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各大媒体而言,既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电视媒体以其直观性和即时性等传统优势,在奥运报道中抢尽先机,同时,网络媒体也以快捷全面的即时新闻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那么,在这两大媒体的双重夹击下,直观性和实效性都不占优势的纸质媒体又该如何应对呢?广州作为三大报业集团的发源地,报纸竞争之激烈不言而喻,在此媒介环境下,他们又是如何突出重围的呢?
浓墨重彩 精彩纷呈
作为东道主的2008北京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们的精彩表现为全世界人民奉上了一席体育盛宴。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们取得了51枚金牌、总奖牌逾百枚的佳绩。从陈燮霞的举重首金到张小平最后一枚金牌的落幕,我国选手一路表现精彩纷呈,屡破纪录。其中,广东更是作为夺金大省,在奥运会中取得5枚金牌,这更给广东纸质媒体的奥运报道提供了一次佳机。
广州作为我国最早的报业集团发源地,现拥有包括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三大体系在内的报业系统,旗下的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信息时报、新快报等都以各自的特色在市场上立足,拥有广泛的读者群,报纸间的竞争之激烈由此可见一斑。此次奥运报道中,各大报纸更是派出多名记者前往奥运前线进行采访报道。与此同时,各报都开辟出奥运专版,如羊城晚报的《奥运—北京时间》;南方周末的《奥运心灵》和《体育国家时代》专刊;新快报的《快奥运》专刊等,均不惜重墨来呈现奥运各色脸谱。
有了版面的保证,本次奥运报道的量也就分外充足。以南方都市报为例,8月8日奥运开幕式之际,南方都市报开设208个版的奥运专刊,意义非同寻常。8月11日,广东人冼东妹喜获柔道冠军,卫冕成功,《广州日报》在头版上以近半版的版面刊登其夺冠的大幅照片,同时用21个版对奥运赛事进行详细报道;《南方周末》8月21日更是在32版的总数中占用12个版面制成《奥运专刊》,以“奥运心灵”为主题深度解说奥运健儿们的故事。除了报道数量达到空前的规模外,各家报纸对奥运金牌报道的处理也非常突出,均在头版刊登相关的照片和消息,并配以吸引读者眼球的大标题。8月14日,中国再夺5金,以22金雄踞榜首,《广州日报》头版以《龙战士飙金》为题,用通底红色配发大照片,并以竖排格式将《飞龙在天,龙跃于渊,亢龙有海,龙战于野,神龙摆尾》的小标题处理编排,使整个版面读来铿锵有力,很是解渴。
如果把众多的文字报道比作“浓墨”的话,那么大量的图片报道便是“重彩”。在广州各大报纸此次对奥运的报道中可以发现,各报图片的数量远远多于各类体裁的文字报道。以照片为主导配以少量的文字报道成了除南方周末之外各大报纸的常规武器。《新快报》8月8日奥运专刊更是以“Weareready”为主题,将两个版面组成一个大通版,用8幅照片组成“200808 08”的字样,新奇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广州各大报纸的奥运报道,以“浓墨重彩”为特色,将读者带入了真正的“读图时代”。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广州作为纸质媒体激烈竞争的弹丸之地,各大报纸能够发展到今天并各自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与其自身的办报特色密切相关。综观此次奥运报道,各报更是力彰鲜明个性,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此,笔者择其可圈可点之处概述之。
南方周末——“在这里,读懂中国”。与其他报纸的每日一刊相比,作为周刊的南方周末在新闻实效性上并不占据优势,因此,南方周末独辟蹊径,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寓思想教育于谈天说地之中,读者群主要面向知识教育程度较高者。在奥运赛事报道中,南方周末更是避开直观表面的每日赛事报道,将笔触伸向更深层次,深刻解读奥运,使读者在观看赛事之余,领悟到更深更全面的奥运精神。8月21日南方周末开设奥运特刊,以12个版来做独家专访,专访以“奥运心灵”为主题,深访奥运背后的故事。同时,南方周末也没有舍弃以图片打造影响力的武器,在8月28日的奥运专题版,以“依依不舍”为主题策划了一个专题图片通版,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如果说其他综合性日报让读者及时看到了奥运赛事动态,那么,南方周末便让我们读懂了奥运。
南方都市报——图片处理彰显功力。相比于《新快报》、《广州日报》等同类报纸,《南方都市报》在图片处理上更胜一筹。该报的图片处理尤其是头版的图片编排总能以其特有的风格在同类报纸中脱颖而出。在此次奥运报道中,《南方都市报》的图片处理更是别具一格。综观本次奥运报道广州各大报纸的版面设计,《南方都市报》无疑是最吸引读者眼球的一个,无论是头版图片,还是奥运专刊内的照片的选择与编排,《南方都市报》都成功地运用了照片的魅力来折服读者,图片组合报道远远超过文字报道的数量,使读者真正进入报纸的“读图时代”。尤其是在独家照片的使用上,南方都市报特派记者前往奥运第一现场,而其他报纸的照片大多数引自新华社图片,这样,南方都市报便以其独家性而与众报纸拉开距离。当然,其他同类报纸,如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新快报等,也使用了图片组合报道这一手段,但在图片的选择和编排上,既缺乏独家性,同时版面的设计更是杂乱有余而整体感不足。
