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物理教学的新构想

来源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jian101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应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科学的方法,并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的精神、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要要求我们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素质教育; 发现法; 接受法
  目前,我国中学物理教学正处于探索,总结和改革之中,本文想就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对应用“发现法”和“接受法”对物理教学做一点思考。
  一、改进物理教学形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由于受到教学地点、空间、时间的限制,也就限制了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轻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学生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形式结构上,应冲破传统的教学时空概念,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原来传统的小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形成课内与课外,教学一实践紧密结合的开放式物理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整个教学活动,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促使学生各种能力得到发展,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以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开放式物理教学
  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物理教学也应遵循这一规律。因此,开放的物理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提出问题,实践探索阶段。(2)分析讨论,归纳总结阶段。(3)运用规律,指导实践阶段。开放式的物理教学,还应注意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的一此简单现象。走出教室,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样有助于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并通过动手实验,动脑分析,在克服困难中磨练意志。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使学生逐步领悟到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由于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为此人们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加强了实验的教学,使学生能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观察、归纳、总结,获得一部分知识。这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无疑是一大进步。但由于受到课堂教学的地点时间的限制,有很大一部分知识教师只能通过讲授或通过演示实验的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即使是学生做实验,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亦往往是通过对这一实验的详细讲述,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之下完成的。学生实验往往都成了验证性实验,缺乏探索性,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甚至有点为了实验而“实验”的味道,这样学生仍处于被动的地位上,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实行开放式的物理实验教学,向学生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都可以到实验室做实验,解决他们碰到的问题。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并作适当的处理。应多做探索性实验,即提出(发现)问题一设计方案一实验探索——观察分析—一归纳总结。把演示实验尽可能改成学生实验。这样把学生从被动的验证中解放出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
  4.教育技术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主要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辅之于讨论,实验等,而多媒体教育技术可利用投影、录象、录音、电影、计算机动画等将声音、文字、图形、图象和动画再现出来,将多种信息集于一体,形成数、形、声结合的动态的效果,利用计算机对信息的准确而迅速的处:理能力,可以模拟一些人们看不见的物理现象。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原子结构等,直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物理现象,或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运动,发展的过程,将整个物理过程中某一瞬间的现象转化为物理图形展示出来,如布朗运动等,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生动而逼真的感性材料,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迫使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和课堂结构,可大幅度增加知识传授容量,可留出较多的时问让学生练习消化,巩固新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还能使学生接触到当前一些高科技知识,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发现法”和‘‘接受法”及物理教学改革
  1.现法”与“接受法”的比较
  实质与特点,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是“同化”。有意义发现学习的本质特征则表现为“顿悟”。“同化”基本上是一种以分析思维为主的过程;“顿悟”则主要是一种直觉思维的活动,两者在思维方式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过程与方式,有意义接受学习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昕的方式进行,学生按教师事先设计的路线,按部就班地在教师讲解和指点下思考和理解,把教师所讲的,内化为己有,接受学习的这种方式有利于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而进行有意义发现学习,教师只呈现学习内容,引导学习方向,让学生自己自由独立地思考和探索未知,在有所发现之后再进行内化。显然发现学习法的过程和方式较为复杂,学生在发现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和独立患考的机会。
  目标与效果,接受宗旨在知识的获得;发现法则把发展解决问题能力(技巧)看作是教育的首要目标,但在学习效果上,二者是抽得益彰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学生除了获得一定知识外,还相应为培养理解、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打下基础;有意义发现学习,学习除了锻炼解决问题能力之外,自然也相应获得了有关知识。此外,有意义接受学习,还可用来推理和验证发现学习的结论是否正确合理;而发现学习则可用来判断和检验有意义接受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否真正掌握。   2.“发现法”与“接受法”在教学中的关系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不是对立、排斥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首先,从学习方法本身和学校课堂教学实践来看,两者都有科学合理的一面,又有局限不足的一面;都有可行有效的一面,又有行不通、效果不佳的一面。正如巴班斯基所说:“每种教学法按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既都有优点,又有缺点,每一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种目的。”其次,从学习方法分类来看,两者是以学生学习进行的方式加以划分的,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构成相对完整的方法体系。接受学习是一种主要以分析思维为过程的高效率获得知识的学习;发现学习则是一种以直觉思维为特征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分析性的推理思维能力,也要锻炼有选择的直觉性的推理思维能力;既要让学生高效率地获得许多系统的基础知识,又要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技能、技巧。这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培养新时代合格人才应处理好的主要关系。
