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hy656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阵清爽的夏风吹得我猛然醒了,它擦着我的头发梢扑向我面前的葫芦藤,把藤上肥大的叶片扯了一把,叶子摇晃几下,像是要阻止夏风的顽皮。就是这瞬间的一刻,我发现一朵葫芦花苞藏在这枚叶柄的叶腋里,它被葫芦肥大的叶子包裹的不露丝毫痕迹。如果不是这阵风,就不会发现葫芦已经悄悄孕育了花苞。早晨的阳光铺展过来,像极了我发现葫芦花苞的心情,明媚,闪亮。它成了我藏在心里的一桩心事。
  葫芦藤已经顺着一条枯干的树枝爬上草垛,肥大宽厚的叶片在草垛上方挤挤挨挨,把草垛遮盖得严严实实,风也很难穿进去。远远看过来,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个草垛,就是一棵硕大的、绿油油的植株,它们给在此近一年时间蹲守的草垛带来了生机。如果不是它们无休无止的生长状态,草垛的最终使命只能是顺着灶台爬上烟囱,为乡村笼罩一层烟火气息。
  是母亲最先发现了这棵葫芦。那日天光还没有完全敞亮,家里的公雞已经叫过一次,父亲母亲照例早起,他们总是有忙不完的营生。打开街门,母亲拿着一个用棉槐条子编的筐篓,去院门外的草垛抽草做早饭。街门与门墩的摩擦声喑哑,在清晨异常的清晰,我还赖在被窝里,转头看一眼窗外,天光正掀开黑夜的一角,窗户外的天上只剩了不多的几颗星星。我合上眼继续迷糊,在似睡非睡之间听到母亲在堂屋的灶间和父亲说,草垛根下发出一棵芽来,你去看看是不是葫芦。没有听见父亲应声,只是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出了堂屋,出了院门。不一会儿,一阵急速的脚步声又依次从院门到了堂屋。是,这是父亲的声音,用筐篓罩起来吧,别让鸡给刨了。然后就是听见一阵窸窸窣窣的,从筐篓里向外倒草发出的声响。
  我就是那个早晨见到葫芦芽刚冒出地面的样子。爹娘的对话勾引起我的好奇心,以前只是知道家里的水缸里有一个水瓢,大人们说是用葫芦做的,还有面缸里也有一个瓢,也是用葫芦做的。母亲说,水瓢和面瓢是一对,合在一起就是一个葫芦。
  今天早晨在院门外竟然发现了一棵葫芦,爹娘把它看的如此金贵,还要用筐篓把它罩起来。我记不清那天早晨是如何跑到院门外的草垛边上的。我去的时候,一个筐篓倒扣在地面上,几只母鸡在大公鸡的带领下,围着草垛根刨食吃。有一只母鸡侧着小脸,像木匠单吊的眼睛,从筐篓的缝隙里向里面张望,引了其他的鸡也学它的样子向里面看。我蹲下身子伸过头去的时候,吓跑了它们。
  一枝细弱的、绿油油的植株孤独地蹲在筐篓里。它现在只能是一棵小芽芽,有四片叶子对生着,上下排列的很整齐。初夏的阳光穿过筐篓的缝隙投射进去,筐篓里面的世界是安静的,葫芦好像是在孕育着什么,可以感受到它的安静里有一股生气在筐篓营构的空间里动荡冲突。会不会是在酝酿自己的梦想,从现在开始努力生长成自己想象的样子。
  清晨的夏风带着生机勃发的讯息紧一阵慢一阵地吹过来,也会穿透筐篓的缝隙,像俏皮的孩童,快速地抚摸过葫芦细芽,从另一边的缝隙里逃掉,我甚至听到了风儿穿越筐篓缝隙发出的嬉笑声。那天早晨,我,公鸡、母鸡、阳光、初夏的风都在母亲告诉父亲院门外的草垛边有一株葫芦后,对葫芦完成了一场窥视。如同是共同完成的一个仪式,是对这棵葫芦在这个世界的认可。
