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策略:(1)在教学目标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2)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渗透心理健康知识;(3)挖掘政治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思想政治教学;高中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6-0077-04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及现状
  高中学段的学生面临各方面巨大的压力,容易引发心理问题,例如自卑、偏执等。因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影响,高中阶段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率逐年升高,校园欺凌、逃学厌学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学生未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未能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背景下需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对学习准备状态的了解,更不能正确认识教学环境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学科渗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同时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又要注重非智力因素。政治学科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政治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对高中学段的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增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趣味性和严谨性。能够充分挖掘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与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相匹配,变一课一得为一课多得,从而极大地发挥高中政治教学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本身来说,学科渗透能够为心理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通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心理学理论在政治教学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使心理健康理论在实际学科教学中找到发展的生长点。
  从学生层面说,教师如果能合理地运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能使学生在掌握政治学科知识的同时,更能获得自我意识、智力、情感、性格等心理素质的发展。从而间接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耐挫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学习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了解各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运用科学的心理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也能树立一定的威信。
  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必要性
  (一)解决高中生心理问题的迫切需求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绪与人格发展、自我与社会认知发展、社会交往发展以及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1],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高中生面临各种信息的冲击。由于心理发展和认识发展不够成熟,如果对信息加工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问题。据报道,河南高三某学生因考试后压力太大割颈自杀、重庆市某学生因父母反对早恋称要把生命还给父母、哈尔滨市某学生因心理疾病在教学楼跳下……此类新闻数不胜数。这些新闻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不仅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问题也要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在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任务也相应发生变化。要在课堂内外关注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动向,借助高中政治课堂这一载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更能接受他人、接受自我和自然,更能够接受情绪的丰富性学会控制自身的情绪,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进行一定的休闲指导使学生学会释放压力。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也要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在思想政治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解决高中生心理问题的迫切需求。
  (二)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的典型特点体现在,学科内容本身具有综合性、教学效果与学校德育工作效果相联系,它与初中和大学的相关思想政治课程相互补充,相互衔接,作为桥梁能够连接其他学科和学校的德育工作,能够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2]。这就要求政治教学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结合。使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并且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并且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能够过有效率的生活并且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高中思想政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尚未普及以及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大部分学校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此项任务大多是通过班主任以开班会的形式进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实施的实效性不强,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不到学生层面。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实施的形式单一、内容简单、效果不佳,学生不能真正受益[3]。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这个环节有效利用了课堂教学这个教师和学生占据时空最多的场所,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提高学生心智水平又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假如没有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要场所,在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就很难提高。所以,在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三、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可行性
  (一)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来看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是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2017版的高中政治课程总目标凝练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分为以下方面:素养一,政治认同,在面对一定情境问题时,能够认同我国基本和根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重要思想和中国道路,能够解释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认同一定的价值追求;素养二,科学精神,针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具有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以及批判的态度,能够在判断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选择;素养三,法制意识,了解自己作为公民和学生应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能够辨别社会生活中的错误行为并且能够通过合理的方法制止错误行为;素养四,公共参与,积极参与公共活动,能够正确看待和回应社会上存在的冷漠行为,并做出自己的合理判断[4]。这些课程目标在显性方面或者隐性方面都包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借助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平台,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来看
  课程内容是各门学科特定的概念、学科原理、学科现象,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在思想政治学科中有大量的体现。具体而言,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政与税收等内容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中正确的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环境,促进认知发展等内容;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政治生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走进国际社会等内容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增加学生的对国家、民族认同感等内容;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塑造人生、感受文化影响、弘扬民族精神、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等内容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生活与哲学中唯物主义、辩证法等内容体现了心理健康中促进个性发展的内容[5]。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学科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一定的互通性和关联性,政治教师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思想政治的内容相结合。
  (三)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来看
  思想政治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显著特点。从课程性质来看,主要是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课程目标来看主要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积极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形式也主要以活动为主,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整体上来看,思想政治课程特点既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还要探究学生发展的心理因素。政治学科本身具有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课程资源。教师在完成本学科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要尽最大的可能在这些知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总之,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更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两者有着相近的教学方法。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先天优势。
