教学的情趣。教师在教授课文时,其内心一定要充满激情,某些课文,能进入角色的,要进入角色;另外,教师的语言要风趣,富有感情,要用精言妙语来拔动学生感情的琴弦,激发他们的情趣。如《七根火柴》一文,可抓住主人公无名战士在恶劣环境之中的表现,由教师牵线用满怀崇敬的声调带领学生去体会他的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使学生置身于其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继承先烈遗志,奋发学习的目的。
  激发学生的感情,还可以抓住课堂开讲的时候,教师精心设计导入语,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如教授《有的人》这一课,一开始,我在黑板上大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句著名诗句,向学生们展示鲁迅先生勤勤恳恳的一生,然后用对比的语调朗读全诗,一下子就把同学们的情感攫住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很自然的学生们情绪被调动了起来。
  三、好质疑以寻趣
  俗话说:“学贵质疑,而思又生于疑”。不错的,学会质疑可以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思考,从而开拓他们的思路、开启他们的智力。在教学《春》时,讲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字,有学生提出这个字不好理解,为什么不用别的如“探、长”而要用“钻”字?这个问题一经提出,马上引来了学生们的思考和探讨,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一番争辨,学生们最后达成了共识:“探”和“长”都不能表现出小草在经历严冬之后破土而出的那种挤劲和它的顽强的生命力。这样的质疑,学生喜欢老师也爱,它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学生从中找到了乐趣,更是教师启发学生智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求发现以得趣
  从人的心理角度来看,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这种心理,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更强烈,所以,教学的艺术性,也在于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在认识知识的过程中,求得发现,求得探索,善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他们不断地巩固和实现自己成为发现者的愿望,从中享受到无比的乐趣。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享受探索、发现的乐趣,就要努力地使课堂提问,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鲁迅的《故乡》最后一段写道:“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一句富含哲理、含义深刻,思维严密的句子,学生一下了很难理解。因此,在讲解的时候,我抓住这句话中“路”和“希望”的关系,提出问题:鲁迅先生所指的“路”,只是简单的指地上的路吗?这里的“路”与“希望”是怎样的关系?它的深刻含义是什么?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这时教师再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指导他们进行讨论,积极探寻,学生们在讨论中逐渐地理解到了这里的“路”不单是指地上具体的路,它还包括人生之路,社会之路;路是人走出来的,希望也是靠人奋斗回来的。希望和路一样,本来是没有的,只有我们为它而奋斗,它才可能出现。经过思索,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深刻多了,这比教师硬灌的效果好,从这里他们尝到了深入钻研、不断探索的乐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藝术中的艺术,要使学生能在教师指引下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智慧,教师应该不断地探求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这种艺术就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和谐美,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轻松地达到各自的教学目的和学习目的。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教师与学生 和谐美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更应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要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要使教师、学生、教材等诸多要素完美而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形成一
一、拓宽作文题目的范围,激发写作兴趣  1.联系已学的课文命题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为学生写作提供范例。命题时引导学生学习,模仿进行训练的形式必然受到学生的喜爱。例如学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可以写《家乡的猕猴桃》《家乡的草莓》《家乡的西红柿》等,学了《猫》可以写《我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等等。  2.联系学生实际命题  在学生的活动范围之内命题,与他们的生活接轨,与他们
期刊
合作学习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来完成共同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它符合新课程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亦是如此。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李渔这句话是说写一篇文章要重视开头,而一堂课就好比一篇文章,课堂导入就是文章的开头,当如凤头一样精彩。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我觉得应该掌握好课堂导入的方法,追求导入技巧化,可以为上好一节课,创造一个良好开端。 
期刊
【内容摘要】针对目前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假、大、空话泛滥,作文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缺乏活力的现状,我采取了下列方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我有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人物,比较逼真写出人物的言谈举止、动作神态;我要求学生一周完成两篇日记。一学期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关键词】培养兴趣 积累素材 大胆写作 保持激情  现在有
摘要:在《新英语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将枯燥的语言教学转变成寓乐于学,使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到课堂上来。本篇文章主要是针对小学英语的兴趣教学法进行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英语 兴趣教学 方法策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可以与他们年龄特点相符合的的教学活动。课
期刊
本文通过对我国锑矿资源和锑的生产与消费等情况的分析,认为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对资源的超强度的开采;锑产品结构不合理和超量出口削弱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文章并就此
摘 要:本文是建立在分析一些作文教学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作文教学序列实施的策略。希望能通过我此次作文教学序列化实施策略的提出,为作文教学提供一些改善的素材,为中学教师的作文教学提供建议,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中学生的作文能力能循序渐进的提高,对作文教学真正的起到启发和帮助作用。  关键词:作文教学 序列 策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一翼。要培养和形成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的朗读能力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因为朗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循序渐进,经过反复训练。而低年级的教材篇幅较短,多为诗歌、韵文、童话,读起来有趣又琅琅上口,很适合朗读。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能够对文章获得整体的感知。通过朗读还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从而感受语言的结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