  3.教学方法改革的再认识
  目前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方面要根据发现法和接受法各自特点,使二者逐步完善,以便都能发挥出最大潜能;另一方面要针对两种方法的内在优势和不足。集一方之长补另一方之短。把二者有机结合。把接受法和发现法加以有机结合这种结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外部”结合,一种是“内部”的结合。根据教学情境的实际需要,二者可在课堂中交叉使用。这是外部结合。概念的引入,规律的发现可以多使用发现法;规律的应用,非重点的介绍性知识可以多使用接受法。所谓内部结合,即根据两种方法的内在优缺点,取长补短,相互渗透。在接受法中采用发现法的思想。使学生的接受学习成为积极主动地思索和获得知识与方法的活动。在发现中采用接受法的形式,使学生的发现学习成为快速有效地探究问题,发现知识和方法的过程。总之,按受法和发现法的横向结合为物理教学的改革展现了广阔的前景,为我们不断探索、创设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明确方向。
  三、束语
  在物理教学的改革中,新方法能否被成功地推广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才能。因此,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只有教学能够全面地、透彻地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发现法和接受法,并结合学生的当前情况,不断探索,创设新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改革物理教学的目的。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9-19
其他文献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体育课程标准是以目标体系为主的。它包括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和六个水平目标,对教学内容是开放的,不作具体规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多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
期刊
“新课程、课理念、新教材、新方法。”这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再熟悉不过的一句话,新课程改革以来,这“四新”成为了所有教育工作者揣摩与研究的对象,突破了这“四新”就意味着把握了当今课改的方向,就意味着真正地与时俱进。基于这一点,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历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要进行大胆的探索,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应该是这样的课堂。  1.会阅读的课堂。教学首先应指导学生形成爱阅读的习惯,掌
期刊
摘 要: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传授知识的工具。教师应该培养起自己对语言感受的灵敏性,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语言; 感受; 灵敏性  The Sensibility of Language Perception  CI Shi-Qing  Abstract: Language is a important means by which
期刊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在信息技术的课标中也明确的规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初中学生他们的计算机知识有限,而计算机的知识又非常的多,更新的也比较快,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他们,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每一节课都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这样才能跟上计算机的发展及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要想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上必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进行合作
期刊
摘 要:深层原因是这些学生因知识,能力的匮乏,导致行为受阻,进而产生自卑情绪,缺乏自信心。塞内加曾说过:“缺乏自信的并不是因为出现了困难,而出现困难倒是因为缺乏信心。”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学生的现状,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自信力。因为自信能战胜一切恐惧,不安和胆怯。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关键词:学困生; 行为受阻; 自卑; 自信  经常有学生问笔者:我为什么要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笔
期刊
假期有幸读到了张晓宁的《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意义及制约因素的初步探讨》,该文被评为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并已经被中国知网收录。看过此文,颇有些感慨;多次阅读之后,感慨良久凝聚心头,挥之不去。  我们在拼命地改革教育,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试图找到一条早日复兴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魔杖,早日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成为世界强国。我们的想法是对的,我们的教育改革家也着实辛苦。当我们面对
期刊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6月29日在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从2006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已有五年多的时间。通过一段时间对新《义务教育法》的认真研读,新《义务教育法》与原来的义务教育法相比较,我感觉新《义务教育法》无论在内容、结构方面,还是在措施、责任方面愈加具体、全面、得力、明了,完全符合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新《义务教育法》在明确义务教育的
期刊
新课改已经进行五年了,如何搞好初中数学的有效课堂教学,一直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现将本人在有效课堂教学方面的一些理解与大家分享。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追求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强调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课堂教学的表现:课堂上教师能自由驾驭课堂,收放自如:要动能动 ,要静能静,要思能思,要看能看,要
期刊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  一、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点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学生学习没兴趣
期刊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平台;课堂提问是一种交流,是师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是引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不论教学改革发展到哪一步,都将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目前,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有关问题缺乏思考和研究,导致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效果达不到最优化,有的课堂提问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下面就课堂提问的几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提问的误区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