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中关于老子的音乐美学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GKD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中的音乐作为基础,以朱晓玫演奏的版本为例,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老子的思想,浅析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中的音乐美学思想,探求这位艺术家在演奏《哥德堡变奏曲》时的一种宁静平和的内心境界。
  【关键词】巴赫;老子;朱晓玫;《哥德堡变奏曲》;音乐美学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253-02
  【本文著录格式】葛怡君.浅谈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中关于老子的音乐美学——以朱晓玫演奏版为例[J].北方音乐,2020,04(08):253-254.
  引言
  最初在一部纪录片中观看到朱晓玫并且听到她弹奏的《哥德堡变奏曲》时,不仅被演奏者的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所惊艳,更多的是惊讶于演奏者在弹奏乐曲中的心如止水的内心境界。在法国的一个白雪皑皑的山林中,潺潺的溪水使一切环境显得如此深沉且宁静。而朱晓玫——这位钢琴家置身于这种如中国水墨画的淡雅环境之下,细细地品读着巴赫,揣摩着中华文化中老子的音乐美学的内涵。
  一、背景介绍
  (一)作曲家及作品介绍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著名作曲家。在他充满苦难的一生中,虽有懊悔和消极,但他始终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且作品的范围广泛,内容较为深刻,有着自己丰富的生活感受。《哥德堡变奏曲》是巴赫晚期的代表作之一,全曲共32段,是由主题和30个变奏以及主题反复结合而成,变奏三个为一组,每组的最后一首都是卡农。乐曲全曲的风格轻松明快,富于活力。巴赫采用一首萨拉班德舞曲的旋律作为《哥德堡变奏曲》的主题,变奏的风格各异,包含创意曲、小赋格、法国序曲等在内的各种形式。《哥德堡变奏曲》标志着巴洛克时代变奏曲的顶峰,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宏大、结构最恢宏同时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被视为巴赫作品中最重要的变奏曲之一。
  (二)朱晓玫
  朱晓玫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生于上海的一个艺术家庭。她的海顿和斯卡拉蒂的社会反响非常高,但是更受欢迎的是她演奏的巴赫音乐。朱晓玫是一位低调且具有实力的钢琴家,她一生中一直在潜心感受和研究巴赫的作品,在这其中她对《哥德堡变奏曲》的钟爱尤甚。单单这一首《哥德堡变奏曲》,她已经研究练习了有三十年。在2015年10月份,朱晓玫于西安音乐厅开办音乐会时,她在节目单上特意写上了她本人对《哥德堡变奏曲》的解读:“我经常开玩笑说,这部作品是应该在药店里卖的,因为它能使人找到平衡、安宁和舒畅的感觉,而不是让人睡觉的。”这场音乐会举办得非常成功,与其他演奏者不同的是,在舞台上的朱晓玫更像一位隐者,像是把自己献给音乐——般,她的音乐像是一滴水融入了大海,但却在演奏中能够加深听众的内心听觉感受,使听众感到无限的美感和深深的震撼。
  二、朱晓玫关于老子美学的研究
  老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将“道”形容为:“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关于音乐,老子提出“大音希声”,更加注重人对音乐的精神体验。朱晓玫在关于她的纪录片中,对自己对巴赫的感悟做出了独特的解读。她认为巴赫的曲子正如那匆匆而过的溪水,柔弱但又坚韧,以不争而长胜,以低和而永存,绵延不绝,不争世俗。她提到了《老子》一书中的一句话:譬道之在天下,犹山谷之于江海。在2014年莱比锡圣多马教堂进行演出的时候,朱晓玫身着干净的中式服装,没有浓艳的涂抹,她整个人显得“静”且“和”。在道家的思想中,万物的本源是“道”,万事万物便不必过于追求与浮华的表面,一切从简则为“淡”,与自然万物相融合,包容天下之物则为“和”。朱晓玫一身静雅的装扮,则是对道家思想的首要体现。在演奏现场,听众多正装出席,以示对巴赫这位伟人的敬仰与怀念。与听众的肃穆不同,朱晓玫的音乐如同她的装扮一般不温不火,犹如那潺潺流水一般无声地滋润着每个听众的内心。朱晓玫所显示出来的境界是一种与世无争、与自然相容的境界,是一种淡和的思想。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朱晓玫不论是作为练习者进行曲目练习或是作为演奏者进行钢琴演奏的时候,往往可以沉淀下自己的内心,远离浮躁的诱惑,得到自己精神的最大满足,使自己和音乐完全相容并结合,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使最好的音乐浸入人心。
  三、朱晓玫对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的演奏风格简析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演奏家因为其人生经历不同,对巴赫的看法不同,对这首曲子的弹奏与表现方法亦会存在差异。与古尔德演奏版本不同的是,在她的演奏布局处理中,《哥德堡变奏曲》的每个音符都显得温柔且富有光泽,情绪的发展也总是在合适的时间进行使听众眼前一亮的处理。在乐曲中,第三变奏曲的一部卡农,与主题给人带来的沉思的感觉不同,乐曲的总体情绪活泼而跳跃。虽然是跳跃,但朱晓玫的处理与其他音乐家不同,她的快是一种令人舒适的快,她自身优秀的乐感使她在音乐快慢之间的平衡性中做的很棒,这种自然柔和的中间值使人感到音乐本身的优雅与活泼。第四变奏曲的开场,在模仿之中进行不断跳动处理的三个单音与切分相辅相成,形成了灿烂明亮的托卡塔。为了表现出一定的音乐情景,朱晓玫将下键处理得干净轻盈又有度。在乐曲的第十一变奏中,有大量的双手重叠演奏出现,加之以音阶、琶音和颤音的出现,使听众进入了另一个迷幻的新世界。在第十三变奏中,朱晓玫对节奏的处理轻松有度,在弹奏的时候多带了几分庄严神秘感,这种处理使听众获得了心灵上的升华。在进行第十三朝向十四过度时候,音乐发生了较大、较为急切的变化,这种激烈的变化似乎要将人从之前的世界中抽离出去,此时的朱晓玫并没有将下行音乐的尖锐做突出,体现出不和谐,而是不断地进行对音乐的控制,使听众有足够的缓冲时间,可以将心态调整到最佳。她像是将自己融入音乐自然中一样,按照规律来往下进行。
  巴赫的音乐犹如老子所提出的“道”,《哥德堡变奏曲》并没有太体现十分辉煌、戏剧性的感觉,反而是显得更加温暖而又平静有深度。朱晓玫对巴赫的音乐一直秉着“中庸之道”,在音乐中努力寻找一个平衡感。她在最自然的状态中追求着自己的“道”。朱晓玫对弹奏巴赫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对巴赫的弹奏处理如同数学解密一般严谨而又使人静心。巴赫的作品已经融入到了朱晓玫的血液中,她是一位巴赫的诠释者,将巴赫的音乐浸润到每一位听众的心。
  四、结语