  四、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可以提高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的效果。教学过程包括很多部分,制定一个好的教学目标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以下将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在教学目标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政治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政治教师往往根据政治课本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渗透心理健康的知识,这样一来渗透的效果并不明显,学生也并未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政治教师在对学生的心理、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时,应针对具体的情景,根据不同的心理需求渗透不同的心理健康的内容。政治教师想要高效地完成渗透首先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也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和需求。
  (二)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提倡全体性和主体性。既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又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有效地参与。思想政治的教学方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一定的相通性,以下主要列举两种在渗透的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活动教学法
  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欲。心理健康课堂多以活动的方式进行呈现,高中政治课程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进行教学。如在高一年级调查“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实践前准备:把本班学生随机分为5组,组内推选领导者,合理分配不同成员的任务。
  实践地点:人民公园
  实践日期:周六
  实践目的:
  (1)调查职业类型。
  (2)根据所学知识,调查影响择业的因素。
  (3)通过实践调查,正确认识不同职业,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改善自卑等心理素质。
  实践过程:
  (1)各个小组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对5个陌生人的有关职业采访,包括年龄、职业、影响择业的因素,对不同职业的认识。
  (2)根据访谈内容,小组合作总结职业类型和影响选择职业的因素。
  (3)教师组织各组之间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心得体会。
  (4)成员交流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职业,并说出影响自己择业的因素。
  实践结果:学生通过自己的特点分配不同的任务能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增强自我认识;与陌生人进行访谈能够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发展;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成果展示,正确认识不同的职业,平等对待不同职业,并为自己以后职业选择奠定基础;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知识目标与心理健康目标的要求。
  2.案例分析法
  学生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案例分析,找到知识点的共性和特点。并结合心理健康的知识回归政治课本学习具体的内容。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想要在学习方法和人际关系这两方面获取更多的帮助,表1为结合具体的思想政治内容设计具体的案例使学生在这两方面取得收获。
  (三)挖掘政治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由于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特点,每单元都有显性或者隐性的心理健康知识。高中政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心理健康内容。以思想政治教学为主,教师把心理健康知识发散于思想政治课程中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调查显示学生更希望从学习方面和人际关系方面获取帮助,所以以下从学习心理指导和人际关系指导这两个方面挖掘政治教材中的心理健康的素材。
  1.学习心理的指导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习心理指导的内容包括: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兴趣的指导两方面。学习方法指导在“生活与哲学”中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中,教师在给学生讲授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的同时可以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告诉学生各个章节知识以及各个学科的知识之间都具有联系性,要用联系的方法去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把各个知识点穿成一条线,梳理知识之间的框架和内在的联系,然后再去学习新的知识。有关学习兴趣的指导,在“文化生活”中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这里面文化可以看作一种精神,也可以看作一种兴趣对人的影响,提醒学生们在学习一些内容之前,要想办法对此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提高自己学的自主性,通过兴趣激发自己的求知欲。
  2.人际关系的指导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人际关系指导的内容主要有学习交往技能和加强个性修养两方面,学习技能交往在“文化生活”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材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可挖掘的内容为:告诉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勇担责任,要真诚关心同学,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保持自身人格完整和学会宽容待人。加强个性修养在“政治生活”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一课中,教材内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里面可以以大见小,让同学们讨论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应该遵从哪些原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S].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4-6.
  [2]陈家麟.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张乙惠.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中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5]赵才.加强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76.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昆明,6505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 旗
其他文献
疼痛,有时不是躯体疾病,而是心理问题造成的.抑郁、焦虑等都可能引起躯体疼痛,而且这种情况下一般查不出器质性改变.现在的中小学生或大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会造成躯体化障碍
不少离异家庭中的学生内心很脆弱、敏感.因此,学生遇到心理危机需要干预时,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尊重、支持、接纳,提供释放情绪的机会,如果可行的话,还可以与家长一起努力采用
〔摘要〕数学学习困难是学龄儿童的一种主要学习困难类型。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在工作记忆、PASS认知加工过程、抑制控制能力等认知方面均表现出不足。目前针对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认知干预包括减轻工作记忆负担、进行认知能力和认知策略训练、利用认知游戏等。  〔关键词〕工作记忆;认知能力;认知策略;认知游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6-0007
〔摘要〕在梳理个案学校心理剧为剧而剧、由活动走向课程、以项目推动课程的发展历程中,发现个案学校心理剧走向了普及化与系统化、多元化与深度化,可见以项目化学习为基础的心理剧课程校本化卓有成效。基于此,构建了基于项目的校园心理剧课程校本化的模式,以为校园心理剧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校本课程;项目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
〔摘要〕在心理课堂中,教师适当的自我表露有助于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将学生的焦虑正常化,促进学生自我表露并激发学习动机,同时提供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本文结合实践经验,从自我表露的含义、心理课中教师自我表露的功效及自我表露的技巧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心理课堂;自我表露;心理教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6-0030-03
〔关键词〕自控力;习惯培养;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6-0057-04  【活动理念】  《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埃里克森认为,处于人格发展阶段的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自控力的发展对儿童的学习成绩、控制攻击、协调人际关系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
〔摘要〕读写技术是指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运用自由书写或主题绘画等形式表达内在感受或想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研发出一套基于读写技术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简称“读写课程”)。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文章或绘本,在领悟的基础上用书写的形式表达感受或想法,然后与同伴讨论或分享借助团体动力促进自我成长,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研究证实该课程干预有效,操作方便,可以在
〔摘要〕正念干预是基于正念理念发展出来的心理干预方式。研究显示,正念干预能对青少年的认知和社会情感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被引入学校教育。在国外中小学教育中,正念干预主要面向特殊学生群体和全体学生,其中全员正念干预项目发展较好,学习呼吸项目是其典型代表。近5年来正念干预被应用到国内中小学教育,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和认知能力。未来中小学的正念干预需要加强标准化的师资培训、研发学校本土化的正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发展,越来越提倡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而乡土资源具有极高的实践利用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本文以桂林为例,尝试将其乡土资源与中小
〔摘要〕生涯教育是近年来高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新生初入新的环境,很多人面临着对未来的迷茫,缺乏学习动机的现象普遍存在。本研究试图探讨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对高中新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以福建省F高中的60名高中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学习动机诊断测验(MAAT)”作为研究工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30名高中新生开展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之后对前后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探讨其作用机制,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