  从此以后,这棵葫芦不只是长在草垛边上,也开始在我的心里生根。每一天清晨出院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它,看今天清晨与昨日黄昏的差别。一个夜晚,它会让我刮目相看,它的生长速度隔着一个神秘的夜晚。昨日黄昏的那片叶子还没有完全绽开,早晨去看它的时候,已是如幼儿张开的手掌,掌心虚含,像是一个世界向另一个世界敞开的心扉。它的顶心呢,就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包裹在层层叠叠的叶芽里。等待每一个清晨给这个休憩了一夜的世界不一样的惊喜。这时候,最先开放的子叶已经脱落,它在葫芦萌发初期,给葫芦提供了最原始的养分。它最先睁开侦知这个世界的眼睛,就像奔跑的那些动物的双眼一样。
  世间一切的生长状态对于少年时期的我来讲都是充满诱惑的。不管是动物,比如自身的成长,还是植物,比如现在的这棵葫芦。自身的生长一直是懵懂的,不管是否认可自身的生长状态,总是在无声无息中前进。葫芦的生长方式对我的诱惑,大过自身生长对我的诱惑。
  直到有一天,葫芦在顶心里长出第一枚细长的触须,我把这个发现第一时间告诉了母亲。母亲说这是葫芦的手,它需要借助这些触须爬上那个草垛。母亲找了一根细长的枯干树枝依靠在草垛上,另一端顺在葫芦藤的边上。那时,葫芦藤是选择的另一个方向,起初,它对身边的草垛没有丝毫的贪恋之心。我伸出手去,准备把葫芦藤扯到树干上,母亲阻止了我的举动。明天一早你再来看,母亲说。第二日,葫芦藤已经缠绕着树干爬到了草垛上。自那天,草垛、葫芦藤便是相扶相携的一家人了。
  葫芦藤日日生长,它从未停止的生长状态,把一棵细弱的植株培育的粗实,明显看出葫芦藤的根部已经粗大的像我的大拇指一样。叶片也变得越来越大。从发现这棵葫芦的那天起,母亲便叮嘱我由我照管。每天浇两次水,清晨傍晚各一次。父亲已经在葫芦藤的根部浅浅地刨了一个圆坑,四围还用土垒了一道圆形的堰子,这样浇水的时候,水就跑不出来。少年时期玩耍的天性往往会忘记母亲的这个叮嘱。每次浇水必定是猛然想起这件事情,然后急慌慌地用水瓢从家里的水缸里舀一瓢水,再急慌慌地泼在葫芦藤的根上。有时候也会搞一点儿恶作剧,先瞅好了四下无人,急急地退下裤子,一泡尿浇将下去。好在,葫芦藤不管顾这些,它坚持生长,努力生长出自己的模样。
  世间的一切生长状态都隐藏着一个结局,或圆满,或残缺;或悲,或喜;或起,或落。这些结局有预知的期待,有未知的偶然。我发现的这朵葫芦花苞也在期待一个结局,我所知道的,葫芦花苞必定要开放。它如我一般,或者是我如它一般,日日夜夜都在期待它开放那日的到来。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葫芦花也叫夕颜,也不知道葫芦花为什么要在黄昏时候开放。当然,现在还是不知道葫芦花为什么要在黄昏开放。我仅仅是知道葫芦花开放的时候会吸引一种大蛾。不知道它的学名,乡间的命名方式直观,我们叫它“葫芦蛾”。葫芦蛾长着两对翅膀,前面的翅膀大,后面的翅膀小,浑身被密实的鳞毛覆盖,在被捉住挣扎的时候,会将鳞毛脱落,借助翅膀的舞动四散飞扬。大人说这些鳞毛有毒,让我们离它远一点,也不要去捉。我最喜欢一种暗绿色夹杂灰褐色的葫芦蛾,它的翅膀合拢时就像是京剧脸谱里的花脸,可以在一众小伙伴中间炫耀。有一段时间,我们曾经为了比试谁捉住的葫芦蛾好看互相较劲。谁也不愿意去捉那种浑身灰褐色,夹杂黑色条纹的葫芦蛾,它就像是一个老妖婆,令我们厌弃不已。   不管是什么颜色的葫芦蛾都长着一条长长的卷须,平时蜷曲在额前,只有在吸吮葫芦花蜜的时候才伸出来。葫芦蛾的触须像极了葫芦藤上生长的触须。我亲眼看到葫芦藤上的触须弯弯绕绕地攀援上一根枯树枝,螺旋着向上爬。在母亲用枯树枝在葫芦藤和草垛之间搭建了一道攀爬的捷径时,我就发现了葫芦藤触须的秘密。葫芦藤的触须像我用手握住一段物体,在树枝上缠绕数匝,用力握紧了,在一个适合的位置固定住葫芦藤,不致葫芦藤在攀爬的过程中脱落。葫芦藤每隔一段距离便生长一条触须,每一条触须都为葫芦藤选择一个支撑节点,牢牢地抓紧树枝,为葫芦藤提供向上攀爬的动力。在深秋后,父亲母亲将葫芦藤上结的葫芦摘除干净,并没有拔除为葫芦提供了无限生机的葫芦藤,由它自生自灭。那时候,太阳出来升到中天,热力已减,不似夏日热烈,葫芦藤的叶片已经萎黄枯败,那些开过的葫芦花,结出大大小小的葫芦,经过一个夏季和一个秋季不管不顾的生长,掏空了葫芦藤的身体。唯一的生命迹象是葫芦藤上残存的绿意,和附着在葫芦藤上欲动的触须,它所追求的生命还没有到达终点。
