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流行服饰漫谈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y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是一个有形象比喻义的词,它表现的是文化与习惯的传播。流行又称时尚,是对一种外表行为模式的崇尚方式。其特征是新奇性、相互追随仿效及流行的短暂性,如年年有着崇尚的流行服饰。服饰的流行并非现代才有,早在古代就有一些新兴服饰,经过了某些特殊的途径引起了所谓上层人士的注意,后来绝大多数的人开始关注它、了解它、使用它,从而形成了所谓的“流行”。
  《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于是所有的齐国人都穿起了紫色衣服。一时间,紫色布料价格飞涨,一匹紫色布的价格超过五匹素色布的价格。齐桓公为此发愁。他问管仲:“我喜欢穿紫色衣服,结果全国百姓都穿紫色衣服,怎么办?”管仲说:“主公如果想制止这种局面,为什么不停止穿紫色衣服呢?你还应该对人说,‘我非常讨厌紫色染料的气味’。如果有人穿着紫色衣服来见你,你一定要说‘离我远点!我讨厌紫色染料的臭气’。”齐桓公说:“很好。就这么办。”当天,所有的近臣就不再穿紫色衣服。次日,国都临淄已没人穿紫衣。第三天,整个齐国也找不到一个穿紫衣的人了。
  在唐代,比较正式的女装一般由衫、裙、帔(披肩)三部分组成。女子穿衣的时候,习惯将衫的下摆束在裙腰里面,显得裙子很长,自胸部以下直到地面。再配上一条随风飘盈的披肩,显得身材修长,妩媚动人,别有一番风味。但在日常的生活中,唐人们却非常青睐具有紧身、圆领、开衩等特点的胡服。胡服短小利索;利于骑射。到唐代,战争虽然少了,但诸多的胡人大批迁到中原,胡服比先前更加流行。
  但是到了唐文宗时代,这个皇帝似乎有点不能忍受胡服风满天下的趋势。他觉得,中华应该有中华的装束,怎能追捧胡人的装束呢?况且,短窄衣男女无别,是有悖礼教的。所以,他降旨要求公主们在觐见之日。要穿上中华之衣裳,以做天下表率。自此之后,比较肥大的女装样式开始兴起。人们开始舍得在衣袖和裙裾上使用大量的好面料。它们的长、宽都比初唐时多了一倍左右。贵族妇女身穿锦绣长裙,裙子用锦带系于胸部。宽大的下摆托在地上,上身不穿厚厚的内衣,而代之以一件薄薄的透明纱衣。脖子、胸、手臂大部分都露在外面,风流百态,以女性特有的妩媚打破传统的封闭。
  小周后,是五代十国后期南唐国主李煜的皇后,闻名于天下的绝色美人。《南唐书》未记载其名:其姊周娥皇,也是李煜的皇后,史称“大周后”。周娥皇死后四年(开宝元年),小周后被李煜用皇家规格最高的仪仗迎娶,次年(开宝二年)册封为后。李煜与小周后大婚后,游览金陵美景,变成闲云野鹤,不再过问政事,只是吟诗作对,过着才子佳人的生活。小周后非常喜爱绿色,所服的衣装,均为青碧,艳妆高髻,身服青碧色的衣服,群裾飘扬,逸韵风生,妃嫔宫女见小周后身穿青碧之裳,飘飘然有超凡脱俗之气质,便都效仿小周后,争穿碧色衣裳,宫女们又嫌外间所染的碧色不纯正,便亲自动手染绢帛。有一个宫女,染成了一匹绢,晒在院内,夜间忘了收取,被露水所沾湿。第二天一看,颜色却分外鲜明。李煜与小周后见了,都觉得好。此后妃嫔宫女。都以露水染碧为衣,号为“天水碧”。
  《宋史》卷一五三《舆服志五》载:宋真宗时,“粉饰太平。服用浸侈,不惟士大夫家崇尚不已,市井闾里以华靡相胜”。皇亲与内臣所衣紫,进而色深成黝色。士庶浸相效仿,言者以为“奇邪”之服,然屡禁不上。“(衣饰等)由贵近之家,仿效宫禁,以致流传民间。鬻簪珥者,必言内样。”说明宫中、朝中装束往往对社会的服饰风尚起着重大影响,是流行服饰的一个源起点。“逾制”则称为异服或“服妖”,这便是常人所道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了。
  据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九《器用》记载“近年所服角冠,两翼抱面,下垂及肩”,故又叫垂肩冠,议者指为“服妖”。这是北宋时期比较流行的一种服饰。两宋之际,金人大规模南下,世风突变。宋朝廷惶惶不可终日,此时“服妖”之说尤盛。南宋后期世事多变,“奇装异服”也十分流行。岳珂《程史》卷五“宣和服妖”也说:京城中“妇人便服不施衿纽,束身短制,谓之不制衿。始自宫掖,未几而通国皆服之。”可见当时流传之广。
  明武宗朱厚照为明孝宗之子,生于明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九月二十四日,弘治十八年五月十八日即皇帝位。幼年的朱厚照对骑马射箭之事就极度地喜爱。登极之后仍是兴趣盎然,然而,在宫中,他也只能玩些鹰犬骑射的游戏而已,根本不能尽兴。迁居豹房,谏言听不到了,约束减少了。因而玩的规模也就随之增大了。在这里,朱厚照经常组织军事演习。演练时由宠幸的边将江彬统领“外四家军”,朱厚照自己亲领宦官中擅长骑射之人组成的“中军”,“晨夕驰逐,甲光照宫宛,呼声达九门。”据毛奇龄《武宗外纪》载:“时,诸军悉衣黄罩甲,中外化之,虽金绯锦绮亦必加罩甲于上。市井细民无不效其制,号时世装。”此时诸军全部“衣黄罩甲”,民间亦都纷纷效仿,即使是穿着红黄锦缎,也必罩甲于外。这种穿法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
