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培养模式改革 助推轨道交通发展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longhai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是一所以培养轨道交通技术、电气化技术人才为主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北京市职业教育现代化标志学校。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和“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思路,立足首都,辐射华北,服务快速发展的轨道交通业、电力行业、电气技术产业;以深度对接为切入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建特色为抓手,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龙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构建了“基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四阶段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是基础。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工作主线贯穿办学全过程,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学校先后与北京地铁公司、北京铁路局、北京电力公司等70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成立了由校企双方领导组成的校企合作理事会,为校企合作与交流搭建平台。学校成立了由校企负责人、企业技术骨干、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工学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协调企业用人需求调研、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成立专题项目组,在工学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领导下围绕职工培训、课程开发等合作项目开展工作。学校还成立了由订单企业和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订单班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订单班组建及教学管理工作。
  同时,学校建立了校企年度工作会议、教师互聘、科研合作、兼职职业指导师等机制,使企业能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学校全面开放、企业深度参与”的校企共建、共管、共赢的合作机制,取得了丰硕成果。2006年以来,学校与22家企业组建了79个“订单班”,累计培养学生3002人。“奥运电力技工班”“地铁供电订单班”及中铁十二局“赴安哥拉电力技工班”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同时,学校还与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电梯行业分中心合作编制了电梯维修工和电梯安装工的国家职业标准,和北京地铁供电公司合作编写了9本职工培训教材。
  在奥运期间和60周年国庆期间,分布在280公里首都轨道交通线路上的700多名学校毕业生,为保障北京地铁的安全与快捷运营作出了重要贡献。
  
  及时响应企业需求做精做强订单教育
  订单培养是校企合作的纽带,也是学校基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四阶段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所在。为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和订单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双重要求,学校将学生4年的学习时间分为四个阶段:前三学期为公共学习平台,重点强化各专业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文化基础、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初步培养职业感情,奠定良好的职业素质基础;在第三学期末按照专业方向班分流的办法,打破专业界限,采取学生自愿和学校选拔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专业方向班,在第四、五学期进行专业方向学习。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获得与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的同时,打好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基础,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第五、六学期进行订单学习,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毕业就能上岗的目的;第七、八学期进行顶岗实习。
  在第五、六学期,日常操行表现合格的学生通过企业面试、笔试后组成订单班。校企双方依据《订单班组建及教学工作流程》,共同对订单班的组建、教学、顶岗实习等全过程实行严格管理,为订单培养质量提供了保证。根据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制订教学方案,统筹安排学生校内“学程”和企业“工程”(顶岗实习)各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根据订单企业生产特点和用人需求,与部分企业建立了校内教学和企业实践交替进行的“8阶段”教学模式,建立了4天校内教学1天企业实践的“4+1”教学模式。学生在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的共同指导下,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既是学校的学生又当企业的学徒,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交替进行,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岗位技能有机结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做到了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零距离”接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缩短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期,学生毕业后即能上岗工作。
  学校按照“四对接”的工作思路(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对接、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班级管理与车间管理对接、学生评价与员工评价对接)和“三化”要求(班级组织企业化、学纪要求职业化、考核评价工资化),对订单班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对学生实行工资制考核方式。订单班学生人手一本《准员工手册》,按“5S”标准自我管理,日清周结月考评,并实行末位淘汰机制。
  在第七、八学期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实行“共同负责、分层管理”办法,即在企业实习基地建立了由校企领导、车间负责人和带队教师、工人师傅组成的三级管理小组,校企双方联合育人,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其中,由生产车间负责人和带队教师负责给学生安排生产任务和技能训练课题等工作。工人师傅和带队教师共同承担对学生的技术指导和质量考核工作。并做到每天有记载,每周有考核,每月有评估。
  