广州日报——做足后方文章。贴近性是报纸奥运报道的一条重要原则。对于取得好成绩的本土选手来说,不惜篇幅地多角度挖掘新闻故事,才是报纸“地方特色”的突出表现。在柔道卫冕冠军冼东妹的家乡广东,《广州日报》抓取其乡亲在得知冼东妹夺冠后举旗欢呼的瞬间,并以本土化的报道向读者讲述冠军背后的小故事,精心地组织稿件,充分做足夺金选手的后方文章。另外,在张宁获得羽毛球冠军后,《广州日报》不是将重点放在冠军身上,而是浓墨重彩地描写银牌得主广东人谢杏芳,报道从本土特色入手,以“家乡连线”的方式来组织稿件,其中很多内容都是其他报纸所看不到的。
双重夹击 重围突击
在奥运赛事直观性极强的新闻报道中,电视和网络往往以其直观及时的传统优势抢占先机。在这两大强大媒体的双重夹击下,报纸要想杀出重围,必须要在发挥自身竞争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方能继续生存和发展。
挖掘深度的力量。电视画面转瞬即逝,网络新闻更是肤浅简短,只有报纸才能发挥其纸质媒体的传统优势,用文字和图片等组合报道给读者带来深度的思考和反复的观摩。因此,在奥运报道中,报纸新闻应该从浅层次表面化的报道中跳出来,力求做深层次、全方位的细致报道,同时发挥评论的力量,用自己独到的见解,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独家照片彰显魅力。重视照片是当今纸质媒体奥运报道的一大特点。但综观各大报纸,其照片大多数引自新华社,重复刊登的不计其数,独家照片少之又少。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缺乏独家意识无疑等于慢性自杀。因此,笔者认为,在诸如此类的重大赛事或重要新闻报道中,报社应派出自己专门的摄影记者或文字记者兼职摄影,运用自己的独家照片之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讲出“背后的故事”。对看过电视转播的观众来说,最希望看到的一定是电视转播里看不到的东西,因此,在奥运报道中,地方报纸更应以本土特色为出发点,追踪和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向读者展示在电视中所看不到的选手的另一面。报纸只有发挥这一传统优势,才能与电视、网络相抗衡。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报网互动成为媒体融合的趋势之一。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报纸与电视在竞争的同时也存在必然的合作。因此,报纸应该取电视、网络之所长,补己之所短,在不断的创新中充实并发展自己,以在将来更为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7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编校:杨彩霞
浓墨重彩 精彩纷呈
作为东道主的2008北京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们的精彩表现为全世界人民奉上了一席体育盛宴。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们取得了51枚金牌、总奖牌逾百枚的佳绩。从陈燮霞的举重首金到张小平最后一枚金牌的落幕,我国选手一路表现精彩纷呈,屡破纪录。其中,广东更是作为夺金大省,在奥运会中取得5枚金牌,这更给广东纸质媒体的奥运报道提供了一次佳机。
广州作为我国最早的报业集团发源地,现拥有包括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三大体系在内的报业系统,旗下的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信息时报、新快报等都以各自的特色在市场上立足,拥有广泛的读者群,报纸间的竞争之激烈由此可见一斑。此次奥运报道中,各大报纸更是派出多名记者前往奥运前线进行采访报道。与此同时,各报都开辟出奥运专版,如羊城晚报的《奥运—北京时间》;南方周末的《奥运心灵》和《体育国家时代》专刊;新快报的《快奥运》专刊等,均不惜重墨来呈现奥运各色脸谱。
有了版面的保证,本次奥运报道的量也就分外充足。以南方都市报为例,8月8日奥运开幕式之际,南方都市报开设208个版的奥运专刊,意义非同寻常。8月11日,广东人冼东妹喜获柔道冠军,卫冕成功,《广州日报》在头版上以近半版的版面刊登其夺冠的大幅照片,同时用21个版对奥运赛事进行详细报道;《南方周末》8月21日更是在32版的总数中占用12个版面制成《奥运专刊》,以“奥运心灵”为主题深度解说奥运健儿们的故事。除了报道数量达到空前的规模外,各家报纸对奥运金牌报道的处理也非常突出,均在头版刊登相关的照片和消息,并配以吸引读者眼球的大标题。8月14日,中国再夺5金,以22金雄踞榜首,《广州日报》头版以《龙战士飙金》为题,用通底红色配发大照片,并以竖排格式将《飞龙在天,龙跃于渊,亢龙有海,龙战于野,神龙摆尾》的小标题处理编排,使整个版面读来铿锵有力,很是解渴。