  其实,流行服饰只不过是一种趋势和走向,它是一种与时俱变的现象,其特点是流行最快而周期最短。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文明与文化也是遵循出现一一流行——发展——普及的过程。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传统和服饰习惯,每个人又有着不同的服饰嗜好或偏爱。这些传统、习俗和嗜好都会在服饰上有所反映,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追求流行而抛弃传统。
其他文献
学生的汉字书写状况令人堪忧,不是字体字形不规范,就是书写笔划不到位,或是间架结构不合理。写字不工整不规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卷面情况和最终成绩,从长远看,还会影响个人修养的提升。  要想让学生写好字,必须要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审美意识。写字与审美的确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能写一手漂亮汉字的人,必定对方块字有着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而写不好汉字的人也必定对方块字缺乏必要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感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平衡树的索引构建合并策略,以提高其索引合并和检索的综合性能。这种高效的索引文件结构,允许多个子索引同时存在,并在某一特定时间进行索引合并优化,实现高效增量地构建索引。实验表明,采用类哈夫曼树的动态合并策略优于LOG和GP方法。
中俄两国作为双方的最大邻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领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两国高校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也随之日益频繁。文章以2011-2012学年中俄两国高校之间的教育
一、龙舟文化龙船歌 龙船歌是我国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闽台地区龙舟赛前要举行献江仪式,参赛者合唱富有乡土特色的龙船歌.歌声十分激昂壮烈。借以鼓舞士气,争标夺冠。南宋时福建
莲花。又名荷花、芙蓉、菡萏等。说起荷花,自然想起:“小荷才露尖尖角”;“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留得枯荷听雨声”。是的,荷花春暖抽芽,初夏出水,到秋冬花零叶败,其风姿随季节推移而变幻,可谓姿态万千。说起荷花,最先想到的自然是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人们的心目中,荷花是清纯、高洁的化身。人们常借吟诵荷花,颂扬爱情的纯美、浪漫、坚韧。  莲花出清波,舒展绿叶红
早在公元前26世纪就有扇子了。“扇”字户下从羽,可见最初的扇子是羽扇。相传商殷时王者用雉羽造长柄大型羽扇,作为出行仪仗之用,到了汉代可普遍用于纳凉。  扇子可以拂暑祛热,蔽尘障日,探蝇驱蚊;在戏曲舞台上,一把扇子可作刀枪,可代笔墨,大大增强了表演效果。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在纸扇上题诗作画。以扇喻人、借扇发挥。一千九百年前的宫廷如诗人班婕妤失宠于汉成帝,她托词于纨扇,写下了动人的《怨歌行》:“新制
要想有效开展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把握好三个“度”,即温度、厚度、深度。  一、语文阅读教学要有“温度”  所谓语文阅读教学的“温度”,一是指师生能够深入体会每一篇阅读材料的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二是指师生能营造出与阅读材料情感相一致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这一指导思想首先体现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