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
CPI——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在美国,构成该指标的主要商品共分8大类:食品酒和饮品;住宅;衣着;教育和通讯;交通;医药健康;娱乐;其他商品及服务。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由劳工统计局每月公布,有两种不同的消费物价指数。一是工人和职员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W。二是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U。
参考指标
CPI是一个滞后性数据,但却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但从中国现实情况来看,CPI的稳定及其重要性并不像发达国家所认为的那样“有一定的权威性,市场经济活动会根据CPI的变化来调整”。近几年来,欧美国家GDP增长一直在2%左右波动,CPI也同样在0-3%范围内变化,而中国情况则完全不同。首先是国内经济快速增长,近两年来GDP增长都在9%以上,CPI却没多少波动,表面看来这可以说是“政府对经济运行调控自如,市场行为反映十分理性”。二是一年内CPI大起大落,前后相差几个百分点;一般情况下,除非经济生活中有重大的突发事件(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CPI是不可能大起大落的,所以2004年中国的CPI大幅波动有些异常。三是随着CPI大幅波动,国内经济一时间通货膨胀率过高,民众储蓄负利率严重,一时间居民储蓄又告别负收益,通货紧缩阴影重现。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令人担忧,因此,如何理解CPI指数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计算公式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CPI告诉人们,对普通家庭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如1995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费用为800元,而2000年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000元,那该国2000年消费价格指数为(以1995年为基期)CPI=1000/800*100-125,也就是说上涨了20%。
在日常中生活中,人们更关心的是通货膨胀率,它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公式:T=(PI-PO)/PO
式中,T为1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1和P0分别表示1时期和0时期的价格水平。如用上面介绍的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价格水平,则通货膨胀率就是不同时期的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的百分比。假如一个经济体的消费价格指数从去年的100增加到今年的112,那么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率就为T=(112-100)/100*100%=12%,就是说通货膨胀率为12%,表现为物价上涨12%。
与就业形势报告(非农)结合在一起,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成为金融市场上被仔细研究的热门经济指标。它获得关注的原因显而易见:通货膨胀影响着每一个人,它决定着消费者花费多少来购买商品和服务,左右着商业经营的成本,极大地破坏着个人或企业的投资,影响着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而且对通货膨胀的展望有助于设立劳动合同和制定政府的财政政策。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测量是随时间的变化,包括200多种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零售价格的平均变化值。这200多种商品和服务被分为8个主要的类别。在计算消费者物价指数时,每一类别都有一个能显示其重要性的权数。这些权数是通过向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个人调查他们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而确定的。权数每两年修正一次,以使它们与人们改变了的偏好相符。
核心CPI
指将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价格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目前我国对核心CPI尚未明确界定,美国是将燃料和仪器价格剔后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为核心CPI。这一方法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戈登(Robert J.Gondon)于1975年提出,其背景是美国在1974~1975年受到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而出现较大幅度的通货膨胀,而当时消费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受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当时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发生的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主要是受供给因素的影响,受需求拉动的影响较小,因此提出从CPI中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变化来衡量价格水平变化的方法。从1978年起,美国劳工统计局开始公布从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PPI)中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之后的上涨率。但就是在美国经济学界,关于是否应从CPI中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来判断价格水平,至今仍存在很大争论,反对者大有人在。
CPI意义
CPI指标十分重要且具启示性。因有时公布了该指标上升,货币汇率向好,有时则相反。因消费物价指数水平表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反映经济景气状况,如该指数下跌,反映经济衰退,必然对货币汇率走势不利。但如果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汇率是否一定有利好呢?不一定,须看消费物价指数“升幅”如何。倘若该指数升幅温和,则表示经济稳定向上,当然对该国货币有利,但如果该指数升幅过大却有不良影响,因为物价指数与购买能力成反比,物价越贵,货币的购买能力越低,必然对该国货币不利。如考虑对利率影响,则该指标对外汇汇率的影响作用更加复杂。当一国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时,表明该国通货膨胀率上升,即货币购买力减弱。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货币应走弱。相反当一国消费物价指数下降时,表明该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即货币购买力上升,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强。但由于各国均以控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通货膨胀上升同时亦带来利率上升的机会,因此,反而利好该货币。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政策会导致“龙舌兰酒效应”,这是拉美国家常见的现象。
