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很多高层建筑的建设中逐渐应用钢结构吊装技术,因此,为了能够使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有一定的保障,则要合理的进行钢结构吊装的施工。钢结构自身有着工业化程度、节能环保、施工速度快、强度高、抗震性能好以及自重轻等基本特征,属于我国建筑行业中经常使用到的施工技术。本文就高层建筑在进行钢结构吊装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探讨了钢结构吊装施工过程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要点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在建筑工程中,越来越多的应用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到高层建筑的建设中,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的将钢结构在高层建筑施工时的方法、施工过程、施工时注意的事项等方面的内容是能够有效确保高层建筑建设的整体质量[1]。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施工时不但牵扯到钢结构吊装工程的质量,同时与吊装的安全更有密切的关系。
2、钢结构吊装工程施工前的准备
2.1通过安装程序建立顺序图表
进行施工之前通过具体的安装程序制定次梁、主梁以及柱的安装顺序设计图,在设计安装设计的图表中应该将建筑结构中每个重要构件在图表中简要描述并且显示,例如构件名称、构件重量、平面位置、安装次序、构件的图纸号以及构建的形状等。
2.2钢结构吊装施工前的工作准备
钢结构吊装施工前期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相关技术人员仔细阅读钢结构吊装的施工图纸,确保能够完成设计图纸以及施工技术的交接。(2)事先将与钢结构吊装施工有关的资料以及设计图准备好,进行施工图的编制预算,分别准备钢结构吊装施工分部工程需要的施工设备、劳动力需要以及材料计划等方面[2]。(3)和钢结构吊装施工相关人员交代设计图的要求以及意图、建筑物的特征以及功能等,同时向施工人员认真的分析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的具体要求、施工计划以及工程的内容等,把工程计划贯彻到实际的施工过程中。(4)做好钢结构吊装施工现场测试定位桩的工作,并且将放线定位等工作完成。
3、钢结构吊装技术在高层结构中的施工要点
3.1 钢柱结构吊装施工
(1)十字劲板的焊接技术。钢柱结构在进行安装前,首先要在施工现场将十字劲板在钢柱上进行安装(在进行混凝土浇筑预埋件时则将十字劲板实现全部溶解并且焊接)。在钢结构进行十字劲板的焊接施工时要保证预埋铁能够处于整齐的角度,等到十字轴线完成放线工作后才可以焊接十字劲板,确保能够垂直的进行焊接施工。
1.钢柱吊装。通过塔吊将钢柱以缓慢的速度进行提上,等待提升钢柱上升的高度在20cm~25cm之后,要对塔吊的钢索进行检查,确定处于牢固的状态。接着继续通过塔吊将钢柱提升到施工安装层,钢柱在离施工安装层距离4cm~9cm时,把在钢柱底部之前的十字劲板以及十字槽进行焊接。
2.焊接以及纠正钢柱的垂直度。完成钢梁与钢柱的吊装施工后,则要校正钢柱结构的垂直度。首先将全站仪安装于横轴以及纵轴的位置上,然后在钢柱中线读取标杆的实际垂直度,最后在钢柱中线读取钢柱顶的垂直度,倘若度数出现误差,那么则代表垂直度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偏差。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可以通过敲击钢柱结构的脚部辅助调节支撑的办法对钢柱的垂直度进行校正。
3.2 钢梁结构的吊装施工
