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要求计算机专业教育与之相适应,而实际上计算机教育相对滞后,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计算机教育发展极不平衡。中职教育本身的特点对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影响特别严重。新形势下,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是摆在广大中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学生素质相对较差。近年来,随着普通高中及大学入学门槛的降低,很多学生纷纷去念自费高中,导致中职学校逐渐衰落。到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底子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并不高,部分学生报着拿个文凭的心理。中职学校的生源大多来自贫困农村,由于这些地区相对落后,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操作和应用了。中职生源功底比较薄弱,对计算机的认识使用程度偏低,然而条件好的学生却只想着上网聊天或玩游戏,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因此,在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2、学生就业层次较低。大多中职学校开设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与市场需求并不能有效衔接,与就业岗位相脱离。由于学校教学条件有限,学生实践机会有限,这样造成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较好,而实践技能却相对较差,因而无法胜任较为复杂的工作。调查显示,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对口率相对较低。专业对口生多数从事着计算机销售与组装等低端工作,仅有部分学生从事如程序设计、网站建设等复杂程度稍高一些的工作。
3、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有很多并未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而是工作需要临时转行,还有的是兼职工作。随着计算机知识的不断更新,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并不能全面的了解知识的更新换代,这主要是由于中职学校条件所限,教师外出学习机会较少。中职教师如果不更新脑中现有的知识结构,很容易造成知识老化的局面。从教学调查统计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最爱学的科目是计算机,但最不喜歡的却是计算机老师。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无非是教师并不能带给学生新鲜知识,与学生处于同一个高度,缺乏吸引力和新鲜感。
4、“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在教学方法方面,许多教师仍未摆脱“填鸭式”的教学,没有真正的体现出现代职教的教学特色。中职学校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更强调的是操作技能的培养。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有这种体会讲课内容十分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想尽办法的讲明白,而学生却如坠入雾中,朦朦胧胧,结果在上机操作时不知所措,结果很难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5、学校的管理水平一般。计算机的教学也会受学校的管理水平的影响。由于管理水平不一,各个学校,各个班级计算机教学呈现出不同的水平,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缺乏认识,表现出不重视的态度,有一些学校甚至没有设立计算机教研组室,无法组织和管理全校的计算机教学。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我国目前的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创立于上世纪年代,虽然经历了很多变革,但在教学目标上仍然摆脱不了普通教育的模式。表现在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理论性,忽视实践操作能力。日常教学中理论教得多,实验、实习抓得不够,学生样样都有接触,没一样精通,技能水平低,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实际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严重脱节。大部分中职学校在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方面还是依据国家颁布教学大纲或指导性教学计划,而没有充分考虑地区差异与生源质量的实际,比较粗放。很多中职学校在资源、专业硬件建设及师资力量方面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不得不降低人才培养标准,减少培养内容,降低培养难度。
2、教学内容缺乏专业特色。中职教育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教材建设上必须有效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迫切需要一套内容新颖、实用性强、层次配套的教材。但实际上由于教材种类繁多、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找到一套能充分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教材。教学实践证明有些教材理论偏深,内容偏多且落后,实用性不强再加上中职生自身知识储备、素质水平、领悟能力有限,使用本专科教材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很多内容己经陈旧过时。近年来,计算机不论硬件或是软件,技术更新换代均很快,而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明显不如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快,学生学过的知识等毕业之后早已成为历史,使毕业生无法适应现行的专业工作岗位。
3、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教学方法灵活、手段多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采用国外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来进行相应的教学,并取得了一些效果,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为学生的就业做好了相应的准备。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光靠仅有的书本知识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一些学校由于条件所限,理论课多,上机课少,这样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正常上机需求。教师只重视课堂照本宣科讲授知识点,而忽视实践课的作用,或者只备理论课、不备上机课,使原本很重要的动手实践课变成了陪衬。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但对实际应用还是一知半解,在面对真正实际需要的时候,往往显得束手无策。这种理论和实践严重相脱离,或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做法,势必导致中职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致减少,难以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无法满足就业市场用人的需要。
4、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大部分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各科目考试的成绩评定都是以理论考试的成绩为准,采用单一性、总结性为主的评价方法。这种方式很难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专业技能的需求也越来越“方向化”,但中职学校在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上,“普通化”的现象仍然十分明显,基础理论知识过多过繁,过于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缺乏专业性、专门化知识与专一性技能的培养,造成了就业针对性差的现状。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不高,从业后很难适应或很长时间无法适应和胜任较复杂、专业水准较高的工作任务。
