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一直是教育的重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说,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上所要求的品德规范来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而中学德育的教育主体是学生,是鲜活的中学生的个体生命。如果教师忽视学生鲜活生命的生动性、丰富性、多样性,忽视学生的个体生命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对精神的独特追求,从而导致简单生硬的教条主义的灌输,将会使部分学生得不到相应的好的發展,甚至走上错误的道路。
一、用走心的教育来说服学生
教育说服法就是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是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因此,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面效应。因此,教育说服法就更显得必要和重要。
每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学生,调皮、任性、捣蛋、爱搞恶作剧,给教师带来很多麻烦。实践表明,对待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单纯的说教肯定是说不通的,必须多与他们沟通,巧妙地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取得他们的信任。
二、用爱浇灌学生的心灵
对于教育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教师,每天都在和鲜活的灵魂对话,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教育的。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境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使学生陶冶情操并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学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阵地是在学校和班里,学生的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里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都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能否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
三、用榜样带动学生模仿
榜样模仿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德育教育的功效,能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和同化,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一、用走心的教育来说服学生
教育说服法就是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是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因此,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面效应。因此,教育说服法就更显得必要和重要。
每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学生,调皮、任性、捣蛋、爱搞恶作剧,给教师带来很多麻烦。实践表明,对待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单纯的说教肯定是说不通的,必须多与他们沟通,巧妙地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取得他们的信任。
二、用爱浇灌学生的心灵
对于教育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教师,每天都在和鲜活的灵魂对话,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教育的。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境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使学生陶冶情操并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学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阵地是在学校和班里,学生的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里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都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能否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
三、用榜样带动学生模仿
榜样模仿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德育教育的功效,能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和同化,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