  葫芦蛾与葫芦好像是共生的。在每一棵葫芦藤出现的地方,近黄昏时候必定会有葫芦蛾盘旋飞舞。现在知道,葫芦蛾是来为葫芦花授粉的。我曾经亲手捉过葫芦蛾。葫芦蛾在葫芦花开放的时候会舞动着翅膀,悄无声息地从未知的角落飞过来。它的身体在葫芦花前几乎是静止的。此时,葫芦蛾长长的触须会伸直,直抵葫芦花蕊。
  我会夸张地鼓起双腮,紧闭双唇,屏住气息,单纯的以为这样可以在捉住葫芦蛾的时候,不致吸入葫芦蛾挣扎时飞扬起的有毒鳞毛。我悄悄地靠近,脚底下也放轻了踩下去的力量。葫芦蛾的全部精力都在它面前的葫芦花蕊上,贪恋葫芦花蕊分泌的蜜糖,丝毫不会顾忌这个世界会有对它造成伤害的行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将要到来的危险,这种危险是致命的。我的全部注意力就像是这只在我面前的葫芦蛾一样,不假丝毫的偏移。我双手虚扣,急速地合拢,一只葫芦蛾在我的手掌里扑扑棱棱的。我感受到了它的挣扎,它不知道自己的挣扎是徒劳的,也不知道接下来的命运会是如何,瞬间从蜜糖到陷阱,反差巨大。
  黄昏还没有降临,我、葫芦花苞、葫芦蛾都在等待,我们一起在等待太阳落山的刹那。一群燕子在高空眺望着黄昏是否已经出现在长路的那一端,它们黑色的羽翼驮着日间最后的一抹光亮飞来绕去。高空的云朵已经把西天边的太阳努力射出的光线分解的支离破碎,它们镶着耀眼的金边,定定地看着将要被黄昏黑夜依次笼罩的乡村。炊烟已经顺着家家户户的烟囱爬出村庄,它们像一条条的葫芦藤,极力向上攀爬,直到在空中消失不见。
  傍晚的风从高空急急地吹过,地面上感受不到它们的凉爽。云朵被风吹的晕头转向,找不到太阳的时候,就会变成洁白色的,还有的是暗黑色的。老师说洁白的云朵像棉花,但我更愿意把它想象成是母亲说的葫芦花的颜色。母亲说葫芦花是白色的,很白,像家里养的那只大公鸡的羽毛一样白;花心是嫩黄色的,像刚孵出的小鸡仔一样嫩黄。现在回想母亲日常曾经做过的的比喻,都是以动物来比作植物,或者是以植物比作动物,它们与我们一般共享生命的精美。在乡下,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只要是有生命的,都可以互为假设。
  我已经急不可耐,往日希望黄昏来得晚一点,再晚一点。那样,我们一群乡村的孩子可以将正在进行的游戏无限玩耍下去。现在,我着急地催促着黄昏快点降临,就像葫芦花苞等待黄昏来临一样,充满了期待与憧憬。天空仅剩几只燕子,它们是否也想看看黄昏笼罩下的村庄,与将要开放的葫芦花。我已经无法分心去想象。直到蝙蝠柔软的翅膀牵扯着黄昏的衣襟从遥远的长路出现身影,燕子迅疾不见,随同不见的还有一起消失的白昼。燕子与蝙蝠在天空中简短的交接仪式结束后,黄昏降临。
  时间渐渐安静下来,小伙伴们都被大人喊回家吃饭,只有我还在坚持,继续站在葫芦藤前,不时地拉动那只葫芦叶柄,看看葫芦花苞的模样。葫芦花苞紧紧地抿着花嘴,只有花苞的中部能看得见隆起,像一个圆球,更像是一个人在发力前深吸憋住的一口气,它在给自己鼓劲。现在黄昏已经降临,它想开放,努力从花苞的里面打开,这样便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那时我还不知道葫芦花苞有实花和谎花的分别。单纯地以为每一朵花必定会孕育一个新的生命。这样才是每一朵花来到这个世界的最终目的,每一朵花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历程。早前的葫芦藤,或者是葫芦花苞只是它生命历程中的一个节点,而在葫芦花苞完成开放后,它便是作为一棵葫芦的果实临世,是对这个世界的最完美的呈现。