钢梁结构吊装施工之前,应该将处于施工核心周边的外架上升到与施工楼层的相同位置后方能进行施工。测量施工核心中预埋线的具体位置的面积并且进行放线准备,可以临时采用角钢设置将钢梁进行支撑。钢梁结构地面施工时,首先在与梁端相差少于1m的位置将高强螺栓施工工具在节点板绑上,安装时则要根据高层结构钢梁吊装施工顺序方能进行。一般情况下,促进塔吊垂直运输速度得到有效提高的方法均是一次采取2~3根的钢梁进行吊装。钢梁吊装施工过程,首先进行下层钢结构主梁的施工,其次到中层钢结构主梁的施工,最后到上层钢结构主梁的施工。如果想要将起吊的速度得到有效提高,可以适当的采用增加吊索的方式进行。完成钢梁结构所有起吊的准备工作后,采取冲头以及撬棍将钢梁结构中每个构件的位置进行全面调增,将所有的螺栓孔检查完成并且纠正准确后则使用高强螺栓固定钢梁结构,全部的主梁在完成吊装准备后则能够将高强螺栓进行拧紧。钢结构的主梁在进行安装时,首先要留少于4mm的焊缝作为试验所用,采取全站仪对对钢梁柱的倾斜度以及垂直度进行检查以及跟踪,如果发现有比较大的偏差时应该及时的纠正[3]。
钢梁结构的安装。完成钢柱结构的安装后便能够安装钢梁结构,即将进行钢梁安装的位置通过抱箍卡进行标高,接着通过塔吊将钢梁提升,在抱箍上安装钢梁结构,为了可以使通过塔吊安装的时间得到一定的降低,可以适当的在安装钢梁时选择倒链。
3.3 施工现场钢梁结构的焊接工艺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钢结构吊装焊接施工时均使用电弧焊的方法,具体是焊接梁与局部梁、柱与梁、梁柱与梁柱之间的位置。
通常选择钢梁焊材均要遵守以下原则:(1)确保焊接缝隙的塑性。在焊接厚板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焊板的强度来选择焊接材料,倘若拘束节点的角度过大时,应该选择低于1.3板厚的焊接材料。(2)强匹配。根据钢筋材料相关焊接规定的最低要求来确认焊接金属的冲击韧性、塑性以及强度,并且确保焊接材料的整体功能能够与钢结构整体材料的最低标准互相符合。(3)达到冲击韧性的实际需求。要严格的选择焊接材料,确保焊接材料有着较好的冲击韧性,能够满足钢材非热影响区以及焊缝的实际需求。
焊接钢材完成后,则要使用超声波探伤仪器对焊接位置在1d内全面检查,倘若焊接缝隙没有符合相关标准,要及时采取具有专业焊接技术的人员重新对刚才进行焊接,直到符合钢材焊接标准为止。
3.4 钢结构吊装放线测量施工
钢结构放线测量施工具体有几点需要注意的事项:(1)施工前的准备:事先将测量工作需要的仪器以及技术人员准备到位,在钢结构的测量工作中通常采用到的仪器有钢卷尺、塔尺、水准仪以及经纬仪等,所有采用的仪器都需要通过仪器检测相关单位进行全面检定后方能应用在钢结构的测量工作中。(2)在测量主体建筑工程以及钢材主体结构之间的轴线、坐标时要确保能够互相对立并且符合相关标准,如果在测量工作中出现有误差的情况,要立刻给予解决,确保能够符合钢结构设计的实际需求。(3)完成钢结构的基础施工后才能够放线测量,将水平以及垂直控制线在每个钢柱上进行设计,并且进行明确的标记。钢结构的测量工作时尽可能的防止出现误差的情况[4]。(4)钢结构在进行测量结构之前应该要将钢结构在设计图纸中的具体需求、施工顺序以及尺寸等进行全面熟悉。(5)钢结构施工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要完成检查基础标高以及轴线。
4、结束语
高层建筑中运用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的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程度的问题以及控制措施,在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选择吊装设备、施工技术以及吊装手段等能够为高层建筑的施工提供一定的保障。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施工时应该将高层建筑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使用性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不断的将钢结构吊装的施工能力进行逐步提升,确保建筑结构能够达到经济、耐用、环境、适用以及环境等方面性能的实际需求,构建健全的建筑结构。
参考文献:
[1]李华钢,邓利辉.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10,18(3 1):122-123.
[2]邓利辉,彭文海,李仕许.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0,12(11):151-152.
