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GDP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与此同时我国的金融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金融深化发展迅速。但是金融深化的程度仍然落后于经济发展,这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文首先分析研究了我国目前的金融深化程度,总结金融深化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深化;金融深化指标;经济发展
一、金融深化理论
金融深化理论最早是在1973年由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提出。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不适合应用已有的货币金融理论和政策,在其分别出版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资本》这两本著作中,麦金农和肖从全新的角度开创性的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别提出了“金融深化论”和“金融压制论”。麦金农的“金融深化论”和肖的“金融抑制论”基本相同,通常将这两个理论归为同一个模型,即麦金农-肖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模型(也称M-S模型),反映了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想要促进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就必须进行金融深化。麦金农和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环境进行分析,主要概括为四点:(1)货币化程度偏低。(2)金融市场不完善。(3)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4)政府实行严格的管制措施。金融深化理论就是以具备这些特征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论点为:一个国家的金融体制与经济发展互相制约,如果政府采取自由的市场机制,实行利率自由化,放弃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严格管制,自由运行的金融市场能够有效地促使社会资金转化为生产性投资,引导资金流向收益更高的行业和地区;同时,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刺激了金融的发展,由此形成金融深化—经济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然而,现实情况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状况与此理想状况相反,金融和经济发展两者处于一种相互压制的状态:由于政府对金融体系实行严格的管制措施,造成资金利用的低效率,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落后的经济反过来又压制了资金积累和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利于金融业的发展,形成金融与经济发展相互压制的恶性循环。
在分析了造成这种金融压制的原因以后,麦金农与肖提出了一套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这些政策主要是:(1)利率市场化。(2)政府放松对金融业的管制。(3)政府放弃以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4)发掘本国资本,减少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等。
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资金形成及投资效率,而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麦金农和肖认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就是滞后的金融发展水平造成的资金短缺,因此提出采取市场化利率的政策,试图通过自由的利率和完善的金融运行机制来加速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形成,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最终刺激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金融深化程度分析
为了衡量我国金融深化的程度,本文采用如下三个金融深化指标:货币化比率(M2/GDP)、金融相关率(FIR)和金融利用率指标。
1.货币化比率(M2/GDP)。货币化比率(M2/GDP)反映了经济货币化程度,它实际衡量的是在全部经济交易中,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易所占的比重。总体上看,它是衡量一国经济金融化的初级指标,该比值越大,说明经济货币化的程度越高。我国的货币化比率逐年升高,从1993年的0.987上升到2010年的1.808。一般来说,货币化比率(M2/GDP)超过1说明一国的货币化程度较好。当前我国的货币化比率远远超过1,不仅超过了发展中国家,甚至还超过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
尽管货币化比率(M2/GDP)通常反映了金融机构发展在市场中的重要程度,但作为传统的金融深化指标,单独运用M2/GDP并不能十分精确的衡量金融深化的程度,两者只在成熟的金融体系中才呈正相关趋势,当金融体系不成熟时,两者反而呈现负相关关系。M2/GDP过高可能是金融市场不发达的讯号,而在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中这一指标反而比较低,因为后者通常持有与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货币量。虽然我国的货币化比率很高,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的金融化程度已超过发达国家。
表1 1993~2010年我国的金融深化指标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
2.金融相关率(FIR)。FIR是衡量金融深化程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金融活动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它反映了通过金融工具来促进经济活动的水平。金融活动总量一般用金融资产总额表示。金融资产是指非金融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包括股票,债券以及各种信贷凭证。金融资产总量包括M2、股票市价总值、债券余额三个组成部分。可以看出,FIR包含了债券、股票等非货币化金融工具,因此数值大于货币化比率(M2/GDP)。FIR从1993年的1.165上升到2010年的2.854。这说明我国的资本市场以及证券市场发展迅速,我国的金融深化程度正逐步加深。
3.金融利用率。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首要动力,投资所需的资金以及投资效率又取决于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金融深化程度越高,就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过程当中,转化为更多的产出,资金的利用效率就越高。金融深化对于提高金融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是金融深化深层次的表现。金融利用率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比率来表示。我国的金融利用率最高为1994年0.987,下降到2010年0.667,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越来越多的资金没有投入到生产中,大量的资金闲置,存在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金融深化的程度还远远不够。
通过上述三个金融深化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金融深化总体来说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金融深化的量化指标达到较高的水平。但金融发展的规范化程度不高,金融深化的内在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我国金融深化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1.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分设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使我国的金融分业监管制度架构与金融分业经营的体制相适应。从金融监管手段看,行政监管手段的作用被逐步弱化,经济监管手段和法律监管手段的作用显著增强。
2.银行业建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并存的多元化银行体系。
3.金融机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除银行外,还包括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丰富了融资渠道,形成功能齐全的金融体系。
4.利率市场化。我国于1996年放开了同业拆借利率,向市场利率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接着又放开了国债的市场利率,逐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货币市场与国债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也为政府进行利率调整确定了一个基准利率。这都为利率市场化打下了基础。