  葫芦蛾飞过来的时候,黄昏已经降临了。我不知道葫芦蛾日间藏在什么地方,它是如何知道这里有一朵葫芦花苞等待黄昏的降临。它们之间又是如何传递讯息的。飞过来的葫芦蛾是一只暗绿色夹杂了灰褐色的,这是我极为想要得到的。此时,它的出现已经大过葫芦花苞给我的吸引力。我尾隨在葫芦蛾的身后,想趁它放松警惕的时候捕捉到它。它围着草垛转圈,飞得很慢,看得出它比我有耐心。偶尔会在一片叶子的上方停留,但会很快飞向下一片叶子。我跟着它围着草垛转了一圈,又回到刚才那朵将要开放的葫芦花苞前。
  我发觉了异样。葫芦蛾肯定是在我之前已经发现了葫芦花苞的异样,它肯定是为了引开我,才绕着草垛转圈飞的。在我回到那朵将要开放的葫芦花苞前时,葫芦花已经微张开紧闭的小嘴,像一个喇叭,在传播着开放的喜悦。花朵探出了遮盖它的葫芦叶子,就这么静静地看着面前的这个陌生的世界。葫芦蛾已经伸出长长的触须,它并不急着吸吮花蜜,它围着葫芦花绕着不同的圆圈,像跳一支舞。我的眼睛时而盯着葫芦花,时而盯着葫芦蛾。有一瞬,我竟然觉得,我是那么的愚笨,竟然被一只不起眼的葫芦蛾耍的团团转。我伸出手去,准备扯住葫芦蛾的触须,做为对它耍笑我的惩罚。葫芦蛾稍顿一下,扭转了飞舞的方向,只是饶了一个圆圈就躲过了我对它的袭击。
  葫芦花苞很快完全打开了,五片粉嫩的花瓣笼罩在一层淡淡的光晕里,黄昏已深,近至暗夜来临。已经看不清楚葫芦叶片的颜色,独有葫芦花瓣闪着朦胧的白,努力撑开一片狭小的区域。在葫芦花苞打开后,它极力掩藏的所有的秘密,大白于天下。葫芦蛾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现在想,如果不是母亲最先发现了它,并告诉了父亲;如果不是父亲用筐篓把它幼嫩的、刚发出几枚叶芽的细小爬藤罩起来。如果不是这些如果如此恰到好处的各安天命,在适当的时机出现,我就不会在黄昏就要来临的时候,安静地蹲在草垛边,等待一朵葫芦花的开放。我那时的心智尚不能知晓失落,葫芦花的开放与我们的游戏一样,有开始必有结束。它的开放就是葫芦花的结束,充满期待与好奇的仅仅是葫芦花开放的过程,也是我等待的过程。现在,葫芦花已经开过,葫芦蛾也不知道哪里去了。家家户户的灯光亮了起来,夜色被渲染,我也要回家。
  不曾记得少年时期的成长有过何种烦恼,世间的一切未知于我的新鲜感一直是充满诱惑,毫不退减,它填充了我每一个单纯快乐的时日。第二天阳光铺满人世间的时候,昨夜开过的葫芦花已近于萎靡,它应该是葫芦花里的急先锋,在它开过后,葫芦便进入了盛花期,每一个黄昏来临时候,总有十几朵葫芦花结伴开放,葫芦蛾来来去去,它们构造出一个繁闹的世间。我是这个世间的看客,现在我又进入新的等待时期,期待一棵葫芦在葫芦花之后再次给我一个惊喜。
  葫芦花相继开过后,夏天已过大半,最先开的那朵葫芦花枯萎后没有结出属于它的果实,它是一枚谎花,只负责开放,它的一生简短,放弃了许多的牵挂。刚结的小葫芦尚羞涩,头顶着萎缩的花蒂,浑身披着细弱的白色绒毛,掩藏在葫芦肥大的叶片下面,偷窥这个新鲜的世界。葫芦藤更加粗壮,它的根部虬曲,粗壮有力,它需要与大地紧密相连,借助大地的力量支撑起正在蓬勃生长的葫芦。