  对接职业标准要求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2008年以来,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牵头组织实施了北京市教委立项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改革实验项目。以该项目为龙头,学校在轨道交通技术、供用电技术、电气技术应用三大专业群全面开展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适应基础平台学习、专业方向学习、订单学习、顶岗实习四个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学校按照“五对接”原则,构建了“公共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订单课程+顶岗实习”四阶段课程体系。
  以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为例,前三学期为公共平台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执行教育部颁布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公共专业课程对接电工低压运行维修作业操作标准,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满足其专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第四、五学期,开设“专业方向”课程,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并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补充课程内容。如电梯电气技术技能方向针对电梯安装与维保岗位,对接《电梯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和《电梯安装工国家职业标准》(四级),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第六学期根据企业订单需求组建以企业冠名的订单班,对接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电梯电气维修)认证标准,开设订单课程,满足企业用人要求;最后一年,学生进入订单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零距离”上岗。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按照两种模式(车间式、模拟仿真式)、五个到位(理念到位、方案到位、技术到位、设备到位和文化到位)、三项功能(学校教学、企业培训、生产服务)的“235”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建成了轨道交通技术、电气技术和供用电技术三大校内实训基地。根据三大专业群职业岗位的特点,校企合作建立了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实训中心、电梯维修实训中心等车间式实训中心,自主研发建立了地铁供电倒闸模拟实训中心、电梯模拟实训中心等模拟仿真实训中心。
  真实的实训环境,不仅满足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需要,而且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了实训场所。近几年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已与多家企业合作举办了北京铁路局转岗电力机车乘务员培训,中铁六局、十二局接触网和电工技能技术比武,地铁机电公司员工技能培训和职工转岗培训等多种专业培训与技能比武,2010年10月学校成功承办了“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电梯安装维修工比赛”决赛。
  2006年以来,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立项31个,累计投资9000万元。建成了1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电工电子实训基地,1个市级示范性实训基地——电气应用实训基地,2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城市轨道车辆驾驶与检修实训基地和电气技术实训基地。学校另与北京地铁供电公司等34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学校还是铁道部认定的“电力机车司机培训基地”,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电梯行业分中心评估批准的“电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人才强校”,师资队伍是关键。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按照“五个结合”(提高思想水平与业务水平相结合、钻研理论与参加实践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实施“三项工程”(新人成长工程、专业技能提高工程和名师工程),提高教师“五项能力”(师德、德育工作能力、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的“535”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依托北京市电气专业教师培训学校、北京市职教学会电气专业委员会主任校、国家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电梯职业技能鉴定站三个平台,以专业创新团队建设为抓手,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能教会做、善于育人、结构合理、动态管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目前,学校已拥有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团队和轨道交通专业教学团队两个“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北京市专业带头人5名、市级骨干教师7名、市级青年骨干教师12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北京市优秀教师4名,专业教师的“双师”比例达到了80%,骨干专业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了1:1。
  开展社会培训服务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
  多年来,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坚持“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北京市昌平区轨道交通培训学校和国家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电梯职业技能鉴定点两个资质,发挥专业特色、师资优势和实训基地优势,通过实施“五个工程”(企业中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企业员工转岗技能培训工程、企业员工学历达标工程、在校学生学历提高工程和在校学生就业取证工程),不断拓展培训市场,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证书的培训工作局面,为轨道交通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三年,学校为北京铁路局、北京地铁公司、神华集团各铁路运输公司、北京电力公司、中铁六局等企业完成在岗职工技能培训31800人次,在职成人学历培养3496人,学校还承担了北京铁路局每年招聘的大学生动车司机上岗培训,得到企业的充分肯定。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领并促进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深入开展,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获得了“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职院校就业质量100强”之首、“中国教育管理改革三十年——全国创新管理改革品牌学校”等荣誉。在2010年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上,学校学生的参展作品获得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品一等奖。