  老子的一生一直致力于建立起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他站在无穷高的“道”上看问题,提出“道法自然”,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法则。巴赫作为一个时代的闪亮的符号被铭记在历史上,他有着自己的追求和向往,正因为有这种追求和向往,他才能写出如此具有灵魂的不朽的音乐。朱晓玫演奏的巴赫,是属于她自己的巴赫。因为受道教的影响颇深,她崇尚老子的思想,崇尚宁静,她更愿意与音乐,与周围融在一个空间中。在演奏的过程中,朱晓玫怀着细腻的感觉进入巴赫的音乐,理解巴赫,演奏巴赫,完全沉浸在意象的辽阔的山间和潺潺的小溪中。道法自然,对于听众来说,朱晓玫的每一次弹奏都会收获不同的情感体验,或兴奋如山间刮来的清风,或沉默如巨大的岩石,周围的景物在不断地变动,永远不是死氣沉沉。因为喜欢与理解,朱晓玫的音乐潜移默化中给予了自己极大的精神上的满足。尽管在巴赫演奏上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朱晓玫仍然在不断在进行自我修行,她会愈加专注,无数次深入进作品内部,感受巴赫,表现巴赫。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8.
  [2]苏琳.寻求内心宁静与平和的至高音乐境界——聆听朱晓玫哥德堡变奏曲随想[j].北方音乐,2016.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审美素养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突出审美构建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就要做到:第一,以音乐初步感知引导学生初体验音乐韵味美,为学生審美培养打下扎实基础;第二,以自主感知为主引导学生在品味音乐韵味美中认识意境美;第三,通过音乐教师的引导使音乐作品的音乐韵味美与意境美体验能相互映照,引导小学生从审美感受走向审美体验;第四,以学生深度体验为主,引导学生深入到音乐作品中理解音乐的韵味
期刊
【摘要】针对小学高段歌唱课堂中有关二声部编创遇到的学生能力不足、缺乏兴趣等问题,本文以笔者在六年级下册教授《榕树爷爷》一课时课堂中的教学片段为案例,从“模创” 入手,探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提高学生编创兴趣和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二声部;规律;模创;编创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到现在为止,很多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教学的时候,所使用的教学方法都还落后于时代,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展开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而通过精准教学法的利用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把相关音乐知识更为直观形象地展示到学生面前,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并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鉴于这种情况,
期刊
【摘要】自2010年开始,江阴市在所有的初中和小学全面启动“锡剧进校园”工程,把锡剧列入江阴市中小学生的音乐课教学计划,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影响。如何进行锡剧教学,使学生认识、了解和喜欢锡剧,让锡剧在新时代得以发扬光大,这是需要音乐教师思考和探索的問题。在推进“锡剧进校园”中的过程中,笔者从兴趣点、难点、创设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发力,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锡剧;教学;校园  【中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对国民音乐素质教育的愈发重视和不断推进,音乐教育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广泛开展起来。合唱教育作为具有集体性教学特点且最易于活跃校园氛围的音乐形式之一,成为中小学最为普及的教学活动。针对合唱教学开展的合理化和有效性,本文立足国庆分指挥视角,以中小学合唱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为基点,着重阐述关于中小学开展合唱教学的实践对策,以期进一步掌握中小学合唱教学实践动态。  【关键词】中小学音
期刊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契合了初中新课程建设内核,苏州文化积淀丰厚,以阳澄渔歌为代表的乡土音乐特色鲜明,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延伸了教学课堂,也滋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素养。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乡土音乐;课堂;启示;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219-
期刊
【摘要】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可以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进入音乐所营造的艺术世界,感受音乐的内涵,获得良好的体验,也可以促使学生的知、情、意并重发展。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许多人都提倡将情感教学融入其中,让学生在音乐中滋生情感,在欣赏中浸润心灵。本文以大专院校音乐教学为例,就如何进行音乐情感教育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能对大专院校音乐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大专院校;音乐;情感;心灵 
期刊
【摘要】新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进一步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课堂教学指出了新的方向。围绕因材施教、以学为本的理念制定音乐教学方案,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方案符合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需求,这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音乐;因材施教;新课标理念;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
期刊
【摘要】音乐课是提升中学生音乐素养,完善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学音乐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要创造出能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情景,吸引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音乐课教学活动中,通过音乐欣赏、练习等活动,提升音乐课教学效果。本文以初中音乐《中国功夫》一课的教学为例,从挖掘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以及巧用其他学科资源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达到丰
期刊
必勝在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