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生活化,让生活语文化

来源 :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h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贴近生活,实现语文“生活化”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二、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实现生活“语文化”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笔者在教学《长征》一诗时,学生并不了解红军这一壮举的历史背景以及经过,于是笔者就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主动求知,全面了解了红军这一壮举的历史背景以及经过,深刻理解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学起来也兴趣盎然。
  三、通过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让社会生活“语文化”
  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它源于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其生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让学生关注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和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等……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如在学习《小溪流的歌》这篇文章时,课上,我展示了声像并茂的动画:清清的溪水,圆圆的卵石,绿绿的小草,红红的花儿,小溪流快乐地奔向江河,奔向大海。课尾,我深情地说:“哎,现在的小溪流快乐不起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你们到溪边去走一走,就能真相大白。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课后,让学生去收集好溪受破坏的资料、图片,共同探究如何保护好溪,保护自然环境的途径。一个星期后,在班中交流,并向社会写倡议书,激起了学生乃至社会人士拯救地球的责任感。
  四、在教学中加强“说、演、练”、再现生活,实现语文“生活化”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根据课文开展心得交流会、辩论会,让学生说一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升华对课文的理解;或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再者,可以以各种生活化的训练让学生加强的情感体验与实践体验,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
  有位学者这样告诫我们:“学问的要诀,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学问,便等于无学。”语言文字训练“生活化”,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时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所用的训练材料,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充分发掘乡土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初中作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发掘;素材;指导;写作  要搞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解决作文材料来源问题。结合几年来农村初中教学实践,我认为充分发掘乡
期刊
[摘要]教师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只有采取多种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思想政治;多媒体教学;培养兴趣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上,只有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方法,共广大同仁参考。  一、潜心营造平等的师生
期刊
中国的汉字不是简单的书写或记录符号,而是一幅幅画、一个个故事,是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中国第五大发明,“是人类最高智慧的杰作”。因此,识字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历来占有重要地位,人们甚至把孩子受教育说成“去识字”,可见识字内涵之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要求广大教师们进一步研究汉语识字的特点与规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
期刊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1、激发学习动机,
期刊
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智慧和灵感的源泉。有了兴趣,再困难的学习活动,学生也会乐此不疲;少了兴趣,再重要的学习活动,学生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孔子所言极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进而才能“乐在其中”,达到“乐之”的境界。因此,能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低年级的学生好动、喜新,他们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积累又不多,所以不能自觉地参与繁多的识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課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有效性教学进行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
期刊
学校教育中,每个学科在向学生传授特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怎样上好练习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就如何优化数学练习课的课堂结构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练习课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要深入钻研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练习课的课堂教学计划要突出重
期刊
小学生口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反过来,计算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两者是通过数的组成和分解有机地连在一起的。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概念和计算方法,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指出的“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
期刊
[摘要]本文从构造方程模型、构造不等式组、构造函数关系、构造直角三角形来解决数学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构造;模型;解决问题  当进入九年级中考复习阶段,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进行系统复习之后,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提升,掌握初中阶段所学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应用题时,若能适当构造好数学模型,解决数学应用题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是笔者就以初中阶段常见的几类应用
期刊
自主创新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学生具备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学习者要做到自主创新学习,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一是要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其二应该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说学生自己要做到“能学”、“想学”、“会学”。随着自主创新的学习方式倡导,不仅消减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而且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创新是一个永远谈不老的的话题,学习与教学因自主创新而进步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