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情境,浸润教育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75758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亚杰曾在建构主义提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且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因此我根据自己所学、所感,结合自己的实际,尝试性在组织幼儿进行情境性科学教育活动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游戏情景,兴趣高!
  环境是激发幼儿科学探索兴趣的中介和桥梁,教师可把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蕴含在环境之中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幼儿园的孩子对身边的事物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尝试创设“玩中学” 的游戏环境,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充分的机会亲自参与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幼儿获得直接经验,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动力,体验发现的乐趣。如科学活动《有趣的蛋宝宝》,注重幼儿与材料的互动,设计了和好朋友做游戏这一情景。让孩子们玩一玩、找一找、摸一摸、看一看、敲一敲,每一个环节无不体现一个玩中学的理念。虽然蛋宝宝容易破碎,但孩子们和它们得到了亲密的接触,不经意间,孩子们探索出了它们的外形特点和内部结构等。在孩子尝试打开蛋宝宝的过程中,教师用猜一猜这一情景而不是用说一说,这就像猜谜一样,幼儿可以发挥他们的想像,天马行空地猜想蛋宝宝里面有什么,猜错了也没有关系,还可以继续猜,这样孩子的心里压力比较小,也就更能激发他们说的欲望,更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二、生活情景,效果好!
  在过去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在认识某一事物或现象时,常常是将这一事物单一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让孩子说说它的样子,教师告之这些物品名字及用途,这种机器式传递知识的过程,没有考虑小班孩子的思维特点,没有从孩子的兴趣点与生活经验出发,更没将孩子对其的认识迁移到生活中。使孩子们常常无话可说、无事可做,没有探索的欲望。而将教学内容放在生活情景中,让孩子去尝试解决,孩子们的表现则不一样。我们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科学活动的活动材都来源于孩子们周围的生活。我们巧妙利用每一种材料的鲜明特点,精心设计富有美感且充满生活情趣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氛围,使幼儿一进入便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如在“认识糖果”的活动中,我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糖果,把活动室布置成“糖果超市”,让幼儿当顾客,在敞开式的“超市”情境中,孩子们高兴极了,他们轻松、自由地选购糖果,观察糖果,认识糖果。
  三、故事情景,形势新!
  孩子们爱“追随”新鲜的事物,但他们的注意力常常受外界环境刺激,易转移,没有持续性,在遇到困难时,表现易退缩,解决困难意识不强,常常“半途而废”、到处游走。而情节性强、语言生动、且有连续性的故事,则能感染孩子,激发兴趣,使之注意力维持更长时间,激发孩子勇敢面对困难。因此,在解决科学活动组织的问题时,我们经常尝试运用故事或绘本情节贯穿活动来激励孩子探索。
  如:我们结合中秋节组织的科学活动《会变的月亮》。我们创设了故事情境《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的她有点冷,她就撕的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衣裳吧。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三天以后来取。过了三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的真漂亮啊,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扣子也扣不上。裁缝师傅决定给他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三天来取。三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成了一个半圆。她来取衣裳,衣裳做的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了。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三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的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是在晚上才悄悄的露面。”
  让幼儿在故事中感受、理解月亮是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变化的,融情境与兴趣为一体,激活了孩子的思维,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注意通过幼儿间的交流丰富了他们的词汇量和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在科学探索中体验了想象与表达的乐趣及对科学事物的喜爱之情。
  四、自然情景,好处多!
  陈鹤琴先生曾提出了自己著名的观点,那就是:“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自然环境包括动物、植物和各种自然现象,如春天的樱花,夏天的雷鸣电闪,秋菊、冬雪等。其中,雪是难得一见的自然现象,幼儿对它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今年入冬时,正好下了一场雪,当时就听到孩子们欢呼,“下雪了!下雪了!”一有时间、一有机会他们总爱在雪地里玩耍、嘻闹,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约,无法尽兴地去玩雪。因此,我时常发现在玩雪时孩子们经常把衣服鞋子弄湿,或者是玩一次雪要花很长的时间,乐此不疲。为了彻底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对雪的向往和对其独特的兴趣,使他们对雪有更多的了解,因此“玩雪”这一活动就此生成了。再利用孩子的天性,在游戏活动中,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自主的游戏氛围,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来,让幼儿认识到雪花遇到热气会化成水的科学现象。这比老师刻意去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认识雪要省事、有效果。教师再在适当的时候给以引导启发,使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主动探索科学现象,从而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体验。
  五、操作情景,不可少!
