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实验小学:打造白州教育特色品牌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lippp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落于苍山洱海间的大理州实验小学(原大理师范附小)创办于1959年,是白州唯一一所省级实验小学。“办学目标明,育人环境优;队伍素质好,教育质量高;学生负担轻,学习能力强”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大理州实验小学的中肯评价。学校确立了“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办学思路,提出“树三风”“创三优”“争一流”的奋斗目标。
  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电化教育实验学校”“全国优秀(示范)家长学校”等,学校少先队被命名为“全国红旗大队”。学校的办学经验被选入《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云南教育》,推向世界。
  (一)特色的教师队伍建设。首先是目标递进。实验小学为青年教师绘制了“一三五十” 的成长蓝图:即一年成为见习型教师,三到五年成为经验型教师,五到十年成为科研型教师,十年以上成为专家型教师。其次是形成独有的“四子”模式:选苗子、压担子、结对子、结果子。在“结对子”方面,大力实施“青蓝工程”。第三是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制定名师评选标准,以名校培育名师,以名师支撑名校。鼓励教师通过个人努力,在学校搭建的大平台上提升自己,争当名师。第四是实施“六个一”工程,即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完成或参与一个课题实验,写好一份好教案,上一堂观摩示范课(或研讨课),撰写一篇优秀论文,组织一次主题活动(包括兴趣活动、班队活动)。
  (二)特色教学及课外活动开展情况。学校历来重视教学特色的建设,构建了课内与课外、必修与选修、学科性课程、活动性课程与隐形课程并行的课程模式。针对活动类课程设置薄弱、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状况,学校每天下午设置了1节体育课外活动课,成立了英语、科技、足球、棋类等10多个兴趣小组,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结合当前课改精神,开设了“白族历史文化名人”“白族民间歌舞”“白族民间工艺”3个特色课程。这些兴趣小组和特色课程在市级以上竞赛中曾先后荣获团体奖励150余项。
  (三)德育特色。教育工作,德育为先。狠抓德育管理就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处着眼是指以德育为核心,牢固树立全员德育思想和全程德育观念。小处入手是指要降低德育的重心,使德育具体化。经过不懈的探索,实验小学形成了“六化并举”的德育特色模式。一是建立德育工作体系,使德育工作网络化。二是确立全员德育观,使德育观念现代化。三是完善德育制度,使德育载体阵地化。四是建设好育人环境,使德育范畴擴大化。五是降低德育重心,使德育内容具体化。六是探索德育规律,使德育方法科学化。
  (四)科研特色。大理州实验小学建立了科学的校本教研制度,实现了教育科研的专业化、具体化,形成了教育科研激励机制。为了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和专业性,学校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7个学科教研组,定时间、地点、研究方向,每周定期进行2课时的教研活动。截至2012年,共完成11个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实验,并正在开展“大理白族地区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利用课堂自主交流方式搭建古诗词教学的桥梁”等国家级实验课题。
  (五)特色创建基础设施。硬件建设是特色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把学校建成“动静结合、布局合理的花园式现代化学校”是学校确立的特色化建设目标。学校制定校园整体规划,多方筹集资金1 300多万元实施校园整体规划工程,现有综合教学楼4幢、学生营养餐厅1幢、多功能塑胶运动场1块、教师宿舍1幢;有普通教室31间,功能教室20间。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我县变化最大的当数全县城乡中小学校园环境,自信而充满活力的莫过于广大教职员工,快乐而幸福的当数在校的中小学生。”从教近40年的杨飞老师看到今天云龙教育发生的变化,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近年来,云龙县把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富民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有序推进。云龙县坚持把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作为脱
期刊
2017年9月10日,下关第一中学豪情满怀地迎来了70华诞。  70载苍洱韵,70载风华歌。在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辉的照耀下,下关一中,守提高教育质量方略不移,遵提高教育质量规律不懈,抓提高教育质量准绳不悖,行提高教育质量路径稳步向前。  在全州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大理州委、州政府始终把下關一中作为全州基础教育的旗帜和窗口给予重点扶持,全面推进校园硬件设施建设。蔚为壮观的教学实验楼、学生
期刊
连绵百里的老君山横亘在滇西北。这座“母亲山”养育了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彝族、傈僳族、白族、纳西族同胞,也成了当地人致富的一个屏障。剑川县羊岑乡地处老君山腹地,月亮坪、旧栗坪、金子沟、华山、春场等10来个村寨的300多户村民分散居住在老君山深处。这里的老百姓全部是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低,1 300多村民中约60%的人口受教育程度仅为小学。以华山村为例,全村78户、307人都是傈僳族,其中大专文化2人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今后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聚焦主要矛盾,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攻坚、综合改革、重点突破,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
期刊
龙开口镇后山小学,离镇政府50千米,是一所藏在大山皱褶里的寄宿制小学。汉、苗、彝、傈僳等民族杂居,偏远、闭塞、落后几乎是她的代名词。交通不便,出行困难,学生难教。  校舍简陋,有D级危房,功能室不全,运动场不达标,图书匮乏,网络不通,控辍保学难,老师待不住……虽然学校在不断发展,但步子缓慢。是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遇,给学校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在的后山小学占地面积3 870平方米,学校篮球场、
期刊
近年来,随着大理经济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到大理务工经商,外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愈加受到关注。  大理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了让大量涌入开发区的外来人口子女上好学,开发区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大力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先后新建、改扩建了一批新学校,增扩学生容量达1 000多人,有效地增加了全区中小学的容量,提高了接纳外来人口子女就学的能力。  大理经济开
期刊
大理州实验中学是2005年在百年师范沃土上孕育而生的一所云南省一级二等高中,学校立足自己的传统和优势,传承百年深厚文化底蕴,瞄准高中教育发展的动态前沿,借鉴吸收,扬长补短,不断拓宽新形势下高中教育改革的渠道,始终坚持走规范加特色的多元化办学之路,以普通高中教育为主体、艺术教育为特色,已成长为个性突出、育人全面、发展和谐的云南省首批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实验学校。  百年师范铸就雄厚的艺术师资队伍。大理
期刊
大理州民族中学创建于1982年11月,是一所面向山区少数民族招生的全寄宿制高级中学。学校共有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 638人,少数民族学生占79.35%。2002年秋季开始,学校承办了中央“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大理“宏志班”的办学任务,招收滇西七州(市)品学兼优的贫困农民子女和困难下岗职工子女。  民族团结共繁荣  作为一所省定民族中学,学校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办学理念
期刊
母亲就是一位乡村小学教师,自小和母亲朝夕相处,杨玉红无数次见证过简陋的校园里,每一次和学生擦肩而过时,学生都会对母亲报以崇敬的目光。母亲和学生在一起的那一抹甜笑,成为杨玉红童年生活里最难忘的记忆,她从此更是被母亲辛勤执教的形象所感染,从小便坚定了当一名教师的理想。高中毕业后,她毅然报考了云南师范大学,毕业后便成为一名普通的中职教师。16年来,从走上大理财校讲台的第一天起,她始终热爱教育事业,时刻不
期刊
大理州财贸学校成立于1979年1月,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部第一批信息化试点单位”,省、州级“平安校园”。学校占地130.3亩,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总投资11 003万元。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28人,全日制在校学生58个班 3 030人,开设有会计、金融、计算机、电子商务、学前教育等7个专业,办学以普通中专、五年制大专、函授专(本)科为主,同时开办财会短期培训班,承办大理州及滇西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