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众传媒的角度浅析日常生活中“神话”的无处不在

来源 :文史月刊·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lq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者罗兰.巴特指出,“神话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神话是无处不在的,神话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一切事物中。”即只要以谈话方式传达,就可以是神话了,神话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频率是很高的,因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无时无刻都在进行再面对面的人际交流传播,这即是一种言语的交流模式。
  一、“神话”的内涵诠释“深”:神话是一言谈
  “神话是一种传播的体系,它是一种讯息……”即神话可以看成是一个传播渠道中的一个元素。“神话是一种言谈,那么任何事情只要以谈话方式传达,就都可以是神话了。”强调前提:必须把神话放在社会、历史或文化的言谈或言谈方式的系统中,这样才能发展成为神话。例如,每年的11月11日,我们把这个日子成为是“光棍节”,被全国广泛应用,这只是一种以谈话的传播方式承载的一种神话,是一定的消息经由讲述来解释、理解现实中或自然中的某些方面,即用11月11日定义为没有男女朋友的人过的单身节日,是人们思考事物,理解事物,或对事物进行概念化、理念化的方式。
  巴特认为,“神话如果可以发生作用,那是因为它符合读者的期望,人不关心神话是真是假,而是关心它有用无用…..”例如,“你爸是李刚”事件,就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神话,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影响,是因为“你爸是李刚”它符合了广大社会受众的某种好奇心,受众并不关心事件的真假,而是关心神话背后的真正实质。受众关心的是为什么当事人会说出你爸是李刚这样的话,他说这样的话是处于何种语境中,之后也引发了一系列人肉搜索,从而也使受众了解到这件事背后的本质内容,这样就完整的诠释了这个神话的过程。对于此种神话,必须结合具体的情境去理解,也许意义更大,揭露了实质性的内容。
  虽神话随时会发生,但巴特也指出,“有些物体变成了暂时性的神话言谈的牺牲品,然后就消失了,其他的则取而代之,并且获得神话地位。”例如 “牛郎织女的故事”,这些神话在各自的历史阶段占主导,也被广泛传颂或引用与交谈中,神话只是以一种历史性为基础,没有不朽的神话故事。神话是通过历史而选择的一种言谈;而今这些神话故事也只能在受众交谈的过程中,成为了一个在言谈中突然唤醒的神话,言谈话语结束之后消失了,无法保持其长久性,缺乏一定的历史基础性。
  二、“神话”的应用意义“广”: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巴特指出,任何符号学都是介于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它也被巴特定义为神话言语的载体之一。广告是最能呈现能指、所指或符具、符指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第三物体符号的,广告语与广告产品并不存在一种传统的关系,广告使广告语依附于广告产品。广告建构起新型的言语与社会现实的一种消息或再语境化的现实意义。这些宣传的画面正好能很准确的表达广告的神话。例如,以针对男性吸烟者的万宝路广告为例,烟草公司就是把它的产品象征着积极的理想和性别榜样所作的宣传。万宝路的宣传就是把他的香烟和男子气概联系起来,抽万宝路香烟的人与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相提并论。即万宝路香烟是符具、能指,“真正的男子汉”则是符指、所指。广告中的这种符号化的形象试图在提供的产品和社会所欲求的含义丰富的特征之间建议某种联系,以造就这样的象征义,这种符号属于象征性符号,与指涉的对象没有自然的、必然性的联系,只是想告诉人们如果想成为真正的男人,那么,他就应该吸万宝路香烟。西部牛仔作为“万宝路”香烟广告主体人物,画面竭力的塑造一种精神内涵,但是又运用的日常生活的场景,其中运用很多画面,主要选择的是健康的自然画面,关于这些画面我们可以用“神话”来解释,这种神话企图掩盖吸烟有害健康的事实,广告利用传说的牛仔形象,也就是利用人们心目中牛仔的正面印象,使人们认为吸烟是一种高贵的行为。
  三、“神话”的生产载体渠道“全”:媒体
  在生活体系中我们怎能遗忘制造大量神话的媒体呢?因为媒体就是生产神话的强大工具,报纸媒体每天努力表现出这种非常广泛的神话意指。媒体在传达信息时,都各自利用其媒体性质的优势相应做出不同方式的表达。
  同时,神话是语言的掠夺者。例如,电视谈话节目通常是指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以及现场工作人员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或个案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例如,央视的《实话实说》的谈话节目,在节目录制中尤其注重用特写镜头来展现嘉宾、主持人以及现场观众的面部表情。集中于谈话者面部和神态的特写镜头使观众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捕捉谈话者细微的感情变化,把主动权交给受众,让他们自己去辨别真伪虚实,对这表情的理解时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分析,人们在解读时会有自我的意识,会对这些表情进行歪曲的理解和无限的扩张。同时巴特认为神话是“偷来的语言”,例如菜鸟、灌水等,网络语言。
  四、总结
  日常生活无处不在的呈现着各种神话,只要以言谈为介质,就有神话的产生。在与别人交流中也在不断诠释神话的意义,在你用言语说话的那一刻也许神话便随口而出了。
  作者简介:
