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在《祝福》中叙事方法的运用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an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一篇文章,这篇小说讲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引发作者自己对于社会底层劳动妇女命运的思考,也引发作者对像自己一样的进步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小说中展现了鲁镇各式各样的人物,他们的言谈举止,或是思想观念,通过“我”客观的叙述出来。这篇小说具有深刻的讽刺批判意识,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去鉴赏和分析,但是鲁迅创作的叙事方法一直独树一帜,十分值得研究,下面就叙事方法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要解读。
  关键词: 叙事方法 归乡 多角度叙事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4-0018-01
  一、第一人称叙事方法
  鲁镇曾是“我”的故乡,应该由“我”亲自讲述这里的景色、发生的故事?一切本来都是记忆中的样子,但是当作者看到故乡诸多自己不理解、无法接受的变化,内心如此抵触而且想要离开。故乡竖起一道道高墙,“我”身处其中并不适应,同時这也阻隔了自己与故乡本应该亲密的关系。与四叔交谈不下去,本家和朋友也就是例行拜访,在这个镇子中作者是无处倾诉的,不能找到有共同话题的人,所以“我”是一个孤独的叙事者。
  “第一人称叙事是有意识的美学抉择的结果,而不是直抒胸臆表白心曲的自传标记。”全文中“我”以讲述者的身份存在,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说出的话从小说中讲出来,好像观棋而不语的真君子。即便是在作品中讲话,鲁迅也毫不含糊,他认为“即使和讨饭的女人说话,也是万不可省的。”在这里“我”却不发表任何主观议论、评价,只是讲述祥林嫂的一生,并不是作者不想言语,而是对祥林嫂这一人物的尊重,能言却不言,这体现了鲁迅对逝者,对这个时代所抛弃的人的悲悯,是一位文人的情怀。同时,鲁迅自知呐喊也是无用,只是平铺直叙,用质朴的文字、犀利的文笔、独到的视角,至于祥林嫂的人生,或者是整个鲁镇里的人和事,都留给别人去评判。所以,“我”又是一个客观的、透明的、智慧的旁观者。
  二、“归乡”叙事模式
  鲁迅在开头就交代了此时正值新年,自己回到故乡鲁镇。这一次回来并不是自己乐于回到此处,而是因为新年,又和四叔家有些亲戚往来才回来的。这一次的归乡,好像和这里格格不入,和四叔的谈话、鲁镇为了“祝福”忙乱的氛围、四叔书房里显示陈旧思想的设施和书籍让作者不想在这里久留。以至于第二天起得很迟,第三天无所事事,心想“明天决计要走了。”和四叔交谈不畅,实际上是因为思想观念不一致,新旧思想碰撞使作者受到冲击。“我”多年未曾回到故乡,已经基本上与传统思想禁锢和传统社会精神划清界限,故乡在“我”的眼中是闭塞和封建的,细枝末节的小事被放大,无论是这里的环境氛围,还是人们的思想意识都把作者向外推。
  当然,催促“我”离开的重要原因还是祥林嫂。祥林嫂的发问让鲁迅感叹人的思想怎么可以堕落到如此地步,又不禁让鲁迅回忆起祥林嫂的一生。祥林嫂的遭遇让人心生怜悯,但是她的腐朽愚昧让“我”觉得可怜又可悲,从前熟悉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已经面目全非,在此时显得更加陌生和疏远。
  三、第一人称叙事方法与多种人物叙事方法相结合
  以第一人称叙事有许多好处,但是难免有局限,比如在叙事中作者并不是全知全能的视角,不能呈现出事件的全部。鲁迅在《祝福》中就借助第三人称视角,用别人的口吻叙述,以达到借人之口讲未知故事的效果,进而构建出完整的故事结构。其中,通过第三人称视角的讲述,能够凸显其他人物的形象,使“我”从头到尾都作为旁观者的形象。“我”先是从一个短工那得知祥林嫂死去的消息,此处让人觉得突然而且震撼,没想到这个悲剧性的人物走向了生命的终点。此时“我”开始回忆祥林嫂的一生。在整篇小说中,卫老婆子出场不多,但是她决定了祥林嫂的许多选择,卫老婆子的出现构成了祥林嫂人生的转折点。是她把祥林嫂带到鲁镇来,也是她带着祥林嫂的婆婆把祥林嫂接走,因为她的存在,我们才能知道嘴角渐渐露出笑容、身体愈见圆润的祥林嫂被绑进了花轿,绑定了不属于自己的人生。祥林嫂的儿子被狼衔了去,这样离奇让人难以置信的经历,通过祥林嫂自己得到证实,增添了人物的悲剧性。通过他人的讲述,祥林嫂的遭遇渐渐清晰,填补了之前没有讲述的细节,鲁迅在旁观和听说中,拼出整个故乡的图画,拼凑起祥林嫂的一生。多条线索并进最终汇集到一处,经过“我”的整理完整地呈现出来。
  故乡是陌生的,曾经熟识的人都发生了变化。发生改变、变得陌生的不是自然环境、甚至不是某个人,而是整个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人的状态起了变化。鲁迅作为鲁镇里唯一有进步思想的人是孤独的,他不能言语、评论、呼吁,只能旁观。在一片“祝福”中有的人像往常一样生活,有的人就毫不被人留恋的死去。最后,在全文的结尾,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中收束全文,“我”好像身处热闹、融和的景象之中,又好像站在一处僻静的黑暗的地方远观这里。新年如此美好,热闹非凡,有谁能注意到一个微不足道的祥林嫂已经走向命运的尽头,又有谁能和“我”站在一起去审视和思考这些!甚至只是去关心和记得?
