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3-000-01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作者从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两方面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融资
一、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原因分析
通过笔者多年的信贷实践发现,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银行方面的因素,也有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还有社会方面的原因等。下面主要从企业和银行两方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中小企业大都存在制度上的缺陷
我国的中小企业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体,绝大多数沿袭家族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交易成本方面曾做出很大贡献,但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却表现出种种不利和摩擦。一方面,家族垄断的产权制度、隐私式的财务会计制度、任人唯亲的人事制度和绝对服从式的治理结构等限制了资金的聚集,影响企业获得规模经济和劳动分工的优势,限制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与以诚信为内在规定,以法治为外在约束,以信息的真实性和必要的披露为前提的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中小企业总体资信状况欠佳
从辽宁省中小企业来看,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较小,组织结构变动快,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据调查统计,中小企业中50%以上的财务管理不健全,60%以上信用等级是BBB(含)以下。同时,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一半以上的企业产品比较单一,70%以上没有稳定的市场,市场风险很大,经营效益较差,寿命短。中小企业存在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决定了其信贷偿还能力较差。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明显存在跟踪监管难、债权维护难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贷款难也就不可避免。
(三)信息不对称引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金融理论认为,信贷市场是一个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市场。这种“信息不对称”和相应发生的“信息成本”,以及由此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影响到信贷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结果是信贷配给的大量存在,从而影响到信贷市场运作的有效性。而中小企业层次复杂、良莠不齐,在现阶段信用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部分中小企业的实用主义倾向明显,银行难以获取它们的生产经营信息和资金运用情况,这增加了商业银行贷款审查的难度和监督的成本,势必造成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行为。由于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贷配给现象在中小企业群体中就更为严重。这就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存在“麦哲伦缺口”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
二、商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策略
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商业银行应根据中小企业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特点和规律,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解决路径,进而确保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在确保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按照分类指导、择优限劣、开拓和风险控制并重的原则,积极培育和营销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并明确和遵循以下信贷政策和策略:
(一)分类指导政策
中小企业既有管理和财务制度较规范的企业,也有管理和经营不规范的企业;企业法人代表既有诚实守信者,也有恶意骗贷者;既有市场前景不稳定、效益较差的企业,也有发展前景佳、效益较好的企业,因此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不能一概而论。
商业银行在培育和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时,首先需要对企业经营环境、行业状况和市场的变化等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依此对中小企业分类排队和筛选。在此基础上结合信用等级评定和综合授信,甄别和筛选优质的中小企业客户,进而确定贷款支持的对象和额度。优先扶持那些信用等级较高、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企业;积极开拓那些经营潜质好、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潜力大、信誉好的强势型企业,选择有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型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而对那些经营素质一般,特别是处于衰退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则应更多地让市场机制对其进行调节。
(二)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政策
实施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努力满足中小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对有市场、信誉好、效益高的中小企业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扩大授信额度,试办非全额担保贷款,对信用等级优良的小企业可允许发放部分信用贷款。选择资信良好、产供销状况稳定的企业,签发、使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融资工具,办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加快企业资金周转。积极引进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融资方式,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办理保付代理、包买票据、福费廷等业务,以适应国内外统一市场的发展和企业多层次融资要求。对于那些产品有稳定的市场、生产经营规范,对商业银行忠诚度高的中小客户,可以在最高综合授信内循环贷款,一次申请,多次办理借款,减少双方频繁的贷款申报、审查、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方便客户。
(三)风险控制政策
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必须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进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的基础上,动态把握客户的信用变动情况,不断淘汰原客户群中的资信欠佳者和信用状况恶化者,维护好与原客户群中资信优良者的关系,不断发展新的资信良好的中小客户。首先,对于中小企业贷款要严格审查,坚决制止重复建设。其次,贷款要落实担保措施,控制信用贷款的发放。对抵(质)押物的评估和抵(质)押率的确定要客观、公正、准确,对担保人的选择标准要从严掌握。此外,需要强化中小企业贷后管理工作,建立贷款监测反馈系统,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跟踪调查和贷款本息的回收、清收和转化不良贷款,切实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林汉川.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3(2).
[2]朱光华.民营企业融资的体制性障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9).
