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请教“共和”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维钧曾在《顾维钧回忆录》中记述了1912年秋天与袁世凯的一次谈话。当时,顾维钧向袁世凯报告他和英国公使关于西藏问题的会谈情况。报告完毕后,顾维钧起身告辞,但袁世凯让他稍待,说要和他谈话。他向顾维钧提出一个问题:中国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共和国?像中国这样的情况,实现共和意味着什么?共和的含义是什么?
  顾维钧在讲述了共和国以及民主政治的起源与发展后说:共和这个词的意思是公众的国家或民有的国家。但袁世凯认为,中国的老百姓怎能明白这些道理,当中国女仆打扫屋子时,把脏物和脏土扫成堆倒在大街上,她所关心的是保持屋子的清洁,大街上脏不脏她不管。
  顾维钧说:那是自然的,那是由于她们无知。但即便人民缺乏教育,他们也一定爱好自由,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获得自由,那就应由政府制定法律、制度来推动民主制度的发展。袁世凯问这会需要多长时间,不会要几个世纪吗?顾答:时间是需要的,不过他认为用不了那么久……
  袁世凯虽然做了大总统,但对“共和”的含义却不甚明了;他口头上表示支持共和,骨子里却始终认为共和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因为他认为当时的中国公民不具备管理国家的素质。这也是他在大总统任上极力加强专制、独裁统治,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复辟帝制的原因之一。
  语丝·
  夫输入外国文明与其资本,是国家主义,而实世界主义,世界文明之极,无非以己之有余,济人之不足,使社会各得其所,几无国界可言。孔子喜言大同,吾國现行共和,则闭关时代之旧思想必当扫除净绝。
  ——袁世凯
其他文献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他的词多爱国伤时及复国之作,充满济世爱国的热情,洋溢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之思想。《摸鱼儿》中“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归去”,如今已是暮春天气,哪里还能经得起几次风雨的吹打淋湿啊!眼看着春天就这样匆匆忙忙地离去。本是表达对春天逝去的无限惋惜之情,这里却用“更能消”三字,正话反说,很有笔力。结合作者的身世,不难理解,这里作者显然并不是单纯地惋惜春天的流逝,而应该另有所指
期刊
作为湖南人,我为曾国藩骄傲。晚清重臣曾国藩不但在军事上是个难得的人才,在治家上,也让后人赞赏,此外,他在养生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着与众不同的经验。总而言之,曾国藩的养生可以归纳为“三戒”与“三练”:  一、戒贪。作为晚清重臣的曾国藩深得慈禧太后的赏识,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手握重权的曾国藩有许多贪污的机会,但曾国藩严
期刊
李克相人很有一套。   吳起因为杀妻为将而不被鲁国所容,狼狈逃向魏国。魏文侯问李克,吴起这个人怎么样?李克说,吴起贪而好色,然而用兵打仗,即使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   这就是李克。他相人的眼光,犀利而独到。   有一天,魏文侯问李克相人之术,李克说了五条,即: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人,看他富贵或通达的时候做什么,困厄
期刊
俗语云:“药补不如食补。”说明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在古代养生家看来:“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这是说,药物的作用只在“攻邪”,而人的机体要得到补益,精气要获得充实,必须服用“五谷”(粳米、麦、小豆、大豆、黄黍)、“五果”(桃、李、杏、栗、枣)“五畜”(牛、羊、豕、鸡、犬)、“五菜”(葵、藿、薤、葱、韭)。金元时期的医学家李东垣认为,人的健
期刊
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太容易得到就不会珍惜。对下属的奖掖和提拔也是如此,好处要一点点地给,如此才能持续地提高下属的幸福感。   在南宋初年,金人大举入侵,面对大敌,当时号称名将的刘光世、张浚等人,只是一味地避敌逃跑,都不敢奋起反击。这一方面因为他们天生患有软骨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官已高,位已尊,自认为即使立了大功,也没有更大的升迁空间。没有了前面的那把“青草”,他们便很安于现状,什么国
期刊
董卓专权,祸乱宫廷,王允巧设美人计,借吕布之手除掉了董卓。可是王允主导政权后,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或是由于偏执的政治洁癖,没能团结改造董卓部属旧臣,结果葬送大好局面,招致杀身之祸。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记述了两件事,很值得今人深思:一是董卓死后,西北军群龙无首,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大头领一时惊慌失措,逃往陕西,曾派人至长安上表要求赦罪。主政的王允却说:“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虽大赦天下
期刊
海外汉学家小传  包弼德(Peter Bol),男,美国汉学家。1985年起任哈佛大学副教授、教授、讲座教授。1997—2002年任东亚语言文明系系主任及东亚国家资源中心主任,现任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This Culture of Ours: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h
期刊
六祖慧能因衣钵之争而陷于颠沛流离,九死一生,命悬一线。为了躲避追杀,他逃到广东四会一带藏匿了十五年。  这十五年之中,他与一群猎人一起生活。猎人以捕食山中猎物为生,是吃肉最多的一群。慧能感觉混迹于这群人中是最安全的,追杀者怎么也想不到在一群杀生食肉者中间藏着一个念佛食素不杀生的和尚。  慧能理解的禅宗是充分生活化的,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必抛弃现实生活去进行修炼。他还特别指出:“佛在
期刊
哪样的生活可以叫作新生活呢?  我想来想去,只有一句话:新生活就是有意思的生活。  你听了,必定要问我,有意思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呢?  我且先说一两件实在的事情做个例子,你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前天你没有事做,闲得不耐烦了,你跑到街上的一个酒店里,打了四两白干,喝完了,又要四两,再添上四两。喝得大醉,同张大哥吵了一回嘴,几乎打起架来。后来李四哥来把你拉开,你气愤愤地又要了四两白干,喝得人事不
期刊
两千四百九十年前,66岁的孔子结束周游列国的旅程,怅惘地踏上了归国之路。一位名叫接舆的楚国隐士悄然而至,高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尤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唱完,人就飘然而逝。又过了八百二十五年,41岁的陶渊明挂冠隐去,留下一首千古传颂的《归去来兮辞》,开篇言道:“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意即退隐。站在儒学传统精神的立场上,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