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个性的鲜花处处盛开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a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师大博士张凯说:“‘个性化教学’就是要充分尊重并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重点放在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上,通过教学引导的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欲望和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追求。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启发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和谐同步发展。这就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个性教育!”美国学者卡罗尔曾说过:“个性化教育是在学者个性特征与学习环境之间达到的一种平衡,也就是说:它是学习者个性特征与所学知识、行为方式、概念、学习环境、激励系统及习得性技能之间的一种合理匹配。”这种所谓的“合理匹配”其实就是为了让各个有差异的学生都能接受而采用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案等各种教学手段、行为的综合及提升,实际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策略!
  我们的传统教学通常都是采用“知识灌输”的方式,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特色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提倡并实施学生喜欢且适合的个性化发展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倡进行个性化教学策略。这也是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即“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有自己的收获”。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学习本来就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尤其是数学,因为当每个学生大脑中的信息发生变化时,就是他们学到知识的时候,可以这样说:不管在哪里存在的都是个性化的学习,如在讨论组或教室里讨论,在小组里展开交流学习活动,这都是个性化学习。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差异化、个性化教学呢?我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获得深刻的体会。
  一、正确认识学生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学生之间是有生活经验、思维水平、知识基础的差异的,因为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法人为地去改变。因此我们不能期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消灭所有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否则我们的教学又会回到“知识灌输”的老路。正如一个好的厨师要琢磨如何让客人喜欢自己做的菜,要去适应大众的口味,而不能让顾客来适应你,这才是一个好厨师要考虑的;一个好的演员要针对自己的观众的欣赏风格来改变自己的演绎风格,而不是强迫观众适应自己的演出风格,这样是不会成功的。同样,教师要为学生服务,所以“教”要适应于“学”。我们要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改进教学,去调整教学的风格和方式。当学生无法适应我们的教学时,我们就得对它进行改革、创新,使学生能够接受,这是我们的目标。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评价观
  我们要树立“学生个个都是人才”的学生观,要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学生的能力提高和全面发展创造机会,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小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评价观,不能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过分偏爱某一位学生。我们要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为每个学生打造适合他们自己的舞台,给他们多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被关注、被重视的氛围中让学生体验到乐趣,树立起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三、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的个体需求
  作为教师,要以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生个体的差异,以知识、技能、情感为基础,从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本节教学的多元化的、有差异的具体高效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有着明确的引领和激励的作用,同时也以教学评价为依据,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自身与非智力因素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我们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如“分数的意义”这一节,目标一:认识分数,学会使用单位“1”表示分数;目标二:会用分数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说明其意义;目标三:认识分数,根据实际求出单位“1”的具体数量。这样,我们就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四、评价凸显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根据个体差异实施,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体现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性,督促学生发展潜能,调动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课堂上大多采用随时口头评价的形式,但它实质上是一种教育形式,是真正意义上的过程性评价。这也是评价个性化,突出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要放眼学生的未来,注意学生的现在,还要结合过去,因为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的个体表现是不一样的,评价也应该个性化,而不是“盖棺定论”,这是一种以促进学生“长善救失”,唤起他们的学习信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
  所以,我们要通过实施差异化的教学,从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方面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成长,不断地激励学生,发扬特长,冲淡家长对学生分数过分关注的情况,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对孩子的关注,看到孩子的优点,同时也能拉近家长、学生、老师、学校之间的距离,得到较好的社会反响。
  (责编 黄春香)
其他文献
国庆长假,双胞胎女儿拿出幼儿园教师布置的涂色作业开始涂色。大女儿在事先画好的草图里全神贯注地涂色,小女儿却在本上涂鸦瞎画,我提醒了她几次,她还是把色彩涂到图形的外面。她爸爸在旁边笑着说:“这个小女儿,长大了肯定是个粗心的家伙!”我心中不禁一愣,这真的是粗心造成的吗?我同时又联想到学生在作业、考试时也犯一些教师、家长认为简单的错误,如抄错数字、计算错误等。我们有时也总结为学生太粗心了,认为只要细心些
[摘 要]外语教材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生活情景,学生只有置身于现实的情景中才能更真切、更自然的学习和运用语言。这就决定了外语教学的特点:形象性、直观性和情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利用真实的情景的机会很少,我们只能利用多种手段虚拟一些真实情景进行语言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在恰当的场合准确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模拟语言练习。如利用实物创设情景、利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在小学阶段开展英语教学,就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而在教学中运用英语故事,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故事教学 小学英语 具体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45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英语教学模式逐渐发
首先,老师要乐于对学生付出真爱。  听老校长讲了一件事,孙子随奶奶在徐州过了两周回来,他去接站,老伴还没看到他,小孙子已经从奶奶怀里挣脱下地,胖乎乎的小身体摇晃着蹒跚奔向他,一边笨拙地拽下帽子,扯掉口罩……久别重逢的兴奋与欣喜,小孙子用这种行动来表达。火车站里,数以千计的人,一个不会说话的十三个月大的孩子,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爷爷,这种依恋,缘于爷爷对他胜过爱自己的呵护与关怀。  不会说话的幼儿尚且
[摘 要]线描装饰画,运用点、线、面等造型元素对自然物象进行美化、概括、提炼、加工,强调表现对象的形式美感,对比鲜明,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教师应从新课程改革要求入手,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审美观的过程。  [关键词]新课标 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 线描装饰画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在写科学小论文时无话可写,知识面较窄,视野不够开阔,很多学生存在记流水账的现象。只有让学生亲自试验或者亲眼目睹实验过程,才能使他们写出较有真实感的小论文。只有重视写作前的观察指导,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做“纸不湿”的实验,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和及时记录。  2.能按照实验的过程有顺序地记叙实验的经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推理、表达,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面对好奇的问题喜欢开动脑筋去思考。因此,教师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学习的重点是什么,他们应该怎样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一系列有意识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英语课堂变得更加有质量。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是如何让以导为主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趣味引导,激发兴趣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课堂上是
[摘 要]“六顶帽子”思考法,英文称之为“Six Thinking Hats”,它是一种代表特定类型思考方式的形象解说方式。这种思考法在品德教学活动中魅力无限,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方面也有着巨大的潜力。老师经过理性的案例分析与思考力求找到最佳切入点,在俯瞰视野下,引领学生搭建表达支架,促进师生导航多元评价,创生出不断飞翔的“思维帽”。  [关键词]六顶帽子 品德教学 创想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实践是人们实现某种主观目的的活动。作为小学品德教育载体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活动性、综合性等特点,教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体验。因此,我们要以实践为品德学习的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品德。  一、基于生本,引导学生主动实践  课程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他们有
都说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如果在考试的评价形式上进行一些突破,会对课堂教学起促进作用。在平时教学中,我注重从以下方面入手,尝试进行一些考试评价形式的突破,以期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考试。  一、让评价的时间更充分  评价不仅仅是一张试卷的考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全程性的评价,绝不能将考试的分数看做是最终的评价。  1.注重课堂评价  终结性的评价应该由过程性的评价综合形成,而每节课则是过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