如果把众多的文字报道比作“浓墨”的话,那么大量的图片报道便是“重彩”。在广州各大报纸此次对奥运的报道中可以发现,各报图片的数量远远多于各类体裁的文字报道。以照片为主导配以少量的文字报道成了除南方周末之外各大报纸的常规武器。《新快报》8月8日奥运专刊更是以“Weareready”为主题,将两个版面组成一个大通版,用8幅照片组成“200808 08”的字样,新奇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广州各大报纸的奥运报道,以“浓墨重彩”为特色,将读者带入了真正的“读图时代”。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广州作为纸质媒体激烈竞争的弹丸之地,各大报纸能够发展到今天并各自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与其自身的办报特色密切相关。综观此次奥运报道,各报更是力彰鲜明个性,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此,笔者择其可圈可点之处概述之。
南方周末——“在这里,读懂中国”。与其他报纸的每日一刊相比,作为周刊的南方周末在新闻实效性上并不占据优势,因此,南方周末独辟蹊径,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寓思想教育于谈天说地之中,读者群主要面向知识教育程度较高者。在奥运赛事报道中,南方周末更是避开直观表面的每日赛事报道,将笔触伸向更深层次,深刻解读奥运,使读者在观看赛事之余,领悟到更深更全面的奥运精神。8月21日南方周末开设奥运特刊,以12个版来做独家专访,专访以“奥运心灵”为主题,深访奥运背后的故事。同时,南方周末也没有舍弃以图片打造影响力的武器,在8月28日的奥运专题版,以“依依不舍”为主题策划了一个专题图片通版,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如果说其他综合性日报让读者及时看到了奥运赛事动态,那么,南方周末便让我们读懂了奥运。
南方都市报——图片处理彰显功力。相比于《新快报》、《广州日报》等同类报纸,《南方都市报》在图片处理上更胜一筹。该报的图片处理尤其是头版的图片编排总能以其特有的风格在同类报纸中脱颖而出。在此次奥运报道中,《南方都市报》的图片处理更是别具一格。综观本次奥运报道广州各大报纸的版面设计,《南方都市报》无疑是最吸引读者眼球的一个,无论是头版图片,还是奥运专刊内的照片的选择与编排,《南方都市报》都成功地运用了照片的魅力来折服读者,图片组合报道远远超过文字报道的数量,使读者真正进入报纸的“读图时代”。尤其是在独家照片的使用上,南方都市报特派记者前往奥运第一现场,而其他报纸的照片大多数引自新华社图片,这样,南方都市报便以其独家性而与众报纸拉开距离。当然,其他同类报纸,如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新快报等,也使用了图片组合报道这一手段,但在图片的选择和编排上,既缺乏独家性,同时版面的设计更是杂乱有余而整体感不足。
广州日报——做足后方文章。贴近性是报纸奥运报道的一条重要原则。对于取得好成绩的本土选手来说,不惜篇幅地多角度挖掘新闻故事,才是报纸“地方特色”的突出表现。在柔道卫冕冠军冼东妹的家乡广东,《广州日报》抓取其乡亲在得知冼东妹夺冠后举旗欢呼的瞬间,并以本土化的报道向读者讲述冠军背后的小故事,精心地组织稿件,充分做足夺金选手的后方文章。另外,在张宁获得羽毛球冠军后,《广州日报》不是将重点放在冠军身上,而是浓墨重彩地描写银牌得主广东人谢杏芳,报道从本土特色入手,以“家乡连线”的方式来组织稿件,其中很多内容都是其他报纸所看不到的。
双重夹击 重围突击
在奥运赛事直观性极强的新闻报道中,电视和网络往往以其直观及时的传统优势抢占先机。在这两大强大媒体的双重夹击下,报纸要想杀出重围,必须要在发挥自身竞争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方能继续生存和发展。
挖掘深度的力量。电视画面转瞬即逝,网络新闻更是肤浅简短,只有报纸才能发挥其纸质媒体的传统优势,用文字和图片等组合报道给读者带来深度的思考和反复的观摩。因此,在奥运报道中,报纸新闻应该从浅层次表面化的报道中跳出来,力求做深层次、全方位的细致报道,同时发挥评论的力量,用自己独到的见解,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独家照片彰显魅力。重视照片是当今纸质媒体奥运报道的一大特点。但综观各大报纸,其照片大多数引自新华社,重复刊登的不计其数,独家照片少之又少。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缺乏独家意识无疑等于慢性自杀。因此,笔者认为,在诸如此类的重大赛事或重要新闻报道中,报社应派出自己专门的摄影记者或文字记者兼职摄影,运用自己的独家照片之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讲出“背后的故事”。对看过电视转播的观众来说,最希望看到的一定是电视转播里看不到的东西,因此,在奥运报道中,地方报纸更应以本土特色为出发点,追踪和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向读者展示在电视中所看不到的选手的另一面。报纸只有发挥这一传统优势,才能与电视、网络相抗衡。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报网互动成为媒体融合的趋势之一。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报纸与电视在竞争的同时也存在必然的合作。因此,报纸应该取电视、网络之所长,补己之所短,在不断的创新中充实并发展自己,以在将来更为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7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