  姓名:樊国庆,(1987-10),女,江西南昌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传播学研究生。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社会发育程度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发达地区比较,教育事业依然十分落后。澜沧县在2010年通过“两基”国检验收,但现在教育发展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要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任重而道远。本文通过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教育发展发展存在问题的客观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思考,希望对全省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期刊
摘 要 众所周知,大学教育教学过程其实是需要人和人来互动完成的过程,如果在大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缺失了人本化这一个理念,大学所制定的管理规则和管理制度也就成为了海市蜃楼和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只有真正的从学生和教师角度出发,坚持人本化的理念,使得以人为本这一个理念来将大学教育教学管理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的大学教学管理更加具有高效性和目的性。本文中,笔者就对大学教
期刊
摘 要 美术类特长生在拿到各大院校的专业合格证后重返校园新进行文化课的高考冲刺,如何帮助他们在最后阶段就地理学科进行高效复习,笔者结合了多年高三毕业班教学的经验,主要从对教材内容的取舍、精心准备复习计划、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答题技巧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地尝试。  关键词 美术类特长生 地理复习  笔者所在的学校自2008年全面实行特长生教育以来,在校的美术类特长生规模已经超过
期刊
摘 要 政论语体是社会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语体,《邓小平文选》又是近期影响力很大的政论语体著作。本文通过其答语的分析,从而得出其答语与问句中背景(预设)的关系、答语与问句中隐含义的关系和答语与问句不关联的情况。  关键词 《邓小平文选》 答语 问句  政论文就是指对当前政治、时事等发表评论的文章。它包括对基本原则和方针的阐述,也包括对具体制度事件的评论。自有政治生活以来,就有对政治和时事的评
期刊
摘 要 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便必不可少。《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在编写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文化因素,从多方面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进行文化导入,发挥出这些文化因素的功能,可以帮助学生从中了解多维立体的西方世界,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并逐步地运用英语进行得体自然的交际。  关键词 文化导入 大学英语
期刊
摘 要 当前,很多老师都在都在感叹: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是那么失败,付出很多却很难看到孩子的变化和进步。在我看来方法和准确把握孩子的心理都很重要。  关键词 改变 行为 思想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句让我倍感压力的话,也许正是这种压力激励着我不断的前进。的确,它准确的道出了教师工作的本质,传授知识的同时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建立他们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作为教师中的班主任我想工作的
期刊
摘 要 如何在阅读中,教师、家长如何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将课外阅读的功能认真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如何提高课外阅读的切入点,优化环节、整合资源,提高农村中学低年级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关键词 农村 中学生 阅读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指导农村中学低年级课外阅读;优化环节,整合资源,提高农村中学低年级课
期刊
清代著名學者郝懿行,字恂九,號嵐皋,山東棲霞人。他的農學著作《記海錯》,是古代山東地區唯一一部專門辨識海洋生物的著作。作者在書中比較詳細地介紹了山東半島沿海的水產及其特徵,為我們了解清代膠東半島人民對海洋魚類的認識程度以及當時的物產、捕撈、分類和食用情況提供了有價值的史料依據。  在《記海錯》記錄的多種魚類及其它海洋生物中,有“石首魚”一則:  石首者,腦中有白石子二枚,瑩潔如玉。《廣雅》云“石首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又是德育工作。结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与日俱进,探索德育新方法  班主任要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与日俱进,探索新的方法:作为教师,一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二是以情感人,对学生要充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约翰逊博士的《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的视角出发,从效果研究的微观和宏观角度对电视在乡村社会发展中的影响进行阐述。通过总结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对中国与印度乡村社会电视传播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电视在促使乡村社会信息平等分配、社会关系重构、观念改进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削弱了影响社会变迁的许多结构性障碍;另一方面,就电视所带来的消费主义观念、对传统文化的颠覆和大量农民进城打工等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