1、学生素质相对较差。近年来,随着普通高中及大学入学门槛的降低,很多学生纷纷去念自费高中,导致中职学校逐渐衰落。到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底子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并不高,部分学生报着拿个文凭的心理。中职学校的生源大多来自贫困农村,由于这些地区相对落后,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操作和应用了。中职生源功底比较薄弱,对计算机的认识使用程度偏低,然而条件好的学生却只想着上网聊天或玩游戏,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因此,在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2、学生就业层次较低。大多中职学校开设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与市场需求并不能有效衔接,与就业岗位相脱离。由于学校教学条件有限,学生实践机会有限,这样造成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较好,而实践技能却相对较差,因而无法胜任较为复杂的工作。调查显示,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对口率相对较低。专业对口生多数从事着计算机销售与组装等低端工作,仅有部分学生从事如程序设计、网站建设等复杂程度稍高一些的工作。
3、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有很多并未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而是工作需要临时转行,还有的是兼职工作。随着计算机知识的不断更新,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并不能全面的了解知识的更新换代,这主要是由于中职学校条件所限,教师外出学习机会较少。中职教师如果不更新脑中现有的知识结构,很容易造成知识老化的局面。从教学调查统计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最爱学的科目是计算机,但最不喜歡的却是计算机老师。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无非是教师并不能带给学生新鲜知识,与学生处于同一个高度,缺乏吸引力和新鲜感。
4、“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在教学方法方面,许多教师仍未摆脱“填鸭式”的教学,没有真正的体现出现代职教的教学特色。中职学校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更强调的是操作技能的培养。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有这种体会讲课内容十分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想尽办法的讲明白,而学生却如坠入雾中,朦朦胧胧,结果在上机操作时不知所措,结果很难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5、学校的管理水平一般。计算机的教学也会受学校的管理水平的影响。由于管理水平不一,各个学校,各个班级计算机教学呈现出不同的水平,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缺乏认识,表现出不重视的态度,有一些学校甚至没有设立计算机教研组室,无法组织和管理全校的计算机教学。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我国目前的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创立于上世纪年代,虽然经历了很多变革,但在教学目标上仍然摆脱不了普通教育的模式。表现在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理论性,忽视实践操作能力。日常教学中理论教得多,实验、实习抓得不够,学生样样都有接触,没一样精通,技能水平低,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实际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严重脱节。大部分中职学校在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方面还是依据国家颁布教学大纲或指导性教学计划,而没有充分考虑地区差异与生源质量的实际,比较粗放。很多中职学校在资源、专业硬件建设及师资力量方面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不得不降低人才培养标准,减少培养内容,降低培养难度。
2、教学内容缺乏专业特色。中职教育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教材建设上必须有效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迫切需要一套内容新颖、实用性强、层次配套的教材。但实际上由于教材种类繁多、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找到一套能充分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教材。教学实践证明有些教材理论偏深,内容偏多且落后,实用性不强再加上中职生自身知识储备、素质水平、领悟能力有限,使用本专科教材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很多内容己经陈旧过时。近年来,计算机不论硬件或是软件,技术更新换代均很快,而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明显不如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快,学生学过的知识等毕业之后早已成为历史,使毕业生无法适应现行的专业工作岗位。
3、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教学方法灵活、手段多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采用国外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来进行相应的教学,并取得了一些效果,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为学生的就业做好了相应的准备。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光靠仅有的书本知识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一些学校由于条件所限,理论课多,上机课少,这样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正常上机需求。教师只重视课堂照本宣科讲授知识点,而忽视实践课的作用,或者只备理论课、不备上机课,使原本很重要的动手实践课变成了陪衬。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但对实际应用还是一知半解,在面对真正实际需要的时候,往往显得束手无策。这种理论和实践严重相脱离,或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做法,势必导致中职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致减少,难以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无法满足就业市场用人的需要。
4、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大部分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各科目考试的成绩评定都是以理论考试的成绩为准,采用单一性、总结性为主的评价方法。这种方式很难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专业技能的需求也越来越“方向化”,但中职学校在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上,“普通化”的现象仍然十分明显,基础理论知识过多过繁,过于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缺乏专业性、专门化知识与专一性技能的培养,造成了就业针对性差的现状。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不高,从业后很难适应或很长时间无法适应和胜任较复杂、专业水准较高的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