  其时,母亲用家里的母鸡孵化了小鸡仔。每日每时,母鸡都会带了一帮小鸡仔在草垛旁玩乐,葫芦藤给它们遮蔽了一个喜乐的天地。母鸡咕咕,呼儿唤女;小鸡仔喳喳,欢悦有声。小鸡仔们像一个个毛茸茸的奶黄毛线球,在母鸡的带领下时而东,时而西,母鸡从这里给小鸡仔们打开了院落外面的世界。更多时候,小鸡仔们会学着母鸡的样子刨草垛根的土,寻找躲藏在泥土里的虫子。它们会用小巧的尖喙争夺一只蚯蚓,紫褐色的蚯蚓在小鸡仔的拉扯中扭曲挣扎。中午时分,太阳直射的时候,母鸡带着小鸡仔在葫芦藤枝叶密集的地方趴窝,小鸡仔们有的躲在母鸡的翅膀下,有不安分的会跳到母鸡的身上。它们的世界和我少年时期的世界一样简洁明了。
  凉爽的风顺着节令吹了过来,已是立秋,葫芦叶被秋风吹得开始发黄,葫芦早已经褪去了覆盖的白色绒毛,由青葱色转变成清白色,肥肚膨隆,葫芦叶子掩藏不了它们的踪迹,养育了它们的葫芦藤也不能承受它们日渐沉重的身体。父亲用草绳编了网兜,把葫芦装进网兜里,在草垛上插了几根木桩,把网兜拴在木桩上,帮助葫芦藤托住肥大的葫芦。
  秋风一日盛过一日,田野里的玉米收割回家。葫芦也已成熟,十幾个大小不一的葫芦各做用途。有的送了左邻右舍,有的煮了剖开做了盛物品的工具。比较周正的会有更大的用场,父亲母亲将它们用线绳绑了,挂在西窗的屋檐下。那里还挂着一个用玉米秸篾子编的蝈蝈笼子,一只从田野捉回家的蝈蝈每日对着葫芦鸣唱。很快,阳光让葫芦披上了一层淡黄色,如同日渐陈旧的岁月,包藏着烟火人间的所有来往。有月光的夜晚,蝈蝈还是会鸣唱,只是不知,它的歌谣是唱给谁听。
  责任编辑   杨   枥
  提云积,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发表于《山花》《天涯》《百花洲》《山东文学》《牡丹》《当代人》《大地文学》《剑南文学》《鹿鸣》等文学杂志。
其他文献
刚到花果山的山脚,车窗上落下了零零星星的雪花。同行的王先生大喜,说:“太好了,咱们争取在大雪前赶到花山村,明早起来赏雪。”  山路坡陡弯急,好在地温高,路面没结冰,车辆尚能通行。我们赶到花山村时,雪花鹅毛般已开始漫天飞舞了。  好一场大雪!  正值冬季,花果山的农家旅馆大多数不再营业。经人介绍落脚的地方,是十七八岁的青青姑娘家。她父亲在郑州打工,母亲在县城陪弟弟念书。介绍人说:“你们放心住吧,别看
期刊
1  “姐,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咱们这快要建成淇淅河国家湿地公园了!淇河又变得好起来了,如同咱们小时候的模样!”三十一岁的张淘跟此次来家的姐姐张兰说道。  “聽说了!咱们俩小时候可没少去淇河那玩。”张兰是张淘的姐姐,比他大两岁,这次带着九岁的儿子王远回娘家来,王远特别喜欢来舅舅家,舅舅虽然年纪不小了,但仍然是个孩子王,背着王远转圈圈,给自己买各种玩具,如火车、飞机、水枪等,王远尤其喜欢玩水,正追着自
期刊
为充分展示网络文学“建党百年”主题创作成果,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3月2日举行重点网站优秀网络文学作品联展启动仪式,564部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将通过线上向读者免费开放。  参与联展的网络文学作品中,既有《浩荡》《大国重工》《复兴之路》等反映党领导人民建立建设新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的宏大题材作品;也有書写将个人梦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平凡劳动者的故事,如《特别的归乡者》《朝阳警事》《你
期刊