[3]陈跃雪.中小企业缺乏金融支持的困境分析.银行与企业.2003(2).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作者从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两方面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融资
一、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原因分析
通过笔者多年的信贷实践发现,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银行方面的因素,也有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还有社会方面的原因等。下面主要从企业和银行两方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中小企业大都存在制度上的缺陷
我国的中小企业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体,绝大多数沿袭家族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交易成本方面曾做出很大贡献,但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却表现出种种不利和摩擦。一方面,家族垄断的产权制度、隐私式的财务会计制度、任人唯亲的人事制度和绝对服从式的治理结构等限制了资金的聚集,影响企业获得规模经济和劳动分工的优势,限制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与以诚信为内在规定,以法治为外在约束,以信息的真实性和必要的披露为前提的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中小企业总体资信状况欠佳
从辽宁省中小企业来看,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较小,组织结构变动快,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据调查统计,中小企业中50%以上的财务管理不健全,60%以上信用等级是BBB(含)以下。同时,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一半以上的企业产品比较单一,70%以上没有稳定的市场,市场风险很大,经营效益较差,寿命短。中小企业存在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决定了其信贷偿还能力较差。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明显存在跟踪监管难、债权维护难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贷款难也就不可避免。
(三)信息不对称引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金融理论认为,信贷市场是一个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市场。这种“信息不对称”和相应发生的“信息成本”,以及由此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影响到信贷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结果是信贷配给的大量存在,从而影响到信贷市场运作的有效性。而中小企业层次复杂、良莠不齐,在现阶段信用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部分中小企业的实用主义倾向明显,银行难以获取它们的生产经营信息和资金运用情况,这增加了商业银行贷款审查的难度和监督的成本,势必造成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行为。由于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贷配给现象在中小企业群体中就更为严重。这就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存在“麦哲伦缺口”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
二、商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策略
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商业银行应根据中小企业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特点和规律,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解决路径,进而确保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在确保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按照分类指导、择优限劣、开拓和风险控制并重的原则,积极培育和营销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并明确和遵循以下信贷政策和策略:
(一)分类指导政策
中小企业既有管理和财务制度较规范的企业,也有管理和经营不规范的企业;企业法人代表既有诚实守信者,也有恶意骗贷者;既有市场前景不稳定、效益较差的企业,也有发展前景佳、效益较好的企业,因此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不能一概而论。
商业银行在培育和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时,首先需要对企业经营环境、行业状况和市场的变化等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依此对中小企业分类排队和筛选。在此基础上结合信用等级评定和综合授信,甄别和筛选优质的中小企业客户,进而确定贷款支持的对象和额度。优先扶持那些信用等级较高、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企业;积极开拓那些经营潜质好、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潜力大、信誉好的强势型企业,选择有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型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而对那些经营素质一般,特别是处于衰退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则应更多地让市场机制对其进行调节。
(二)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政策
实施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努力满足中小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对有市场、信誉好、效益高的中小企业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扩大授信额度,试办非全额担保贷款,对信用等级优良的小企业可允许发放部分信用贷款。选择资信良好、产供销状况稳定的企业,签发、使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融资工具,办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加快企业资金周转。积极引进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融资方式,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办理保付代理、包买票据、福费廷等业务,以适应国内外统一市场的发展和企业多层次融资要求。对于那些产品有稳定的市场、生产经营规范,对商业银行忠诚度高的中小客户,可以在最高综合授信内循环贷款,一次申请,多次办理借款,减少双方频繁的贷款申报、审查、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方便客户。
(三)风险控制政策
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必须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进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的基础上,动态把握客户的信用变动情况,不断淘汰原客户群中的资信欠佳者和信用状况恶化者,维护好与原客户群中资信优良者的关系,不断发展新的资信良好的中小客户。首先,对于中小企业贷款要严格审查,坚决制止重复建设。其次,贷款要落实担保措施,控制信用贷款的发放。对抵(质)押物的评估和抵(质)押率的确定要客观、公正、准确,对担保人的选择标准要从严掌握。此外,需要强化中小企业贷后管理工作,建立贷款监测反馈系统,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跟踪调查和贷款本息的回收、清收和转化不良贷款,切实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林汉川.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3(2).
[2]朱光华.民营企业融资的体制性障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9).
[3]陈跃雪.中小企业缺乏金融支持的困境分析.银行与企业.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