  2011年,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单位。在中职生源持续下降的形势下,学校一直保持着“出口畅、进口旺”的良好招生就业局面,全日制普通中专在校生由2005年的2600人增加到2010年的5760人。近三年来,学校学生毕业就业率一直在98%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在80%以上,专业对口“双证”率在95%以上,学校品牌效应、辐射能力不断提高。学校还积极与中西部地区9所中职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大大带动了这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其他文献
开创“渤三角”  职教名城的邢台模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邢台市政府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发展成绩斐然。尤其是近年来,邢台市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打造“渤三角”职教名城的战略,以职教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大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使得该市职业教育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高潮。送教下乡、搭建“职教广场”等一系列创新工程、实践工程使得邢台职教享誉全国,“北看邢台,南看深圳”已经成为全国
期刊
2011年6月25日,总投资4.85亿元的青海省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开工建设;  2011年9月30日,青海省与山东省签署“十二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协议书。  青海职业教育的两则消息引起了本刊的关注,这也是本栏目第一次将视线投向青海:前者通过加大投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极大地缓解了青海省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增强了青海职业教育的办学实力;后者以“结对子”的方式,充分利用东部优
期刊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南京外国语学校一名优等生放弃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美国名校读书的机会,选择去一所国人几乎闻所未闻的学校——深泉学院(Deep Springs College,以下简称“深泉”)求学。消息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是所什么学校?这所学校到底有什么特色和魅力?    与世隔绝的学校  深泉坐落在美国加州东部沙漠的山谷里,1917年由实业家兼教育家卢西恩·纳恩(Lucien Nunn)出资
期刊
尽快制定《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  高校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与中小学发生的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由高校的管理特征决定的。首先,高校的学生大部分是18岁以上的成年人,他们在法律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次,高校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更强,在学生管理上,学校显然不存在“监护”的职责。再次,当前众多高校校园呈现开放式管理,这与中小学的封闭式管理存在巨大差异。  因此,通过单独立法,有效地解决高校
期刊
深圳大运会期间,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在深圳举行。围绕“21世纪大学的新使命和人才培养”,近200名中外大学校长站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高度,围绕本国和本地区的经验与思考,就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提高大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大学体育与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绿色大学的建设等议题,各抒己见,分享经验,达成共识。    全球性大学不是麦当劳  我有一个新的大学分类叫做“全球性的大学”,
期刊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从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必然选择,被列入国家重要议事日程。  在2011中国(上海)国际职业教育论坛上,“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教育本身就是生产力”成为与会者的共识。作为此次论坛的东道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围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主题,结合上海市经济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发展实际,就职业教育发展谈了几点看法
期刊
调查显示,缺乏相关的创业教育和实战经验,是大学毕业生创业过程中的最大阻碍。有学者认为:高校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课程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法。但目前仅有少数高校开设了此类课程。因此,建议对大专院校教育模式进行改革,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技能的培养。具体建议如下:  1.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必须与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系统、全面的
期刊
1997年9月8日   10位老教授获科教兴国贡献奖  1997年9月8日,“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在北京颁发,雷洁琼、周远清等出席颁奖仪式并向获奖者颁奖。  吴良镛、吴树青、陈琳、陈太一、欧阳山尊、郑小瑛、徐凤翔、梁思礼、潘家铮、潘承孝等10位教授荣获“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为创建中国老教授协会作出贡献的李正文、云光被授予“老教授事业荣誉奖”。  “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由中国老教授协会、中国
期刊
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学校是一所以提升传统服务业、手工业为重点,以发展现代旅游业、拓展现代服务业为方向,立足三产、联动二产的特色学校。学校创办于1959年,现已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330亩,现有教职工近406人,在校生10231人。42%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80%的教师为“双师型”,100多名教师是国家级、省级大师、名师。学校已成为首批江苏省高水平示范学校、中共中央直属机关
期刊
青少年体质是一个关乎国家未来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大问题,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了,要提升不是一两年可以见效的。由于家庭、社会对学校体育课安全问题的一些偏激认识及学校安全事故的一票否决制度,使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学生的安全往往以牺牲学生的健康作为代价,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不断地下降。目前,我国校园体育活动的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关法规条例尚未出台。时代呼唤我们要对涉及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法规条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