5.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迅速。到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为2342家,市价总额达到了214758亿元。我国的保险市场蓬勃发展,2011年各保险公司的总资产达到59828.94亿元,保险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6.外汇市场的改革。1994年实行结售汇制,人民币与汇率并轨,我国外汇市场开始由外汇调剂市场过渡到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为核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1996年实现经常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1998年取消外汇调剂业务并关闭外汇调剂中心,这标志着境内机构的外汇买卖均已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11年我国的外汇储备高达3.181万亿美元,具备强大的抵御汇率风险和偿还债务的能力。
我国的金融深化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成就。我国已出台各项金融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金融秩序逐步完善。这些都说明我国的金融体系已逐步形成,有些方面已与国际接轨。
四、我国金融深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金融深化取得了许多成就,金融深化的数量化指标都达到较高水平,但在金融深化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金融发展的规范性和质量水平仍有待提高。
第一,金融市场存在缺陷。我国资本市场主要由政府主导,金融资本主要偏重于支持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贷款充足;而忽视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使得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发展受到限制。货币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资金配置效率较低,利率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上资金的稀缺程度。第二,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长久以来金融资产的主要形式是银行存款,居民普遍愿意把资产存在银行,而不是用于投资。尽管近几年居民的投资方式、投资渠道都增多,但是并没有改变银行存款过多的现象,股票、债券和保险等金融产品数量有所增加,但仍然占较小的比重。第三,银行业垄断程度非常高。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银行业形成多元化的体系,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迅速。但实质上,四大国有银行占据很高的市场份额,中小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银行业竞争不够充分,行业发展不够完善。
五、对策建议
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市场越来越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因此,金融深化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对我国的金融深化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应当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管制。明确政府在金融深化过程中的地位,提高金融机构经营效率。继续引入市场机制,使得自由运行的利率能够充分反映资金的供需,使金融资本能够有效转化为生产性投资,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建立功能齐全的金融体系,提高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促使金融工具多样化,满足不同居民的偏好,丰富投资渠道,增加金融市场活力,使更多的投资者参与金融交易。同时注重金融深化的质量,防范金融风险,为金融产品创新、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参 考 文 献
[1]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三联书店.1988
[2]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三联书店.1988
[3]杨璐.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发展的启示[J].企业导报.2010(1)
[4]陈凌佳,顾雪娟,杨剑波.中国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的现状研究
[J].金融经济.2008(18)
[5]程子涵,陈志,宋子南.浅谈我国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J].经济管理者.2010(15)
【关键词】金融深化;金融深化指标;经济发展
一、金融深化理论
金融深化理论最早是在1973年由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提出。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不适合应用已有的货币金融理论和政策,在其分别出版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资本》这两本著作中,麦金农和肖从全新的角度开创性的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别提出了“金融深化论”和“金融压制论”。麦金农的“金融深化论”和肖的“金融抑制论”基本相同,通常将这两个理论归为同一个模型,即麦金农-肖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模型(也称M-S模型),反映了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想要促进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就必须进行金融深化。麦金农和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环境进行分析,主要概括为四点:(1)货币化程度偏低。(2)金融市场不完善。(3)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4)政府实行严格的管制措施。金融深化理论就是以具备这些特征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论点为:一个国家的金融体制与经济发展互相制约,如果政府采取自由的市场机制,实行利率自由化,放弃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严格管制,自由运行的金融市场能够有效地促使社会资金转化为生产性投资,引导资金流向收益更高的行业和地区;同时,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刺激了金融的发展,由此形成金融深化—经济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然而,现实情况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状况与此理想状况相反,金融和经济发展两者处于一种相互压制的状态:由于政府对金融体系实行严格的管制措施,造成资金利用的低效率,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落后的经济反过来又压制了资金积累和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利于金融业的发展,形成金融与经济发展相互压制的恶性循环。
在分析了造成这种金融压制的原因以后,麦金农与肖提出了一套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这些政策主要是:(1)利率市场化。(2)政府放松对金融业的管制。(3)政府放弃以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4)发掘本国资本,减少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等。
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资金形成及投资效率,而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麦金农和肖认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就是滞后的金融发展水平造成的资金短缺,因此提出采取市场化利率的政策,试图通过自由的利率和完善的金融运行机制来加速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形成,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最终刺激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金融深化程度分析
为了衡量我国金融深化的程度,本文采用如下三个金融深化指标:货币化比率(M2/GDP)、金融相关率(FIR)和金融利用率指标。
1.货币化比率(M2/GDP)。货币化比率(M2/GDP)反映了经济货币化程度,它实际衡量的是在全部经济交易中,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易所占的比重。总体上看,它是衡量一国经济金融化的初级指标,该比值越大,说明经济货币化的程度越高。我国的货币化比率逐年升高,从1993年的0.987上升到2010年的1.808。一般来说,货币化比率(M2/GDP)超过1说明一国的货币化程度较好。当前我国的货币化比率远远超过1,不仅超过了发展中国家,甚至还超过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