  孩子喜欢自己动手摆弄物体,对鲜艳色彩、会动、会发出悦耳声音、能吃的东西感兴趣,常常在鲜艳美丽的事物、动画中流连忘返。乐滋滋地敲打、扔、砸甚至破坏物品,为的是双耳能听到来自他们自己制造的声音;如果能放到嘴里尝一尝,更让他们兴奋不已。我们平时经常使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尝一尝”这类的诱导用语,使幼儿的各种感官接受刺激,提高幼儿的感官综合活动能力,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主动探索客观对象的习惯。
  在科学活动中运用“神奇的口袋”的游戏可以满足孩子摸的需要。“神奇的口袋”是以各种精美的、颜色鲜艳的装饰口袋为材料,能感知事物有:水果、蔬菜、石头、糖果、图形等物体,孩子们通过摸一摸外形、猜一猜口袋中的物体,从而调动他们继续探索的欲望。
  在“彩糖王国”中,冰糖、砂糖、方糖的外形不能引起小班孩子的兴趣,而我把它们分别装在瓶子里,通过摇动让它发出声音,孩子在听一听、看一看的过程中构建不同外形种类的糖的经验。每出示一个瓶子,摇动一下里面的糖,看到它们在瓶子中“欢蹦乱跳”,孩子们的脸上总是浮现了灿烂的笑容,拍起了胖乎乎的小手。而当他们品尝糖的滋味时,可以听到孩子们告诉同伴“甜甜的”“酸酸的”“软软的”的声音。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在教师不同程度的指导下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是给幼儿以亲身的科学体验,注重对科学探索和发现培养的过程。作为教师,应为幼儿巧妙创设丰富的探索情境,让情景浸润到孩子们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在开放性的情景中大胆地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感受到发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科学的浓厚兴趣。
其他文献
摘 要:暗示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探究暗示对学生的影响的同时,重点根据暗示效应的特性巧妙运用积极暗示,探讨让学生享受成长的策略,以及实施积极暗示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暗示;积极暗示;享受成长;策略    对学生的成长的影响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暗示效应对学生的成长的影响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本文将从暗示相应的意义,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对学生的不同影响,理论联系实际,从暗示效
期刊
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这样一句话:“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教师。我总觉得,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对此,我深有同感。  自从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力求自己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我们肩负着塑造学生灵魂、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等的重任。因为重任在肩,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  经过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已把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农村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受家庭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这个时期,课外阅读对于他们来说一片空白,针对这一现状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实施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是借助QQ群,推行电子阅读;利用相机,“走进”书店阅读。让农村孩子也能在阅读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关键词:课外阅读;农村;低年级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
期刊
摘 要:随着幼儿园课程整体改革,以及幼儿园教育纲要的试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斯宾塞先生说:“教育是为了完满的生活。”由此可见,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教育应以帮助我们适应现实及将来的社会生
期刊
摘 要:陶行知说: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我们所要的校容不是浪费的盛装,而是内心的艺术所追求的朴素的表现。什么东西摆在什么地方或只许摆在那个地方,应该怎样摆,也只有那样摆,而不许它不得其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认真学
期刊
摘 要:儿童画是儿童根据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独特体验,通过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而创作出来的绘画。儿童们通过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天真、质朴的观察和富有浪漫情趣的表现,使他们的幼小心灵与外部世界建立了一种亲密的联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用成人化、专业化的要求来限制儿童。不能将技法技能当作教学的主要目标,不能把画得像不像作为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而是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眼光来审视和评价孩子们的作品
期刊
我们把家长同志们请到学校里来开家长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与家长进行更好的交流,以便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教育,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也深刻体会到,初中阶段对我们整个人生的发展实在是太重要了,走好了,会为将来的发展铺平道路,走不好,则会给自己的人生发展设置很大的障碍,将可能倍偿生活的艰辛与苦涩!作为家长,应该明确这一点,并根据自己孩子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找出最适合孩子的家庭教育方法,以便有针对性
期刊
摘 要:家庭访问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简称家访。主要是解决儿童、青少年的个别的家庭教育问题。学校的教师到学生家庭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儿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家访;本班;实践;研究;获益  教师的家访工作,在幼儿园,包括小学中学教育中,目前越来越被推广,尤其随着学校、家庭共育理念的重视,教师越来越重视家访这项工作后,家长也越来
期刊
摘 要:幼儿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教师面临的教育对象、内容和情境是变化的、动态的,只有充分发挥创造性,以研究者的姿态投入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而进行教育研究能给我们带来成就感、充实感,还会使教育工作变得充满挑战性和乐趣。只要我们去进行研究,就会发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幼儿的精神面貌是“新”的、教育过程是“新”的、教育机会是“新”的,孩子的反响是“新”的,每天的收获是“新”的。  关键词:
期刊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在这优美的旋律中,让我联想起在幼儿中开展挫折教育带来的美好前景,进而坚定挫折教育的信心和决心。请先看三个不同国度的幼儿摔倒之后——  一个美国幼儿摔倒了,母亲用鼓励的眼神说:“宝贝,自己站起来!”一个非洲幼儿摔倒了,母亲只在孩子旁边反复模仿摔倒并站起来的动作,以无声的实际行动教孩子自己站起来;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