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王向阳的文字,颇合我胃口,字里行间弥漫的草根情怀,朴素平易,乡情浓郁。最近,王向阳又捧出了新著《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既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弥漫着乡土文学浓郁的地气,作者着眼于乡村生活的最底层,从自己的所见所闻入手,穿透生活的表层,以不同的意态展示匠人风情。那些附着乡村匠人智慧与灵性的“作品”,被作者赋予了鲜活的生命。
在王向阳的记忆里,老家独特的相连宅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石匠、泥水匠、木匠、箍桶匠、篾匠、铁匠、銀匠、补锅匠、裁缝……那些身怀绝技的匠人们构成了乡村社会不可或缺的元素。岁岁年年,手艺人游走于乡村,像火把一样,温暖并照亮着一个又一个村庄。
“我生在一个木匠人家。从小目睹木匠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我对所有的乡村工匠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感情。儿时,一个陌生匠人的造访,一时间会成为村庄最大的快事。尤其是孩子们尾随匠人左右,兴味盎然。”王向阳感慨。那些背离时代远去的手艺人的故事,就是故乡的记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他对乡土文化进行考古式的挖掘。一有空,他就往老家跑,大半年内采访了六十余个老行当的上百位手艺人。
跟随乡村匠人的脚步,我们被作者引进了一个迷宫一样的村庄:银匠手中雪白铮亮的首饰、木匠唱得千山响的上梁歌、泥水匠砖刀下的“将军洞”、杀牛佬“红萝卜”的干净利落、撑排工老黄的惊心动魂、“活神仙”开春师的金口玉言、乡村秀才朱守纲的诙谐幽默、说唱艺人洪木海的落寞身影、挑夫黄发狗的风雪夜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些有着巧手慧心的乡村人物,透着民间思想的淳朴与光芒,他们是村庄文明的最初传播者,是行走于尘世的乡村艺术家。不仅如此,匠人还为村庄保留了许多宝贵的东西,比如美,比如善,比如安静与耐心。在作者笔下,一个个不同个性、不同命运的故土人物,看似平常,波澜不惊,但往往都是作家记忆中最深刻、最绵软的部分。
一部《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处处晃荡着故乡的影子,乡村的情怀。王向阳以温顺之心抚摸乡村风物,他的文字处处弥散着日常烟火。
试看文本中的《说书人》:“脸庞黧黑的中年男子坐在桌子旁,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到了紧要关头,他拿起惊堂木,‘啪’的一声,拍在桌上,四下阒然无声……把听众逗得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愁眉苦脸,可他自己始终一脸严肃,不喜不怒,凭着一副伶牙俐齿,让大家度过了一个个惊心动魄、如醉如痴的夜晚。”这样的文字,读来真叫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王向阳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内心一定是跌宕起伏的。不经意间,他自己也成了故乡的一位文化匠人。
书中一个个古老而朴实的职业人,用他们短短的一生诠释了属于他们的执著精神,忠于自己的内心。或许他们已经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但他们在血液中奔腾的美好东西,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思考与传承。
向还在从事这些活动的普通人致敬,他们才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向记录这些老手艺、老行当的作者致敬,他们才是这个时代最忠实的纪录者。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弥漫着乡土文学浓郁的地气,作者着眼于乡村生活的最底层,从自己的所见所闻入手,穿透生活的表层,以不同的意态展示匠人风情。那些附着乡村匠人智慧与灵性的“作品”,被作者赋予了鲜活的生命。
在王向阳的记忆里,老家独特的相连宅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石匠、泥水匠、木匠、箍桶匠、篾匠、铁匠、銀匠、补锅匠、裁缝……那些身怀绝技的匠人们构成了乡村社会不可或缺的元素。岁岁年年,手艺人游走于乡村,像火把一样,温暖并照亮着一个又一个村庄。
“我生在一个木匠人家。从小目睹木匠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我对所有的乡村工匠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感情。儿时,一个陌生匠人的造访,一时间会成为村庄最大的快事。尤其是孩子们尾随匠人左右,兴味盎然。”王向阳感慨。那些背离时代远去的手艺人的故事,就是故乡的记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他对乡土文化进行考古式的挖掘。一有空,他就往老家跑,大半年内采访了六十余个老行当的上百位手艺人。
跟随乡村匠人的脚步,我们被作者引进了一个迷宫一样的村庄:银匠手中雪白铮亮的首饰、木匠唱得千山响的上梁歌、泥水匠砖刀下的“将军洞”、杀牛佬“红萝卜”的干净利落、撑排工老黄的惊心动魂、“活神仙”开春师的金口玉言、乡村秀才朱守纲的诙谐幽默、说唱艺人洪木海的落寞身影、挑夫黄发狗的风雪夜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些有着巧手慧心的乡村人物,透着民间思想的淳朴与光芒,他们是村庄文明的最初传播者,是行走于尘世的乡村艺术家。不仅如此,匠人还为村庄保留了许多宝贵的东西,比如美,比如善,比如安静与耐心。在作者笔下,一个个不同个性、不同命运的故土人物,看似平常,波澜不惊,但往往都是作家记忆中最深刻、最绵软的部分。
一部《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处处晃荡着故乡的影子,乡村的情怀。王向阳以温顺之心抚摸乡村风物,他的文字处处弥散着日常烟火。
试看文本中的《说书人》:“脸庞黧黑的中年男子坐在桌子旁,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到了紧要关头,他拿起惊堂木,‘啪’的一声,拍在桌上,四下阒然无声……把听众逗得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愁眉苦脸,可他自己始终一脸严肃,不喜不怒,凭着一副伶牙俐齿,让大家度过了一个个惊心动魄、如醉如痴的夜晚。”这样的文字,读来真叫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王向阳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内心一定是跌宕起伏的。不经意间,他自己也成了故乡的一位文化匠人。
书中一个个古老而朴实的职业人,用他们短短的一生诠释了属于他们的执著精神,忠于自己的内心。或许他们已经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但他们在血液中奔腾的美好东西,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思考与传承。
向还在从事这些活动的普通人致敬,他们才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向记录这些老手艺、老行当的作者致敬,他们才是这个时代最忠实的纪录者。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