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轰炸,我在隧道中躲避七昼夜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0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8岁高龄的刘奶奶现居重庆市曾家岩小区,抗日战争时期,她和父母及弟弟生活在重庆,老人对当年躲轰炸的经历记忆深刻。
  重庆市党史办征研一处处长徐光煦针对重庆大轰炸做过专题研究,从2005年开始负责全国性课题“抗战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中重庆地区的伤亡损失调研。该调研通过大量的史料搜集和口述史整理,编辑出版了《重庆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两人通过口述,分别从事件亲历者和史料整理者两个角度,为我们串联起了一条完整的重庆大轰炸的历史脉络。
  疲劳轰炸下的大隧道惨案
  据徐光煦介绍,中国抗日战争期间重庆在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遭受了大轰炸。据不完全统计,五年间,日军对重庆轰炸218次,出动飞机9万多架次,投弹1.15万枚以上。当年日军习惯对重庆城进行疲劳轰炸,即刚刚停息了一轮轰炸之后又来轰炸。
  1940年的轰炸非常惨烈,其中最著名的轰炸之一就在8月19日、20日两天。那次轰炸重庆的飞机有300多架次。飞机先投炸弹,而重庆的房子都是木结构的,房子被炸毁后马上就会垮塌,日军就投燃烧弹,一座房屋燃烧起来之后就成街成片地烧起来了。整个重庆主城一片火海,烧了几天几夜。重庆城在经历了这样的轰炸之后,城市功能基本瘫痪。
  当时躲避空袭比较集中的地點就是现在所说的大隧道惨案遗址。大隧道是国民政府出资修建的公家隧道,共有三个出口,一个出口叫十八梯,一个出口在演武厅,就是现在遗址门口,还有一个出口在日月光广场,叫做石灰市,三个出口下面的通道是互相通联的。当时隧道的设备很不完善,排风、照明设施几乎没有,黑乎乎一片。
  抗战期间,重庆市民有这样一个规律,白天为了躲避日军的轰炸,疏散到郊区,条件好一点的市民到了晚上或者下午就纷纷返回城里。1941年6月5日,日军战机白天没有来轰炸,市民纷纷返回,结果那天,日军改变了策略,晚上来轰炸了。防空司令部组织市民躲进防空洞,躲避日军轰炸。
  下午5点到6点,防空警报响起来后,大量的群众涌进防空洞。7点钟,日军第一批轰炸来了。轰炸警报解除没多久,日军战机从东面又来了,警报声再次响起,男女老少近万人一下子涌进了隧道。在8:47的时候,日军进行了再一次轰炸;大概在晚上10:17的时候,又来进行了第三次轰炸。
  人们被组织进入隧道,进去了就轻易不让出来,因为出来是很危险的,不知道日军什么时候又来。有的人没吃饭,有的人气闷了拼命想要往外面去透透气。大隧道的另外两个出口比较陡峭,很难走,往十八梯下走,十八梯出口处的门好像又被反锁了。隧道里很黑,又没人维持秩序,人们四处寻找出口,乱哄哄一片。人们的情绪很慌乱,又有一些突发事件,比如有人昏倒,大家一起喊“救命啊”,秩序一下更乱了。就这样,因为长时间躲避日军的轰炸造成窒息和踩踏事故,大概1100多人死亡, 1600多人被踩伤、挤伤。
  我经历的重庆大轰炸
  我姓刘,土生土长的重庆人,现在只有我们这些80多岁的老人才知道当年的事。
  那段时间是八年抗日战争。飞机停止轰炸的时候,街上又一直起火。当时在观音岩到处都有防空洞。
  那个时候我才七八岁,正是读书的时候,但我刚读了一两天,炸弹就丢下来了,把我们师生都吓到了,纷纷跑到楼梯走道间。那时候我们经常进防空洞,都忘了进过多少回。警报“呜啊呜”地一整天都在叫,不分白天黑夜。
  有一次空袭的时候,我们还没吃晚饭。我妈在帮人做事情,我老汉儿(方言:爸爸)就到屋外去找她。我妈就对他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哦?”我妈要我们到防空洞里去。我们出门的时候,很多人都死了。
  我躲在防空洞里,七天七夜没吃。有些不要命的人,弄些鸡蛋卖,那些有钱人就买来吃。我们没有饭吃,我兄弟饿得直对着我叫唤。
  防空洞里没有灯,只有一个油灯在门上挂着。白天防空洞里也是黑的。从观音岩过去全是警报,呜呜地叫。那时候的亮油瓶都是自己带进去的,防空洞里没有。我兄弟想要上厕所,防空洞里没有地方,赶快出去解手,解完了又从洞子里钻进来。
  防空洞里非常挤,好多人都是被挤死的。我们住在老磁器街上,我妈、老汉儿没能进防空洞,又不知道该怎么躲轰炸,都钻到家里的桌子底下去了。日本人的炸弹可凶了,“当”的一下子下来,吓死人了。
  在洞中炸弹声听不见,人挤着人。在防空洞中的人都想出来,踩死了好多人,还有好多饿死的,有的一家人都死光了。等到我们出去时,有住在老磁器街上的人家房子都被烧了。
  我们隔壁那家在洞里捡了一大包金子,卖了在农村买了土地。那时候我们家什么都没有,没有可以带进洞的值钱物。每次躲轰炸,就睡在洞里头,白天出来就吃稀饭。每人一大碗稀饭,特别好吃。是那些有钱的大老板提供的,他们就在洞外发稀饭给大家吃。
  那时候有钱的人,在农村买个房子住着,不怕被炸。我们没钱,只能找到一碗饭吃一碗饭。天天就吃稀饭,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其他文献
