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业绩取代估值,或成为当前市场最大风险。
当前投资者的普遍预期是,市场难涨难跌,上证综指在2000点附近波动,努力寻找结构性的机会。但我们认为,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可能从信用风险转向业绩下滑。明显滞后的盈利预测调整,或会让这种风险看起来格外明显。
一季报已经在多个方面拉响业绩警报:收入增速再次下滑,跌到2010年以来次低点;2013年“钱荒”滞后效应显现,财务费用率上升,原先拥有超募资金的创业板企业也开始背负不菲的利息支出;应收账款占收入比重再创新高,现金紧缺。
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至今,地产的上行周期持续了整整12年。土地价值不断攀升,地产企业不断积累土地库存,库存占资产比重已经接近70%。自2012年以来,土地储备/资产、土地库存/收入不再继续攀升,地产企业已经放缓土地购买增速。但未来,土地库存会出现绝对额的下降吗?一旦地产超级周期结束,其影响或难以想象。
这情形与2012年较为相似,但2014年地产的调整持续时间或许更长,幅度也可能更深。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和商品房的施工面积增速在2011年平稳后,2012年开始连续下降,而这两个指标在2013年平稳后,同样在2014年开始下滑;地产销售面积2011年底开始持续下滑,虽然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回升,但新开工面积的下滑持续到了2012年底,而目前销售面积才刚刚开始负增长,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地产新开工面积以及销售面积的下滑时间可能会比2012年更长。
对中国房地产泡沫中长期最大的担忧在于:新增城镇住房供给远远超过内在需求的增长;中国人均建设面积2013年已经基本相当于日本上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接近西班牙金融危机前水平,低于美国和韩国的金融危机时水平;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增加国内居民投资渠道,分流地产投资。这些政策变动都可能在中长期(3-5年)终结地产超级上行周期。因此,我们估计,在2015年,有15%的概率,GDP增速会下降到5%,房地产活动大幅下滑。
而公司业绩下调或将压制指数进一步低迷。我们将2014年全市场的利润增长预测从之前的11%下调到5%,其中金融利润增长11%,而非金融企业利润下滑3%。并判断2015年企业利润零增长,非金融企业利润进一步下降9%。如果地产活动在接下来的8个月持续减弱,企业财务费用继续上升,低迷的PPI限制企业毛利率反弹,那么有50%的可能性,2014年的非金融企业利润出现10%以上的负增长。
调整业绩预测后的主板市场并不便宜。沪深300指数的2013年市盈率是8倍,扣除银行股(5倍PE)后大约13倍。
而流动性风险被隐匿但未消失。货币市场上的短期利率持续下降,稳定了市场情绪。但中长期利率降幅很小,企业财务负担几乎没有减轻。信用风险仍在。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溢价(企业债收益率跟国债收益率的差)在超日债事件后出现下降。但我们仍然担心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在未来出现规模较大违约的风险。需要警惕,按照历史规律,短期资金价格往往会在年中(6月中旬)开始上行。而人民币持续低迷表现,可能显著减缓热钱流入,从而削弱了这个过去6个月对国内流动性有显著帮助的因素。
会不会“否极泰来”? 有可能。这可能包括:股票指数大幅下跌(比如上证指数跌到1600-1700点),充分反映企业盈利恶化信息,然后反弹。在二季度勉强维持7%以上的GDP后,三季度经济明显失速,政府或不得已以信贷形式稳定房地产市场。由于其他行业库存水平已经处于很低水平,财政刺激基建投资反弹后,会引发一轮很强的补库存周期,刺激企业盈利反弹,类似2013年三季度。当然,最核心的政策是,必须采取一切办法稳定地产投资。
当前投资者的普遍预期是,市场难涨难跌,上证综指在2000点附近波动,努力寻找结构性的机会。但我们认为,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可能从信用风险转向业绩下滑。明显滞后的盈利预测调整,或会让这种风险看起来格外明显。
一季报已经在多个方面拉响业绩警报:收入增速再次下滑,跌到2010年以来次低点;2013年“钱荒”滞后效应显现,财务费用率上升,原先拥有超募资金的创业板企业也开始背负不菲的利息支出;应收账款占收入比重再创新高,现金紧缺。
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至今,地产的上行周期持续了整整12年。土地价值不断攀升,地产企业不断积累土地库存,库存占资产比重已经接近70%。自2012年以来,土地储备/资产、土地库存/收入不再继续攀升,地产企业已经放缓土地购买增速。但未来,土地库存会出现绝对额的下降吗?一旦地产超级周期结束,其影响或难以想象。
这情形与2012年较为相似,但2014年地产的调整持续时间或许更长,幅度也可能更深。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和商品房的施工面积增速在2011年平稳后,2012年开始连续下降,而这两个指标在2013年平稳后,同样在2014年开始下滑;地产销售面积2011年底开始持续下滑,虽然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回升,但新开工面积的下滑持续到了2012年底,而目前销售面积才刚刚开始负增长,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地产新开工面积以及销售面积的下滑时间可能会比2012年更长。
对中国房地产泡沫中长期最大的担忧在于:新增城镇住房供给远远超过内在需求的增长;中国人均建设面积2013年已经基本相当于日本上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接近西班牙金融危机前水平,低于美国和韩国的金融危机时水平;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增加国内居民投资渠道,分流地产投资。这些政策变动都可能在中长期(3-5年)终结地产超级上行周期。因此,我们估计,在2015年,有15%的概率,GDP增速会下降到5%,房地产活动大幅下滑。
而公司业绩下调或将压制指数进一步低迷。我们将2014年全市场的利润增长预测从之前的11%下调到5%,其中金融利润增长11%,而非金融企业利润下滑3%。并判断2015年企业利润零增长,非金融企业利润进一步下降9%。如果地产活动在接下来的8个月持续减弱,企业财务费用继续上升,低迷的PPI限制企业毛利率反弹,那么有50%的可能性,2014年的非金融企业利润出现10%以上的负增长。
调整业绩预测后的主板市场并不便宜。沪深300指数的2013年市盈率是8倍,扣除银行股(5倍PE)后大约13倍。
而流动性风险被隐匿但未消失。货币市场上的短期利率持续下降,稳定了市场情绪。但中长期利率降幅很小,企业财务负担几乎没有减轻。信用风险仍在。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溢价(企业债收益率跟国债收益率的差)在超日债事件后出现下降。但我们仍然担心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在未来出现规模较大违约的风险。需要警惕,按照历史规律,短期资金价格往往会在年中(6月中旬)开始上行。而人民币持续低迷表现,可能显著减缓热钱流入,从而削弱了这个过去6个月对国内流动性有显著帮助的因素。
会不会“否极泰来”? 有可能。这可能包括:股票指数大幅下跌(比如上证指数跌到1600-1700点),充分反映企业盈利恶化信息,然后反弹。在二季度勉强维持7%以上的GDP后,三季度经济明显失速,政府或不得已以信贷形式稳定房地产市场。由于其他行业库存水平已经处于很低水平,财政刺激基建投资反弹后,会引发一轮很强的补库存周期,刺激企业盈利反弹,类似2013年三季度。当然,最核心的政策是,必须采取一切办法稳定地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