CPI——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在美国,构成该指标的主要商品共分8大类:食品酒和饮品;住宅;衣着;教育和通讯;交通;医药健康;娱乐;其他商品及服务。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由劳工统计局每月公布,有两种不同的消费物价指数。一是工人和职员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W。二是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U。
参考指标
CPI是一个滞后性数据,但却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但从中国现实情况来看,CPI的稳定及其重要性并不像发达国家所认为的那样“有一定的权威性,市场经济活动会根据CPI的变化来调整”。近几年来,欧美国家GDP增长一直在2%左右波动,CPI也同样在0-3%范围内变化,而中国情况则完全不同。首先是国内经济快速增长,近两年来GDP增长都在9%以上,CPI却没多少波动,表面看来这可以说是“政府对经济运行调控自如,市场行为反映十分理性”。二是一年内CPI大起大落,前后相差几个百分点;一般情况下,除非经济生活中有重大的突发事件(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CPI是不可能大起大落的,所以2004年中国的CPI大幅波动有些异常。三是随着CPI大幅波动,国内经济一时间通货膨胀率过高,民众储蓄负利率严重,一时间居民储蓄又告别负收益,通货紧缩阴影重现。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令人担忧,因此,如何理解CPI指数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计算公式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CPI告诉人们,对普通家庭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如1995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费用为800元,而2000年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000元,那该国2000年消费价格指数为(以1995年为基期)CPI=1000/800*100-125,也就是说上涨了20%。
在日常中生活中,人们更关心的是通货膨胀率,它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公式:T=(PI-PO)/PO
式中,T为1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1和P0分别表示1时期和0时期的价格水平。如用上面介绍的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价格水平,则通货膨胀率就是不同时期的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的百分比。假如一个经济体的消费价格指数从去年的100增加到今年的112,那么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率就为T=(112-100)/100*100%=12%,就是说通货膨胀率为12%,表现为物价上涨12%。
与就业形势报告(非农)结合在一起,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成为金融市场上被仔细研究的热门经济指标。它获得关注的原因显而易见:通货膨胀影响着每一个人,它决定着消费者花费多少来购买商品和服务,左右着商业经营的成本,极大地破坏着个人或企业的投资,影响着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而且对通货膨胀的展望有助于设立劳动合同和制定政府的财政政策。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测量是随时间的变化,包括200多种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零售价格的平均变化值。这200多种商品和服务被分为8个主要的类别。在计算消费者物价指数时,每一类别都有一个能显示其重要性的权数。这些权数是通过向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个人调查他们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而确定的。权数每两年修正一次,以使它们与人们改变了的偏好相符。
核心CPI
指将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价格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目前我国对核心CPI尚未明确界定,美国是将燃料和仪器价格剔后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为核心CPI。这一方法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戈登(Robert J.Gondon)于1975年提出,其背景是美国在1974~1975年受到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而出现较大幅度的通货膨胀,而当时消费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受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当时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发生的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主要是受供给因素的影响,受需求拉动的影响较小,因此提出从CPI中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变化来衡量价格水平变化的方法。从1978年起,美国劳工统计局开始公布从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PPI)中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之后的上涨率。但就是在美国经济学界,关于是否应从CPI中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来判断价格水平,至今仍存在很大争论,反对者大有人在。
CPI意义
CPI指标十分重要且具启示性。因有时公布了该指标上升,货币汇率向好,有时则相反。因消费物价指数水平表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反映经济景气状况,如该指数下跌,反映经济衰退,必然对货币汇率走势不利。但如果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汇率是否一定有利好呢?不一定,须看消费物价指数“升幅”如何。倘若该指数升幅温和,则表示经济稳定向上,当然对该国货币有利,但如果该指数升幅过大却有不良影响,因为物价指数与购买能力成反比,物价越贵,货币的购买能力越低,必然对该国货币不利。如考虑对利率影响,则该指标对外汇汇率的影响作用更加复杂。当一国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时,表明该国通货膨胀率上升,即货币购买力减弱。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货币应走弱。相反当一国消费物价指数下降时,表明该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即货币购买力上升,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强。但由于各国均以控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通货膨胀上升同时亦带来利率上升的机会,因此,反而利好该货币。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政策会导致“龙舌兰酒效应”,这是拉美国家常见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