三十年以前  我们村唯一的商店——村代销店,“开门”并没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只有“油盐酱醋”四件。柴在山上,米在地里,至于茶,村里人没有喝茶的习惯,来了客人,最多就是倒杯白开水。  但这并不影响代销店成为我们全村最热闹的地方。  不管买不买东西,不管兜里装着两块钱还是八分钱还是根本就没有钱,村里任何人都有资格,也大都有这个喜好,来店里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并且对新进的货品评价一番。  “这个
期刊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诗人阎志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参加大会并接受表彰。  多年来,阎志始终将扶贫责任扛在肩上,持之以恒带领卓尔企业积极投身精准扶贫。从2016年开始,阎志带领卓尔企业以文旅产业切入产业扶贫,深度參与乡村经济发展,在罗田、长阳、孝南、赤壁等地农村投资建设古镇、小村等特色项目,发展全域旅游产业,助力贫困地区长
期刊
2月19日,從市文联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推动洛阳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市文联特制订《洛阳市文艺工作者行为守则》(简称《守则》)。  《守则》共有6条,要求洛阳市文艺工作者要厚植爱国情怀,涵养文化认同;弘扬传统文化,打造现代经典;增强宗旨意识,追求德艺双馨;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深入基层生活,牢牢扎根人民;奋力攀登高峰,勇争文艺一流。 
期刊
日前,洛阳文學院第五届签约作家相关选拔评审工作启动,凡符合要求并自愿接受洛阳文学院签约作家相关管理办法的作者,3月10日前可向提出书面申请参与选拔。  据悉,参与申报的作者应为洛阳籍或长期在洛阳学习生活的;拥护党的文艺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能够坚持文学创作,并按时完成创作任务;有较强的文学创作实力,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过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文学作品,或者正式出版过文学书籍;有切实可行创作计
期刊
凡人光陰
期刊
程旭波作品《大院儿》(原载于《牡丹》2019年第3期),荣获首届(2019-2020年)河南文学期刊奖·中篇小说奖。2020年12月6日,受洛宁县文联、洛宁县作协之邀,牡丹文学杂志社与洛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编辑、评论家十余人赴洛宁,专门为此召开了作品研讨会。现将发言部分摘录如下:  李少咏(洛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大院儿》的精神辨识度比较高,他将河洛大地一个特殊时期充满诗意与梦想的日常
期刊
眉  古人形容女人的眉时是最写意的,曰“眉如远山”,曰“眉如新月”,曰“眉如柳”“眉如娥”,这些奇特的比喻都是情乱意迷的男人在眼花缭乱时用来胡乱奉承美人的,实际上,这些东西和眉毛本没有什么关系。  曹雪芹是写眉高手,恐比常为夫人画眉的张敞还过之。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真是绝笔,把黛玉娇花照水弱柳扶风的闺阁气质一笔写尽,这种眉在大观园里也只配黛玉有,红楼里论谁长这样的笼烟眉也不伦不类;凤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