  一篇好的小说需要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样样可圈可点,这篇《祝福》选在人教版必修教材中,可见它的学习价值与鉴赏价值。鲁迅在这篇小说中运用的叙事手法也让这篇小说更有特色,更有鲁迅的特色。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文献研究法、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就近现代中日皮钦语的特征、产生原因和目的进行简要的分析。旨在探讨中日皮钦语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中日皮钦语;中间语言;研究意义;社会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 H31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4-0011-01  1.先行研究  以皮钦语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有很多,如任海棠(2006)“从皮钦语的研究看
期刊
摘 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前提条件下,我们必须要注重大学生提高自我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研究,这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顺利创新创业成功,因此,本人主要针对大学生如何提高自我创新创业素质的途径进行研究,希望大学生在培养自身创新创业素质的前提下能够提高创业能力。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4-0
期刊
摘 要: 本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的现实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4-0012-01  创新精神是一种不唯书唯上、不形而上学的精神,勇于突破和标新立异的品质。作为一种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敢于摒
期刊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要求计算机专业教育与之相适应,而实际上计算机教育相对滞后,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计算机教育发展极不平衡。中职教育本身的特点对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影响特别严重。新形势下,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是摆在广大中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学生素质相对较差。近年来,随着普通高中及大学入学门槛的降低,很多学生纷纷去念自费高中,导致中职学校逐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4-0015-01  “人生在世如一场茫茫大雪,各有各的隐晦与皎洁。”不求遗世而独立的自在成仙,只求坚定信念,守真如初,用坚定还原本真的力量。  “本”即“本真”。司马迁曾感慨“人穷则反本”,可那也不过是穷苦之人聊以慰藉的枷锁。真正的本真,是于庸庸人世间的一晌清欢,是繁华尘世中的满腔情怀。  坚守,是一个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自己语言表达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当需要表达一些忌讳的、不宜直白交流的事物时,人们通常会通过使用一些温和的、间接的表达方式来进行交流。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致力于研究英语委婉语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例如:商业、医学和教育领域等;尤其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英语委婉语在教学中不仅可以营造一个轻松适宜学习的环境而且在保护和激发学生学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用量也变得越来越大,这也从一个角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加强水资源保护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重点。本文针对生物工程技术在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生物工程技术;水资源保护;应用  【中图分类号】 O43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4-0010-01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量
期刊
摘 要: 自篮球运动传入中国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趣味性、健身性和教育性成为我国学生运动项目之一。学校篮球运动伴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在丰富校园生活,实现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推动我国篮球运动普及和提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查阅法、 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弋阳县中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现状分析,针对影响弋阳县中学生篮球运动发展诸多因素,提出改进建议与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摘要:当商品品类、商品价格日趋同质化、透明化时,更具创新的管理及服务模式将会成为领跑同行的优势。实践于顾客服务管理并不断创新发展而成的“会员管理”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既是一种企业发展战略,又是一项可贵的客户服务,它在企业开拓市场,扩大市场份额,维持高额利润,提升品牌美誉度,培养忠实顾客群等方面提供了高效、可操作的平台。  关键词:顾客导向;商圈;会员管理  上世纪经济学家及营销学家在营销领域
期刊
摘 要: 文学类文本的精读策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精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逐步改善学生的审美态度,学会从微观角度去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及作品每一个细节,从而有自己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使之成为终身习惯。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文学类文本; 精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4-0016-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