[3]王玉荣.浅谈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要点[J].华章,2011,3(20):123-124.
[4]许世雄.浅谈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工艺[J].科技创新导报,2010,12(1 3):78-79.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要点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在建筑工程中,越来越多的应用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到高层建筑的建设中,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的将钢结构在高层建筑施工时的方法、施工过程、施工时注意的事项等方面的内容是能够有效确保高层建筑建设的整体质量[1]。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施工时不但牵扯到钢结构吊装工程的质量,同时与吊装的安全更有密切的关系。
2、钢结构吊装工程施工前的准备
2.1通过安装程序建立顺序图表
进行施工之前通过具体的安装程序制定次梁、主梁以及柱的安装顺序设计图,在设计安装设计的图表中应该将建筑结构中每个重要构件在图表中简要描述并且显示,例如构件名称、构件重量、平面位置、安装次序、构件的图纸号以及构建的形状等。
2.2钢结构吊装施工前的工作准备
钢结构吊装施工前期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相关技术人员仔细阅读钢结构吊装的施工图纸,确保能够完成设计图纸以及施工技术的交接。(2)事先将与钢结构吊装施工有关的资料以及设计图准备好,进行施工图的编制预算,分别准备钢结构吊装施工分部工程需要的施工设备、劳动力需要以及材料计划等方面[2]。(3)和钢结构吊装施工相关人员交代设计图的要求以及意图、建筑物的特征以及功能等,同时向施工人员认真的分析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的具体要求、施工计划以及工程的内容等,把工程计划贯彻到实际的施工过程中。(4)做好钢结构吊装施工现场测试定位桩的工作,并且将放线定位等工作完成。
3、钢结构吊装技术在高层结构中的施工要点
3.1 钢柱结构吊装施工
(1)十字劲板的焊接技术。钢柱结构在进行安装前,首先要在施工现场将十字劲板在钢柱上进行安装(在进行混凝土浇筑预埋件时则将十字劲板实现全部溶解并且焊接)。在钢结构进行十字劲板的焊接施工时要保证预埋铁能够处于整齐的角度,等到十字轴线完成放线工作后才可以焊接十字劲板,确保能够垂直的进行焊接施工。
1.钢柱吊装。通过塔吊将钢柱以缓慢的速度进行提上,等待提升钢柱上升的高度在20cm~25cm之后,要对塔吊的钢索进行检查,确定处于牢固的状态。接着继续通过塔吊将钢柱提升到施工安装层,钢柱在离施工安装层距离4cm~9cm时,把在钢柱底部之前的十字劲板以及十字槽进行焊接。
2.焊接以及纠正钢柱的垂直度。完成钢梁与钢柱的吊装施工后,则要校正钢柱结构的垂直度。首先将全站仪安装于横轴以及纵轴的位置上,然后在钢柱中线读取标杆的实际垂直度,最后在钢柱中线读取钢柱顶的垂直度,倘若度数出现误差,那么则代表垂直度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偏差。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可以通过敲击钢柱结构的脚部辅助调节支撑的办法对钢柱的垂直度进行校正。
3.2 钢梁结构的吊装施工
钢梁结构吊装施工之前,应该将处于施工核心周边的外架上升到与施工楼层的相同位置后方能进行施工。测量施工核心中预埋线的具体位置的面积并且进行放线准备,可以临时采用角钢设置将钢梁进行支撑。钢梁结构地面施工时,首先在与梁端相差少于1m的位置将高强螺栓施工工具在节点板绑上,安装时则要根据高层结构钢梁吊装施工顺序方能进行。一般情况下,促进塔吊垂直运输速度得到有效提高的方法均是一次采取2~3根的钢梁进行吊装。钢梁吊装施工过程,首先进行下层钢结构主梁的施工,其次到中层钢结构主梁的施工,最后到上层钢结构主梁的施工。如果想要将起吊的速度得到有效提高,可以适当的采用增加吊索的方式进行。完成钢梁结构所有起吊的准备工作后,采取冲头以及撬棍将钢梁结构中每个构件的位置进行全面调增,将所有的螺栓孔检查完成并且纠正准确后则使用高强螺栓固定钢梁结构,全部的主梁在完成吊装准备后则能够将高强螺栓进行拧紧。钢结构的主梁在进行安装时,首先要留少于4mm的焊缝作为试验所用,采取全站仪对对钢梁柱的倾斜度以及垂直度进行检查以及跟踪,如果发现有比较大的偏差时应该及时的纠正[3]。