尽管货币化比率(M2/GDP)通常反映了金融机构发展在市场中的重要程度,但作为传统的金融深化指标,单独运用M2/GDP并不能十分精确的衡量金融深化的程度,两者只在成熟的金融体系中才呈正相关趋势,当金融体系不成熟时,两者反而呈现负相关关系。M2/GDP过高可能是金融市场不发达的讯号,而在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中这一指标反而比较低,因为后者通常持有与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货币量。虽然我国的货币化比率很高,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的金融化程度已超过发达国家。
表1 1993~2010年我国的金融深化指标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
2.金融相关率(FIR)。FIR是衡量金融深化程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金融活动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它反映了通过金融工具来促进经济活动的水平。金融活动总量一般用金融资产总额表示。金融资产是指非金融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包括股票,债券以及各种信贷凭证。金融资产总量包括M2、股票市价总值、债券余额三个组成部分。可以看出,FIR包含了债券、股票等非货币化金融工具,因此数值大于货币化比率(M2/GDP)。FIR从1993年的1.165上升到2010年的2.854。这说明我国的资本市场以及证券市场发展迅速,我国的金融深化程度正逐步加深。
3.金融利用率。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首要动力,投资所需的资金以及投资效率又取决于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金融深化程度越高,就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过程当中,转化为更多的产出,资金的利用效率就越高。金融深化对于提高金融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是金融深化深层次的表现。金融利用率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比率来表示。我国的金融利用率最高为1994年0.987,下降到2010年0.667,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越来越多的资金没有投入到生产中,大量的资金闲置,存在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金融深化的程度还远远不够。
通过上述三个金融深化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金融深化总体来说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金融深化的量化指标达到较高的水平。但金融发展的规范化程度不高,金融深化的内在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我国金融深化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1.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分设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使我国的金融分业监管制度架构与金融分业经营的体制相适应。从金融监管手段看,行政监管手段的作用被逐步弱化,经济监管手段和法律监管手段的作用显著增强。
2.银行业建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并存的多元化银行体系。
3.金融机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除银行外,还包括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丰富了融资渠道,形成功能齐全的金融体系。
4.利率市场化。我国于1996年放开了同业拆借利率,向市场利率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接着又放开了国债的市场利率,逐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货币市场与国债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也为政府进行利率调整确定了一个基准利率。这都为利率市场化打下了基础。
5.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迅速。到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为2342家,市价总额达到了214758亿元。我国的保险市场蓬勃发展,2011年各保险公司的总资产达到59828.94亿元,保险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6.外汇市场的改革。1994年实行结售汇制,人民币与汇率并轨,我国外汇市场开始由外汇调剂市场过渡到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为核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1996年实现经常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1998年取消外汇调剂业务并关闭外汇调剂中心,这标志着境内机构的外汇买卖均已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11年我国的外汇储备高达3.181万亿美元,具备强大的抵御汇率风险和偿还债务的能力。
我国的金融深化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成就。我国已出台各项金融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金融秩序逐步完善。这些都说明我国的金融体系已逐步形成,有些方面已与国际接轨。
四、我国金融深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金融深化取得了许多成就,金融深化的数量化指标都达到较高水平,但在金融深化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金融发展的规范性和质量水平仍有待提高。
第一,金融市场存在缺陷。我国资本市场主要由政府主导,金融资本主要偏重于支持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贷款充足;而忽视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使得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发展受到限制。货币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资金配置效率较低,利率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上资金的稀缺程度。第二,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长久以来金融资产的主要形式是银行存款,居民普遍愿意把资产存在银行,而不是用于投资。尽管近几年居民的投资方式、投资渠道都增多,但是并没有改变银行存款过多的现象,股票、债券和保险等金融产品数量有所增加,但仍然占较小的比重。第三,银行业垄断程度非常高。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银行业形成多元化的体系,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迅速。但实质上,四大国有银行占据很高的市场份额,中小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银行业竞争不够充分,行业发展不够完善。
五、对策建议
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市场越来越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因此,金融深化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对我国的金融深化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应当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管制。明确政府在金融深化过程中的地位,提高金融机构经营效率。继续引入市场机制,使得自由运行的利率能够充分反映资金的供需,使金融资本能够有效转化为生产性投资,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建立功能齐全的金融体系,提高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促使金融工具多样化,满足不同居民的偏好,丰富投资渠道,增加金融市场活力,使更多的投资者参与金融交易。同时注重金融深化的质量,防范金融风险,为金融产品创新、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参 考 文 献
[1]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三联书店.1988
[2]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三联书店.1988
[3]杨璐.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发展的启示[J].企业导报.2010(1)
[4]陈凌佳,顾雪娟,杨剑波.中国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的现状研究
[J].金融经济.2008(18)
[5]程子涵,陈志,宋子南.浅谈我国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J].经济管理者.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