我总是慢一拍,前几天才追完热播网剧《白夜追凶》。剧集结尾,刑警队前支队长关宏峰因被人设套涉嫌一桩灭门案而被拘捕,但最后手戴镣铐对着观众高深莫测一笑的却是其孪生弟弟关宏宇。正如剧中现任支队长周巡所说,涉及生死的关键时刻,双生也比常人更多了一种优势。  似乎是民间约定俗成,双生子(女)在成年有自主权之前,连穿着打扮都要一样。因为双生,已经与众不同,这种习惯更让他们被众多目光从人群中“提”出来,虽不至于
期刊
丰子恺,中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教育家、翻译家,他养育的七个子女,每一位都是行业里的佼佼者。丰子恺的外孙宋雪君说,外祖父一直以来最重视的并不是孩子取得多大的成绩,而是孩子是否快乐。一个人只有对生活感到快乐,才会对未来产生无限期待。  不愿孩子成为小大人  丰子恺出生于浙江桐乡石门镇,家里从事染坊生意,五六岁时,他便开始用颜料到处涂涂画画。丰子恺9岁时,父亲死于肺病,全家人的重担便都落在了母亲身上。
期刊
双胞胎兄弟当月老  双胞胎兄弟曹世豪和曹世杰被称为“豪杰兄弟”。2008年,22岁的兄弟俩从西安一家艺校毕业后,做起了专职婚礼司仪。  2012年2月的一天,豪杰兄弟应邀去云南大理主持一场婚礼。那场婚礼“帅”爆了:伴郎是一对双胞胎,伴娘是一对双胞胎,摄像是一对双胞胎,花童是两对双胞胎,加上豪杰兄弟,婚礼上一共出现了六对双胞胎。时隔不久,豪杰兄弟听说这个婚礼的双胞胎伴郎和双胞胎伴娘成了两对甜蜜情侣,
期刊
我想,没有人会拒绝和一个有涵养、负责任、好沟通的人做同事,尤其团队中有这样的好好先生时,真是一件幸事。然而,最近一期《自然:人类行为》杂志的研究结果却令人心酸:那些在心中重视平等的人,更容易抑郁;相反,事事为自己考虑的人从主观上感受到的幸福感更强。  社会学家们根据“社会价值取向”的模型,参考对经济不平等现象的反应不同,将人们大致分为三类:60%的人为亲社会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好好先生”,他们希
期刊
年,是中国人的生活里最具温暖的日子,是生命深处一种不可割舍的情结。  我们是在一个个年里长大的。  小时候,是盼年。一个年刚过去,就开始盼下一个年。将近年时更是掰着手指算,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太慢……  我的童年是在青藏高原度過的,由于气候条件差,政府有不少补贴,父辈的工资比较高,在全国也算是前列。可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都知道,那时物资极为匮乏。高原更是如此,有的东西没处买,有的需凭票买,有的
期刊
他俩美滋滋、喜颠颠地结婚后,就从爱情的仙境跌落至人间的凡尘,做梦也没想到婚后的日子会如此平凡琐碎。  没结婚前,她在家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他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大少爷”。这样的两个人糾缠在一起,每天所面对难度系数最大的一件事就数下厨做饭了。  刚开始,她是冲着贤妻的目标要求自己的。下班就去菜场买菜,再钻进厨房煎炸烹煮。那天,买回一条活黑鱼想做酸菜鱼,鱼活蹦乱跳的,她唤他来杀鱼,他却躲得老
期刊
要么成为疯子,要么成为传奇。  五年前,他是疾驰快闪族,在街头飞驰而过。五年后,他由熙熙攘攘的街头升上万米高空,工作速度猛增到每小时近千公里。  不变的是,他还是携带包裹,一直为“剁手党”服务的快递小哥。  快递小哥华丽转身  汪勤金出生在江西省乐平的贫寒农家。2009年秋,他怀揣太原科技大学法学、经济学双学位毕业证书,和同学结伴逐梦深圳。  生存为第一要务的压力下,他求职奔波一个月后,偶遇顺丰快
期刊
大学教师辞职办学  杨昌洪是贵州省德江县共和乡人。大学毕业后,他进入贵州省广播电视大学担任团总支书记。2004年,杨昌洪回老家过春节,邻居大嫂带着儿子小伟找到他。大嫂说小伟辍学后跟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在偷窃时被抓,由于年纪小,望风的小伟被送回家以教育为主。小伟是个腼腆的男孩,因为学习不好被老师羞辱。小伟问杨昌洪,有没有不打骂、不羞辱学生的老师和学校?杨昌洪听后,产生了办学的念头。  杨昌洪辞去大学教
期刊
袋鼠妈妈强势介入儿子婚姻  2014年7月19日早晨8点刚过,马豪与妻子乔婉丽还没起床,客厅传来开门的声音。乔婉丽慌忙推推丈夫:“是不是小偷在撬门?”马豪下床往客厅一望:“我妈来了。”乔婉丽惊讶地问:“她怎么有咱家钥匙?”“上周我给她配了一把。”“没经我同意,你怎么擅自给外人配钥匙?”“外人”两个字刺伤了马豪:“我妈生我养我,怎么就成了外人?”  马豪1988年出生于北京,在朝阳区一家网络公司就职
期刊
压岁钱归孩子所有  【案例】春节期间,罗鹃10岁的女儿佳佳收到了近6000元的红包。罗鹃动员佳佳上交,但女儿只同意交一半。罗鹃认为,孩子自制力不强,手里不能放这么多钱,于是坚持要女儿全部上交。佳佳很不服气地说:“压岁钱是给我的,你无权没收。”那么,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到底归谁?  【说法】给孩子压岁钱是一种习俗,也是一份祝福,在法律上则属于一种赠予性质,自然归孩子所有。当然,家长是有权掌管孩子的压岁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