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汤川大峡谷田园景观植物改造的探讨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13829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对尤溪县汤川大峡谷田园景观植物改造进行了探讨,景区核心区除了需要自然景观的“奇、险、雄、古、幽”之外,还应对景区周围村庄的溪流、水库,山峰、道路、农田进行植物改造,合理选择园林绿化树种、花灌木及草本植物,通过科学的规划,统一种植管理等措施,达到与景区休闲度假相适应的田园景观效果。
  关键词:田园景观;植物改造;汤川大峡谷
  中图分类号 U41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7-0135-02
  汤川大峡谷(天下峡谷)景区位于福建省尤溪县汤川乡胡厝村,海拔840m,气候凉爽宜人,景区主要以侠文化为主题情景体验,将侠客文化和观光,休闲度假,生态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取名“汤川大峡谷”,通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形成规模,大量接待游客。景区村庄胡厝村借助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拟对村庄周围的山峰、溪流、水库及荒田进行园林植物种植及林相改造,与游游景区相配套,建成农家田园休闲度假村。
  1 景区村庄地理环境及周围植物现状
  胡厝村位于汤川乡境内,是尤溪县东大门,距县城73km,与闽清接壤,距京福高速公路洋中镇和金沙镇的互通口30km,304省道过境,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现307户,人口1146人,村庄周围应改造林地面积达53.33hm2。地理环境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热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6℃,极端最高温38.5℃,极端最低温
  -7.6℃,年降水量1400~800mm,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120h,土壤为花岗岩母质上发育的红壤,土壤肥沃,海拔750~840m,适宜大多数林木生长。
  根据实地调查,该景区村庄周围的森林植被主要以杉木、马尾松林人工针叶商品林,以及常绿的天然阔叶林,杂灌木为主,竹林居次,另外少量呈斑块状分布的落叶林、竹阔混交林、中药材林、油茶林组成的森林生态环境。
  2 景区村庄森林生态存在的问题
  (1)南溪水库库区周围,村庄周围以人工杉、松针叶林为主,树种单一,没有景观效果,并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低[1]。(2)高州溪溪流两边边坡工程刚建设完成,未进行园林植物绿化,乡村轴线景观没有形成。(3)村庄周边斑块状的中药材林、油茶林、杂灌林等地块村民耕作没有跟上,部分林地荒芜,破坏村庄整体的绿化景观。(4)村庄周边山垅荒芜的农田,杂草丛生,严重影响景观效果。
  3 绿化树种的选择及配置原则
  3.1 选择园林树种多样化、品种分土化,色彩季相化 (1)乔木选择:火力楠、枫香、银杏、山乌桕、杜英、香樟、白玉兰、水杉、柳树。(2)花灌木的选择:紫微、红叶李、碧桃、红枫、福建山樱花。(3)地被植物的选择:杜鹃、红花檵木、变叶木、季节草花。
  3.2 植物配植原则 (1)协调的原则,植物配置要使植物与人们生活环境,建筑等相协调,从而使得植物配置更具观赏性。(2)均衡性原则:配植园林林木与自然森林生态和谐共存,结合村庄原有常绿的针阔用材林,配置上应用有颜色变化的落叶树种,观景道路两旁配上花灌木,形成颜色丰富多彩的景观。(3)丰富层次感:考虑花木在村庄田园景区的层次,色彩的搭配,园林植物配置的过程中注重层次感构建,形成远景、中景、近景的不同植物,提升生态园林的美感,并由此增强其观赏性。(4)凸显季节性:村庄田园景观的建设中,根据地形,山川、河流,协调整体环境,因地制宜,根据四季季节的变换,打造四季景观。
  4 田园景区植物改造方法。
  4.1 整体原则,“点、线、面”结合 以胡厝的狮岩峰,南溪水库周边山场为重要节点,以溪流两岸为中轴线,以荒芜林地和耕地为面,种植园林植物。
  4.2 狮岩峰节点改造 狮岩峰是村庄的一个主山峰,横贯整个村庄,正面的崖上叠石象一只雄狮张开的嘴,山峰面向村落一侧主要是以针叶乔木,常绿灌木为主的坡地,景色单一,郁闭度不大。改造办法以沿山坡等高线带状整地,种植枫香、银杏、栾树等变叶乔木。观光道路两旁种植福建山樱花,紫薇等显花植物,形成秋天变叶夏季开花,季相变换的重要节点。
  4.3 南溪水库周边山场节点的改造 水库是景区的主入口,两侧的山峰以针叶商品林为主,颜色单一,不改造同时存在病虫害的风险,改造办法应以疏伐林木,点状种植耐荫的火力楠,木荷等观花的乔木,同时在库区临水边带状种植水杉,景区周边坡空地种植紫薇、红叶李、红枫等花灌木,地被种植红花檵木、变叶木,增加色彩变化。
  4.4 高州溪溪流的两岸景观中轴线的植物配置 岸边种植两排柳树,临水种植水杉,两株柳树之间间隔种植紫薇、碧桃、红枫等花灌木,地被种植季节草花,如播种非洲菊等。做到乔灌木的搭配,常绿与落叶混植,打造每季有景,每时有景[2],形成一条彩色的村庄中轴线。
  4.5 村庄周围荒芜林地和抛荒耕地的改造 抛荒的果园、中药材的林地应全面造林改造,抛荒农田应退耕返林,种植以乡土树种木荷、枫香,山乌桕为主的树种,配植银杏、杜英、栾树等季相变化和观花的树种。
  5 植物改造的栽培技术
  5.1 林地准备 于当年9—12月,疏伐要改造的商品用材林的杉木,马尾松针叶树林,形成5m×5m的斑块状的林中空地,并清除杂物。对杂灌林地沿等高线按10m一条间隔,3m宽带状整地,全面劈草,砍除杂灌木,清杂堆积在隔离带上。
  5.2 造林时间选择 于翌年1—2月挖好穴,施复合肥0.2~0.3kg作为底肥,回填表土,2—4月初春的阴天成小雨天进行栽植。