钢梁结构的安装。完成钢柱结构的安装后便能够安装钢梁结构,即将进行钢梁安装的位置通过抱箍卡进行标高,接着通过塔吊将钢梁提升,在抱箍上安装钢梁结构,为了可以使通过塔吊安装的时间得到一定的降低,可以适当的在安装钢梁时选择倒链。
3.3 施工现场钢梁结构的焊接工艺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钢结构吊装焊接施工时均使用电弧焊的方法,具体是焊接梁与局部梁、柱与梁、梁柱与梁柱之间的位置。
通常选择钢梁焊材均要遵守以下原则:(1)确保焊接缝隙的塑性。在焊接厚板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焊板的强度来选择焊接材料,倘若拘束节点的角度过大时,应该选择低于1.3板厚的焊接材料。(2)强匹配。根据钢筋材料相关焊接规定的最低要求来确认焊接金属的冲击韧性、塑性以及强度,并且确保焊接材料的整体功能能够与钢结构整体材料的最低标准互相符合。(3)达到冲击韧性的实际需求。要严格的选择焊接材料,确保焊接材料有着较好的冲击韧性,能够满足钢材非热影响区以及焊缝的实际需求。
焊接钢材完成后,则要使用超声波探伤仪器对焊接位置在1d内全面检查,倘若焊接缝隙没有符合相关标准,要及时采取具有专业焊接技术的人员重新对刚才进行焊接,直到符合钢材焊接标准为止。
3.4 钢结构吊装放线测量施工
钢结构放线测量施工具体有几点需要注意的事项:(1)施工前的准备:事先将测量工作需要的仪器以及技术人员准备到位,在钢结构的测量工作中通常采用到的仪器有钢卷尺、塔尺、水准仪以及经纬仪等,所有采用的仪器都需要通过仪器检测相关单位进行全面检定后方能应用在钢结构的测量工作中。(2)在测量主体建筑工程以及钢材主体结构之间的轴线、坐标时要确保能够互相对立并且符合相关标准,如果在测量工作中出现有误差的情况,要立刻给予解决,确保能够符合钢结构设计的实际需求。(3)完成钢结构的基础施工后才能够放线测量,将水平以及垂直控制线在每个钢柱上进行设计,并且进行明确的标记。钢结构的测量工作时尽可能的防止出现误差的情况[4]。(4)钢结构在进行测量结构之前应该要将钢结构在设计图纸中的具体需求、施工顺序以及尺寸等进行全面熟悉。(5)钢结构施工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要完成检查基础标高以及轴线。
4、结束语
高层建筑中运用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的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程度的问题以及控制措施,在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选择吊装设备、施工技术以及吊装手段等能够为高层建筑的施工提供一定的保障。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施工时应该将高层建筑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使用性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不断的将钢结构吊装的施工能力进行逐步提升,确保建筑结构能够达到经济、耐用、环境、适用以及环境等方面性能的实际需求,构建健全的建筑结构。
参考文献:
[1]李华钢,邓利辉.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10,18(3 1):122-123.
[2]邓利辉,彭文海,李仕许.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0,12(11):151-152.
[3]王玉荣.浅谈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要点[J].华章,2011,3(20):123-124.
[4]许世雄.浅谈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工艺[J].科技创新导报,2010,12(1 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