  5.3 苗木选择 乔木用带土球的,胸径3cm,冠幅80cm的全冠苗木上山造林,花灌木选用高度1.2m以上的带土球或裸根苗木。
  5.4 精细栽植 栽植时要确保苗木栽紧和根系舒展,根系栽入穴中1/2位置,栽植时做到“三铲二踩一提苗”,先铲土至种植位置以上,将苗木种入,再将土铲至穴面位置,用脚踩紧,同时将苗木往上提一提舒展根系,再填土到穴面上再用脚踩紧,然后在最上面覆一层松土保墒。
  6 小结
  本文以村庄田园景观的改造,结合旅游景区的需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建成人们需求的美丽生态环境,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为目标。通过对村庄田园景观的林相改造进行初步探讨,在保护的原有的林木基础上在林中套种季相变换园林植物,以其达到见效快的景区植物改造办法,使村落周围形成黄、红、绿变叶的彩叶世界,以及溪流、道路两旁四季鲜花绽放的美丽景观。
  参考文献
  [1]王玉才.乡村旅游規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王彤,任子民,耿美云,等.浅析郊野公园局部景观规划设计[J].中国林副特产,2014,02.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该文先分析山岳型风景区地形地貌的特点,提出合适旅游厕所建筑建设方式和外观风貌,并以南宁大明山风景旅游区为例来说明山岳型风景旅游区厕所建筑设计应当充分考虑景区的自然
徽两优996是合肥科源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1892S作母本与R996配组育成两系杂交中籼新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多年在肥西县种植,表现出产量高、抗
随着人们对海洋开发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 水下大容量通信的需求日益凸显.而现阶段的水声通信技术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导致这难以成为现实.本文意在将通信中广泛应用的涡旋波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近几年在我国的发展与普及的速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大多数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与发展
摘 要:该文通过分析2017年 7 月14、15 日定远县遭遇的2次雷雨大风的气象预警预报服务,结果顯示,定远县气象局及时开展了短临预报服务,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并及时充分发挥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做好灾情调查,减轻了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灾情调查;信息员;灾害服务;定远县  中图分类号 P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8-0121-02  定远县地处安徽省中
摘 要:皖东地区气候变化比较明显,常常出现秋季持续阴雨,导致在田农作物病害加重、品质下降、不能及时分获。该研究分析了秋季阴雨对农作物的影响,提出了农业适应性集成防控技术,通过选用品种、适期播种、秸秆还田、肥水管理、合理栽培等技术措施,可以规避或减轻秋季连阴雨对农作物的危险,促进农业产业稳产增效。  关键词:秋季阴雨;秸秆还田;田间管理;皖东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摘 要:通过对湖南省内10个烤烟株系的联合鉴定,结果表明:除V8外,其余品种青枯病严重发病,几乎100%发病;V4和V3无论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和评吸质量均表现较好,但青枯病发病严重,几乎100%发病;V6生物学、农艺性状和评吸质量表现较好,青枯病发病率低于对照;V8青枯病发病较轻,只有7.3%,评吸质量相对较好。  关键词:烤烟;新品种;产量;质量;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为了解不同浓度6-BA对霍山石斛(Dendrobidium huoshanness)耐热性的影响,以二年生霍山石斛的当年生茎叶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昼/夜温度分别为(35±1)℃/(25±1)℃的高温胁迫下,随时间推移,霍山石斛叶片叶绿素含量不断降低;SOD、POD与CAT的活性均先提高后降低,峰值在高温胁迫后10d;MDA含量不断提高;茎中多糖含量下降。6-BA显著缓解了
该文研究了田野苦荬菜种子萌发对盐胁迫和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1)田野苦荬菜种子萌发不耐盐胁迫。在浓度为0~0.10mol/L的Na Cl溶液中,田野苦荬菜种子萌发进程受到显著抑制
摘 要:该文以《试验统计方法》课程教学为例,讨论了将微博、微信、微课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的“三微一体”教学模式,并对“三微”教学资源建设以及“三微一体”教学模式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与讨论,以期为其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试验统计方法;微博;微信;微课;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0-0122-03  T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